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陋室铭 教学设计 (5)

文档属性

名称 12 陋室铭 教学设计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6 15:2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陋室铭 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短文,全文只有9句81字,短小精美;全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篇,极力表现“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相关的文言字词,朗读、翻译并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尝试经典重读,通过情境诵读及设疑引导,感知文章内容,探究文章的深层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重点难点
1、诵读、品味优美的语言。
2、尝试经典重读,通过情境诵读及设疑引导,感知文章内容,探究文章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4教学过程
一、讨论导入:联系现实和历史背景
1、讨论当代中国人被物所奴役的困境,引出值得思考的话题
2、回顾刘禹锡写作《陋室铭》的背景,看他如何应对、化解世人为之难堪的生存难题。
二、朗读课文,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读课文:熟悉生字读音,揣摩停顿、语速、语调。
(1)齐读,检查学生掌握生字情况。
德馨(xin) 苔痕(tái) 鸿儒(rú)案牍(dú) 调素琴(tiáo)
(2)个读,师生评价优劣(评价停顿、语速、语调、感情处理是否得当),把握节奏。
(3)听名家朗读课文,师生欣赏评价。这篇铭文不仅押韵而且运用了许多对偶句,请找出韵脚和对偶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4)全班齐读。(师:这篇铭文,由于多数句子押韵,读来琅琅上口,现在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带着感情再读一遍,好吗?)
2、学生翻译全文,个别提问交流
3、结合单元主题,思考:面对陋室,刘禹锡贵有怎样的精神?
参考:不慕富贵、安贫乐道
幽雅高洁的胸襟和悠然闲适的情趣
三、设置情境,经典重读,探究文章的深层含义。
1、情境朗读
住在陋室,尊严何在?
(山不……德馨)
住在陋室,生活质量何在?
(苔痕…… 劳形)
住在陋室,未来何在?
(南阳…… 何陋之有?)
2、结合“住在陋室,尊严何在?”理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说明刘禹锡在生活中,看中的不是外物,而是德,是精神生活。(言外之意:房子不在大,有了富有充实的精神生活,那这个地方就是天堂)不慕富贵,安贫乐道。
启示:捍卫尊严,要品德高尚、精神富足
3、结合“住在陋室,生活质量何在?”理解“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环境幽雅,在世俗人看来简陋不堪的地方,刘禹锡却能自得其乐,看到的是满眼的绿色,看到的是清幽和活力,可知他是多么的乐观豁达(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启示:要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乐观豁达
(2)来这里谈天说笑的都是很有学问的人,和我结交往来的,完全没有缺乏知识的俗人。说明交往的朋友高雅。
启示:要有知己
(3)“调素琴”,从一个漫不经心的“调”字可以看出刘禹锡优雅的情怀、高洁的志趣。
“素”,给人一种朴素的感觉。从“素”字可以看出刘禹锡的音乐爱好是“素”,是天然去雕饰,而不是丝竹管弦,歌舞升平。
启示:要培养生活情趣
(4)没有嘈杂的音乐来扰乱我的耳根清静;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劳累我的身心。
说明追求的不是功名利禄,更非声色犬马的生活,而是拥有清净环境、几多知己、优雅的“德馨”生活。
4、结合“住在陋室,未来何在?”理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译文:它就好像当年诸葛亮躬耕于南阳的草庐,又好像扬雄在四川发愤读书的子云亭。用孔子的话来说:“一位君子居住的地方,又怎么会觉得简陋呢?”
(2)将陋室比作诸葛庐、子云亭,有何用意?
以诸葛亮、扬雄自喻,都是君子,扣“德馨”。
启示:穷则独善其身——做好你自己、要有激情、梦想等。
四、总结经典重读的意义
五、继续情境朗读、背诵全文
六、作业:背诵全文、完成《每课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