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老北京的小胡同 课件+教案 (4)

文档属性

名称 14 老北京的小胡同 课件+教案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6 15:32:21

文档简介

14 老北京的小胡同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对于胡同、以及胡同所代表的老北京文化难以割舍的深厚情感。
2、品读文中对老北京胡同生活的具体描写,学习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寄寓情感的言说方式。
2重点难点
1、重点:体会作者在描写北京胡同过程中寄寓的情感。
2、难点:品读文本,理解老北京的小胡同是作者的“根”之所在,“我”怀念北京的胡同生活,也是“我”寻“根”的一种表现。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表现老北京胡同风貌的图片,导入课文
2、说说题目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能抓住“老”与“小”两个词谈谈感受。
活动2【活动】梳理内容
1、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怎么划分,各写了哪些内容?
梳理文章内容,检测预习情况。
第一部分(1-4)自己简历及对小胡同的印象。
第二部分(5-10)具体回忆自己儿时生活过的小胡同的风土人情。
第三部分(11-13)拿伦敦、慕尼黑等地的胡同对比,表现出对故乡小胡同的 留恋。
2、研读5-10
(1)作者主要回忆了胡同的哪些内容?
(2)胡同生活是什么样的?透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1)整理内容:叫卖声、夜行者唱戏、儿时的玩具、游戏
(2)抓住关键句子、词语品读,体会情感:虽然贫苦,但却很和谐、快乐。
3、这些老北京生活背后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
胡同生活展现胡同中的风俗人情,是北京的文化。
4、作者为什么要先写叫卖声,再写童年的游戏和玩具?
“叫卖声”展现的是生活情趣,“游戏,玩具”是作者自己的。由面及点,突出胡同是“我”的胡同,是作者眼中的胡同。
活动3【讲授】理解情感
1、作者对小胡同有怎样的情感?
圈出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并朗读体会。
2、作者写回忆小胡同生活,为什么还要写他的人生经历呢?
(1)作者的人生的经历是如何的?作者过着怎样的生活?
(2)小胡同对作者来说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整理作者生平年表
(2)抓住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品读。
3、再来看看“老北京的小胡同”含义是什么?
小胡同是作者的“根”,是他情感的归属;同时也是对胡同文化的认同。
活动4【活动】了解写作的目的
1、胡同现在的命运是什么呢?作者的心情怎样的?
理解对比的写作手法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但愿北京能少拆几条、多留几条胡同”?
(1):胡同的逝去对作者来说意味着什么?
(2)作者最后这句话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交流感悟:作者对胡同逝去的遗憾、关切,保护胡同及胡同所代表的北京文化。
活动5【练习】总结
1、线索:作者对胡同的情感
开篇抒发留恋之情——中间书写留恋之情——结尾对比突出留恋。
2、语言:
(1)虚词、连词的运用使得叙述有起伏,有助情感表达。
(2)修辞的使用:比喻,通感
(3) 叙述有层次画面更生动:“一大清早……过一会……然后是……”“春天是……夏天是……”
练习一
活动6【作业】作业
3、作文:《记忆中的——》
课件10张PPT。 胡同是北京的一大特色,它形成于元朝。全世界所有的城市都有街、巷,称谓大体相同,某某街、某某道,而只有北京叫“胡同”。北京的胡同绝不仅仅是交通的街道,它更是北京普遍老百姓生活的场所,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它记下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并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老北京的小胡同萧乾四十年代我在海外漂泊时,每当思乡,我想的就是北京的那个角落。
我认识世界就是从那里开始的。
那是我的仲夏夜之梦。
可是不论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总在那几条小胡同转悠。
我人生的头17年的印迹、我的成长与小胡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那里有我的往事、回忆。 辗 转他乡、走南闯北、漂泊 本文回忆北京小胡同的生活,忆及当时的风物人情,字里行间充满了留恋和向往之情。表现了作者对胡同及其所代表的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流露出作者对胡同被拆的遗憾和保护胡同及所代表的传统文化的主张。
小结:
1、线索:作者对胡同的情感
2、语言:
(1)虚词、连词的运用使得叙述有起伏,有助情感表达。
(2)修辞的使用:比喻,通感
(3) 叙述有层次画面更生动:“一大清早……过一会……然后是……”“春天是……夏天是……”
3、写作手法:对比练习:
他们舍得加固,可真舍不得拆。新加坡的城市现代化就搞猛了。四十年代我两次过狮城,很有东方味道。八十年代再去,认不得了。幸而他们还保留了一条“牛车水”。作文:《记忆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