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第一单元 3《我爱这土地》 课件+教案 -统编九上

文档属性

名称 【高效课堂】第一单元 3《我爱这土地》 课件+教案 -统编九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7 09:22:57

文档简介

课题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爱这土地》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我爱这土地》选自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本诗写于1938年,此时的祖国正遭受日寇铁蹄的践踏。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诗。作为诗人的艾青,歌唱祖国,歌唱土地,发出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通过对美好故土的眷恋以及借用象征手法来抒发自已内心最真挚的爱国情感,以及深深的眷恋之情。表达了作者至死不渝的,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重音,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识记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把握诗歌的意象,学习通过解读意象分析诗人情感的基本方法。(重点) 3.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难点)
情境任务 邀请函 初三XX班全体同学: 学校将定于2024年9月XX日上午8点在学校学术报告厅举行“喜迎国庆节,诗歌献中华”的诗歌朗诵比赛,特邀请贵班参加。 XXX中学德育处 2024年9月XX日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邀请函
初三XX班全体同学:
学校将定于2024年9月XX日上午8点在学校学术报告厅举行“喜迎国庆节,诗歌献中华”的诗歌朗诵比赛,特邀请贵班参加。
XXX中学德育处
2024年9月XX日
接到学校的邀请后,班级决定选用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参加比赛。
活动一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2)背景链接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已经到了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
2.生难字词
(1)字音
嘶哑(sī yǎ)  温柔(róu)  喉咙(hóu lónɡ)
汹涌(xiōnɡ yǒnɡ) 吹刮(ɡuā) 腐烂(fǔ)
(2)词义
【嘶哑】声音沙哑。
【温柔】温和柔顺。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腐烂】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
【激怒】停止、停息。
3.朗读指导
(1)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2)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
明确: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4.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明确:全诗共分两节。
第一节诗以一只鸟儿眷恋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
第二节诗一问一答,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5.诗歌结尾处的时间——1938年11月17日,交代了什么?
明确:1937年卢沟桥事变,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已经到了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作用:交代时间,利于读者了解创作背景,理解诗歌,把握诗歌情感,与诗人产生共鸣。
活动二 合作探究 诗歌鉴赏
1.学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明确:诗歌第二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理由: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2.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出爱国激情的?请你把相关诗句找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诗中以“一只鸟”的形象来表达感情。“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鸟——勇者的形象,它活着时,“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它为被压迫的土地歌唱,为愤怒反抗的河流和风歌唱,为即将到来的黎明竭尽全力地歌唱。
鸟死了——将自己的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与土地融为一体,把一切毫无保留的奉献。献给这片土地,这是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爱国深情。
3.诗中的“鸟”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
明确:内容有“土地”“河流”“风”“黎明”。(学生朗读,感悟)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这“土地”“被暴风雨所打击着”,说明祖国大地正在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残、肆虐。
“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悲愤”“激怒”都表现出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无比温柔”充满了对那里的向往。
这些描写形象地表现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表达了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第二课时
活动三 设计开场白 模拟参赛现场
1.设计朗读脚本,为这首诗写一段参赛朗诵开场白。
开场白
(男)万道霞光迎曙日,
(女)一片丹心献祖国。
(男)今天,中国昂首阔步,站在东方之巅,
(女)今天,我们意气风发,和着诗的旋律。
(男)红旗如画,展现光辉历程,
(女)岁月如歌,中国生生不息。
(男)今天,我们喜迎国庆节,
(女)不忘过去,走向未来。
(合)请听初三五班诗朗诵——《我爱这土地》。
2.诗歌诵读紧张排练
1.推选领读员
2.自由的有感情的朗读
3.全班齐排练
4.成果展示
5.教师打分并给予点评
活动四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模拟诗歌朗诵比赛,相信大家都感受到了那个苦难的年代,诗人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首诗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这心声,是历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听歌曲:《我和我的祖国》
进一步加深与祖国不可分割的赤诚情感,传扬家国情怀。
3.课堂练习
仿写句子
例句:
家国情怀是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家国情怀是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家国情怀是管子的“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家国情怀是《战狼》里的“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家国情怀是 的“ 。”
4.布置作业
(1)撰写一篇关于自己对祖国的感情的作文,要求字数在600字以上。
(2)推荐观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
板书设计
我爱这土地
艾青(共29张PPT)
-_
初三XX班全体同学:
学校将定于2024年9月XX日上午8点在学校学术报告厅举行“喜迎国庆节,诗歌献中华”的诗歌朗诵比赛,特邀请贵班参加。
XXX中学德育处
2024年9月XX日
邀请函
应战书
接到学校的邀请后,班级商量讨论后决定选用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参加比赛。
学习目标
能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重音,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识记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把握诗歌的意象,学习通过解读意象分析诗人情感的基本方法。(重点)
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难点)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活动一
艾青(1910—1996),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1.作者简介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已经到了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
2.背景链接
温 柔
喉 咙
汹 涌
吹 刮
腐 烂
嘶 哑
sī yǎ
róu
xiōnɡ yǒnɡ
ɡuā
hóu lónɡ

3.生难字词——字音
嘶哑 声音沙哑。
温柔 温和柔顺。
汹涌 (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腐烂 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
激怒 停止、停息。
4.生难字词——词义
1 教师范读或听范读。
2 学生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
5.朗读指导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
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
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6.朗读指导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注意停顿节奏和重音
7.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节诗
以一只鸟儿眷恋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
第二节诗
一问一答,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8.结尾处的时间——1938年11月17日,交代了什么?
明确:1937年卢沟桥事变,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已经到了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作用:交代时间,利于读者了解创作背景,理解诗歌,把握诗歌情感,与诗人产生共鸣。
合作探究 诗歌鉴赏
活动二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
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诗中以“一只鸟”的形象来表达感情。
2.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出爱国激情的?
勇者的形象,它活着时,“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它为被压迫的土地歌唱,为愤怒反抗的河流和风歌唱,为即将到来的黎明竭尽全力地歌唱。
2.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出爱国激情的?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将自己的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与土地融为一体,把一切毫无保留的奉献。献给这片土地,这是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爱国深情。
3.诗中的“鸟”都歌唱了哪些内容?
“土地”
“河流”
“风”
“黎明”
4.这些内容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
“土地”“被暴风雨所打击着”,说明祖国大地正在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残、肆虐。
“悲愤”“激怒”都表现出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无比温柔”充满了对那里的向往。
“土地” 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
“河流”“风”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黎明” 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4.这些内容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
这些描写形象地表现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表达了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设计开场白 模拟参赛现场
活动三
设计一段诗歌参赛朗诵开场白
开场白
(男)万道霞光迎曙日,
(女)一片丹心献祖国。
(男)今天,中国昂首阔步,站在东方之巅,
(女)今天,我们意气风发,和着诗的旋律。
(男)红旗如画,展现光辉历程,
(女)岁月如歌,中国生生不息。
(男)今天,我们喜迎国庆节,
(女)不忘过去,走向未来。
(合)请听初三五班诗朗诵——《我爱这土地》。
5.朗读指导
1.推选领读员
2.自由的有感情的朗读
3.全班齐排练
4.成果展示
5.教师打分并给予点评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活动四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模拟诗歌朗诵比赛,相信大家都感受到了那个苦难的年代,诗人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首诗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这心声,是历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听歌曲——《我和我的祖国》
课堂测试
例句:
家国情怀是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家国情怀是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家国情怀是管子的“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家国情怀是《战狼》里的“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家国情怀是 的“ 。”
课堂小结
1 撰写一篇关于自己对祖国的感情的作文,《给祖国妈妈的一封信》,(注意书信的格式,要求字数在600字以上)。
2 推荐观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