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典型的科普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学习。
2教学目标
1.了解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激发学生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2.体会本文说明的条理性,学习理清文章思路的方法。
3.品味、鉴赏本文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3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本文说明的条理性,学习理清文章思路的方法。
难点:品味、鉴赏本文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进行古诗填空。
沾衣欲湿____雨,吹面不寒____风。
接天____无穷碧,映日____别样红。
你能从上述诗句中读出他们分别描写了哪个季节吗?你是如何推断的?
2.导语:可见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它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的世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聆听《大自然的语言》。
活动2【测试】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测试预习成果。(由学生主持预习检查环节)
(1)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2)上台展示预习时遇到的生字词。
(3)学生介绍作者。2.课文内容抢答。
(1)大自然的语言指什么?作者将它们称作什么?
(2)物候观察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活动3【讲授】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1.本文围绕“物候”这个中心,作者依次介绍了以上这些内容,请将课文的结构划分出来。(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3)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4-5)说明物候研究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6-10)说明影响物候现象出现的各种因素。
(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多重意义。
2.请想一想,在概括段落大意的过程中,哪些语句可以帮助你快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请举例说明。(学生各抒己见,讨论总结)
(总结理清文章思路的基本方法:寻找过渡句、段首总领句、段尾总结句、衔接各段的连接词语等标志性语言。)
3.体会课文说明的条理性。
(1)大家真棒,通过你们的展评我们知道了本文写了以上这些内容,那这些顺序可以打乱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老师评价总结)
(本文先提出说明对象,接着说明它的重要性,然后说明它取决于什么因素,最后说明研究的意义。这种说明顺序符合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使文章很有条理性,这种顺序被称为——逻辑顺序。)
(2)先介绍现象,再揭示原理,写作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这种条理性不仅表现于文章的整体,还表现在文章的局部。你发现了吗?
比如,在课文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否对换?请自读这一部分然后思考这个问题。
(不能。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由主要到次要,它们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很有条理。)所以,无论是整篇文章还是单个部分,说明都很有条理。
(3)你还能在别的段落中找到很有条理性的表现么?(学生散读课文,并小组交流)
(如第一段以春夏秋冬的时序描述自然现象;第二段举的三个例子,杏花、桃花、布谷鸟以时间的先后为序。)
活动4【讲授】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 在预习时,有同学提出:既然本文是介绍有关物候知识的,题目能否改成《什么是物候学》?你觉得还可以改成什么题目?
2. 和《大自然的语言》这个题目比,你觉得哪个更好?为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后,由各小组代表说明理由,老师总结)
(原标题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吸引读者。)
3.细读课文,看看课文中还有哪些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圈画,并说说这些词语好在何处。(组内交流)
活动5【活动】比比赛赛,增加积累
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言,丰富多彩,你们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小组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知道的最多。(将收集的“语言”写在卡片上并展示出来,请收集的最多的小组上台展示)。
活动6【作业】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出示课件填空。
本文是一篇( )文,向我们介绍了一门科学—( )。作者把抽象的事物( ),介绍得浅显易懂。全文采用( )顺序,条理清晰,语言准确而( ),是篇极有价值的文章。
2、布置作业(两题任选一题):
①选择生活中的物候现象,模仿课文第2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②请运用合理清晰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你熟悉的一种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