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沁园春·雪》 主备教师
课 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沁园春雪》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毛泽东同志写于1936年的一首词,毛泽东咏雪言志,表达了伟大的抱负,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充分表现了当代无产阶级英雄和革命人民的豪情壮志。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是“恢弘的气势、壮美的意境”。这篇课文作为本单元的开篇,在本单元的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诵读诗词,感受音乐美,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能够有感情朗读课文; 2、研读诗词,体会意境美,感受诗人积极向上,舍我其谁的英雄气魄;(重点) 3、品读诗词,领悟语言美,领略用词的精妙,学习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的运用。(难点)
情境任务 冰雪随冬至,爆火创新来。雪落屋檐,如梦如幻,你是陕北文旅局局长,你诚挚的给毛主席发出了一封信件,希望毛主席可以为当地写一则宣传广告。毛主席在陕北清涧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面对茫茫雪野、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这首词。收到毛主席的回信后,你会怎样让这首词得到更好的宣传,怎样让陕北的冰雪世界出圈?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创设情境
冰雪随冬至,爆火创新来。雪落屋檐,如梦如幻,你是陕北文旅局局长,你诚挚的给毛主席发出了一封信件,希望毛主席可以为当地写一则宣传广告。毛主席在陕北清涧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面对茫茫雪野、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这首词。收到毛主席的回信后,你会怎样让这首词得到更好的宣传,怎样让陕北的冰雪世界出圈?
夯实基础,知人论世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书法家。
毛主席在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抗日斗争。在1936年的2月,在陕北清涧,他曾在雪后登上高峰勘查地形。“北国风光”给他带来了灵感,写下了名篇《沁园春·雪》。
任务一:诵读诗词,感受音乐美
(1)初读感知:欣赏情境课文,然后自读诗词,读出美感。
①圈画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注意读音,结合视频画面、注释及上下文,理解词义。
②提醒学生根据范读和教材第4页所给节奏等,自由朗读诗词,并说说你的初读感受(可以用一个词概括其情感基调,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2)朗读检测
①请一到两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从字音、节奏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总结:本词朗读时节奏富于变化,且韵脚整齐,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
节奏: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韵脚:飘、滔、高、娆、娇、腰、骚、雕、朝。
本词的情感基调是:豪迈、雄壮、奔放、激情、昂扬。
②重点字音及字义参考:
滔滔(tāo):形容大水滚滚,无边无际。
妖娆(yāo ráo):娇艳美好。
折(zhé)腰:本文指爱慕;倾倒。
风骚:《诗经》和 《楚辞》的合称。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屈原的作品 《离骚》。也指才华;文采。
天骄(jiāo):历史上称某些北方少数民族君主为天骄,本文指成吉思汗。
风流:本文指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人。
③内容概括:
上阙: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
下阙: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任务二:研读诗词,体会意境美
同学们阅读完这首诗,肯定能感收到这是一首写雄壮景色、抒豪迈之情的诗词。而这些豪情壮志,则是由上下阕的两个领字——“望”“惜”总领的。
作为文旅局长的你,你看到了毛主席在诗词里写下的什么美景,感受到了他怎样的情怀?
1.探究任务
自由朗读全词,说一说,作者“望”到了怎样的豪迈之景,又在“惜”什么呢?
2.探究过程
(1)自由朗读全词,圈画出以下内容:
①词中所描绘的景色;
②“惜”的内容。
小组交流:小组分工,一人记录大家发言要点,全组一起形成小组结论,一人作为代表在班级展示小组成果。
1.结合上阙旁的批注,说说作者“望”到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色豪迈在何处?
预设学生成果展示:
作者描绘了一幅北国雪景图。
①“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作者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千里”“万里”是互文,指千万里都是冰封雪飘的景象。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作者的视野在想象之中延伸扩展,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②在“望”字统领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作者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③“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④虚实结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写了眼前的实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写的是虚景,想象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在清朗中显得娇艳。“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作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教师小结:本词上阙写景,作者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之景,意境开阔,以“望”字统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动静结合、纵横千里;最后畅想雪后“红装素裹”景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豪情万丈的北国雪景图。选景磅礴大气,体现了作者的豪迈之情。
2.结合下阙旁的批注,说说作者对不同历史人物“惜”感彩是否相同?为什么要为此而“惜”?
预设学生成果展示:
作者以“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含蓄地批评历史人物长于武功而短于文治、才能不足,表明了自己的看法。这段评论以“惜”字为统领,定下批评的基调,意味非常丰富:“惜”中含褒,肯定秦始皇等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无数英雄之中的杰出者,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惜”中有贬,委婉地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他们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也欠缺;“惜”中寓志,蕴含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有了作者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评论这个铺垫,下文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就水到渠成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三句主要是作者自指,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教师小结:下阙作者以“惜”字总领对历史人物的评说,含蓄地批评了历史人物长于武功而短于文治、才能不足,最后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全词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直呼胸臆,表现了作者广博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
教师点拨:全班再次齐读课文,读出豪迈之情,感受意境的开阔和作者的豪迈之情。
第二课时
任务三:品读诗词,领悟语言美
作诗作词最讲究“炼字”。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遣词用字方面进行精细的斟酌锤炼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选用的字词获得形象生动、凝练优美、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本词中有很多传神的词用的极好,对宣传的作用溢于言表,请各位文旅局长带着大家一起来品读这首诗词中语言的精妙。
1.探究任务
这首诗词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最为传神?说说你的理由。
2.探究过程
(1)自由朗读整首诗词,圈画出你觉得最传神的一个或几个词。
(2)结合上下文,分析字词的传神之处,以批注的形式写在课文空白处。
(3)小组内分享交流,选择1到2位分析准确、表达流利的同学,在班级内汇报展示。
3.探究范例
(1)教师展示参考句式:“ ”(宣传语)写得好,因为“ ”字,写出了 (表达效果)。
(2)范例展示:
①“惟余莽莽”宣传语写得好,因为“惟”字,夸张地写出了天地间只剩下白雪的状态,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增加了画面感。
②“望长城内外”,宣传语写得好,因为“望”字,写出了登高远眺的感觉,既准确地描绘了作者观察景物的位置,又显示了作者豪迈壮阔的胸怀。
4.预设学生成果展示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宣传语写得好,因为“封”字,写出了凝然安静之态,“飘”字,写出了舞姿轻盈之姿,使得这一句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②“顿失滔滔”宣传语写得好,因为“顿失”二字,写出了黄河上下一下子失去波涛滚滚的气势,突出天寒地冻、河水结冰之速,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滔滔的雄壮气势。
③“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宣传语写得好,因为以“舞”字形容雪披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奔腾耸动,极为传神地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静景以动态,让景色生机勃勃。
④“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宣传语写得好,因为“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既有时间的厚重感又有流逝感。
⑤“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宣传语写得好,因为“略、稍”并不是一概否定,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略带嘲讽,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⑥“俱往矣”宣传语写得好,不再一一数过历史人物,而是用这三个字,将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及一系列封建帝王一笔带过,转而歌颂“今朝”的“风流人物”,笔力千钧,意味深长。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反复品读诗词,欣赏了一幅“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雪景图,在毛主席的带领下纵观历代英雄,不仅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还领略了伟人的胸襟和伟人远大的抱负。
拓展延伸
1.诗文欣赏
初中阶段写雪的考试重点诗句: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世说新语》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白居易《卖炭翁》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类文阅读
展示课文《沁园春·长沙》,学生自由诵读,体会同一词牌名的共同特点: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教师点拨:《沁园春·长沙》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上阕主要写景,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借秋景以抒发革命激情;下阕侧重抒情,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抒写昂扬的意气和豪迈的激情。全词风格豪放,用典贴切,景物壮丽,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
文学常识巩固学习:
1.词牌名是词的一种制式曲调的名称,亦即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有固定的格式与声律,决定着词的节奏与音律。
2.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3.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等等
课堂练习
1.下列对本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B.这首词分上阙和下阕。上阕因雪起兴,借雪景书写情怀。一个“望”字统领上阕抒情内容。
C.《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词中写到“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其中的“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D.这首词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
解析:B项错误,“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此部分为写景,而不是抒情。
2.下列对本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望”有登高远眺之意,使人感受到诗人那豪迈的形象。
B.“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几句设想雪晴后的美景,由写实进入想象,开拓一层新的意境,表面写雪后天晴,实际上预示着革命成功后祖国河山一定会更加艳丽美好。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词人用“惜”"输”“逊”等词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断然的否定,指出他们文学才华太低,无法跟现代人相比。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本词的主旨所在,指出真正的“风流人物”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因为他们正在创造前无古人的英雄业绩。
解析:C项错误,“惜”字领起、贯穿这四句,既肯定和赞赏他们的才能,又感叹他们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
布置作业
1.本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壮美的雪景图,试着用现代诗的形式表现出来。
2.作为文旅局长,你会为这首词配上怎样的朋友圈文案,还会选哪些陕北特色美食美景图片进行宣传,让陕北的文旅行业发展更加出圈出色?(提示:八年级学过的课文《回延安》《安塞腰鼓》)
【板书设计】
沁园春·雪
长城 壮阔景象
望北国雪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黄河 动静结合
山、原 用字传神
红装素裹 虚实结合
评历史人物:长于武功,短于文治———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纵览历代英雄,抒发作者抱负(共44张PPT)
冰雪随冬至,爆火创新来。雪落屋檐,如梦如幻,你是陕北文旅局局长,你诚挚的给毛主席发出了一封信件,希望毛主席可以为当地写一则宣传广告。毛主席在陕北清涧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面对茫茫雪野、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这首词。
收到毛主席的回信后,你会怎样让这首词得到更好的宣传,怎样让陕北的冰雪世界出圈?
新课导入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壹
诵读诗词,感受音乐美,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能够有感情朗读课文。
贰
重 点
研读诗词,体会意境美,感受诗人积极向上,舍我其谁的英雄气魄。
叁
品读诗词,领悟语言美,领略用词的精妙,学习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的运用。
难 点
知人论世
cc
毛泽东 (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书法家。
主要作品:
《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
《毛泽东诗词》
写作背景
毛主席在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抗日斗争。
在1936年的2月,在陕北清涧,他曾在雪后登上高峰勘查地形。“北国风光”给他带来了灵感,写下了名篇《沁园春·雪》。
cc
诵读诗词 感受音乐美
壹
诵读节奏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诗词韵脚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万里/雪 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顿失/滔 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 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 娆 。
江山/如此/多 娇 , 引/无数英雄/竞折 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 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 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 朝 。
诗词韵脚
飘
滔
高
piāo
tāo
gāo
娆
娇
腰
rāo
jiāo
yāo
骚
雕
朝
rāo
jiāo
yāo
āo
情感基调
豪迈
雄壮
奔放
激情
昂扬
重点字音及字义
滔
tāo
滔
妖
yāo
娆
ráo
折
zhé
腰
天
娇
jiāo
重点字音及字义
滔
滔
形容大水滚滚,无边无际。
风
骚
《诗经》和 《楚辞》的合称。
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屈原的作品 《离骚》。也指才华;文采。
重点字音及字义
天
娇
历史上称某些北方少数民族君主为天骄,本文指成吉思汗。
风
流
本文指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人。
内容概括
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
上
阙
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下
阙
cc
研读诗词 体会意境美
贰
研读诗词 体会意境美
作为文旅局长的你,你看到了毛主席在诗词里写下的什么美景?感受到了他怎样的情感?
结合 上阙 内容和批注,作者“望”到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色豪迈在何处?
结合 下阙 内容和批注,作者对不同历史人物“惜”感彩是否相同?为什么要为此而“惜”?
提
示
品读上阙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指千万里都是冰封雪飘的景象。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品读上阙
实 景
虚 景
品读上阙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作者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从南到北
从上到下
品读上阙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动态描写
品读上阙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想象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作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虚 景
品读下阙
含蓄地批评历史人物长于武功而短于文治、才能不足,表明了自己的看法。
承上启下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成吉思汗
宋祖
唐宗
汉武
秦皇
品读下阙
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研读诗词,体会意境美
惜
肯定秦始皇等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
作者对不同历史人物“惜”感彩是否相同 为什么要为此而“惜”
褒
委婉地批评他们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也欠缺。
褒
蕴含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喻 志
cc
拼读诗词 领悟语言拼读美
叁
研读诗词,体会语言美
“ ”宣传语写得好,因为“ ”字,写出了 (表达效果)
“惟余莽莽”宣传语写得好,因为“惟”字,夸张地写出了天地间只剩下白 雪的状态,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增加了画面感。
“望长城内外”,宣传语写得好,因为“望”字,写出了登高远眺的感觉,既准确地描绘了作者观察景物的位置,又显示了作者豪迈壮阔的胸怀。
范 例:
发言参考句式
品读诗词 领悟语言美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宣传语写得好,因为“封”字,写出了凝然安静之态,“飘”字,写出了舞姿轻盈之姿,使得这一句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品读诗词 领悟语言美
“顿失滔滔”宣传语写得好,因为“顿失”二字,写出了黄河上下一下子失去波涛滚滚的气势,突出天寒地冻、河水结冰之速,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滔滔的雄壮气势。
品读诗词 领悟语言美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宣传语写得好,因为以“舞”字形容雪披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奔腾耸动,极为传神地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静景以动态,让景色生机勃勃。
品读诗词 领悟语言美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写得好,因为“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既有时间的厚重感又有流逝感。
品读诗词 领悟语言美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写得好,因为“略、稍”并不是一概否定,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略带嘲讽,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品读诗词 领悟语言美
“俱往矣”写得好,不再一一数过历史人物,而是用这三个字,将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及一系列封建帝王一笔带过,转而歌颂“今朝”的“风流人物”,笔力千钧,意味深长。
课堂小结
cc
这节课,我们通过反复品读诗词,欣赏了一幅“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雪景图,在毛主席的带领下纵观历代英雄,不仅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还领略了伟人的胸襟和伟人远大的抱负。
cc
拓展延伸 诗文欣赏
肆
初中阶段与“雪”有关的考试重点诗句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世说新语》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白居易《卖炭翁》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
作者:毛泽东
拓展延伸,类文阅读
拓展延伸,文学常识巩固学习
词牌名是词的一种制式曲调的名称,有固定的格式与声律,决定着词的节奏与音律。
词大致可分 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以内)和 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等等
课堂练习
下列对本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这首词分上阙和下阕。上阕因雪起兴,借雪景书写情怀。一个“望”字统领上阕抒情内容。
《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词中写到“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其中的“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这首词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
B
这首词分上阙和下阕。上阕因雪起兴,借雪景书写情怀。一个“望”字统领上阕抒情内容。
B.
此部分为写景,而不是抒情
课堂练习
下列对本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望”有登高远眺之意,使人感受到诗人那豪迈的形象。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几句设想雪晴后的美景,由写实进入想象,开拓一层新的意境,表面写雪后天晴,实际上预示着革命成功后祖国河山一定会更加艳丽美好。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词人用“惜”"输”“逊”等词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断然的否定,指出他们文学才华太低,无法跟现代人相比。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本词的主旨所在,指出真正的“风流人物”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因为他们正在创造前无古人的英雄业绩。
C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词人用“惜”"输”“逊”等词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断然的否定,指出他们文学才华太低,无法跟现代人相比。
C.
“惜”字领起、贯穿这四句,既肯定和赞赏他们的才能,又感叹他们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
课后作业
本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壮美的雪景图,试着用现代诗的形式表现出来。
作为文旅局长,你会为这首词配上怎样的朋友圈文案,还会选哪些陕北特色美食美景图片进行宣传,让陕北的文旅行业发展更加出圈出色?(提示:八年级学过的课文《回延安》《安塞腰鼓》)
板书设计
评历史人物:
长于武功,短于文治
上
阙
壮阔景象
动静结合
用字传神
虚实结合
长 城
山、原
红装素裹
黄 河
望北国雪景: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下
阙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纵览历代英雄,抒发作者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