10 七根火柴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技能:
A、熟悉小说的文体特点,理解环境描写对推动故事情节及表现主题的作用。
B、学会从外貌、动作、语言等多种描写方法入手,分析人物形象。
②过程和方法:朗读、品味、圈划、赏析、交流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无名战士大公无私,忠诚于革命的崇高精神。
2学情分析
对初一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赏析的方法,因此,理解文本内容相对简单。这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最大的特色是环境描写,要让学生领悟到本文的主旨,就离不开对文中环境描写的分析。
3重点难点
从人物的细节描写中把握人物形象。
学习红军战士忠诚于革命的崇高精神。
4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感受背景(约5分钟)
很多人都说,中国革命史上的25000里长征,本身就是一幅宏伟壮丽的画卷,一首惊天动地的史诗。而当时间的车轮划过70多年漫长的轨迹,当我们回首再凝望那一段历史,很多细微的片段仍然让我们深深地震撼。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七根火柴》,讲述的就是发生在红军走过600里茫茫草地时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和我们今天看来微不足道的火柴密切相关。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感受红军战士万里跋涉的艰难,尤其是过草地时的艰辛,我们一起通过一段短片再来感受一下故事发生的背景。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并做好记录。
(视频文字介绍:不肯向他屈服的队伍蜿蜒北去,翻越了大雪山之后,红军又走进了更加可怕的水草地,饥饿、疾病、许多人挣扎着被泥沼活活吞没,只在水面留下几个小泡泡。饿得摇摇晃晃的红军战士一路寻找一切可吃的东西:野菜、草根、皮带、小鱼和老鼠,甚至还有粪便中没有消化的青稞粒。他们想办法活下来,一步步向前走去,大约有一万人从此再没有能走出草地。)
请同学们说说,从这段短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请2、3位学生发言)
可怕的草地,微小的火柴,这两者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七根火柴》。
二、检查预习,概括内容
1、首先请同学们根据预习回答一个问题:题目《七根火柴》中,你认为哪个字最关键?
——火
2、围绕着这个“火”字,谁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一下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小说最重要的三个要素分别是:环境、人物、故事情节,概括时请注意这三个要素)
小说描述了长征途中经过草地时,一个生命垂危的战士,在部队最需要火的时候,把用生命保存下来的七根火柴委托给部队的故事。
三、感受环境,体会作用(约5分钟)
1、刚才我们通过视频初步感受了草地的可怕,那么对于草地的“可怕”,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呢?。 ,(学生朗读)
——对草地环境的描写,着重突出了草地气候的忽晴忽雨,烘托出草地环境的恶劣以及沉浸在雨雾中的荒凉景象。
2、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从环境描写中我们可以想像到红军草地行军的艰辛,同时,恶劣的环境也为下文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
3、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最先出场的人物是谁?——卢进勇
卢进勇当时最渴望的是什么?——火
为什么?——饥饿、伤病、寒冷(可在文章中找出具体依据)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被伤病、饥饿,尤其是阴冷折磨得焦急、痛苦的卢进勇才会生出对火的强烈渴望。因为有火就能得到温暖,吃到粮食,得以生存,这也就暗示了火柴具有特殊的价值。
4、可是卢进勇也清醒地意识到,在当时的情况下,火对于他,对于三天来只能吃生食的部队来说无异于痴人说梦,文中有一个词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请把这个词找出来。
——妄想
5、作者在这里用“妄想”这个词想起到怎样的作用?
——既突出了火的极端重要性,又为下文无名战士献火柴这一情节埋下了伏笔。
四、品味细节,把握人物(约15分钟)
刚才说到,在小说中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是必不可少的三要素。在《七根火柴》这篇小说中,作者就着重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来表现主题,今天我们就重点来探讨这篇小说是如何刻画人物的。
1、首先请同学们回答一个问题:这篇小说写到了两个重要人物:卢进勇和无名战士。那么在卢进勇和无名战士中,最令你感动的人物是谁?文中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在无名战士身上,你认为作者对他最动人的描写是哪一处?为什么动人?
(学生举例分析,教师补充、总结)
这样的人物描写在文中还有很多,请同学们拿起笔,试着分析其中的一处。
(3分钟左右,在交流的过程中顺着学生的思维进行提问,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假如你是卢进勇的话,当你把火柴交给指导员时,你会如何向你的战友介绍无名战士?
——生命护火、忠诚于革命,大公无私,为整个集体着想,有着顽强的意志,让火柴发挥更大的作用。
3、既然这篇文章的体裁是小说,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给这个无名战士起个名字呢?
作者有意不写无名战士的名字,正是他独具匠心之处。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无数的革命战士为了党的事业,为了集体,为了战友,现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英雄业绩光照千秋,可他们的名字却鲜为人知。无名战士正是千千万万红军战士的代表,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典型。
五、深情朗读,理解主旨(约5分钟)
1、无名战士用生命珍藏的这七根火柴到底有什么意义?朗读体会最后一部分。
走得特别快:受到了战友崇高精神的鼓舞和激励,重新燃起了革命的热情。
火柴燃起了熊熊的野火,篝火给陷入困境的战士带来了温暖,带来了谈笑,带来了煮热的野菜,带来了革命活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燎原的烈火正是从无名战士手中接过来,在无数战士的手中燃烧起来,冲破黑暗,放出了光明,必将带来革命的最后胜利。同时,这七根火柴更是无名战士崇高精神的集中体现。
2、当卢进勇把其余六根火柴“一根根”交给连指导员时,为什么会用一种异样的声调数着?表现了卢进勇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6跟火柴的意义非凡,是无名战士用生命保存下来的革命火种,是一种神圣的传递。所以会用异样的声调来数。而这数,也饱含着卢进勇对战友的无比敬仰和神圣缅怀的庄重情怀。
作者以饱蘸革命深情的笔墨歌颂了无名英雄的高贵品质。这种无私忘我,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崇高精神是无名战士的,也是卢进勇以及千百万红军战士所共同具备的。红军在长征路上的经历是悲壮的,有15、6万红军战士永远躺在了长征途中。但他们的超凡毅力和精神却是永垂不朽的。身后有飞机大炮追着,眼前有自然天险拦着,甚至还要空着肚子,光着脚走过没有路的“路”……可正是有了千千万万像无名战士一样忠诚、无私的红军战士,这些在寻常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才会被圆满地完成。他们这种无私忘我,用生命忠诚于革命事业的长征精神永远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永远是后辈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时至今日,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昔日腥风血雨,刀枪相见的地方早已恢复安宁,当富足和安康使我们把前辈们的努力只是看作书中的一页时,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这段历史,去善待并铭记呢?我想,今天我们学了《七根火柴》后,每一个同学应该有了自己的答案。(学生谈学习体会)
六、布置作业,深入阅读(1分钟)
1、学习了本文后,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无名战士或者卢进勇说,请把它们写下来。
2、阅读同类作品,如《丰碑》、《金色的鱼钩》、《闪闪的红星》等,进一步认识一个时代,理解一种精神。
(课堂实践,加深感悟)
学习了课文后,你一定对课题《七根火柴》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这七根火柴不仅是文章的标题、线索,更象征着无数革命英雄无私忘我、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的高贵品质。请以“七根火柴,犹如……”的句式,谈谈你对这七根火柴的理解。
例句:
七根火柴,犹如七盏明灯,照亮了长征部队前进的道路。
七根火柴,犹如七朵圣洁的莲花,盛开在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