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任务三《尝试创作》 主备教师
课 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尝试创作》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任务三,本单元以任务群的形式整体规划,通过诗歌鉴赏、诗歌朗诵和尝试写作三个活动·探究完成现代诗歌学习,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感受诗歌魅力,获得文学审美的熏陶。尝试创作是学生在欣赏、朗诵的基础上进行的初步探索,也是单元学习成果的展示,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诗歌,总结诗歌写作技法。 2.借鉴优秀诗歌的写法,学习诗歌创作技巧。(重点) 3.展开合理、充分的联想和想象,练习仿写,进行诗化的表达,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难点)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是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诗是心灵触动的音符,是感情流动的旋律。 让我们拿起笔来,创作属于我们自己的心灵之歌。
整体感知
1.诗歌的组成:
语言,韵律,情感,意境,想象,哲思等。这几个元素并非缺一不可。
2.诗歌的特点。
(1)内容上:取材广泛,意象多种,想象丰富。
(2)思想上:人情味与哲理性,注入了很多个人喜好个人感悟等。
(3)形式上:分行分节,依据内容分段。古体诗有韵律要求,现代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4)语言:精练准确。
诗歌具有意象美,意境美,想象美,情感美,构思美,结构美,音乐美,凝练美。
4.诗歌的创作与技巧
诗歌创作的过程就是诗人寻找客观事物作为意象、建构意象语言、从而使其主观情感能够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的过程。
(三)诗歌的创作过程
诗歌创作的过程就是诗人寻找客观事物作为意象、建构意象语言、从而使其主观情感能够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的过程。
1.写作灵感:生活现象,感悟,思考等。
2.写作要求
(1)语言:精炼,诗歌的载体
(2)意象与意境:诗歌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意象和意境。它们是诗歌的灵魂和生命。
(3)修辞:诗歌灵动的有效推力。
(4)情感与思考:诗歌的思想。
(5)隐喻机制:诗人创作诗歌过程中,常常用隐喻机制完成语言、修辞、意境意象、情感与思考等方面因素的融合与互动。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的相似性是隐喻机制的基础。
3.写作规范
规范:确定一个主题,找到情感突破口。
语言:精选生动的动词,形象的名词(意象),适当巧变词性。
想象力:基于生活,高于生活。巧妙融合生存经验和思想。
4.写作格式
(1)原则上不拘一格
(2)续写要与原诗在语意上相互联系,表达共同的中心,形成和谐的语境。
(3)无论仿写,续写还是创新写诗,我们都要先揣摩并把提住句子格式的基本特点之后,去模仿、续写、创造。
活动一:审题意 明要求
本单元的习作任务是尝试创作诗歌。诗歌是感情之花,是抒情的艺术。学写诗歌,对提高我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审美情趣大有帮助。如果是自拟题目写作,内容方面的要求就宽泛了,拨动你情丝的亲人的关爱,触发你感慨的生活的波澜,引发你思考的春华秋实、风霜雨雪等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只要这些素材是真实的情感流露即可。
作文题目一:
给出了一首题为《礼物》的诗歌的前半部分,要求进行续写。从给出的前半首诗歌来看,这首诗并非并列式的片段组合结构,而是对于撷取的一个生活片段,自然真实地记录。内容为爸爸送“我”生日礼物,而这并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是爸爸的陪伴。续写时只需顺着叙事思路发展,并过渡到“我”的情感,抒发真实的心声即可。可以着重写“我”需要怎样的陪伴,可以写“我”对父子亲情的独特感受。要注意的是,诗歌的前半部分语言质朴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续写时应延续这一风格。
作文题目二:
要求写一首赠予朋友的诗歌,在内容上符合生日祝福的特定需要,同学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写的生日祝福语;在诗歌形式上,本题也没有作过于严格的要求,只要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分行写下来”即可。诗歌的情感主题是“友谊”,要借助的形象可以化为“礼物”,这样就简单多了。
作文题目三:
要求仿写学过的诗歌。列举的几首诗歌中,《我爱这土地》《乡愁》都具有鲜明的句式特点,仿写起来也相对简单。模仿的是表现形式,可以更换情感主题(如仿照《乡愁》写母校),或更换抒写对象(如仿照《我看》写雨、写秋),或更换诗歌主要意象(如仿照《我爱这土地》写《我爱这校园》),恰当地抒发出自己的内心触动,才是仿写成功的关键。
无论是自由写作还是仿写,需要注意的是:首先要写出具体的意象,用意象来表现意境。《乡愁》中诗人以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为载体,把绵绵的乡愁、无限的情思诉诸笔端;其次要注意诗歌的结构,让诗歌富有节奏美,《乡愁》的节奏感就很明显,同学们可以借鉴;再次,诗歌的语言要味淡意浓,《礼物》给出的前半部分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续写时不要改变诗歌的语言韵味。
活动二:定选材 来仿写
诗歌是艺术的女王。相信同学们早就跃跃欲试想做一次小诗人了!但学写诗歌不要急于求成,可以从仿写开始。那我们今天就从《乡愁》开始仿写诗歌,谁先试试?
提示:
1.结构要遵循规律,有韵律美。仿写不同于自由写作,要吃透原诗。《乡愁》运用的是一种复沓的手法,因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在仿写时要注意,形式上的简化可能会影响诗歌的节奏韵律哦!
2.展开联想和想象,让意境生动。意象是诗歌的内涵,通过联想和想象,让意象随着思想感情的流动而变化,才会写出美妙的诗歌来。
3.酝酿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感情是诗的生命。诗句能拨动人的心弦,关键在于一个“情”字。我们缺少余光中那样的成长经历,对“乡愁”这类情感就很难把握分寸,不如从自身出发,抒写真挚的感情。
要求:
独立完成诗歌创作,并有感情朗读。
范例一:
仿写《乡愁》,送给父亲:
小时候,父爱是身上坚实的臂膀,我在上头,他在下头。
长大后,父爱是身上宽大的披衣,我在里头,他在外头。
后来啊,父爱是身旁沉默的大树,我在下头,他在上头。
而现在,父爱是身后注视的目光,我在前头,他在后头。
范例二:
仿写《乡愁》,送给朋友:
小时候,朋友是黄桶树下的绿荫,弹珠起落之时,留下的是声声的欢笑。
小学时,朋友是乒乓球台的喧嚣,一板一拍之间,跳动的是闪烁的眼眸。
初中时,朋友是那本厚重的习题集,一笔一画之中,凝聚的是智慧的汗水。
而现在,朋友是短暂而欢乐的相聚,车来车往之中,酣饮的是甘涩的红酒。
活动三:理思路 来创作
同学们对所学诗歌的仿写都非常成功,下面是一位同学还没有写完的诗作,请续写完成这首诗。
礼物
十四岁生日那天,
您问我想得到什么礼物,
是一架望远镜,
还是一个簇新的足球
我摇了摇头,
爸爸,
我什么都不要,
我只想让您变成我的朋友!
和我一起下棋,
和我一起郊游,
提示:
①这首诗是你同龄人的心声,或许也是你的心声。可以想一想,你对长辈有什么希望呢?默读诗歌,体会诗歌的主题。
②结合我们前面总结的诗歌创作的技法,和前面的诗句内容与主题补写出诗句,注意保持韵律节奏的和谐优美。
2.过程安排
(1)各小组根据任务,完成相关诗歌创作。
(2)写作完成后,小组交流,每组选出1-2篇佳作。
(3)每小组佳作作者在班级内进行朗读展示。
(4)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后,师生点评。
3.成果展示
教师展示参考佳作及设计理由。(如果学生当堂创作了优秀作品,更建议用学生的进行展示和点评。)
礼物
十四岁生日那天,
您问我想得到什么礼物,
是一架望远镜,
还是一个簇新的足球
我摇了摇头,
爸爸,
我什么都不要,
我只想让您变成我的朋友!
和我一起下棋,
和我一起郊游,
和我一起滑冰,
和我一起遛狗。
我更想让您和我一起,
读很多很多的书,
走很远很远的路,
毕竟,您才是我一生最好的礼物。
【评析】
小作者为教材中未完成的诗作添加了六行诗句,完成了续写,呈现出一首完整、简洁的小诗,并表达了真挚的情感。续作维持了四句一节的格式,前两句紧跟原作中的“和我一起……”,是一个较简单的仿写,但小作者不仅注意了句式相同、字数相等,还做到了押韵,体现出了灵活的语言建构能力。最后一节的四句诗很好地升华了主题,深化了“陪伴”的意义,突出表现孩子渴望父亲守护和引领自己成长的强烈愿望。最后一句以“礼物”作结,巧妙点题,并实现了由“物”到“人”、由“物质”到“情感”的转化,从而表达了对爸爸纯真、深切的爱,用简洁凝练的语言打动人心,让人深受感染。
活动小结
人生的本质是一首诗,人应该是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让我们把诗歌的种子播撒在心田,细耕慢润,绽放美丽的花朵,让诗歌滋养我们的人生。
作业布置
好朋友的生日快要到了,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试着写一首诗,把你的祝福和希望送给他。
提示:
(1)想一想,如果你给好朋友送生日贺卡,一般都会写些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用凝练的语言分行写下来。
(2)感情要真挚,可以借助意象来表现你们的友谊。
【板书设计】
借助意象抒发充沛的情感
尝试创作 简洁凝练自然流畅的语言
和谐而优美的韵律与节奏(共24张PPT)
——为你写诗
新课导入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
载体之一,也是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之一。诗是心灵触动的音符,是感情流动的旋律。 让我们拿起笔来,创作属于我们自己的心灵之歌。
学习目标
回顾本单元所学诗歌,总结诗歌写作技法。
借鉴优秀诗歌的写法,学习诗歌创作技巧。
展开合理、充分的联想和想象,练习仿写,进行诗化的表达,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壹
(重点)
贰
(难点)
叁
整体感知
1.诗歌的组成要素
语言,韵律,情感,意境,想象,哲思等。
这几个元素并非缺一不可。
2.诗歌的特点
意象美
意境美
想象美
情感美
结构美
音乐美
凝练美
构成美
整体感知
注意方向 具体内容
内容上 取材广泛,意象多种,想象丰富
思想上 人情味与哲理性,注入了很多个人喜好个人感悟等。
形式上 分行分节,依据内容分段。古体诗有韵律要求,现代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语言上 精炼准确
整体感知
3.诗歌创作过程
诗歌创作的过程就是诗人寻找客观事物作为意象、建构意象语言、从而使其主观情感能够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的过程。
整体感知
写作灵感:生活现象,感悟,思考等。
语言:
意象与意境:
修辞:
情感与思考:
隐喻机制:
精炼,诗歌的载体
诗歌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意象和意境。它们是诗歌的灵魂和生命。
诗歌灵动的有效推力。
诗歌的思想
诗人创作诗歌过程中,常常用隐喻机制完成语言、修辞、意境意像、情感与思考等方面因素的融合与互动。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的相似性是隐喻机制的基础。
整体感知
写作规范
确定一个主题,找到情感突破口。
精选生动的动词,形象的名词(意象),适当巧变词性。
基于生活,高于生活。巧妙融合生存经验和思想。
规范:
想象力:
语言:
原则上不拘一格
续写要与原诗在语意上相互联系,表达共同的中心,形成和谐的语境。
审题意 明要求
活动一
备选题目一
下面是一位同学还没有写完的诗作,请续写完成这首诗。
十四岁生日那天, 我什么都不要,
您问我想得到什么礼物, 我只想让您变成我的朋友!是一架望远镜, 和我一起下棋,
还是一个崭新的足球 和我一起郊游,
我摇了摇头,爸爸, ............
礼物
提示:
1.这是你同龄人的心声,或许也是你的心声。想一想,你对长辈有什么希望呢 这些都可以作为续写的内容。
2.续写时,要和前文的风格保持一致。
备选题目二
好朋友的生日快要到了,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试着写一首诗,把你的祝福和希望送给他。
提示:
1.想一想,如果你给好朋友送生日贺卡,一般都会写些什么 把你最想说的话用凝练的语言分行写下来。
2.感情要真挚,可以适当借助某个意象来表现你们的友谊。
备选题目三
参照本单元学过的任意一首诗,自己仿作一首。如模仿《我爱这土地》《乡愁》,创作一首同题诗歌;模仿《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看》,以《你是》或《我看》为题,创作一首表达形式相近的诗歌。
提示:
1.回忆自己的生活,想一想那些触动你的人和事,以及你当时的感受,将这些作为诗歌表现的内容。
2.模仿课文的句式,发挥想象与联想,借助一些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定材料 来仿写
活动二
仿写诗歌——《乡愁》
结构要遵循规律,有韵律美。
展开联想和想象,让意境生动。
酝酿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
一
二
三
要求:独立完成诗歌仿写,并有感情朗读
仿写《乡愁》,送给父亲:
范例一:
小时候,父爱是身上坚实的臂膀,我在上头,他在下头。
长大后,父爱是身上宽大的披衣,我在里头,他在外头。
后来啊,父爱是身旁沉默的大树,我在下头,他在上头。
而现在,父爱是身后注视的目光,我在前头,他在后头。
仿写《乡愁》,送给朋友:
范例二:
小时候,朋友是梧桐树下的绿荫,弹珠起落之时,留下的是声声的欢笑。
小学时,朋友是乒乓球台的喧嚣,一板一拍之间,跳动的是闪烁的眼眸。
初中时,朋友是那本厚重的习题集,一笔一画之中,凝聚的是智慧的汗水。
而现在,朋友是短暂而欢乐的相聚,车来车往之中,酣饮的是甘涩的红酒。
理思路 来创作
活动三
下面是一位同学还没有写完的诗作,请续写完成这首诗。
礼物
十四岁生日那天,
您问我想得到什么礼物,
是一架望远镜,
还是一个簇新的足球
我摇了摇头,
爸爸,
我什么都不要,
我只想让您变成我的朋友!
和我一起下棋,
和我一起郊游,
…………
①这首诗是你同龄人的心声,或许也是你的心声。可以想一想,你对长辈有什么希望呢?默读诗歌,体会诗歌的主题。
②结合我们前面总结的诗歌创作的技法,和前面的诗句内容与主题补写出诗句,注意保持韵律节奏的和谐优美。
1.创作提示:
2.过程安排:
1 各小组根据任务,完成相关诗歌创作。
2 写作完成后,小组交流,每组选出1-2篇佳作。
3 每小组佳作作者在班级内进行朗读展示。
4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后,师生点评。
3.成果展示
礼物
十四岁生日那天,
您问我想得到什么礼物,
是一架望远镜,
还是一个簇新的足球
我摇了摇头,
爸爸,
我什么都不要,
我只想让您变成我的朋友!
和我一起下棋,
和我一起郊游,
和我一起滑冰,
和我一起遛狗。
我更想让您和我一起,
读很多很多的书,
走很远很远的路,
毕竟,您才是我一生最好的礼物。
句式相同、字数相等,还做到了押韵,体现出了灵活的语言建构能力。
最后一节的四句诗很好地升华了主题,深化了“陪伴”的意义,突出表现孩子渴望父亲守护和引领自己成长的强烈愿望。
活动小结
人生的本质是一首诗,人应该是
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让我们把诗歌的种子播撒在心田,细耕慢润,绽放美丽的花朵,让诗歌滋养我们的人生。
作业布置
好朋友的生日快要到了,你想对他说些
什么呢 试着写一首诗,把你的祝福和希望送给他。
(1)想一想,如果你给好朋友送生日贺卡,一般都会写些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用凝练的语言分行写下来。
(2)感情要真挚,可以借助意象来表现你们的友谊。
板书设计
借助意象抒发充沛的情感
简洁凝练自然流畅的语言
和谐而优美的韵律与节奏
尝试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