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 《工业》表格式教学设计(第1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4.2.1 《工业》表格式教学设计(第1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10-17 10:5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章第二节《工业》表格式教学设计
(第1课时:门类齐全的工业大国)
课题 4.2.1 《工业》 单元 四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上
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本节在《中国的经济发展》章节中处于关键位置,作为连接农业部分和后续交通运输业的桥梁,突出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是理解中国产业结构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内容。(2)本课时教材围绕“门类齐全的工业大国”展开,通过工业生产举例、世界主要国家工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的变化、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制造业举例、我国各类货物出口额的占比及了解我国的大国重器,系统地呈现工业的作用、我国工业发展历程、门类齐全的特点及国际竞争力,注重通过案例与数据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
2022新课标要求 1.了解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理解我国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及重大技术装备的发展。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运用地图并结合生活经验,说出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培养综合思维素养。(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认识新中国工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分析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分布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综合思维素养。(3)运用相关资料,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人地协调观素养。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知识基础:学生已完成自然地理(地形、气候)和人文地理(农业)的学习,具备区域经济逻辑,但对工业生产流程和区位分布缺乏具体认知。认知与技能特点: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期,对工业产品(如电子设备)熟悉,但对生产过程(如机械制造)和分布规律(如沿海优势)感性认识不足。学生具备小组协作探究技能(如分析工业城市成因),但归纳总结能力较弱,需引导从案例提炼规律。
重点难点 (1)重点:我国工业的发展成就;工业门类齐全的特点;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2)难点:理解工业发展与科技进步、国际市场的关系。
材料准备 多媒体同步教学课件、课堂学习活动任务清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中国工业4.0与智能工厂 观看视频,了解“智能工厂” 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求知欲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学习活动一】工业的重要性【方法指引】认真阅读课文P93,回答问题。【问题引领】仔细观察我们的家,它就像一个工业产品的“展览室”。请同学们想一想自己家的客厅都有哪些工业品?在日常生活中,从吃、穿、用等方面考虑,工业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消费产品?(3)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工业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原材料或设备?请举例说明。【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电视机、空调、吊灯、沙发、茶几等等都属于工业产品。②日用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需要使用的各类物品,涵盖多个方面,常见的日用品分类如下:食品、药品、服装、洗漱用品、家居用品(家电家具)、厨房用品、清洁用品、护肤用品、小五金、照明灯等等。③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常见的有交通运输用的汽车、轮船、火车,农业生产用的收割机、插秧机、播种机,还有建筑工地用的发电机、起重机、搅拌机,科学研究用的显微镜、计算机、望远镜等各种设备,这些都来自工业制造。【学习活动二】什么是工业【方法指引】认真阅读课文P93,读图4.11,回答问题。【问题引领】什么是工业?工业生产有什么特点? 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是什么?(3)如何区分重工业和轻工业?【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 工业生产包括对煤炭、石油、铁矿石等自然资源的开采,以及对矿产品、农产品等原材料进行加工和再加工。②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是是工业发展水平。③重工业主要是提供生产工具、动力、原材料、设备等,如钢铁、冶金、机械制造、造船、汽车、化工。轻工业主要提供日常生活用品,如制糖、药品、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日用品、玩具等。【学习活动三】我国工业的发展历程【方法指引】认真阅读课文P94—P96,读图4.12—图4.15,回答问题。【问题引领】研读课文,说一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国工业基础有什么特点?读图4.12和图4.1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工业发展取得哪些辉煌成就?请举例说明。(3)21世纪以来,我国工业产品出口结构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这一转变说明什么问题?【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那时,我国工业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只能生产少量粗加工产品,很多日用品都依赖进口,人们常在一些进口物品前面加上“洋”字。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集中力量发展工业,用几十年走过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实现了工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2010年以后,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制造大国(图4.12)。我国制造业体量大,超过40%的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如钢铁、水泥、汽车等。(见同步教学课件)③21世纪以来,我国工业产品的出口构成已经从以纺织品为主,转变为以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为主(图4.14)。这一转变,意味着我国工业产业结构实现了优化升级,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更强。【活动探究】了解我国的大国重器【方法指引】认真阅读课文P96,读图4.15大国重器举例,回答问题。【问题引领1】(1)选择图示一种大国重器,查找资料,了解这种大国重器的用途,以及它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2)进一步查找资料,了解这种大国重器在国际上的水平和影响力。(3)和同学交流你所知道的其他大国重器。【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见同步教学课件,略) 读图思考,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工业品。研读课文,认识工业的特点聆听讲解,分析我国工业的发展历程,认识我国工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分组探究,交流看法,感受大国重器的技术突破与国际影响力。 结合图文信息,了解工业与我们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素养。从生产方式的角度了解现代工业的特点,培养综合思维素养。引导学生通过数据和图表感受现代工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树立民族自豪感,培养综合思维素养。引导学生深化对 “工业技术水平与国家实力” 的理解,提高资料收集与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素养。
课堂练习 见同步教学课件第31页—34页 完成作业 教师讲评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① 工业作用:支撑生活与生产;② 发展历程:从薄弱到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出口结构升级;③ 工业体系:门类齐全,技术领先领域多;④ 理念:科技助力工业,大国重器彰显实力。 回顾学习逻辑,用简洁语言梳理 “任务 —能力—理念”的联系。 梳理知识框架,巩固学习效果,引导学生思维,利于承上启下。
板书设计 一、工业的作用与生产过程1.作用:生活消费产品、生产原材料 / 动力 / 工具2.流程:资源开采→原料加工→产品制造二、我国工业的发展历程1.从薄弱到世界第一制造大国2.出口结构:纺织品→机电、高新技术产品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1.产业门类齐全2.领先领域:特高压、5G、高铁等3龙门吊、盾构机、“天鲲号”等→科技与实力的体现 突出教学重点,梳理学习思路,增强理解记忆,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工业与生活的联系”活动,学生直观理解了“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及“工业门类与生活的密切关联”;结合“图4.13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制造业举例”,学生能准确说出我国工业涵盖“轻工业—重工业”“传统工业—新兴工业”的完整体系,达成了“认识我国工业门类齐全”的核心知识目标。 总结教学经验,了解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