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九年级上册河南省郑州市枫杨外国语、朗悦慧外国语等五校联考月考历史试卷(扫描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2026九年级上册河南省郑州市枫杨外国语、朗悦慧外国语等五校联考月考历史试卷(扫描版,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16 23:00: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2026学年上期九年级历史月考试卷
时间:50分钟 分值: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卡相应位置,每小题1分, 共25分)
1.埃及人发现,每年7月,当太阳和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同时升起时,尼罗河就会涨水,于是他们制定了太阳历;由于要测量尼罗河水位的涨落,再加上建筑等方面的计算需要,埃及人发展了数学。这些史实说明()
A.古埃及农业生产的发达 B.生产生活推动科技发展
C.古埃及文明领先同时代 D.科技进步改变人类生活
2.“他们的楔形文字由图形符号组成,书吏用简单的图形把牛、羊、谷物、鱼等画下来。”这段描述最有可能出自()
A.《法老的国度:古埃及》 B.《两河文明的曙光》
C.《黄河流域的青铜文明》 D.《罗马帝国衰亡史》
3.古印度的《摩奴法典》规定:放贷人可按照种姓的顺序,每月收婆罗门2%、刹帝利3%、吠舍4%、首陀罗5%比例的利息。上述规定表明古印度()
A.各种姓在法律上不平等 B.婆罗门种姓掌握着祭祀大权
C.奴隶主贵族利益受冲击 D.财产多寡是划分种姓的依据
4有学者指出:“在古雅典,一个公民是一个兵士、一个法官,并且还是政府会议中的一份子,雅典公民拥有平等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司法权、监督权。”该学者意在强调古雅典()
A.民主选举具有随意性 B.公民广泛参与国家管理
C.直接民主的弊端显现 D.民众行使权利不受干扰
5.“据统计,1世纪时,罗马全年的节庆娱乐日为66天;2世纪时,节庆娱乐日有123天;4世纪时,节庆娱乐日增至175天。在节日里,奴隶角斗、斗兽、戏剧、赛车等活动皆由国库开支。”该材料可以用来研究罗马帝国()
A.兴起的背景 B.扩张的过程
C.文化的繁荣 D.衰亡的原因
6.面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苏格拉底提出自己的质疑;面对老师柏拉图的唯心思想,亚里士多德提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名言。据此可知,希腊哲学家()
A.注重科学实践 B.将内心世界作为思考对象
C.具有批判精神 D.试图建立完整的学科体系
7.凯撒的继承人屋大维的生日在8月,他从2月抽出1天加到8月,结果2月减少至28天,8月变成大月31天。最终,形成了“七前单月大、七后双月大”的历制。这说明公历的发展()
A.以天文观测为依据 B.以减少误差为目的
C.受到统治者的干预 D.得到基督教会支持
8.如表为世界古代文明的概况。据此可知,世界古代文明()
发源地 文字 建筑(水利工程)
北非尼罗河流域 象形文字 胡夫金字塔
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 印章文字 那烂陀佛寺
中国黄河、长江流域 甲骨文 都江堰
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地区 腓尼基字母 帕特农神庙
A.濒临大河,农业为主 B.交流互鉴,相互学习
C.宗教为主,相互交融 D.丰富多彩,多元发展
9.封君封臣制度之下,封君在封臣背信弃义时可抛弃封臣;封臣以服兵役等方式效忠封君,服兵役一般情况下是每年40天,超过时间封臣则有权离开。这体现了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是()
A.相互对立 B.自由平等 C.绝对服从 D.双向契约
10.13世纪,庄园佃户控诉领主擅自将交给他的橄榄油杯子的容积扩大,从而增加了佃户的缴纳量。法庭依据习惯法确定“领主有权向佃户进行收纳,但不得随意增加收纳的数量”,最终领主败诉。由此可见,庄园法庭()
A.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B.维护了领主的利益
C.扩大了庄园自治权 D.完善了西欧的法律
11.中世纪西欧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由此可见,西欧庄园( )
A.农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 B.为城市兴起奠定了基础
C.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D.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状态
12.中世纪欧洲自治城市的司法权是不完整的,受到封建教会严密控制,有时还被看成是充当封臣的一个集体,要为封君服军役并履行封臣的其他义务。这表明,自治城市()
A.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B.出现了教育学术新气象
C.获得了免除赋税特权 D.未完全摆脱封建主控制
13.一位学者指出:“当西欧陷入中世纪的‘黑暗’时,在东方,一个以希腊文化为基础、以基督教为信仰、以罗马政体为模式的帝国,如同一座巨大的文化‘桥梁’,屹立了千年。它保存了古典文明的火种,并将其融汇创新后传向世界。”该学者评价的是()
A.西罗马帝国 B.查理曼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14.“继续承认奴隶制,但是,规定教、俗各界释放奴隶,改善奴隶地位,承认奴隶具有人的地位”是对《罗马民法大全》的评价。这一评价旨在强调该法律文献具有()
A.进步性 B.等级性 C.滞后性 D.残酷性
15.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写道:“在世界历史上,很难在什么地方找到另一个自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计划地汲取外国文明。”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依据是( )
A.亚历山大东征 B.基督教的传播 C.日本大化改新 D.阿拉伯的扩张
16.11世纪后,日本官僚贵族建立庄园的现象非常普遍,庄园的发展,地方豪强的独立性日益强大,中央对地方丧失控制能力,社会秩序混乱,盗贼横行。这一状况()
A.改变了日本社会性质 B.抑制了幕府权力的扩大
C.推动了武士集团出现 D.导致日本出现民族危机
17.下列示意图强调了阿拉伯人()
A.复兴了欧洲古典文化 B.成为文明交流的使者
C.完全照搬了外来文化 D.浓缩了东方文明精华
18.下图是某学校同学学习历史后进行的知识梳理,据表可知()
时间 国别 发展概况
公元7世纪 中国 隋唐盛世
日本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并对外扩张
拜占庭帝国 经济比较活跃,仍承认奴隶制
A.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B.亚洲国家都处于领先的地位
C.古代世界文明缺乏相互交流 D.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大学兴起
19.右图为《中世纪晚期玻璃加工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玻璃的不同工序集合在同一个场所,以便对劳动进一步实行分工。作为史料,该图可用于佐证()
A.租地农场的出现
B.海外贸易的兴盛
C.富裕农民的产生
D.手工工场的出现
20.下图展现了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结构发生的变化,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大学的兴起 B.庄园的出现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货币地租的流行
21.文艺复兴时期抛弃了传统服装的包裹,女性和男性服饰大多轮廓分明、剪裁紧身,通过服装表现出了自然纯粹的人体之美。这体现了()
A.女性社会地位的逐步提高 B.社会服饰风格脱离神学束缚
C.人文主义影响到社会生活 D.人类崇尚自然简约生活风格
22.15、16世纪,文艺复兴开始向西欧其他国家和地区传播。下列作品最能体现“传播”的是()
A.《神曲》 B.《蒙娜丽莎》
C.《最后的晚餐》 D.《哈姆雷特》
23.14-15世纪的欧洲社会,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欧洲市场需要逐渐扩大,商品经济日益发达,欧洲人渴望得到更多的贵重金属和来自东方的贵重商品。可见,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社会动机是 ()
A.开拓商品市场 B.对外扩张领土
C.强化君主专制 D.传播人文主义
24.日本学者福井宪彦说:“以海路直接与亚洲相连、取得巨大财富的葡萄牙及其首都里斯本的繁荣,意味着欧洲远途贸易中心开始转移到面向大西洋一侧。这是象征着新时代开始的一个变化。”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葡萄牙经济的发展 B.新航路的开辟
C.地圆学说逐渐流行 D.航海技术进步
25.所谓全球史观,简而言之就是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客观、公平地看待历史。如果用此观点看待西欧的殖民扩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欧洲封建制度的丧钟” B.“带着血泪的进步”
C. “欧洲资本主义的号角” D. “亚非拉人的灾难”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题,25分)
26.(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谟拉比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
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其中规定: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处以死刑。它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公元前450年,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典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其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奴隶主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是罗马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罗马法图示
形式:
适用范畴: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汉谟拉比法典》和《十二铜表法》的相同点。(3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罗马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2分)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法治建设的认识。(1分)
27.(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东征中,反抗亚历山大统治的希腊城邦被夷为平地,波斯古都波斯波利斯被劫掠一空……亚历山大东征加速了希腊文化向印度和中亚地区的传播,有利于亚欧大陆上的文化交流。
————摘编自(英)麦克卡提《亚历山大传》
材料二 为了满足天文观测的需要,阿拉伯人发明创造了很多仪器设备,例如星盘、方位仪、天体仪和地球仪等。最初,阿拉伯人是仿制希腊的星盘,但是在他们兼容和创新精神的推动下,很快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阿拉伯的星盘后来驰名欧洲。
———摘编自王艳峰《文化桥梁:阿拉伯帝国的兴衰》
(1)据材料一,概括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阿拉伯取得巨大文化成就的主要原因。(1分)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并谈谈你对人类文明交流的认识。(3分)
28.(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了12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城市里的财产交易日益频繁,城市里的男女市民对文字的书写兴趣日渐提高。新兴的市民阶级出于发展工商业的需要,越来越不满足于教会学校所教授的贫乏的、脱离实际的知识,希望自己的子弟学到多方面的、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创办新式学校。
————摘编自喻冰峰《试论欧洲中世纪城市学校的兴起及其影响》
材料二 “阿拉伯学者们广泛翻译了古希腊哲学家和科学家的著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新的研究与创造。这些成果后来传入欧洲,为欧洲的学术复兴和大学的兴起提供了知识基础。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也是经由阿拉伯人传播到欧洲乃至世界。”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欧洲大学出现的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文化做出的贡献有哪些 (2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欧洲文化发展的认识。(2分)
29.(7分)某班同学正在进行历史主题研究活动,并找到如下材料。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世界一下子大了差不多十倍,现在展现在西欧人眼前的,已不是一个半球的四分之一,而是整个地球了。”
———摘编自恩格斯及相关史学论述
材料二 原始积累的方法绝不是田园式的东西。……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所谓原始积累》
(1)材料一所评述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大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4分)
(2)请联系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二中的观点。(2分)
(3)综合上述探究,分析指出该班级同学探究的历史主题。(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