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模拟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常州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模拟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10-17 09:11:51

文档简介

江苏省常州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模拟练习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24分)
1.(2分)如图是古代舂(chǒng)米(舂米就是把稻谷去壳,做成白米)时的场景,舂米装置可视为杠杆,下列工具正常使用时,与舂米装置属于同类杠杆的是(  )
A.镊子 B.开瓶器
C.核桃钳 D.钢丝钳
2.(2分)如图所示,O为杠杆(不计杠杆重力)的支点,挂在A点的物体重为30N,OA:AB=1:2,图甲中,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杠杆OB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图甲中A点向右移动,则F的值变小
②图甲中,拉力F大小为10N
③保持图甲位置,仅增加物重,则拉力F变化量与物重变化量之比为3:1
④如图乙所示,保持物体悬挂在A点位置不变且拉力F竖直向上的方向不变,将杠杆匀速提到虚线位置的过程中,拉力F大小不变
A.只有①③ B.只有①④ C.只有②③ D.只有②④
3.(2分)工人用定滑轮提升重物,使用定滑轮的作用是(  )
A.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B.既不能省力,也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C.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D.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4.(2分)下列所示现象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
A.图甲:用力搬石头,没有搬动
B.图乙:用力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上前行
C.图丙:用力将木箱推到斜面的顶端
D.图丁:用力举着杠铃在空中不动
5.(2分)2025年2月10日,我国17岁运动小将熊诗芮勇夺亚冬会单板滑雪女子大跳台比赛的冠军,如图是熊诗芮比赛时的情景,熊诗芮在空中上升过程中,熊诗芮的(  )
A.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
B.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
C.动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D.动能增加,机械能不变
6.(2分)下列关于内能、温度、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
B.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C.热传递过程中,总是由高温物体将温度传给低温物体
D.物体只要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
7.(2分)如图,四冲程汽油机工作时,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该冲程是(  )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8.(2分)请分析在以下过程中,冰粒、火箭箭体、子弹和冰袋的内能改变方式与“炙手可热”改变物体的内能方式相同的是(  )
A.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中,温度渐渐升高变成了雨滴
B.火箭从地面向上发射过程中,火箭外壳和大气摩擦后温度越来越高
C.子弹击中一块木板,温度升高
D.人发烧时用冰袋敷在额头上进行物理降温
9.(2分)两台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之比是1:3,匀速直线行驶时的速度之比是5:6,那么此时这两台汽车的发动机功率之比是(  )
A.5:18 B.5:2 C.18:5 D.2:5
10.(2分)如图是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a、b、c三种物质加热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0﹣t1时间内,a物质吸收的热量大于b物质
B.t1﹣t2时间内物质a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若a、b是同种物质,则b的质量大于a的质量
D.0﹣t2时间内,c物质的比热容大于b物质的比热容
11.(2分)两个完全相同的滑轮,分别以图示两种方式,将重为G的物体以相同的速度匀速竖直提升相同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甲、乙的机械效率为η1、η2,拉力F1、F2做的功分别为W1、W2,功率分别为P1、P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F1=2F2 B.η1>η2 C.W1>W2 D.P1=P2
12.(2分)观察电动自行车发现:捏紧左边或右边的刹车把手,车尾的同一盏刹车指示灯就会亮起;拨动向左或向右的转向灯开关,车尾对应一侧的转向指示灯就会亮起,车尾指示灯电路原理图合理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
13.(3分)船桨可看成一根杠杆,如图所示,A为支点,要使划船时所用的力小一些,则运动员两只手之间的距离应     (增大/减小)一些。船桨属于     (省力/等臂/费力)杠杆,使用它的优点是     (省力/省距离/省功)。
14.(5分)如图,滑轮组竖直固定在水平支架上,已知每个滑轮重20N,滑轮组下端挂重物A,用力F竖直向上匀速提升A,完成多次试验。F做功的功率随物体上升速度之间的关系如图乙,不计摩擦和绳重,g取10N/kg,则:
(1)由图乙可知,当物体A以较大的速度匀速上升时,拉力F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A的重力为     N;物体A以3cm/s匀速上升时,定滑轮对水平支架的拉力为     N;
(3)拉力F的功率为2.4W时,10s内滑轮组对A做功     J;若在物体A下再加挂20N的重物,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15.(3分)小华发现家中正在烧水的锅盖被气流顶起,这一现象与热机的工作循环中的     冲程原理相同。现有一台四冲程汽油机,飞轮的转速为2400r/min,这台汽油机每秒钟对外做了     次功,我们经常看到司机往汽车发动机的水箱里灌水,这是利用水的     大的性质。
16.(3分)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则0﹣2s拉力做功为     J,2﹣4s物体机械能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6s拉力的功率为     W。
17.(2分)杆秤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如今中药房仍在使用。如图所示,已测得刺五加药材质量是120g,其中OB=3OA,若不计杆秤自重,则秤砣的质量约为     g,接下来要测30g的人参片,需要将秤砣向B点的     (选填“左”或“右”)侧移动。
18.(2分)舰载机歼15从航母上起飞过程中将内能转为     ;木柴在燃烧的过程中将     转化为内能。
19.(4分)手机移动电源(俗称充电宝)有两个输出端,可以单独为一部手机或同时为两部手机充电,这两个输出端的连接方式是     联;用移动电源给手机充电时,手机相当于电路中的     ,将     能转化为     能。
20.(3分)如图所示是两个倾斜程度不同、粗糙程度相同的斜面,斜面AB长5m,斜面高2m。用大小为400N的拉力F1沿斜面AB将重600N的物体匀速拉至顶端,则有用功为     J,机械效率为     %。如果用拉力F2沿斜面AC将同一物体匀速拉至斜面顶端,则F1    F2(>/=/<)。
21.(4分)(1)小明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如果闭合开关,两个灯泡将    (“都不发光”、“都发光”或“只有一盏发光”)。原因是电路出现    (“断路”或“短路”)现象;
(2)若灯泡L1、L2并联,可将图示电路中    (选填“a”或“b”)导线的一端从N接线柱改接到M接线柱上;
(3)若灯泡L1、L2串联,小明应去掉编号为    的导线。
22.(2分)小红利用杠杆制成一种多功能杆秤,使用前,杠杆左端低,右端高,调节直至杠杆处于水平平衡,她取来质量均为100g的实心纯金属块a和b、合金块c(由a、b的材料组成)。她将a挂在A处,且浸没于水中,在B处挂上100g钩码,杠杆恰好处于水平平衡,如图所示,测得OA=50cm,OB=40cm,则a的密度为     g/cm3。接下来,她分别将b、c挂于A处并浸没于水中,当将钩码分别移至 C、D处时,杠杆均水平平衡,测得OC=30cm,OD=36cm,则合金块c中所含金属a和金属b的质量之比为     。(ρ水=1.0×103kg/m3)
三、解答题(共45分,计算题要写出必要的公式和解题过程)
23.(2分)如图甲是一种蔬菜挤水器。其手柄可看作杠杆,图乙是其简化的示意图,图中O为支点,F2是其受到的阻力。在图乙中画出在A点施加的最小动力F1的示意图及力臂l1。
24.(2分)如图所示,利用滑轮组拉着重物体A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在图中画出滑轮组最省力的绕线情况,并画出A对地面压力的示意图。
25.(2分)请依据电路图画出对应的实物图,导线不可交叉。
26.(7分)阳阳读书时了解到,杆秤是我国古人称量质量的工具,是杠杆在平衡状态下的应用。《墨经》中记述的杆秤的工作原理,比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要早约200年。下面是阳阳与同学们通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来了解杆秤的探究过程:
(1)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此时杠杆     (选填“是”或“不是”)处于平衡状态。
(2)实验时阳阳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测量     。
(3)在图乙所示操作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获得数据如表所示:
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1 10 2 5
2 1 10 1 10
3 1 10 2.5 4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    。(用字母表示)
(4)根据《墨经》中的记载,如图丙所示。“权”“重”表示力,“标”“本”表示     。
(5)基于上述研究,阳阳自制了一把杆秤,如图丁所示:已知秤砣的质量为m0,零刻度线在提纽右侧、离提纽的距离为l0,秤盘离提纽的距离是l1。标记刻度时,在秤盘中放入已知质量为m1的物体,移动秤砣至杆秤水平平衡时,标记秤砣细线在秤杆上的位置,并记为m1。则此位置到提纽的距离l2的表达式为     (选填字母)。
A.;
B.;
C.。
27.(8分)某学习小组在进行“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有不同质量的小钢球、木块和表面平整的长木板(带凹槽的斜面)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mA=mB<mC,hA=hC>hB。
(1)实验中,通过观察木块被钢球撞击后的     ,来反映物体的动能大小;
(2)该实验所探究的动能是指     ;(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选项字母填到横线上)
A.小球撞击木块后小球的动能
B.小球撞击木块后木块的动能
C.小球在斜面上的动能
D.小球到达水平木板时的动能
(3)甲、丙两次实验,让质量不同的钢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目的是使两球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     。
(4)对比     、    两次实验,可以探究物体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5)在乙、丙两次实验中,若木块滑行过程中,木块克服摩擦所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则W1    W2;(选填“>”“=”或“<”)
(6)如果在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时,发现木块运动到了长木板的末端之外。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条件下,最方便的解决办法是     。
28.(6分)在学习了燃料热值和物质的比热容后,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1)实验中在组装器材时应    (“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温度计、天平和    ;
(2)为探究燃料燃烧放热能力的强弱,应选    两个装置,吸热的多少通过    (选填“加热时间”或“液体升高的温度”)来比较,实验中碎纸屑燃烧不完全,会导致所测碎纸屑的放热能力    ;(偏大、不变、偏小)
(3)在探究物质吸热能力时,应使沙子和水的    相同,初温相同,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乙,分析图象可知:    (选填“A”或“B”)的吸热能力更强。由图乙可知,A、B两种物质的比热容之比为    。
29.(6分)如图所示,一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500N的物体,所用的拉力F为200N,物体以0.2m/s的速度匀速上升了10s。(不计绳重、绳与滑轮间的摩擦)
(1)求滑轮组的有用功;
(2)求总功的功率;
(3)若物重为900N时,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0.(6分)太阳能热水器反射镜的有效面积为4.0m2,每平方米镜面每小时接收太阳辐射能的平均值为2.5×106J。如果这台热水器每小时可把10kg的15℃的水烧开(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则这个装置的效率是多少[水的比热容:4.2×103J/(kg ℃)]。
31.(6分)一辆使用汽油为燃料的小汽车,以90km/h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发动机的实际功率为23kW。若小汽车行驶的距离为1.0km,汽油的热值q=4.6×107J/kg,小汽车发动机的效率为40%。求小汽车在这段路程中:
(1)运动的时间;
(2)发动机所做的功;
(3)消耗汽油的质量。
第1页(共1页)江苏省常州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模拟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24分)
1.(2分)如图是古代舂(chǒng)米(舂米就是把稻谷去壳,做成白米)时的场景,舂米装置可视为杠杆,下列工具正常使用时,与舂米装置属于同类杠杆的是(  )
A.镊子 B.开瓶器
C.核桃钳 D.钢丝钳
【解答】解:由图可知,舂米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
A、镊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故A正确;
B、开瓶器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故B错误;
C、核桃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故C错误;
D、钢丝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故D错误。
故选:A。
2.(2分)如图所示,O为杠杆(不计杠杆重力)的支点,挂在A点的物体重为30N,OA:AB=1:2,图甲中,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杠杆OB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图甲中A点向右移动,则F的值变小
②图甲中,拉力F大小为10N
③保持图甲位置,仅增加物重,则拉力F变化量与物重变化量之比为3:1
④如图乙所示,保持物体悬挂在A点位置不变且拉力F竖直向上的方向不变,将杠杆匀速提到虚线位置的过程中,拉力F大小不变
A.只有①③ B.只有①④ C.只有②③ D.只有②④
【解答】解:根据图甲可知:动力为F,动力臂为OB,设OB=3,阻力为G,由于OA:AB=1:2,则阻力臂为OA=1;
①由杠杆平衡条件知:F×OB=G×OA;
当A点向右移动时,OA变大,而G和OB不变,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F变大,故①错误;
②由杠杆平衡条件知,图甲中拉力F的大小为:,故②正确;
③若物重变化量为ΔG,拉力F的变化量为ΔF,由杠杆平衡条件知:(F+ΔF)×OB=(G+ΔG)×OA,
代入数据得:(F+ΔF)×3=(G+ΔG)×1,解得:,所以拉力F变化量与物重变化量之比为1:3,故③错误;
④如图乙,保持拉力方向不变,将轻杆匀速提到虚线位置,其力臂如图所示:
OB′为动力臂,OA'为阻力臂,阻力不变为G,因为ΔOA′A∽ΔOB′B,所以:
OA′:OB′=OA:OB=1:3;
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OB′=G×OA′,代入数据得:,故④正确。
故选:D。
3.(2分)工人用定滑轮提升重物,使用定滑轮的作用是(  )
A.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B.既不能省力,也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C.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D.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解答】解:由定滑轮的特点可知,工人用定滑轮提升重物,使用定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4.(2分)下列所示现象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
A.图甲:用力搬石头,没有搬动
B.图乙:用力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上前行
C.图丙:用力将木箱推到斜面的顶端
D.图丁:用力举着杠铃在空中不动
【解答】解:A、用力搬石头,没有搬动,人对石头施加力的作用,但石头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人对石头没有做功,故A不符合题意;
B、用力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上前行,人对滑板施加的力竖直向上,滑板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人对滑板没有做功,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力将木箱推到斜面的顶端,木箱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人对木箱做功,故C符合题意;
D、用力举着杠铃在空中不动,人对杠铃施加力的作用,杠铃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人对杠铃没有做功,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分)2025年2月10日,我国17岁运动小将熊诗芮勇夺亚冬会单板滑雪女子大跳台比赛的冠军,如图是熊诗芮比赛时的情景,熊诗芮在空中上升过程中,熊诗芮的(  )
A.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
B.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
C.动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D.动能增加,机械能不变
【解答】解:运动员在空中上升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变小,则动能变小,同时其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大,因为受空气阻力等,所以机械能会减小,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2分)下列关于内能、温度、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
B.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C.热传递过程中,总是由高温物体将温度传给低温物体
D.物体只要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
【解答】解: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的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A正确;
B、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B错误;
C、热传递过程中,总是由高温物体将热量传给低温物体,故C错误;
D、物体放出热量,温度可能降低,可能不变,如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7.(2分)如图,四冲程汽油机工作时,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该冲程是(  )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解答】解:由图可见,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因此是压缩冲程,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8.(2分)请分析在以下过程中,冰粒、火箭箭体、子弹和冰袋的内能改变方式与“炙手可热”改变物体的内能方式相同的是(  )
A.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中,温度渐渐升高变成了雨滴
B.火箭从地面向上发射过程中,火箭外壳和大气摩擦后温度越来越高
C.子弹击中一块木板,温度升高
D.人发烧时用冰袋敷在额头上进行物理降温
【解答】解:“炙手可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A、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中,克服摩擦做功,温度渐渐升高变成了雨滴,其内能逐渐增大,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
B、火箭从地面向上发射过程中,火箭外壳和大气摩擦后温度越来越高,其内能增大,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
C、子弹击中一块木板后,子弹和木块的温度都升高,此时消耗了子弹的机械能,转化为子弹和木块的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
D、人发烧时,用湿毛巾敷在额头降温,此时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发生了汽化现象,汽化吸热,使皮肤的温度降低,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2分)两台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之比是1:3,匀速直线行驶时的速度之比是5:6,那么此时这两台汽车的发动机功率之比是(  )
A.5:18 B.5:2 C.18:5 D.2:5
【解答】解:已知两台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之比是F1:F2=1:3,
两车匀速直线行驶时的速度之比是v1:v2=5:6,
由P===Fv可得,这两台汽车的发动机功率之比是
P1:P2=F1v1:F2v2=(1×5):(3×6)=5:18,故A正确。
故选:A。
10.(2分)如图是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a、b、c三种物质加热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0﹣t1时间内,a物质吸收的热量大于b物质
B.t1﹣t2时间内物质a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若a、b是同种物质,则b的质量大于a的质量
D.0﹣t2时间内,c物质的比热容大于b物质的比热容
【解答】解:A.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物质进行加热,则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的,所以0﹣t1时间内,a、b物质吸收的热量相等,故A错误;
B.t1~t2时间内,a的温度不变,但是a需要不断吸收热量,故内能是增大的,故B错误;
C.由图可知,该图像是液体沸腾(或晶体熔化)时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物体的初温相同,若a、b是同种物质,二者沸点(或熔点)相同,但是达到沸点(或熔点)的时间不同,b达到的时间更久,说明升高相同温度,b吸收的热量更多,a、b同种物质比热容相同,b的质量大于a的质量,故C正确;
D.0~t2时间内,由于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物质进行加热,且加热的时间相同,则b和c吸收的热量相同,它们的初温相同,b的温度变化比c的明显,但因为不知道它们的质量关系,所以无法确定它们比热容大小关系,故D错误。
故选:C。
11.(2分)两个完全相同的滑轮,分别以图示两种方式,将重为G的物体以相同的速度匀速竖直提升相同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甲、乙的机械效率为η1、η2,拉力F1、F2做的功分别为W1、W2,功率分别为P1、P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F1=2F2 B.η1>η2 C.W1>W2 D.P1=P2
【解答】解:A、甲是定滑轮,乙是动滑轮,不计绳重和摩擦,甲的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而乙的拉力等于物体和滑轮总重的一半,故F1<2F2,A错误;
BC、不计绳重和摩擦,因为物重相同,提升的高度相同,故甲做的有用功等于乙做的有用功;
因为甲用定滑轮提升,乙用动滑轮提升,所以甲做的额外功为零,小于乙做的额外功,故甲做的总功小于乙做的总功,故C错误;由前面分析可知,甲做的有用功等于乙做的有用功,甲做的总功小于乙做的总功,因为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故甲的机械效率大于乙的机械效率,故B正确;
D、又因为所用时间相同,由P=可知甲的功率小于乙的功率,故D错误。
故选:B。
12.(2分)观察电动自行车发现:捏紧左边或右边的刹车把手,车尾的同一盏刹车指示灯就会亮起;拨动向左或向右的转向灯开关,车尾对应一侧的转向指示灯就会亮起,车尾指示灯电路原理图合理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
不管捏紧左边还是右边的车闸,车尾的一盏刹车指示灯均会亮起,说明这两个开关都能控制指示灯,而且两开关互不影响,即两开关并联;
电动自行车的前后转向灯可以单独工作,所以它们是并联的。拨动扶手旁向左或向右的转向开关时,车尾只有对应一侧的转向指示灯会亮起,说明由有个开关而且一个开关控制一个灯泡,综上分析,只有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
13.(3分)船桨可看成一根杠杆,如图所示,A为支点,要使划船时所用的力小一些,则运动员两只手之间的距离应  增大  (增大/减小)一些。船桨属于  费力  (省力/等臂/费力)杠杆,使用它的优点是  省距离  (省力/省距离/省功)。
【解答】解: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要使动力减小,在阻力和阻力臂不变的条件下,要增大动力臂,也就是增大两只手之间的距离。
船桨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费力但省距离。
故答案为:增大;费力;省距离。
14.(5分)如图,滑轮组竖直固定在水平支架上,已知每个滑轮重20N,滑轮组下端挂重物A,用力F竖直向上匀速提升A,完成多次试验。F做功的功率随物体上升速度之间的关系如图乙,不计摩擦和绳重,g取10N/kg,则:
(1)由图乙可知,当物体A以较大的速度匀速上升时,拉力F  不变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A的重力为  100  N;物体A以3cm/s匀速上升时,定滑轮对水平支架的拉力为  100  N;
(3)拉力F的功率为2.4W时,10s内滑轮组对A做功  20  J;若在物体A下再加挂20N的重物,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增大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解答】解:(1)物体A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甲可知,n=3,由图乙可知,拉力F做功的功率与物体上升的速度成正比,由P=Fv=Fnv物可知,物体A以较大的速度匀速上升时,拉力F不变;
(2)由图乙可知,当物体上升速度v物=3cm/s时,拉力F的做功功率为3.6W,
由图甲可知n=3,拉力端移动速度v=nv物=3×3cm/s=9cm/s=0.09m/s,
由P===Fv可知,拉力:F===40N,
因为不计摩擦和绳重时拉力F=(GA+G动),
所以物体A的重力:GA=3F﹣G动=3×40N﹣20N=100N;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支架对定滑轮的拉力:F支=2F+G轮=2×40N+20N=100N;
由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定滑轮对水平支架的拉力:F'=F支=100N;
(3)由图乙可知,拉力F的功率为2.4W时,物体上升速度为2cm/s,
由v=可知,10s内物体上升高度:h=v′t=2cm/s×10s=20cm=0.2m,
10s内滑轮组对物体A做功:W=Gh=100N×0.2m=20J;
由不计绳重和摩擦时η=====可知,当动滑轮重力不变时,物体的重力增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增大。
故答案为:(1)不变;(2)100;100;(3)20;增大。
15.(3分)小华发现家中正在烧水的锅盖被气流顶起,这一现象与热机的工作循环中的  做功  冲程原理相同。现有一台四冲程汽油机,飞轮的转速为2400r/min,这台汽油机每秒钟对外做了  20  次功,我们经常看到司机往汽车发动机的水箱里灌水,这是利用水的  比热容  大的性质。
【解答】解:高压锅限压阀被气流顶起,气流对高压锅限压阀做功,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这与热机的四个冲程中的做功冲程原理相同。
飞轮的转速为
2400r/min=40r/s
飞轮每转动2转,对外做功1次,故这台汽油机每秒钟对外做了20次功。
水的比热容大,同等质量下,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更多,所以常用来做发动机的冷却液,司机往汽车发动机的水箱里灌水,这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
故答案为:做功;20;比热容。
16.(3分)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则0﹣2s拉力做功为  0  J,2﹣4s物体机械能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6s拉力的功率为  8  W。
【解答】解:由丙图知在0~3s内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移动距离为零,根据W=Fs知0﹣2s拉力做功为0;
由丙图知在2~4s内物体加速运动,速度不断增加,物体的质量保持不变,物体的动能增加;高度不变,物体的重力势能不变;根据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之和可知,此时物体的机械能变大;
由丙图可知在4~6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由乙图知此过程中的推力F=4N,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在4~6s内物体通过的距离为s=vt=2m/s×2s=4m,
水平推力F所做的功为W=Fs=4N×4m=16J,
4~6s内推力F所做功的功率为:
P===8W。
故答案为:0;变大;8。
17.(2分)杆秤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如今中药房仍在使用。如图所示,已测得刺五加药材质量是120g,其中OB=3OA,若不计杆秤自重,则秤砣的质量约为  40  g,接下来要测30g的人参片,需要将秤砣向B点的  右  (选填“左”或“右”)侧移动。
【解答】解:杆秤相当于一个杠杆,如图,O为支点,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G砣×OB=G药×OA,
结合G=mg可得,m砣g×OB=m药g×OA,
即:m砣×3OA=120g×OA,
解得,秤砣的质量约为:m砣=40g;
接下来要测30g的人参片,即药材的质量减小,在OA、m砣一定时,要使杠杆重新水平平衡,应减小OB的长度,即将秤砣向B点右侧移动。
故答案为:40;右。
18.(2分)舰载机歼15从航母上起飞过程中将内能转为  机械能  ;木柴在燃烧的过程中将  化学能  转化为内能。
【解答】解:舰载机歼15从航母上起飞过程中,热机提供动力驱动其运动,将内能转为机械能。
木柴在燃烧的过程中,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故答案为:机械能;化学能。
19.(4分)手机移动电源(俗称充电宝)有两个输出端,可以单独为一部手机或同时为两部手机充电,这两个输出端的连接方式是  并  联;用移动电源给手机充电时,手机相当于电路中的  用电器  ,将  电  能转化为  化学  能。
【解答】解:某手机移动电源有两个输出端,通过电源线可以单独或同时为两部手机充电,则这两个输出端的连接方式是并联;
用移动电源为手机充电时,手机消耗电能,相当于电路中的用电器,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故答案为:并;用电器。并,用电器,电,化学能;
20.(3分)如图所示是两个倾斜程度不同、粗糙程度相同的斜面,斜面AB长5m,斜面高2m。用大小为400N的拉力F1沿斜面AB将重600N的物体匀速拉至顶端,则有用功为  1200  J,机械效率为  60  %。如果用拉力F2沿斜面AC将同一物体匀速拉至斜面顶端,则F1 <  F2(>/=/<)。
【解答】解:克服重力做的有用功为:
W有=Gh=600N×2m=1200J;
拉力F1做的总功为:
W总=F1s=400N×5m=2000J,
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η==×100%=60%;
由图知,斜面AB的倾斜角度小于斜面AC,且分别拉动同一物体,所以物体沿AB运动时拉力F1较小,即:F1<F2。
故答案为:1200;60;<。
21.(4分)(1)小明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如果闭合开关,两个灯泡将 都不发光  (“都不发光”、“都发光”或“只有一盏发光”)。原因是电路出现 短路  (“断路”或“短路”)现象;
(2)若灯泡L1、L2并联,可将图示电路中 a  (选填“a”或“b”)导线的一端从N接线柱改接到M接线柱上;
(3)若灯泡L1、L2串联,小明应去掉编号为 b  的导线。
【解答】解:(1)分析电路可知,如果闭合开关,电流的路径为:正极→S→导线b→导线a→负极,会出现电源短路现象,两个灯泡将都不发光。
(2)若将a导线的右端从N接线柱改接到M接线柱上,L1、L2并列连接,灯泡L1、L2并联。
(3)去掉编号为b的导线,电流从正极出发依次经过开关S、L2、L1回到负极,灯泡L1、L2串联。
故答案为:(1)都不发光;短路;
(2)a;
(3)b。
22.(2分)小红利用杠杆制成一种多功能杆秤,使用前,杠杆左端低,右端高,调节直至杠杆处于水平平衡,她取来质量均为100g的实心纯金属块a和b、合金块c(由a、b的材料组成)。她将a挂在A处,且浸没于水中,在B处挂上100g钩码,杠杆恰好处于水平平衡,如图所示,测得OA=50cm,OB=40cm,则a的密度为  5  g/cm3。接下来,她分别将b、c挂于A处并浸没于水中,当将钩码分别移至 C、D处时,杠杆均水平平衡,测得OC=30cm,OD=36cm,则合金块c中所含金属a和金属b的质量之比为  3:2  。(ρ水=1.0×103kg/m3)
【解答】解:
(1)将a挂在A处,且浸没于水中时,在B处挂上100g钩码,杠杆恰好处于水平平衡,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m钩码g OB=FA OA,
则FA=m钩码g=×0.1kg×10N/kg=0.8N,
金属块a受到的浮力:F浮a=mag﹣FA=0.1kg×10N/kg﹣0.8N=0.2N,
由F浮=ρgV排可得,金属块a的体积:
Va=V排a===2×10﹣5m3=20cm3,
则a的密度:ρa===5g/cm3;
(2)将b挂于A处并浸没于水中,钩码移至C处时,杠杆水平平衡,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m钩码g OC=FA′ OA,
则杠杆A点受到的拉力:FA′=m钩码g=×0.1kg×10N/kg=0.6N,
金属块b受到的浮力:F浮b=mbg﹣FA′=0.1kg×10N/kg﹣0.6N=0.4N,
金属块b的体积:Vb=V排b===4×10﹣5m3=40cm3,
则b的密度:ρb===2.5g/cm3;
将c挂于A处并浸没于水中,钩码移至D处时,杠杆水平平衡,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m钩码g OD=FA″ OA,
则杠杆A点受到的拉力:FA″=m钩码g=×0.1kg×10N/kg=0.72N,
合金块c受到的浮力:F浮c=mcg﹣FA″=0.1kg×10N/kg﹣0.72N=0.28N,
合金块c的体积:Vc=V排c===2.8×10﹣5m3=28cm3,
已知合金块c由a、b的材料组成,
设合金块c中所含金属a的质量为m,则金属b的质量为100g﹣m,
则合金块c的体积:Vc=+,
即:28cm3=+,
解得:m=60g,
所以,合金块c中所含金属a和金属b的质量之比为:
m:(100g﹣m)=60g:(100g﹣60g)=3:2。
故答案为:5;3:2。
三、解答题(共45分,计算题要写出必要的公式和解题过程)
23.(2分)如图甲是一种蔬菜挤水器。其手柄可看作杠杆,图乙是其简化的示意图,图中O为支点,F2是其受到的阻力。在图乙中画出在A点施加的最小动力F1的示意图及力臂l1。
【解答】解:
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在阻力、阻力臂一定时,动力臂越大,动力越小;力F1作用在A点,当OA为动力臂时,动力臂最长,此时动力F1最小,并且F1的方向垂直于OA向下,据此作图,如图所示:

24.(2分)如图所示,利用滑轮组拉着重物体A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在图中画出滑轮组最省力的绕线情况,并画出A对地面压力的示意图。
【解答】解:水平滑轮组中有一个动滑轮,滑轮组最省力时动滑轮接触绳子的段数最多,绳子由动滑轮为连接起点反向绕成;A对地面压力作用点在接触面中心位置,压力方向沿接触面垂直向下;如图所示:
25.(2分)请依据电路图画出对应的实物图,导线不可交叉。
【解答】解:由实物图可知,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经过开关S1分支,一支经过开关S2和电铃,另支经过小灯泡,然后共同汇合到一起流回电源负极,如下图所示:
26.(7分)阳阳读书时了解到,杆秤是我国古人称量质量的工具,是杠杆在平衡状态下的应用。《墨经》中记述的杆秤的工作原理,比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要早约200年。下面是阳阳与同学们通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来了解杆秤的探究过程:
(1)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此时杠杆  是  (选填“是”或“不是”)处于平衡状态。
(2)实验时阳阳将平衡螺母向  右  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测量  力臂  。
(3)在图乙所示操作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获得数据如表所示:
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1 10 2 5
2 1 10 1 10
3 1 10 2.5 4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  。(用字母表示)
(4)根据《墨经》中的记载,如图丙所示。“权”“重”表示力,“标”“本”表示  力臂  。
(5)基于上述研究,阳阳自制了一把杆秤,如图丁所示:已知秤砣的质量为m0,零刻度线在提纽右侧、离提纽的距离为l0,秤盘离提纽的距离是l1。标记刻度时,在秤盘中放入已知质量为m1的物体,移动秤砣至杆秤水平平衡时,标记秤砣细线在秤杆上的位置,并记为m1。则此位置到提纽的距离l2的表达式为  A  (选填字母)。
A.;
B.;
C.。
【解答】解:(1)实验前,杠杆在如图甲所示位置静止时是处于杠杆平衡状态;
(2)杠杆的左端下沉,说明杠杆的重心在支点左侧,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这样便于测量力臂,以及避免杠杆重力对杠杆的影响;
(3)三次实验获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因
1.0N×0.10m=2.0N×0.10m
1.0N×0.10m=1.0N×0.10m
1.0N×0.10m=2.5N×0.04m
分析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
(4)由图丙可知,“标”“本”表示动力和阻力的力臂;
(5)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m1gl1=m0g(l2﹣l0)
解得:l2=,故选:A。
故答案为:(1)是;(2)右;力臂;(3)F1l1=F2l2;(4)力臂;(5)A。
27.(8分)某学习小组在进行“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有不同质量的小钢球、木块和表面平整的长木板(带凹槽的斜面)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mA=mB<mC,hA=hC>hB。
(1)实验中,通过观察木块被钢球撞击后的  移动距离  ,来反映物体的动能大小;
(2)该实验所探究的动能是指  D  ;(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选项字母填到横线上)
A.小球撞击木块后小球的动能
B.小球撞击木块后木块的动能
C.小球在斜面上的动能
D.小球到达水平木板时的动能
(3)甲、丙两次实验,让质量不同的钢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目的是使两球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  速度  。
(4)对比  甲  、 乙  两次实验,可以探究物体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5)在乙、丙两次实验中,若木块滑行过程中,木块克服摩擦所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则W1 <  W2;(选填“>”“=”或“<”)
(6)如果在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时,发现木块运动到了长木板的末端之外。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条件下,最方便的解决办法是  适当降低释放小球的高度  。
【解答】解:(1)(2)实验探究的是小球具有的动能,通过木块被小球推动的距离来反映小球具有动能的多少,应用了转换法,所以探究的动能是指小球撞击木块时小球具有的动能,故选D;
(3)甲、丙两次实验,让质量不同的钢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目的是使两球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4)甲、乙两图中小球的质量一定,初始高度不同,到达水平面的时的速度不同,故可以探究物体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5)乙、丙两次实验,木块滑行过程中对水平面的压力都由木块自身重力产生,大小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也相同,所以木块受到的摩擦力f1=f2;
木块滑行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W=fs,乙、丙两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但丙实验中木块移动的距离更远,所以丙实验中克服摩擦力做功更大,即W1<W2;
(6)木块运动到了长木板的末端之外,说明小球具有较大的动能,故可减小钢球的质量或小钢球速度,所以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条件下,解决的办法是降低小钢球滚下的高度。
故答案为:(1)移动距离;(2)D;(3)速度;(4)甲;乙;(5)<;(6)适当降低释放小钢球的高度。
28.(6分)在学习了燃料热值和物质的比热容后,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1)实验中在组装器材时应 自下而上  (“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温度计、天平和 秒表  ;
(2)为探究燃料燃烧放热能力的强弱,应选 乙、丁  两个装置,吸热的多少通过 液体升高的温度  (选填“加热时间”或“液体升高的温度”)来比较,实验中碎纸屑燃烧不完全,会导致所测碎纸屑的放热能力 偏小  ;(偏大、不变、偏小)
(3)在探究物质吸热能力时,应使沙子和水的 质量  相同,初温相同,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乙,分析图象可知: A  (选填“A”或“B”)的吸热能力更强。由图乙可知,A、B两种物质的比热容之比为 2:1  。
【解答】解;(1)实验中在组装器材时应自下而上。因为要先固定支撑烧杯的铁圈,以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再固定悬挂温度计的铁杆,保证温度计玻璃泡浸没在液体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温度计、天平和秒表。秒表用于记录加热时间,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
(2)为了比较燃料燃烧放热能力的强弱,要用质量相同的不同的燃料,加热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通过液体升高的温度来比较燃料放热能力的强弱,液体升温越高,则燃料放出的热量越多,燃料的热值越大。故实验中应选择乙和丁两个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中碎纸屑燃烧不完全,释放的热量会小于其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从而导致测出的热值偏小 。
(3)在探究物质吸热能力时,热源相同,应控制沙子和水的质量相同,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使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根据加热时间比较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由图可知,加热相同的时间,两种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A温度变化的慢,由可知,A的比热容大,因此A的吸热能力强。
由图可知,当两种物质都从10℃升高带30℃时,A需要的加热时间为5min,乙需要的加热时间为2.5min,则A吸收的热量为甲吸收的热量的2倍,由可知,A的比热容为B的比热容的2倍,则A、B两种物质的比热容之比为2:1。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秒表;(2)乙、丁;液体升高的温度;偏小;(3)质量;A;2:1。
29.(6分)如图所示,一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500N的物体,所用的拉力F为200N,物体以0.2m/s的速度匀速上升了10s。(不计绳重、绳与滑轮间的摩擦)
(1)求滑轮组的有用功;
(2)求总功的功率;
(3)若物重为900N时,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答】解:(1)由v=可得,物体上升的高度:
h=v物t=0.2m/s×10s=2m,
克服物体重力做的有用功:
W有=Gh=500N×2m=1000J;
(2)由图知,承担重物绳子的段数n=3,
绳端移动速度:v=nv物=3×0.2m/s=0.6m/s,
绳端拉力做的总功的功率:
P===Fv=200N×0.6m/s=120W;
(3)不计绳重和摩擦,由F=(G+G动)可得,动滑轮重力:
G动=3F﹣G=3×200N﹣500N=100N,
物重为900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90%。
答:(1)滑轮组的有用功为1000J;
(2)总功的功率为120W;
(3)若物重为900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
30.(6分)太阳能热水器反射镜的有效面积为4.0m2,每平方米镜面每小时接收太阳辐射能的平均值为2.5×106J。如果这台热水器每小时可把10kg的15℃的水烧开(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则这个装置的效率是多少[水的比热容:4.2×103J/(kg ℃)]。
【解答】解:这台热水器每小时接收太阳:Q太阳=2.5×106J/(m2 h)×4.0m2×1h=1×107J;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则水吸收的热量:Q吸=cmΔt=4.2×103J/(kg ℃)×10kg×(100℃﹣15℃)=3.57×106J,
则这个装置的效率:。
答:这个装置的效率为35.7%。
31.(6分)一辆使用汽油为燃料的小汽车,以90km/h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发动机的实际功率为23kW。若小汽车行驶的距离为1.0km,汽油的热值q=4.6×107J/kg,小汽车发动机的效率为40%。求小汽车在这段路程中:
(1)运动的时间;
(2)发动机所做的功;
(3)消耗汽油的质量。
【解答】解:(1)汽车的速度为:v=90km/h=25m/s,
汽车行驶的距离为:s=1.0km=1000m,
汽车运动的时间为:t===40s;
(2)发动机的实际功率为:P=23kW=2.3×104W,
发动机所做的功为:W=Pt=2.3×104W×40s=9.2×105J;
(3)小汽车发动机的效率为:η=40%,
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消耗汽油的质量为

答:(1)运动的时间为40s;
(2)发动机所做的功为9.2×105J;
(3)消耗汽油的质量为0.05kg。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