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王顾左右而言他 教学设计 (4)

文档属性

名称 28 王顾左右而言他 教学设计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6 16:5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8
王顾左右而言他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
2.了解古人在应对中“闪避”的技巧。
3.培养根据交际对象和交际情境进行灵活应对的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善于劝导、巧于对答的交际艺术。 
难点:是在课堂教学中启迪学生的应变思维,使其懂得学以致用,根据具体交际对象和交际情境进行灵活应对。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王顾左右而言他》,这篇文章虽然短小,但所讲的故事非常有趣,从中亦可见其说理特色。
活动2【活动】
二、简介孟子和《孟子》:
1、说说你了解的孟子
2、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自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最著名的论点是:“民贵君轻”。
《孟子》,儒家经典之一,为孟轲与其弟子万章等著。全书七篇,南宋朱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我们之前学过的课文《天时不如地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出于此书。
3、比一比,看谁知道的孟子语录多?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活动3【讲授】
三、朗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
2、请一位同学朗读,做正音、断句指导。
3、结合课文注释,读懂文章内容并翻译。
4、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活动4【讲授】
四、理解课文,完成表格
活动5【讲授】
五、进一步理解课文
1、王为何“顾左右而言他”?
面对孟子的层层进逼,作为独断专行的一国之君齐宣王无力招架,又不愿轻易放弃自己的权利,所以只能扯开话题,应急缓解了尴尬。
成语积累:顾左右而言他
比喻对方不正面回答问题,而故意扯些不相干的事,或与对方交流时,有意离题,说到别的事情上去了。
3、学习类比说理的技巧
(1)、孟子提出的三个问题相互之间有关系吗 提问的目的是什么
前两个都是小事,且不涉及王自身的好坏是非,使王毫无防备,很爽快地回答了,这时他已落入孟子预设的圈套,随后的第三个问题直奔主题,朝向王自身,这才是目的所在!而这三个问题所提到的人的行为主体都相似——不负责任!
(2)、孟子问话的特点是什么?
由小及大、层层推进的论证法;从生活中的事情入手,推论到中层官员的行为,再推论到统治者身上。
(3)、类比说理法
三个问题由小到大,由远到近,由外到内,层层类推,这种说理方法,我们称之为“类比法”。所谓类比,是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前提是“类”。即所涉及的对象是同一类事物,有可比性。
活动6【讲授】
六、了解古人对答的技巧
1、分析《王顾左右而言他》内容,了解“闪避”技巧
a.为什么前两问回答了,第三问没回答而言他?——因为按前面提问回答的思路,最后一问如答,答案应为“免之”。齐宣王猛然醒悟过来:孟子是朝着自己来的!但为时已晚,自己已陷入孟子所设圈套,进退两难了。于是他只好“顾左右而言他”,假装糊涂,扯开话题,紧急刹车,巧妙脱身。
b.王在此用的是应对中的什么技巧?——闪避。
c.成语积累:顾左右而言他——比喻对方不正面回答问题,而故意扯些不相干的事,或与对方交流时,有意离题,说到别的事情上去了。
2、孟子问话的特点是什么?
由小及大、层层推进的论证法
从生活中的事情入手,推论到中层官员的行为,再推论到统治者身上。
3.孟子这么说的目的是什么?
孟子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劝诫统治者要尽职尽责,治理好国家。
4、你认为孟子达到目的了吗?
孟子在辩论上是赢了,但是他的目的却没有达到。
从“王顾左右而言他”一句可以看出齐宣王根本没有采纳孟子的建议。
5.小结:怎样做到巧妙“闪避”?(运用模糊语言,避实就虚)
活动7【活动】
七、创设情境,讨论交流
设想一年后,你在应聘面试时,主考官问:“你认为你人生历程中最大的失败是什么?”你不愿意直接回答而又不能拂袖而去时,你该如何巧妙“闪避”?
活动8【作业】1
必做题:
1、抄写并背诵书下注释和课堂补充注释(以实词为主)
2、整理课文中“之”的几种用法
3、熟读课文
选做题:课外选读教师推荐的孟子作品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