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太谷中学高一年级10月月考地理试题
第丨卷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年6月4日,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由于月球背面一直背向地球,嫦娥六号借助“鹊桥二号”中继卫星实现了通信联系。此次登月,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了一面由玄武岩熔断拉丝纺织而成的五星红旗,并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土壤采样。下图是嫦娥六号登月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嫦娥六号绕月球飞行时所属天体系统有( )
①地月系②太阳系③银河系④河外星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 强烈的太阳活动可能会造成中继卫星“鹊桥二号”与地球通信中断,原因是( )
A. 高纬出现极光,影响长波通信 B. 干扰地磁稳定,影响轨道运行
C. 全球气温升高,阻碍信号传输 D. 高能带电粒子流强烈,干扰电子设备
3. 月球背面一直背向地球,是因为月球绕地球公转过程中( )
A. 每日自转1周 B. 每月自转1周 C. 每年自转1周 D. 没有自转运动
我国古代把银河叫做天河,民间还流传着牛郎、织女每年七夕在鹊桥相会的神话故事。下图为夏夜星空中牛郎星和织女星隔着银河遥遥相望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牛郎星( )
A. 属于围绕太阳旋转的行星 B. 由炽热气体组成
C. 和地球质量相差不大 D. 其光芒来源于太阳的反射光
5.牛郎星和织女星( )
A. 属于同一个天体系统 B. 都位于河外星系
C. 属于同级别天体系统 D. 牛郎星所在天体系统级别高
6.牛郎星的亮度是太阳的10.6倍,科学家推测在牛郎星周围有潜在的宜居带,判断该行星宜居的主要依据是( )
A. 有与地球相近的宜居温度 B. 有与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
C. 与恒星的距离接近日地距离 D. 能获得与地球上相似的可见光
2024年3月24日中国气象局发布消息称,3月24日——26日地球磁场活动加强,25日可能发生中等以上地磁暴,提示相关部门加强预警和防范。图1示意太阳活动与地球磁暴的产生。据此完成7——8题。
7.与地磁暴发生频率升高相关性强的因素是( )
A.太阳黑子数目减少 B.耀斑增多,强度增大
C.太阳风的风速减弱 D.日珥喷射高度下降
8.受本次地磁暴不利影响较大的人类活动是( )
①高纬度地区极光观测 ②导航设备定位
③航空飞行通信 ④供水、供电管理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2024年10月11日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发布地磁暴红色预警,北京地区多处拍摄到星空与极光共同出现的画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北京拍摄到此次极光现象需具备的条件是( )
①强烈的太阳辐射②剧烈的太阳活动
③较低的海拔高度④优质的大气质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 此次磁暴现象发生期间可能出现( )
①指南针故障增多②地球磁场扰动减弱
③太阳风活动增强④短波通信故障减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足迹化石是动物在湿度、黏度、颗粒适中的地表留下足迹后,再被沉积物掩埋所形成的化石。河北省宣化区在2020年春发现4300多个约1.5亿年前的恐龙足迹。完成11~12题。
图1恐龙足迹化石 图2
11. 宣化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在
A. 元古代 B. 古生代 C. 中生代 D. 新生代
12. 足迹化石的形成时期,河北省宣化区
A. 气候寒冷 B. 植被茂密 C. 土壤干燥 D. 地壳抬升
广东韶关丹霞山由红色砂砾岩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因“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得名。地质学家以丹霞山为名,将这一地貌命名为“丹霞地貌”。下图为丹霞山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按成因,与丹霞山岩石类型相同的是( )
A.大理岩 B.石灰岩 C.玄武岩 D.花岗岩
14.丹霞山景观形成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
A.固结成岩—地壳抬升—变质作用—风化侵蚀
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固结成岩
C.地壳抬升—固结成岩—岩浆侵入—风化侵蚀
D.地壳下沉—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因辐射而失去热量,近地大气层冷却强烈,较高大气层冷却较慢,气温从地面开始向上递增,称为辐射逆温。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5.对流层中气温出现“下冷上热”的情况,称为“逆温”,下列哪一现象与逆温有关( )
A.清晨,炊烟袅袅,笼罩着山村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16.逆温的影响有( )
①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②利于雾的形成 ③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④减轻山区农作物冻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计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题目。(16分)
安徽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地区,太阳辐射总量丰富,年内变化显著。近年来,安徽大规模在皖北地区建设光伏电站,利用太阳能发电。下图为安徽年太阳辐射总量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1)简述安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特征。(6分)
(2)分析与北部地区相比,安徽省南部不适宜建设光伏电站的自然原因。(4分)
(3)简述太阳辐射对地球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2年10月26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布了一张由太阳动力学观测台捕捉到的太阳的“微笑”。科学家表示,“微笑”背后是“笑里藏刀”,太阳的两只“眼睛”所代表的暗斑被称为日冕空洞,高能的太阳风从中向地球飞速奔袭而来。下左图为“太阳‘微笑’图”。下图甲为部分太阳结构示意图,乙图为太阳辐射各波长的光所占比例图。
(1)分别写出图中白色“鼻子”和黑色“嘴巴”代表的太阳活动及发生在甲图中太阳大气层中的位置。
太阳活动 甲图位置(填序号)
白色“鼻子” Ⅰ____ Ⅱ____
黑色“嘴巴” Ⅲ____ Ⅳ____
(2)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____;极光现象与____太阳活动有关,一般出现在地球上的____(高、中、低)纬度地区。
材料二:航天器在航行时需要导航,并实时和地面进行无线通信。
(3)简述太阳“微笑”时,对航天器的不利影响。
(4)图乙中ABC分别表示的太阳辐射类型:其能量约占总能量的50%的是____。太阳辐射中对人和生物危害较大的是____波段的太阳辐射。(写字母)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内蒙古赤峰市境内大兴安岭山脉南段的北大山上,分布着世界罕见的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景观。该石林主要分布在海拔1700米左右的平缓山脊上,常成片出现,连绵数百米,宽几十米,石林之间的相对高度一般在5—20米。石林底部相连,四周陡峭,顶部较平缓或呈帽状、盘状等,石林整体形态类似云南石林。北大山保留有第四纪冰川遗迹,岩体中水平节理和垂直节理发育显著。图1为阿斯哈图石林、云南石林景观图,图2为花岗岩石林形成机制示意图。
(1)比较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与云南石林地貌发育过程中所受外力侵蚀作用的差异。
(2)简述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地貌的形成过程。
(3)该地地质条件相对稳定,推断花岗岩石林地貌未来可能的演变趋势。
参考答案:
1-5:ADBBC
6-10:ABACB
11-15:CBBDA
16 : B
二.综合题。
17 .【答案】(1)空间分布不均;整体上南部太阳辐射较少,北部太阳辐射较多(或南少北多);平原地区多,山地地区少。(6分)
(2)多山地,建设难度大;安徽省南部多阴雨天气,云层厚,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大,太阳辐射较弱;多山地,平地少,水汽易集聚,云雾天气多,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少。(4分)
(3)为地球生物提供充足稳定的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为大气运动、水运动和生命活动提供动力;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生产生活能源。(6分)
18. (1) ①. 耀斑 ②. ② ③. 黑子 ④. ①
(2) ①. 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②. 太阳风 ③. 高
(3)太阳活动强烈时,带电粒子流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影响航天器的无线电通信;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磁场,发生磁暴现象,使航天器的定位系统受到干扰。
(4) ①. B ②. A
19.(1)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地貌经历冰川、风力、流水等物理侵蚀作用而形成;云南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经流水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
(2)第四纪之前,该区域发生岩浆活动,形成花岗岩,随后地壳抬升,花岗岩出露;第四纪冰期末期,遭受冰川侵蚀,形成花岗岩石林雏形;而后在物理风化和重力作用下,花岗岩沿节理面不断崩塌、分解,形成了孤立石林;风力侵蚀使原来沿节理面发育的花岗岩顶部被磨蚀成不同形状。
(3)长期受物理风化、流水侵蚀及重力作用影响,石柱沿节理不断崩塌,并持续受外力侵蚀;石柱演变成石堆或被夷平,石林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