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陋室铭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12 陋室铭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6 15:30: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陋室铭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铭”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诵读法、批注法、“知人论文”探究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豪迈的气概。
2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浅易文言文,要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要让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在教学《陋室铭》时,我想让学生自己通过诵读法来感知文本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试图通过“知人论文”探究法来深入理解文本,从文章的字缝间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豪迈的气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让学生对刘禹锡有一个初步了解,对他产生敬佩,这样可以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解读课文时,先把中间直接写陋室部分让学生理解,感受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品质;然后让学生了解刘禹锡的经历和他对生活的态度,明白为什么白居易称之为“诗豪”,在这个基础上,回到课文中,感受文章中隐含的那种“豪气”,深入理解课文的主旨。
3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并分析文章的内容 2.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
4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只有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写出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月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
二、初读课文,感受音乐美:
1.检查预习情况:注音、句读
2.请同学读没有句读的课文,指出“德馨、案牍”的读音。
三、走进陋室,再读课文,把握主旨之——“高洁”
1.题目是《陋室铭》,了解铭文特点。
2.陋室铭,陋室铭,刘禹锡想要借这陋室,让自己铭记什么呢?让我能走进陋室,去看个究竟。刘禹锡说:片言可以明百意。在《陋室铭》81字的片言中,刘禹锡的百意是什么?下面请自读课文4—7句,根据注释翻译,在翻译的基础上为这几句话做批注:
明确: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环境幽雅)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友儒雅)
③“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它给人一种闲适的感觉(生活高雅)
板书:贫乐
调素琴阅金经
3.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也能如此自得其乐,我们不禁要与刘禹锡对话一番。
4.由此可见,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脱俗
板书:高洁
5.请大家用快乐、舒缓、愉悦的语气读读“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劳形”
四、走近作者,深读课文,把握主旨之——“豪气”
1.刘禹锡为什么能做到安贫乐道呢?文章仅仅表达安贫乐道的主旨吗?要想从“片言”中明白“百意”,我们还要去了解一下作者的经历,这叫做“知人论文”请看资料:
资料:“永贞革新”失败后,原在朝廷为官的刘禹锡一贬再贬,断断续续在外漂泊几十年直到65岁才回到洛阳《陋室铭》是他被贬至安徽和州时所作。——请同学朗读。
上面说他一贬再贬,直到65岁才回到洛阳,一般的人会有怎样的心理?
明确:悲伤、郁闷……
刘禹锡会怎样去面对呢?
明确:“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到朗州当司马,十年之后才好不容易被召回京师,他却写了一首诗以桃花讽刺那些权贵,结果再度被贬,十四年后才再度回京十四年啊,世事变迁,沧海桑田不过,刘禹锡还是不改那种桀骜不屈的脾气,他又一次来到玄都观,又写了一首《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附小序:……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
他甚至做好了再次被贬的准备,这是何等的豪情!这就是有着铮铮铁骨的刘禹锡。刘禹锡回朝如此,那他身处“巴山楚水凄凉地”时又是如何的表现呢?我们来看他写于朗州任上的《秋词》在朗州,回京城遥遥无期,妻子不幸去世,可是我们看看他的这首诗: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学生读
诗中透着一股什么气?
明确:豪气。
难怪白居易说: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
板书:写“豪”
2.你能从《陋室铭》字缝间看出刘禹锡暗含的“豪气”吗?
提示: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几句去读读。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开头三句,看看有没有隐含在其中的“豪气”。改第三句话,快速了解“比兴”。
明确:仙、龙,诸葛庐、子云亭
★3.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结尾两句,看看这里有没有隐含在其中的“豪气”“诸葛庐、子云亭”的典故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两个典故。
板书:思诸葛比子云
明确:①是为了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
②说明自己也要像诸葛亮遇到明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和子云一样在文学上名扬天下。
可见刘禹锡具有怎样的气概?
明确:豪迈
板书:思诸葛比子云豪迈
4.这样一个大诗豪住在这里,这陋室还会陋吗?所以他在结尾写道:何陋之有?加横批:陋室不陋
5.现在,让我们怀着对刘禹锡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崇敬,充满豪情地读最后两句注意,最后一句“何陋之有”读两遍。
6.补充资料:
其实,刘禹锡写《陋室铭》还有一个故事(愤然写作)
据说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和州知县见他是从上面贬下来的,就故意刁难他半年时间,强迫他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只给他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陋室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铭文。
7.小结:看来,从这篇仅仅81字的铭文中,不仅可以看出刘禹锡的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可以读懂他的豪迈的斗志,而且也可以读到他对那知县老儿的愤怒与不屑这真是“片言可以明百意”啊!
同学们,你们看,那知县老儿带着随从大摇大摆地过来看刘禹锡的笑话了,我们怎么办?赶紧拿起《陋室铭》,大声的读起来,为刘禹锡出出气,注意,最后的“何陋之有”连读两遍,语气要一遍比一遍强会背的最好背出来。
五、结束语:
刘禹锡一生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为此,他屡遭贬谪,历经坎坷。但是……一间陋室哪里困得住你的铁骨,一片青苔哪里遮得住你的壮志,一本金经哪里掩饰得住你心中的豪情?
我清晰的听到,从那间陋室里,传来一个不羁声音——生活可以贫困,精神不可潦倒。
六、作业:
1.背诵全文
2.搜集欣赏刘禹锡的诗。
板书:
陋室铭
贫乐
调素琴阅金经高洁
陋室不陋
思诸葛比子云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