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生物学科
【人教七上地理期中复习考点梳理读记】
第一章 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29考
(注:此处标注表示近3年30余套中考试卷中该知识点的考查频次)
1.地球的宇宙环境12考
(1)天体系统
(2)行星:太阳系有八颗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 、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2. 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
(1)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太阳光照。
(2)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体积和质量适中,有适宜呼吸的大气;存在液态水资源等。
3. 人类探索太空历程的重要成就
4. 我国太空探索成就
(1)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2)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圆满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3)2007年,我国成功发射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
(4)2016年,我国在贵州平塘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
(5)2021年,我国“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
(6)2022年,我国“天宫”空间站全面建成。
(7)2024年,“嫦娥六号”探测器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5. 太空探索的意义17考
(1)有助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新资源的开发。
(2)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并认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
(3)通过太空探索,人类能更好地保护地球家园。
(4)太空探索体现了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第二节 地球与地球仪
课时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79考
1.地球的形状27考:地球是一个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知识拓展1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13考
注:图中太阳和月球非真实大小比例。
3. 地球的大小14考
知识拓展2
4.地球的模型——地球仪25考
(1)概念: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作用:方便了解地球的面貌以及地球上一些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
口诀助记
巧学助记
知识拓展
1. 生活中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实例
(1)登高望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月食:月球被地球阴影遮挡,阴影呈圆弧状。
2.类比地球的周长和表面积
(1)地球最大周长约相当于客机沿赤道飞行50小时(客机飞行速度约为800千米/时)的距离,约是月球周长的4倍。
(2)地球表面积约相当于729亿个足球场(约7 000平方米)的总面积;太阳的表面积(约6.1万亿平方千米)约是地球表面积的12 000倍。
口诀助记
南北为经线,相对成等圈;
长度都相等,形状是半圆。
东西为纬线,独成平行圈;
长度不相等,形状是圆圈;
赤道为最长,两极化为点。
课时2 经线和经度 纬线和纬度282考
1.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72考
2.低、中、高纬度的划分81考
0°~30°: 纬度地区;30°~60°: 纬度地区;60°~90°: 纬度地区。
3. 半球的划分129考
(1)南北半球:以赤道(0°纬线)为分界线,以南为 半球,以北为 半球。
(2)东西半球: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分界线,20°W以东、160°E以西为 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 半球。
方法归纳
巧学助记
方法归纳
东西半球的判读
判读口诀:小小东半球,大大西半球。
(1)若已知某地点位于东经,则与160°E相比:若比160°E小,属于东半球;若比160°E大,属于西半球。
(2)若已知某地点位于西经,则与20°W相比:若比20°W小,属于东半球;若比20°W大,属于西半球。
课时3 利用经纬网定位127考
1.定义: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互相交织,形成经纬网。
2.作用:经纬网具有定位、定向、定距离等功能。
经纬网及“泰坦尼克号”失事地点
3. 利用经纬网定位126考
(1)在图中找到赤道,用“N”或“S”标出图中各纬度所在的北纬或南纬。
(2)找到0°经线,用“E”或“W”标出各经度所在的东经或西经。
(3)写出地点的经纬度位置。写法:纬度在前,经度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写在括号里。如:“泰坦尼克号”失事地点的经纬度位置为(41.73°N,49.95°W)。
4. 经纬网定位的作用1考
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方便导航,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如航海、航空、交通、军事以及气象观测等多个领域。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课时1 地球的自转147考
1. 概念10考: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
2. 方向34考: 。
图示助记
3. 周期3考: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
昼与夜
4. 产生的地理现象100考
(1)昼夜更替现象34考
(2)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23考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就不断更替,平日里我们看到的太阳 正是地球自转的反映,早晨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傍晚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
注:图中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为例
(3)时差现象43考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地区的东边比西边能够更早看到日出(东早西晚),所以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也就出现了时间差异。
知识拓展
巧学助记
图示助记
不同角度地球的自转方向
知识拓展
一天中物影长短及方向的变化(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为例)
(1)一天中从早到晚物影长短变化情况为长→短→长;
(2)除极点外,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天中从早到晚物影朝向是从西向北再向东缓缓移动。
常考简答设问梳理
请举例说明地球自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1)在过去的很长时间内,人们保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
(2)一天中智能路灯照明系统的启闭;日出关闭,日落开启。
(3)不同经度地区的国家时间不同等。
课时2 地球的公转351考
1. 概念8考: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2. 方向17考:自西向东。
3. 周期30考: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
4. 产生的地理现象296考
(1)昼夜长短的变化145考
注:图中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而言。
知识拓展1、2
(2)四季的变化59考
春季:北半球3—5月,南半球9—11月。
夏季:北半球6—8月,南半球12月至次年2月。
秋季:北半球9—11月,南半球3—5月。
冬季:北半球12月至次年2月,南半球6—8月。
(3)五带的划分92考
巧学助记
知识拓展
1. 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注: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而言。
一年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规律地做回归运动。
太阳直射点变化规律: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次年春分日
2. 太阳高度及其一年当中的变化
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面的夹角,被称为太阳高度角。一天中12时的太阳高度被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北、向南逐渐减小。冬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常考简答设问梳理
请举例说明地球公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1)不同季节服装薄厚不同。
(2)春夏秋冬不同季节升旗、降旗的时间不同;路灯开灯、关灯时间的不同。
(3)不同纬度地区或同纬度地区的不同季节,光伏板的最佳角度不同。
(4)房屋朝向、楼间距和楼高的选择受光照(太阳高度角)影响。
(5)一年中,屋内太阳光照面积不断变化等。
第一章 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系 地球
第二节 地球与地球仪
课时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球体 6 371 4万(40 000) 5.1亿
半圆弧 平行 北极 南极
课时2 经线和经度 纬线和纬度
南北 东经 西经 东西 北纬 南纬 低 中 高 南 北 东 西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课时1 地球的自转
自西向东 一天 昼夜更替 东升西落
课时2 地球的公转
一年 春分 南回归线 6月21日 全球昼夜等长 北温 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