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体育水平四立定跳远大单元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七年级体育水平四立定跳远大单元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5-10-17 16:1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七年级体育水平四立定跳远大单元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体育学习中受益。
单元目标:
1.运动能力: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掌握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包括预摆、起跳、腾空和落地等环节,能够规范、流畅地完成立定跳远动作。
2.健康行为:培养学生在体育锻炼前主动热身、锻炼后积极放松的良好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预防运动损伤。
3.体育品德: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勇于挑战自我的品质,在运动中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内容特点:
1.基础性:立定跳远是一项基础的田径运动项目,它对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跳跃项目和提高身体素质的基础。
2.综合性:立定跳远技术动作涉及到身体多个部位的协调配合,包括下肢的蹬伸、上肢的摆动、腰腹的控制等,能够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机能,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3.实用性:立定跳远在日常生活和体育测试中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学生通过学习和练习立定跳远,可以提高自身的运动能力,同时,立定跳远也是初中体育中考的重要项目之一,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着一定的影响。
教材分析:
立定跳远技术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是水平四阶段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运动技能之一。教材中对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讲解详细,包括预摆的姿势、起跳的发力点、腾空的身体姿态和落地的缓冲方法等。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可知,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材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立定跳远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的时期,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体育活动充满热情,但身体的协调性和控制能力还不够完善,在学习复杂的技术动作时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指导的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预摆和起跳的技术要点,理解两者节奏配合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预摆和起跳的节奏衔接。
水平四——大单元课例设计第一课时立定跳远
【指导思想】
以“兴趣引导、技术筑基”为核心,立足七年级学生对直观模仿和趣味活动的偏好,通过分解预摆与起跳动作,降低技术难度。强调“节奏配合”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建立对立定跳远的基本认知,避免因动作复杂产生畏难情绪,为后续技术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
预摆与起跳是立定跳远的起始环节,是后续腾空与落地的基础。预摆通过“前后摆臂与屈膝同步”调整身体重心,为起跳储备力量:起跳则通过“髋、膝、踝协调蹬地”实现重心向前上方移动,两者的节奏衔接直接影响跳跃效果。本节课作为单元开篇,聚焦这两个环节,符合教材“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编排逻辑,是掌握完整技术的第一步。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首次系统学习立定跳远,对动作细节缺乏认知,易出现“摆臂与屈膝脱节”“蹬地时仅用腿部力量”等问题。下肢力量处于发展初期,协调性有待提升,但模仿能力强,通过“弹簧”等生活化类比和趣味游戏,能快速理解动作原理。部分学生因怕“跳不好”存在轻微畏难情绪,需通过低强度练习(轻跳、分组竞赛)消除顾虑,激发参与热情。
第一课时:初识立定跳远(预摆与起跳)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明确预摆(“前后摆臂、屈膝配合”)和起跳(“蹬地快速、重心前移”)的技术要点,理解两者节奏配合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增强下肢力量和身体协调性
情感目标:培养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预摆时“摆臂与屈膝同步”,起跳时“快速蹬地、重心向前上方移动”。
难点:预摆与起跳的节奏衔接(避免“摆臂过快或过慢”“蹬地无力”)。
【教学策略】
教法:讲解示范法、分解法、纠错法
学法:观察法、讨论法、重复练习法
《预摆巧蓄力起跳展活力——立定跳远入门课》教案
年级:初中七年级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立定跳远的基本动作结构(预摆、起跳),能完成规范的预摆动作,初步掌握起跳时蹬地发力的要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仿练习、分组纠错、游戏竞赛等方式,激发主动练习的兴趣,提升身体协调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勇于尝试、团结协作的精神,树立安全运动的意识
一、教学重难点
重点:预摆时手臂与身体的协调配合(前摆时身体前倾,后摆时屈膝下蹲);起跳时后腿蹬地、前腿积极摆动的发力顺序。
难点:预摆与起跳的衔接(最后一次预摆后迅速蹬地起跳,避免停顿)。
二、教学准备:
场地:田径场或平坦空地,用粉笔画出起跳线和练习区域。
器材:小标志物、口哨。
三、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课堂导入。
1.课堂常规:
整队、师生问好,检查着装(穿运动服、运动鞋),强调安全注意事项(练习时保持间距避免碰撞)。
2.情境导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立定跳远是怎么跳的吗 谁能上来试着跳一下 ”(邀请1-2名学生示范,引导观察动作)。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立定跳远的‘秘密武器’——预摆和起跳,学会这两步,就能跳得更远更稳!”(板书课题:预摆巧蓄力,起跳展活力)。
(二)准备部分:热身活动。
1.动态热身:
慢跑:围绕场地慢跑2圈(约400米),调整呼吸。
关节活动:颈、肩、腰、膝、踝等关节绕环(每部位2组,每组8次)。
专项热身:
手臂前后摆动(模仿预摆动作15次);
弓步压腿(左右腿各10秒);
深蹲跳(轻跳10次,体会屈膝发力)。
2.趣味游戏:“模仿青蛙跳”
学生成四路纵队,原地模仿青蛙屈膝、摆臂、轻跳的动作,教师强调“屈膝时像弹簧一样蓄力”,激活下肢力量。
(三)基本部分:技能学习与练习。
1.讲解示范:预摆动作
动作要领(教师示范+口诀总结):
预备姿势: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身体直立,双臂自然下垂。
预摆过程:
前摆:双臂向前上方摆动,身体稍前倾,重心前移;
后摆:双臂向后下方摆动,同时屈膝下蹲(膝盖不超过脚尖),重心后移,像“坐椅子”一样蓄力。
口诀:“前摆伸,后摆蹲,手臂身体一条线。”
学生模仿:原地无跳跃的预摆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手臂摆动幅度过小”“屈膝不明显”等问题。
2.讲解示范:起跳动作。
动作要领(结合预摆衔接):
最后一次预摆后(手臂后摆、身体下蹲),迅速蹬地起跳:后腿(全脚掌)用力蹬地,前腿向前上方摆动,双臂同时向前上方摆臂,身体向前上方伸展。
口诀:“后蹬前摆快发力,身体像箭往前飞。”
分解练习:
原地蹬地练习:双脚并拢,屈膝后快速蹬地(不跳跃),体会“蹬地时脚跟先离地,脚趾最后发力”(2组,每组8次)。
预摆+起跳衔接:完整预摆2-3次后,接一次轻跳(不追求远度,重点练衔接)。
3.分组练习与纠错。
学生分成3组,每组指定1名组长(负责提醒动作),在划定区域练习:
组1:预摆动作强化(慢动作练习,教师重点纠正身体与手臂的协调性)。
组2:起跳蹬地练习(结合标志物,要求起跳后脚越过标志物,体会发力)。
组3:预摆+起跳完整练习(轻跳,关注衔接是否流畅)。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常见错误:预摆时身体僵硬→提醒“放松肩膀,随摆臂自然屈伸”;起跳时只抬臂不蹬地→用手轻推学生后背,引导“后腿用力蹬”。
4.游戏巩固:“跳跃小能手”。
规则:每组选3名学生,在起跳线后完成1次立定跳远(仅用今天学的预摆和起跳动作),落地后测量距离,每组累计距离最长者获胜(奖励“小贴纸”)。
目的:通过竞赛激发兴趣,检验学习效果。
(四)结束部分:放松与总结。
1.放松活动:
集体做“深呼吸+拉伸”:
手臂拉伸(左右臂交叉拉伸,各10秒);
弓步拉伸(放松大腿前侧,各10秒);
拍打腿部(从大腿到小腿,放松肌肉)。
2.课堂总结:
回顾:“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预摆蓄力、起跳发力)。
布置课后任务:回家后对着镜子练习预摆动作
2组(每组15个)下次课检查。
3.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