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生物学科
【人教七上地理期中复习考点梳理读记】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课时1 海陆分布32考
1. 海洋和陆地8考:海洋彼此相连,陆地则被海洋分隔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块,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特征。
2. 海陆比例19考:地球表面约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约占29%。概况地说,地球表面 。
3. 海陆分布特点5考
(1)水半球是海洋分布最集中的半球,海洋面积约占90%; 半球是陆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陆地面积约占48%。
(2)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半球,地球的任何一个半球的海洋面积都 陆地面积。
图示助记
巧学助记
图示助记
东、西半球与南、北半球海陆分布
①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西半球。
②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课时2 七大洲 四大洋298考
1. 大陆、大洲、岛屿、半岛基本概念
(1)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如亚欧大陆。
(2)大洲: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如亚洲。
(3)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如印度半岛。
(4)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如格陵兰岛。
2. 七大洲166考
(1)七大洲的分布及特点136考
世界各大洲分布示意
①分布
半球分布 (主要分布) 东半球 亚洲、 、非洲、大洋洲
西半球 、南美洲
北半球 亚洲、欧洲、北美洲
南半球 南极洲、南美洲、大洋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 南美洲、 、亚洲、大洋洲
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 非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
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 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北极圈穿过的大洲 欧洲、亚洲、北美洲
南极圈穿过的大洲
跨东西南北四个 半球的大洲 、大洋洲、非洲
②部分大洲的特点
a. 亚洲:面积最大、跨 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b. 非洲:“高原大陆”。
c. 南极洲:跨 最广、纬度最高、平均海拔最高。
d. 欧洲:平均海拔最低。
e. 大洋洲:面积最小。
③面积排序:按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 >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图示助记
(2)大洲的分界线30考
3. 四大洋132考
(1)海、洋、海峡基本概念19考
①海:洋的边缘部分,一般靠近大陆,常常由半岛或岛屿与大洋隔开,如阿拉伯海。
②洋:海洋的中心部分,如大西洋。
③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如白令海峡。 知识拓展
(2)四大洋概况113考
①地理位置及主要特征
a. 太平洋: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面积最大(几乎占全部海洋面积的一半)、深度最深、岛屿最多。
b. 大西洋: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形状略呈“S”形。
c. 印度洋:全部位于 半球,跨南北半球,大部分位于热带。
d. 北冰洋:主要位于北极圈内,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跨东西半球,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包围,面积最小、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
②面积:按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太平洋、 、印度洋、北冰洋。
(3)海洋的称谓及对人类的意义
①“生命的摇篮”:为生命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和物质基础,是地球生命起源和演化的重要场所。
②“资源的宝库”:海洋所具有的生物、矿产等资源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工农业生产原料等。
③“盐类的故乡”:海水中富含各种盐类,使得海洋成为盐类的重要来源地。
④“交通的要道”:海洋具有互联互通的特点,为人类提供了便利的交通。
巧学助记
图示助记
巧记部分大洲轮廓
(1)亚洲
(2)非洲
(3)北美洲
(4)南美洲
(5)南极洲
(6)欧洲
(7)大洋洲
单位:万千米2
知识拓展
世界重要的海峡和运河
(1)白令海峡:北冰洋与太平洋之间的唯一通道,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2)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与地中海,连接大西洋与印度洋,是扼守欧、亚、非三大洲的重要国际航道。
(3)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第二节 世界的地形19考
1. 陆地地形17考
(1)陆高与海深的对比:陆地平均海拔870米,最高点珠穆朗玛峰8 848.86米;海洋平均深度3 730米,最深点马里亚纳海沟11 034米。山高与海深相差悬殊。
(2)五种地形基本类型: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山地、 、平原、丘陵、 。 图示助记
(3)世界主要地形分布
①两大山脉带:太平洋沿岸山脉带、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②世界主要地形区及其分布
地形类型 地形区名称 大致位置
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亚洲中南部
阿尔卑斯山脉 欧洲南部
落基山脉 北美洲西部
安第斯山脉 南美洲西部
高原 (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 南美洲中东部
(“世界屋脊”) 亚洲中南部,我国西南部
平原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 南美洲北部的赤道附近
盆地 刚果盆地 非洲西部的赤道附近
2. 海底地形2考:大致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洋中脊等类型。
图示助记、文字助记
巧学助记
图示助记
五种基本地形类型
图示助记
海底地形
文字助记
海底地形
浅海大陆架,外缘大陆坡;
洋盆脊海沟,海底不可测。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课时1 沧海桑田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26考
1. 海陆变迁17考
(1)现象13考
①荷兰国土约有1/5来自围海造陆(海洋→陆地)。
②喜马拉雅山脉岩石中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海洋→陆地)。
③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人们发现了古河道和古森林等遗迹(陆地→海洋)。
(2)原因4考:地壳运动或海平面升降(自然原因)、人类活动(人为原因)。
2. 大陆漂移说9考
(1)提出者3考:德国科学家魏格纳。
(2)主要内容3考
(3)证据3考
①历史证据: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轮廓线十分相似;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的古老地层十分相似;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的一致性。
②现代证据: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对大陆进行拼接时发现大西洋两侧大陆可以拼合;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推动着珠穆朗玛峰向东北方向移动。
课时2 板块的运动179考
1.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31考
(1)提出
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2)内容31考
①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口诀助记1
②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口诀助记2
2. 火山、地震带与板块运动148考
六大板块及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1)板块运动方向及形式109考
①张裂拉伸:用“ ”表示,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②碰撞挤压:用“→←”表示,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世界上许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主要分布在板块碰撞挤压地带,例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图示助记1、2
(2)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39考
①环太平洋地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② :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交界处。
巧学助记
口诀助记
1. 板块的名称
两洋三洲一亚欧。(两洋: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三洲: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一亚欧:亚欧板块。)
2. 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板块构造学,六块来拼合;块内较稳定,交界地震多。
图示助记
1. 板块运动方向及形式
(1)板块张裂。
(2)板块碰撞、挤压。
2. 板块运动引起的地理现象
(1)红海扩张
(2)地中海缩小
常考简答设问梳理
1. 简析该地区火山活动、地震频发的原因。
该地区位于XX板块和XX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火山活动、地震频发。
2. 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有关地理现象。
(1)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2)阿尔卑斯山脉: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3)地中海的面积变小: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导致。
(4)红海的面积变大: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导致。
3. 简析火山喷发对人类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
(1)有利影响:火山喷发带来的火山灰使土壤更肥沃,利于农业生产;产生大量的矿物质,可以开采利用;形成火山口等景观,可作为旅游资源等。
(2)不利影响: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动植物生存;释放温室气体,加剧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空气污染,危害人类的健康;破坏基础设施;影响航空、能源供应,导致经济受损等。
4. 简述地震时的应急逃生措施。
(1)尽量找到安全的地方躲避。如果在低层室内,应迅速通过楼梯逃生。如果在高层室内,应躲至墙角处,避免靠近窗户、玻璃门等易碎物品,保护好头部。
(2)如果在室外,应迅速撤离到空旷地带,尽量远离高楼、电线杆、广告牌等高大物体。
(3)不幸被掩埋时应理智求生,保存体力等待救援等。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课时1 海陆分布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陆 大于
课时2 七大洲 四大洋
欧洲 北美洲 非洲 南极洲 亚洲 纬度 经度 亚洲 苏伊士运河
白令海峡 巴拿马运河 东 大西洋
第二节 世界的地形
高原 盆地 巴西高原 青藏高原 亚马孙平原 大陆架 海沟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课时2 板块的运动
太平洋板块 稳定 活跃 地中
喜马拉雅 ← →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