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江城子·密州出猎 教学设计 (4)

文档属性

名称 22 江城子·密州出猎 教学设计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6 16:4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江城子·密州出猎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体会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心系民生的情怀
2、通过品读《浣溪沙》体会作者的谦和有礼、平易近人的品质
3、通过不同的场景描写传递别样的情怀
2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渴望了解更多的文体,熟知更多有人格魅力的大家,对于这样一个神秘又有人格魅力的苏轼词二首的出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苏轼,走进苏轼的机会。选择《苏轼词二首》比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3重点难点
1、通过品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体会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心系民生的情怀
2、通过品读《浣溪沙》体会作者的谦和有礼、平易近人的品质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
时间的车轮滚滚前行了一千多年,但历朝历代都有苏东坡的追随者和崇拜者,一提到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的会心一笑,为社么呢?是因为他的诗词,他的人格魅力。国学大师钱穆说:“苏东坡诗之伟大,因他一辈子没有在政治上得意过,他一生奔走潦倒,波澜曲折都在诗里见,但他处艰难的环境中,他的人格是伟大的------东坡诗之长处,在于有豪情、有逸趣”。今天让我们走进《苏轼词二首》,来感受他的豪情,他的逸趣,他的人格魅力。
背景介绍:(2分钟)
1074年苏轼调往密州任太守,初到密州,就遇到了莫大的困境,当地旱灾、蝗灾交相为虐,见《超然台记》“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公私匮乏,民不堪命”,《寄刘孝叔》百姓“剥啮草木啖泥土”、“饥馑疾疫,靡不有遗“,但自幼怀”书剑报国”、“尊主泽民”的苏轼并不为自己的艰难处境畏缩不前,他勤于吏政,视官事如家事,曾亲自入田察看蝗虫,曾两次率领群吏百姓去常山祈雨,解决百姓的实际困难,深受广大人民的拥戴。这首词记述的就是苏轼率众吏民去常山祈雨返回的路上打猎的情景
活动2【讲授】授课过程
教学过程:
同学们有感情地自由朗读《江城子。密州出猎》,想想哪句词最能体现人民群众对他的拥护爱戴?并加以分析。(2分钟)
【明确】为报倾城随太守(要求学生说说此句的意思)
【分析】太守出猎,群吏百姓倾城相随,万人空巷,体现了人民群众带他的拥戴,从“倾城”一词,还可看出苏轼密州任太守时,密州这个地方政通人和,吏治民安,也体现了苏轼为官治民之道“与民同乐”
【引子】这是一个“勤政爱民,与民同乐”的太守,同时这也是一个充满豪情逸趣的太守
再读课文,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苏轼的豪情逸趣吗?(1分钟)
【生讨论,师明确】狂
听配乐朗诵,思考苏轼的“狂”体现在什么地方?(10分钟)
【生讨论,发言】一狂:随从人员衣着华丽“锦帽貂裘”
二狂:太守出猎随从人数众多,阵容浩大,气势恢弘
三狂:出看而须倾城,万人空巷
四狂:射必猎虎,
五狂:自比孙郎(曹操曾说:“生儿当如孙仲谋”,孙权19岁时掌握东吴大全,联刘抗曹,奠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可见其虽年少却雄韬伟略,建功立业)
【问题】“亲射虎,看孙郎”,苏轼把自己自比孙郎,让百姓看他弯弓射虎,除了大显身手,展示他的豪情逸趣之外,从中你还能读懂些什么?(3分钟)
【生讨论】
【师明确】少年孙权射虎展示的是雄武霸气,那么苏轼的射虎是想向众人表明自己的雄心壮志,希望能像孙权一样建功立业。
【过渡】“亲射虎,看孙郎”委婉的抒写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苏轼为什么会萌发这样的愿望呢?苏轼任密州太守,经过一年的治理,密州的各种灾情基本得以控制,“吏民渐相信,盗贼狱讼颇衰”,苏轼本人也感到轻松,“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应该说此时的苏轼无论是生活、为官治民都是比较轻松的,他为什么会萌生像孙权一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呢?
同学们阅读下阙词,试分析一下苏轼渴望建功立业的原因?
【分析】(1)西北望,射天狼(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天狼隐指西夏,除此之外,我觉得还有狼子野心之意,从1070年开始西夏不停地扰乱北宋的边境,一直渴望“大用于世”的苏轼,面对北宋边境不停的受到辽和西夏的骚扰,于是就有了“建功立业”的渴望,就想“弯弓射天狼”,然而政见与王安石不合,请求外任,外任实则是被贬谪。被贬在外,远离朝廷“会挽弯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愿望又怎能实现呢?所以苏轼发出了“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呼声。
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叙述魏尚的故事。
分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典故的作用?
【明确】借用典故,委婉的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派冯唐赦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从《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我们看到了一个深受爱戴的太守,一个与民同乐的太守,一个充满了豪情逸趣的太守,一个拥有雄心壮志的太守,一个虽“鬓微霜,又何妨”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太守,
【总结】下面我们学习苏轼的另一首词《浣溪沙》,从这首词中,你看到的又是一个怎样的太守?
【背景介绍】苏轼密州任上满三年,1078年,43岁的苏轼调往徐州任太守,那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的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民众到城东20里的石潭祈雨,得雨后,他又与官吏同赴石潭谢雨,这首词就是在赴徐州石潭谢雨的路上写成的。
同学们齐读《浣溪沙》,【问题】从上阕词中,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你又感受的了什么?
【生讨论、思考、发言】
听到:簌簌的落花声看到:枣花纷纷落下
嗡嗡的缫车声缫车飞速旋转
瓜农的叫卖声农民古柳卖瓜
感受到:农村的繁忙、欣欣向荣,农民久旱恰逢甘霖雨的喜悦
找学生朗读下阕词,【思考】从中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太守形象?
【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下阕词的内容
走了一程又一程,走了一村又一村,此时已是日高天热,人也走得口干舌燥,加上酒困,睡意袭来,昏昏欲睡,多想有茶解渴,以茶提神。于是苏轼敲门找茶喝。
从“敲门试问”一词,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太守?
【分析】身为徐州的行政长官,替民祈雨,为民谢雨,初夏炎炎烈日下,一路辛苦跋涉,口干舌燥,思茶解渴,随从完全可以帮之解决,可是苏轼却亲自敲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什么事情都要身体力行,亲历亲为的太守,“敲门试问”还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谦和有礼,平易近人的太守形象。
活动3【作业】作业布置
1、阅读余秋雨的《东坡突围》、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2、以苏轼为素材,以《痕迹》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