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件(21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件(21ppt+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16 23:0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秦灭六国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巩固统一的措施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跪射武士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
1974年,陕西西安临潼西杨村的农民打井时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残片。后来,考古学家经过勘探和发掘,确定那些残片就是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的陶俑、陶马与真人、真马的大小相似,神态逼真,阵容庞大,展现了秦军的磅礴气势。
秦是如何统一中国的?
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
原因
秦灭六国

阅读课本第P52页正文及相关史事,分析归纳秦能够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原因?
秦王嬴政即位后,积极筹划统一大计。
秦王嬴政雄才大略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影响了社会稳定,广大民众企盼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秦王嬴政用人不分籍贯
和出身,只重才能。
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
尉缭相传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嬴政很欣赏韩非的学说,为得到这一人才,下令攻韩,迫使韩王将韩非送往秦国。
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
——梁启超《战国载记》
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善于重用人才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在经济和军事上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的实力。
商鞅变法,增强国力
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关史事
过程
秦灭六国

指出秦灭六国的时间和路线。
读地图
结合地图及材料,说明秦灭六国采取的策略。
“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今释此而远攻,不亦缪乎!”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大王您还不如和远方的国家结盟,而进攻近距离的国家,这样得到一寸的土地是大王您的,得到一尺也是大王您的一尺。现在舍弃近的而进攻远的,不是错误的么
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
前230年
前223年
前228年
前225年




前222年
前221年


阅读课本第P52页,梳理秦朝建立的基本概况,并结合地图分析统一的历史意义?
秦朝形势图
春秋争霸
战国兼并
秦朝建立
秦灭六国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公元前221年
嬴政(秦始皇)
咸阳(今陕西西安)
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统一天下、疆域扩张
历史意义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局面,吸取哪些教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春秋战国状况
吸取教训
采取措施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加强对地方的管辖
加强中央的权力
中央集权
专制主义
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秦朝创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目的
制度
阅读课文结合材料,说一说秦始皇是如何解决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的问题?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自称曰“朕”。
——《资治通鉴.秦纪》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
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总揽全国的政治、军事、财政等一切大权,拥有
的权威。
嬴政宣布自己为天下第一个皇帝,史称“ ”。
创立皇帝制度
皇帝
至高无上
秦始皇
德超三皇
功过五帝
皇权专断
皇位世袭
皇帝独尊
君主专制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之下,设有 、
、 ,称为“三公”,分别掌管 、 和
。三公之下,设置分别掌管财政、宫廷等事务的一些官员,称为“ ”。
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君主专制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行政
军事
监察
九卿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史记秦始皇本纪》
结合材料,说一说秦始皇的烦恼?怎么办呢?
秦王日夜操劳国事,每天要看重达一百二十多斤的竹简奏折,他唉声叹气:“国事繁重,真是辛苦,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了,好累。”
行 政
军 事
监 察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皇帝
奉常
郎中令
卫尉
太仆
廷尉
典客
宗正
治粟内史
少府
最后由皇帝决断
三公
九卿
最高统治者
总揽大权 皇权至上
中央政府
指国家政权的决策方式
即皇权至上皇帝个人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地方上,在全国范围内实行 ,由中央直接管辖。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在郡下设县。郡和县的长官都由朝廷 。
推行郡县制
秦朝如此大的疆域,秦始皇是用什么方法管辖地方呢?
中央集权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郡县制
直接任免
郡县制
乡、里、亭
行 政
军 事
监 察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皇帝
三公
九卿制
最高统治者
总揽大权 皇权至上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服从
郡(郡守)
县(县令或县长)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容易掌控)。 ——《史记秦始皇本纪》
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即中央控制地方,
地方严格服从中央,
地方没有独立性。
周文王、周武王所分封是同姓子弟很多,然而后来是亲属日益疏远,像仇人一样互相攻击,各诸侯国更是互相征战,最终达到天子也不能禁止是地步。现在天下依靠陛下是神力,全部统一成为秦朝是郡县,诸位皇子和功臣朝廷可以用公家是赋税分别重重地赏赐他们,很容易控制他们。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度既是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摘编自赵毅、赵铁峰《中国古代史》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高度集中在 ,奠定了 的框架,对以后 有着深远影响。
中央政府
郡县制的普遍推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后世政治制度
历史的发展
比较 分封制 郡县制
社会性质
官员产生
官吏权利
与中央政府关系/影响
性质
相同点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纵横学史
奴隶社会
血缘继承(世卿世禄)
封地、爵位、土地管理权
诸侯国有很强的独立性,
地方分权,易形成割据势力
贵族政治
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都在维护国家的统一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封建社会
皇帝(中央)任免
只有俸禄
地方服从中央,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官僚政治
地方分权
中央集权
中央政府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县(令或长)
郡县制
郡(郡守)
丞相
(行政)
太尉
(军事)
御史大夫
(监察)
皇帝
奉常
郎中令
卫尉
典客
宗正
治粟内史
少府
太仆
廷尉
地方政府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最高统治者
奠定了此后中国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封建国家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巩固统一的措施

下列场景反映了秦统一全国后遇到了哪些问题?
第一站:原韩国
准备找个客栈休息一下,可是客栈老板却
以不能识别身份凭证上的文字而拒绝其入住。
第二站:原楚国
车辆才进入原楚国境内就脱轨了。
第三站:原齐国
定做了一套长袖衣服,结果拿回来竟然是
短袖;买回来一袋水果,发现水果缺斤少两。
第四站:原赵国
边境时不时还有匈奴来骚扰。
第五站:原魏国
准备购买特产时,圆形方孔钱被拒收。
秦朝形势图






秦朝秦始皇巡游
车轨不统一
文字不统一
货币不统一
度量衡不统一
匈奴袭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措施?
不利于政令的顺利推行,不利于人们沟通,不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不利于巩固统一。
巩固统一的措施

材料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课本P54-55页,找一找。
统一文字示意图
小篆,也叫秦篆,
指笔画较简省的篆书,由李斯等人取大篆加以整理简化而成。后来,社会上又流行一种更加简易的隶书。
文字的统一,
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们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作用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
统一文字
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
铜权(重量)
铜量(容积)
统一货币示意图


尺(长度)

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
朝廷规定以秦制为基础,
统一度量衡,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请结合课本P54-55页,找一找秦始皇是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归纳这些措施的作用。
度量衡的统一,
改变以前各诸侯国使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不一的状况,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作用
圆形方孔半两钱
货币的统一,
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
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从秦朝开始,圆形方孔这一货币形制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作用
巩固统一的措施

请结合课本P54-55页,找一找秦始皇是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归纳这些措施的作用。
统一车轨
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交通网。
咸阳为中心,畅通全国的交通
秦统一后车轨宽六尺
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始皇还派人开凿灵渠,
沟通了湘江和漓江,把今天的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促进了水路交通的发展。
秦朝形势图
读地图
2.找到灵渠的位置,指出灵渠连接的河流。
水路交通
灵渠
1.观察秦朝疆域的范围,说说其都城所在和疆域四至。
西到陇西
东到东海
南到南海
北至长城一带
秦朝疆域广大,
东至东海,西到陇西,
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秦朝疆域进一步扩大
加强联系,促进交流
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又派兵统一了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设置桂林、南海、象等郡。
他还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
夺回被匈奴占领的地区。
北修长城
辽东
临洮
秦朝在原有北方诸侯国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 “万里长城”。
秦朝对边疆地区的开拓和经营,
使其管辖的范围大为拓展。
军事上
南征南越
巩固边防;加重百姓负担;
课堂小结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
文化:统一文字为小篆
交通:统一车轨;开凿灵渠
皇帝制
秦统一中国
中央政府:三公九卿
地方政府:郡县制
军事: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秦灭六国
巩固统一
秦朝
中央集权制度
疆域四至
东至东海
西到陇西
北至长城
南达南海
中央集权
专制主义
幅员辽阔、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制度的力量
以下图示出现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的一座石碑上。
该内容称颂的
A.秦始皇
B.汉高祖
C.唐太宗
D.元世祖
2.《史记·李斯列传》载:“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材料评价的是
A.皇帝制 B.郡县制 C.世袭制 D.宗法制
3.观察下图的漫画,它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学术繁荣,百家争鸣
B.实现统一,创新制度
C.首创国家,天下为家
D.王扫六合,虎视雄哉
课堂练习
.
.
.
4. “中国各地的方言千差万别。虽然语言不通,但秦以后使用同样的文字,使书写交流成为可能,这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及文化认同的产生,意义极共深远。”材料叙述的是“秦朝统一文字”的
A.历史肯景 B.主要目的 C.重要内容 D.历史影响
秦始皇的车队进入了以前韩国的地界, 路边设有很多路障,而且秦始皇的车子太宽,难以通过。 秦始皇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麻烦”,其根本目的是
A.确立中央集权制 B.统一全国
C.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 D.巩固大一统王朝
5. 《史记》记载:“秦钱半两,重为其文。”近年来各地出土的“半两”钱数量多且形制、重量、厚度基本一致。据此可知
A.秦始皇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B.“半两”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政府铸币
C.秦始皇统一全国度量衡制度
D.“半两”钱作为秦朝法定货币在全国流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