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曹刿论战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0 曹刿论战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6 17:03:55

文档简介

30 曹刿论战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运用“古今贯通法”掌握文言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探究人物语言描写对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学习蓸刿“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精神,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2学情分析
一、课文的特点 《曹刿论战》题目为“论战”,文章就围绕曹刿论作战的道理,重点放在曹刿“论”战略、战术和战后论述战争成败的原因上。在论述中鲜明地刻画了曹刿这一战国谋士的人物形象。阐明了战争中取胜的原则——就是“忠之属也”。在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的道理。
二、导学案的设计说明 我所教授的是本课的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在第一课时中,已经初步完成了文言词汇的教学任务,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小组合作疏通了文意,并在预习检测中对文章重点字词解释及句子翻译做了检测。
1、在预习检测中,我通过“古今贯通法”来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文言词汇。在日常的文言教学中,我已引导学生关注一些“有生命力的词”,探寻哪些词语的古汉语释义在成语中被保留了下来,今天在现代汉语中也在被运用着的。
2、导学案中知识链接部分对于《左传》写作特点进行了详细介绍。课堂教学中从其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时间的故事情节化。以及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的特点来分析感知文本,引导学生能够走到文章的细处,深处和妙处中去。深入文本,感知人物形象,甚至最后又自己对于课文新观点的生成。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曹刿、鲁庄公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忠之属也”是战争必备条件的原因。
我所教授的是本课的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在第一课时中,已经初步完成了文言词汇的教学任务,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小组合作疏通了文意,并在预习检测中对文章重点字词解释及句子翻译做了检测。
在预习检测中,我主要让学生翻译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和“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这两句话。因为这两句话是全文理解的关键。充分体现了曹刿这一人物爱国,深谋远虑具有军事才能的特点。
第二课时中,我结合导学案中知识链接部分对于《左传》特点的介绍:从其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时间的故事情节化。以及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的特点来分析感知文本,应道学生能够走到文章的细处,深处和妙处中去。深入文本,感知人物形象,甚至最后又自己对于课文新观点的生成。所以今天的教学目标是:围绕“鄙”和“远谋”二字,赏析文中人物的形象。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忠之属也”是作战先决条件的原因。对于“忠之属也”一句,文下的注释解释的并不够具体,仅解释成“这是本职的一类事情”,学生不理解“本职”具体指的是什么事;又是谁的“本职”。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还需要去解释注释,让学生明白此处指的是“一国之君”的本职,即为要取信于民,这才是曹刿这一谋士深谋远虑的作战先决条件。学生可能不理解这个,因此我将此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1、情境导入
1、关于《左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主要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情况。《史记》和《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清代有学者认为系刘歆改编。近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根据各诸侯国史编成。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4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西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虽是历史著作,但与《尚书》、《春秋》的质木无文不同,它“情韵并美,文彩照耀”,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有以下特点:第一,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时间的故事情节化。第二,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第三,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第四,擅长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2、关于长勺之战
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
前此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乘兵胜之威,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齐桓公虽在其庶兄的血泊中巩固了权位,但对鲁国却一直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便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本篇所记即是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
2、预习检测
预习检测单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曹刿() 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小信未孚() 登轼而望()吾视其辙乱()
夫战,勇气也() 望其旗靡()牺牲玉帛()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
齐师伐我()2、肉食者鄙()
即克()()4、彼竭我盈()()
小大之狱()6、望其旗靡()
活动2【讲授】文言基本知识把握
1、朗读课文,正音
2、翻译重点句子
3、运用“古今贯通法”记忆重点字词
活动3【活动】研读文本,深入理解
1、根据具体文本分析曹刿人物形象
2、探讨“忠之属也”是战争必备条件的原因
3、根据具体文本分析鲁庄公人物形象
活动4【活动】探究本课写作手法对于写作记叙文的启示
课堂达标检测单
一、下列对于曹刿这一人物,人物形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一)“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A.曹刿性格鲁莽,所以直接在乡人面前批评国君鄙陋。
B.曹刿不敢直谏君王,只敢在乡人面前议论国君。
C.曹刿忠君爱国,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愿意全心全意为国家效忠。
D.曹刿虽然认为当权者鄙陋,但他自己也没有完全的把握可以帮助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
(二)“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A.曹刿身为一介平民,缺乏作战经验,要仔细调查研究后才能得出什么时候是最佳追击时机。
B.曹刿拥有冲锋陷阵的精神和忠君报国的思想,他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把握战机。
C.曹刿拥有很强的推理能力,能够从细小的地方推理出齐国军队追击的最佳时机。
D.曹刿“登轼而望之”看见了齐军慌不择路逃亡的景象,由此断定齐军并无援军,猜测应该是鲁国追击的最佳时机。
二、下列对于鲁庄公这一人物,人物形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鲁庄公是一位在政治上清醒明智的国君,平日为政如履薄冰,敬鬼神、忠职责,率先垂范。
B.鲁庄公亲自率军参战,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勇敢无畏,拥有军事才能的贤明君王。
C.“公问其故”体现出鲁庄公身为一国之君,威严的一面。
D.鲁庄公见识浅陋,战前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虚假的神灵身上,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昏君。
活动5【练习】课后检测,教师总结
课后检测单
课文对战争过程的描写只用了“”、“”、“”十二字作了交代;但对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却写得详尽,这是因为:
二、简评曹刿和鲁庄公的人物形象。请以“我眼中的的曹刿(或鲁庄公)”为题,写100字左右的文章。
课件13张PPT。曹刿论战《左传》预习检测一、给下列划线词注音
 曹刿( )  又何间焉 ( ) 
肉食者鄙( )? 小信未孚 ( ) 
登轼而望( ) 吾视其辙乱( ) 
夫战,勇气也( ) 望其旗靡 ( )
牺牲玉帛( ) guìjiànbǐfúshìzhéfúmǐbó预习检测二、解释下列划线词
1、齐师伐我 ( )
2、肉食者鄙 ( )
3、即克 ( ) ( )
4、彼竭我盈 ( ) ( )
5、小大之狱 ( )
6、望其旗靡 ( )攻打浅陋无知已经战胜耗尽充满,充盈诉讼案件倒下“古今贯通法”齐师伐我
肉食者鄙


彼竭我盈
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军队出师;兴师动众浅陋,无知已经既往不咎;既定方针战胜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耗尽声嘶力竭;竭尽全力充盈车马盈门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如出一辙;
南辕北辙倒下所向披靡;望风披靡鄙陋——关注“有生命力”的词曹刿与鲁庄公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左传》特点:走进文本,感知语言,品味人物曹刿论战论什么怎么论战前战时战后何以战作战时机取胜原因一问三答三断语言:“未可”“可矣”动作:“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语言:“彼竭我盈”曹刿鲁庄公对比鄙急躁冒进缺少军事才干广开言路,善于纳谏尊重谋士,大胆用人虚心求教鄙视当权者爱国意识敢于直谏沉着冷静,善抓战机知己知彼善于调查研究,善于推理深谋远虑,有军事才干战前战时战后课堂达标检测一、下列对于曹刿这一人物,人物形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一)“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
A.曹刿性格鲁莽,所以直接在乡人面前批评国君鄙陋。
B.曹刿不敢直谏君王,只敢在乡人面前议论国君。
C.曹刿忠君爱国,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愿意全心全意为国家效忠。
D.曹刿虽然认为当权者鄙陋,但他自己也没有完全的把握可以帮助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C课堂达标检测(二)“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 )
A.曹刿身为一介平民,缺乏作战经验,要仔细调查研究后才能得出什么时候是最佳追击时机。
B.曹刿拥有冲锋陷阵的精神和忠君报国的思想,他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把握战机。
C.曹刿拥有很强的推理能力,能够从细小的地方推理出齐国军队追击的最佳时机。
D.曹刿“登轼而望之”看见了齐军慌不择路逃亡的景象,由此断定齐军并无援军,猜测应该是鲁国追击的最佳时机。B课堂达标检测二、下列对于鲁庄公这一人物,人物形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鲁庄公是一位在政治上清醒明智的国君,平日为政如履薄冰,敬鬼神、忠职责,率先垂范。
B.鲁庄公亲自率军参战,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勇敢无畏,拥有军事才能的贤明君王。
C.“公问其故”体现出鲁庄公身为一国之君,威严的一面。
D.鲁庄公见识浅陋,战前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虚假的神灵身上,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昏君。A写作技巧——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致的动作来刻画人物性格
结构安排:
让笔下的人物“活”起来详略得当《左传》特点: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
有立体感《左传》特点: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时间的故事情节化课后检测简评曹刿和鲁庄公的人物形象。
请以“我眼中的的曹刿(或鲁庄公)”为题,写200字左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