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第六单元 22《智取生辰纲》 课件+教案 -统编九上

文档属性

名称 【高效课堂】第六单元 22《智取生辰纲》 课件+教案 -统编九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7 09:22:57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新课
导入
你知道哪些古代著名谋士?
张良
苏秦
诸葛亮
《水浒传》中,也有一名“军师”。在他的谋划下,
成就了宋徽宗年间的一桩大案。
核心
素养
重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课文主要情节。通过分析人物言行,结合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难点
了解早期白话文的特点,体会古今汉语的联系与贯通。品鉴本文的精妙构思,体会作者叙述故事置明暗双线的妙处。

引导学生走进古典文学名著,主动阅读古代优秀作品,在历史文化土壤中汲取营养,提高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字音
检测

















chēn
xi

chàng
fēn
chěng
diān
gòu
guō
dàng
dǎo
古今异义 检测
1.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
强人
去处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强盗。
地方。
能独当一面,坚韧不拨,
有所作为的人。
去的地方,也有地方的意思。
2.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
左右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反正。
付给。
左边和右边;表示约数。
借了钱归还别人。
3.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
计较
古义
今义
计策。
计算比较;争论;算计、筹划。
古今异义 检测
4.我们胡乱也买他这桶吃。
胡乱
古义
今义
索性,干脆。

古义
今义
赶。
动词,拿,拿走。
任意;马虎、随便。
尴尬
古义
今义
麻烦。
难堪。
不直得
古义
今义
动不动。
作某事没有意义。
5.今日杨志这一行人,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
6.如今正是尴尬去处。
7.这厮不直得便骂人。
古今异义 检测
8.都叹气吹嘘。
吹嘘
古义
今义
急促喘气。

古义
今义
遮蔽,躲藏。
影子,名词。
夸张地宣扬或编造优点、长处。
理会
古义
今义
懂得,知道。
理睬。

古义
今义
(买卖场合)多给,让人占点便宜。
宽恕,饶恕。
9.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
10.你这村人理会的甚么!
11.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

古义
今义
被。
吃东西。
12.连累我们也吃你说了几声。
词义
检测
杨志提了朴刀……自去赶那担子……
担子
杨志拿了藤条打将来……
打将
打,“将”是个语气词。
这干系须是俺的。

难道只是。
挑担子的人,这里使用了借代的手法。
阅读
检测
作者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生卒年不详
主要内容
《水浒传》主要描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主要人物
宋江、武松、鲁智深、林冲、李逵……
精彩情节
武松打虎 武松醉打蒋门神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杨志卖刀
李逵沂岭杀虎 三打祝家庄
故事背景
大名府梁中书要把千万贯财宝送上东京,给他老丈人蔡京庆贺生日。梁中书前一年就曾送十万贯金珠宝物给蔡京,半路被人打劫去了,这次改派精明能干的杨志押送。刘唐把这个消息告知了晁盖,晁盖随后联络了吴用、公孙胜、阮氏三兄弟和白胜等人,决定劫取这不义之财。
人物简介
智多星——吴用
托塔天王——晁盖
基本
信息
字学究,梁山排名第三,上应天机星,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车市村人,道号“加亮先生”,人称“智多星”。
“落草” 原因
与晁盖等人智取了梁中书给蔡京献寿的十万贯生辰纲,为避免官府追缉而上梁山,为山寨掌管机密的军师。
结局
受招安后,因宋江被害后托梦给他,与花荣一同自缢于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宋江墓前,尸身葬于宋江墓左侧。
基本
信息
是梁山泊的第二任寨主。山东郓城县东溪村人,原是东溪村保正,本乡财主。
“落草”原因
与吴用等人智取了梁中书给蔡京献寿的十万贯生辰纲,为避免官府追缉而上梁山。因梁山泊寨主王伦忌才,不能相容,吴用智激林冲火并王伦后,大家推晁盖为寨主。
结局
在讨伐曾头市战役中,被毒箭射中面颊而亡。
人物介绍
白日鼠——白胜
入云龙——公孙胜
基本
信息
绰号“白日鼠”。原来是个闲汉。大聚义时排名第一百零六位,为地耗星,担任走报机密步军头领。
基本
信息
绰号“入云龙”,道号“一清”,蓟州人氏。梁山大聚义时,排第四位,上应天闲星,担任掌管机密军师。
“落草”原因
劫取生辰纲,后上梁山入伙。后离开梁山,回乡探母,直到大破高唐州时方被戴宗请回。
结局
征方腊前返回蓟州,潜心修道。
“落草”原因
和晁盖等好汉一起智取生辰纲。案发后白胜被抓,熬不过苦刑,供出了晁盖等人。后来白胜在晁盖、吴用派出的梁山人马配合下逃出,上了梁山。
结局
在征讨方腊的路途中病死。
人物介绍
赤发鬼——刘唐
青面兽——杨志
基本
信息
绰号“赤发鬼”,东洛州人氏。梁山大聚义时,排第二十一位,上应天异星,担任步军头领。
基本
信息
是杨老令公杨家将的后代。本来是殿帅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纲获罪,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十七位。
“落草”原因
在汴京卖刀时与泼皮牛二发生争吵,不得已杀了牛二,被发配到大名府充军。被梁中书赏识,护送生辰纲去东京。
生辰纲被劫后,和鲁智深打上二龙山,做了山寨之主。后归梁山泊。
结局
征讨方腊时在途中病故。
“落草”原因
与晁盖等人劫取生辰纲后上梁山入伙。
结局
征方腊时战死于杭州,追封忠武郎。
人物介绍
立地太岁
阮小二
短命二郎
阮小五
活阎罗
阮小七
基本
信息
阮氏三兄弟,是梁山泊旁边石碣村人。
阮小二,绰号“立地太岁”,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二十七位,梁山水军八员头领第二位,水性一绝。
阮小五,绰号“短命二郎”,梁山好汉中排名第二十九位,梁山水军八员头领第五位。
阮小七,绰号“活阎罗”,是梁山好汉中第三十一条好汉,梁山水军八员头领第六位。
“落草” 原因
与晁盖等人劫取生辰纲后上梁山入伙。
结局
阮小二在征方腊时在乌龙岭水路兵败自刎。死后追封忠武郎。
阮小五后随宋江征讨方腊时做细作,被娄丞相所杀。是梁山战死的最后一条好汉。
阮小七被封为盖天军都统制,因穿着龙袍戏耍被剥夺官职,贬成平民。阮小七就和老母亲回梁山泊石碣村打渔去了,60岁寿终。
自主探究

浏览课文,用自己的话概述主要故事情节。
过程安排
(1)快速浏览全文,划分结构层次。
(2)按照小说情节结构的几个部分,参照“谁+何时+何地+何事+何结果”格式,初步概括情节内容。
成果
展示
故事发生
故事发展
故事进一步发展
故事高潮
故事结局
尾声
杨志改时送生辰纲(1-7段)
(开头至“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
七雄贩枣蒙杨志(8-9)
(“杨志却待要回言”至“自去一边树下歇凉”)
白胜设计诱官军(10-11)
(“没半碗饭时”至“也这般罗唣”)
杨志无奈买白酒(12)
(“那对过众军汉见了”至“自下冈子去了”)
杨志误失生辰纲(13)
(“那七个贩枣子的”至“挣不得,说不得”)
吴用智取生辰纲(14)
(最后一段)
自主探究

再读课文,说一说,小说中蕴含着哪些矛盾?
过程安排
(1)浏览全文,在矛盾的相应情节处进行圈画批注。
(2)形成成果在班级内进行分享。
成果
展示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杨志押送与晁盖、吴用等人夺取。
杨志与军健、虞侯、老督管之间的矛盾。
因担心生辰纲被夺取,杨志与军健等人的矛盾才不断激化;
不断激化的内部矛盾反过来又促成了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的成功。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互相勾联,互相影响,进而不断推动情节向前发展。
延伸
思考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杨志押送生辰纲——明线
吴用智取生辰纲——暗线
合作探究

吴用一行人“智”在何处?
过程安排
(1)浏览课文相关内容,找出吴用一行人这次行动的巧妙之处。
提示:可以从“天时”“地利”“人和”等角度来思考。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形成小组成果。(注意找到相关原文作为佐证,或根据原文概括理由。)
(3)小组指派一名同学进行记录,一名同学作为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成果
展示
智用天时
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待劳。
黄泥冈
可以作为掩护。
松 林
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
可模糊对手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
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
智用地利
成果
展示
智用矛盾
军汉们怒忿在胸,虞候、老都管也对杨志强烈不满。
半瓢酒
七人买酒引诱杨志一行人。
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打消杨志的疑虑。
智用计谋
在松林中休息杨志又来打,但无人再去理会,老都管也来干涉,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
一兜一瓢
天衣无缝
吴用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赶来饶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
合作探究

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他身上是否有“智”?
辩论赛:杨志“智”还是“不智”?
过程安排
(1)全班分为2组,正方的观点是“杨志有智”,反方的观点是“杨志无智”,正反方由各小组代表抽签决定。
(2)根据本小组抽取的观点在课文中寻找相关内容,作为辩论材料。
(3)小组合作,对材料进行提取概括。
(4)双方各选出四名辩手,进行辩论。
辩论
过程
①开篇陈词
正方发言(立论)(2分)
反方发言(立论)(2分)
②自由辩论
正反方辩手自动轮流发言。每方限时2分钟,双方总计4分钟。同方辩手的发言次序不限。如果一方时间已经用完,另一方可以继续发言,也可示意放弃发言。自由辩论提倡积极交锋,不能对重要问题回避交锋两次以上,对于对方已经明确回答的问题,不能纠缠不放。
③总结陈词
反方四辩总结陈词:(2分钟)
正方四辩总结陈词。(2分钟)
成果
展示
智藏行踪
不多带兵,伪装成客商。
五更→日中
怕在晨光中或暮色中遭偷袭。
白天歹人相对不敢大张旗鼓,且正午天气炎热,恐怕歹人也不愿出来活动。
智调时间
辰牌→申时
杨志有志
成果
展示
智选道路
放着宽平的官道不走,而净找偏僻崎岖的小径。
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
发现刘唐顿生疑心
唯恐白胜酒中有蒙汗药
高度警惕
防止早有劫匪听到押送的消息,进行埋伏。
杨志有志
成果
展示
待人态度
对军健非打即骂,引起军健们的怨怅,虞候也怨怅,老都管亦恼他。
与身边人缺少沟通交流,没有以同理心
尊重理解对方,相互体谅。
蛮横粗暴
杨志无志
不顾天气酷热、山路难行和担子沉重,强迫厢禁军赶路,不许歇息,不许喝酒,一意孤行。
成果
展示
不善团结
梁中书派老都管、虞侯跟随,一路老都管掣肘为难,杨志与他们也不能很好沟通,不仅没有借力,反而成为对立面。
盲目从众
杨志无志
最终不得不妥协,同意买酒,
导致上当受骗。
活动
小结
杨志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
内因
外因
杨志急功近利、粗暴蛮横,导致内部矛盾激化。
晁盖、吴用巧用天时地利,善于利用对手内部矛盾,计策高妙,无懈可击。
梁中书派老都管、虞侯跟随,一路老都管掣肘为难,使杨志最终妥协,进而上当受骗。
合作探究一
作者是如何塑造杨志这一人物形象的?
过程安排
(1)小组内分享课前准备成果,根据交流分享的内容,对自己准备的答案进行完善。
(2)形成小组结论,指定代表在进行班级内分享。
成果展示
五七日后,人家渐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
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鞭打,逼赶要行。
杨志也嗔道:“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你们不替酒家打这关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换。这路上不是要处。”
杨志道:“你这般说话,却似放屁。前目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
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
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甚么!”拿了藤条要打。
叙述中可见其机警
叙述中可见其蛮横
言之有理,但言语粗暴蛮横。
“跳”“喝”“骂”“打”中可见其暴躁。
合作探究二
文章的题目叫做“智取生辰纲”,但却将大量笔墨花费在杨志一行人身上,只在最后一段简单交代吴用等人的计策。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你能感受到吴用等人之“智”吗?
过程安排
(1)圈画文中吴用等人相关动作,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2)小组内交流,梳理人物形象特点。
(3)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安排情节?
成果展示
我且问你: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这七个。却才那个挑酒的汉子,便是白日鼠白胜。却怎地用药?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教人死心塌地。次后,吴用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赶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这个唤作“智取生辰纲”。
一系列动词一气呵成,展现了晁盖、吴用等人的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应战。
成果展示
杨志押运生辰纲

主次分明 一波三折
设置悬念 引人入胜
吴用智取生辰纲

突出明线
充分呈现主人公形象
活动小结
明写杨志如何防范和保护
抢夺计划在暗中已偷偷实施
最后全盘端出
造成一种意外的效果
使读者不得不佩服吴用
“果然赛过诸葛亮”
同一个故事,从不同的叙事角度来讲,效果会大不一样。
合作探究

吴用等人的智谋确实令人佩服不已,但谋取他人钱财,这种行为作者为何称其为“智”呢?结合相关资料,说说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说法。
过程安排
(1)结合资料和对作品相关知识的了解,小组内进行讨论,形成观点。
(2)带着观点跳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是否有相关情节可以支持自己的观点。
(3)整理小组探究成果,在班级内进行汇报。
北宋末年,官僚腐败社会黑暗,阶级矛盾激化,北方地区爆发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最后起义失败,但梁山英雄故事流传甚广。宋人的《宣和遗事》描绘许多梁山好汉的故事。相传,是施耐庵根据从社会现实以及民间有关水浒的故事加以整理加工,最后创作出《水浒传》。
资料
链接
成果
展示
众好汉可赞
“智取生辰纲”的发生时间大约在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北宋徽宗时,政治黑暗,官僚腐败,社会矛盾急剧恶化,发生了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斗争。施耐庵的写作背景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冲突剧烈的时候,其写作反映了“官逼民反”的历史真实现象,因而作品对于打劫蔡太师和梁中书的不义之财的行为是赞赏、肯定的。
而文中社会环境的描写也印证了这尖锐的社会矛盾:如白胜歌中所唱“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成果
展示
众好汉可叹
虽然吴用等人劫的是不义之财,但是仍旧不能改变其违法犯罪的行为。一个滥杀无辜、法统全无的社会是可能长久的。梁山最后失败了,和这点不无关系,在如今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中,我们除了要传承梁山英雄的正义之心,也要培养起一些法制观念,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家园。
成果
展示
智取生辰纲
人物“智”
作者“智”
感受到梁山好汉的侠义
吴用一行和杨志都智勇双全
古典文学精巧
写作技巧高超
当堂演练
杨志的失败对你有什么启发?
参考示例
(1)在一个团队中要处理好团队的内部关系。
(2)要学会和身边人进行和谐的沟通交流,以同理心尊重理解对方,相互体谅。
(3)面对失败要有平和的心态,不可急功近利。
杨志把生辰纲看成是自己东山再起的赌注,为确保其安全不惜采用任何方法,这种急功近利导致他欠理智,失人和。
课后作业
阅读杨志卖刀以及被梁中书赏识的相关情节,写一写,你觉得这些情节中的杨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尝试着写一个《杨志小传》。
板书设计
杨志改时送生辰纲
七雄贩枣蒙杨志
白胜设计诱官军
杨志无奈买白酒
杨志误失生辰纲
吴用智取生辰纲
智中有侠义 智中需反思
杨志之智:
智藏行踪 智调时间
智选路径 高度警觉
杨志之失:团队矛盾重重
(精明能干 粗暴蛮横)
吴用之智:
巧用天时 地利
利用对方矛盾 妙用计谋
(配合默契 智勇双全)
智取生辰纲课题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智取生辰纲》 主备教师
课 时 3课时
教材分析 《智取生辰纲》是人教版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课选自《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本课采用双线并行的结构,写杨志“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理想幻灭的过程。现当代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更多的使用大段的心理独白,明清小说脱胎于话本,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更侧重表现人物的动作和语言。选段中杨志与老都管等人的矛盾通过语言和动作来表现,通过语言和动作的刻画,杨志的形象更加的形象生动,杨志的悲剧也更值得人同情。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课文主要情节。通过分析人物言行,结合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重点) 2.了解早期白话文的特点,体会古今汉语的联系与贯通。品鉴本文的精妙构思,体会作者叙述故事置明暗双线的妙处。(难点) 3.引导学生走进古典文学名著,主动阅读古代优秀作品,在历史文化土壤中汲取营养,提高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说到古代著名谋士,同学们的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很多身影:张良、苏秦、诸葛亮……而在“莽夫”众多的《水浒传》中,也有一名“军师”,在他的谋划下,成就了宋徽宗年间的一桩大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好汉们是如何“智取生辰纲”的。
活动一:预习检测 夯实基础
1.基础检测
(1)字音检测
嗔(chēn) 歇息(xi) 干系(xì)
怨怅(chàng) 分(fēn)晓 逞(chěng)能
颠倒(diān dǎo) 勾当(gòu dàng) 聒(guō)噪
(2)古今异义检测
①说说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a.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
强人 古:强盗。 今:能独当一面,坚韧不拨,有所作为的人。
去处 古:地方。 今:去的地方,也有地方的意思。
b.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
古:反正。 今:左边和右边;表示约数。
古:付给。 今:借了钱归还别人。
c.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
古:计策。 今:计算比较;争论;算计、筹划。
d.我们胡乱也买他这桶吃。
古:索性,干脆。 今:任意;马虎、随便。
e.今日杨志这一行人,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
古:赶。今:动词,拿,拿走。
f.如今正是尴尬去处。
古:麻烦。 今:难堪。
g.这厮不直得便骂人。
古:动不动。 今:作某事没有意义。
h.都叹气吹嘘。
古:急促喘气。 今:夸张地宣扬或编造优点、长处。
i.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
古:遮蔽,躲藏。今:影子,名词。
j.你这村人理会的甚么!
古:懂得,知道。今:理睬。
k.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
古:(买卖场合)多给,让人占点便宜。 今:宽恕,饶恕。
L.连累我们也吃你说了几声。
古:被。今:吃东西。
②说说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a.杨志提了朴刀……自去赶那担子:挑担子的人,这里使用了借代的手法。
b.杨志拿了藤条打将来:打,“将”是个语气词。
c.这干系须是俺的:难道只是。
2.阅读检测
(1)《水浒传》作家作品
作者——施耐庵
时代——明代
主要故事情节——《水浒传》主要描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本文选段是《水浒传》的第16回,章回名为《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主要人物——宋江、武松、鲁智深、林冲、李逵……
(2)本文故事背景
本文的背景是大名府梁中书要把千万贯财宝送上东京,给他老丈人蔡京庆贺生日。梁中书前一年就曾送十万贯金珠宝物给蔡京,半路被人打劫去了,这次改派精明能干的杨志押送。刘唐把这个消息告知了晁盖,晁盖随后联络了吴用、公孙胜、阮氏三兄弟和白胜等人,决定劫取这不义之财。
(3)主要人物简介
①智多星——吴用
吴用,字学究,梁山排名第三,上应天机星,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人。吴用满腹经纶,通晓文韬武略,足智多谋,常以诸葛亮自比,道号“加亮先生”,人称“智多星”。在财主家任门馆教授,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善使两条铜链,与晁盖自幼结交,与晁盖等人智取了大名府梁中书给蔡京献寿的十万贯生辰纲,为避免官府追缉而上梁山,为山寨掌管机密的军师。梁山几乎所有的军事行动都是由他一手策划,是梁山起义军中的知识分子的代表,梁山起义军的军师,基层人民智慧的化身。受招安后,因宋江被害后托梦给他,与花荣一同自缢于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宋江墓前,尸身葬于宋江墓左侧。
②托塔天王——晁盖
晁盖,人称“托塔天王”。林冲火并白衣秀士王伦后为梁山寨主,是梁山泊的第二任寨主,山东郓城县东溪村人,东溪村保正,本乡财主。他武功超群,神武过人,平生仗义疏财,为人义薄云天,专爱结交天下好汉,闻名江湖。喜欢刺枪使棒,身强力壮,不娶妻室,终日打熬筋骨,是一个真正敢于为民请命的好汉。传说邻村西溪村闹鬼,村人凿了一个青石宝塔镇在溪边,鬼就被赶到了东溪村。晁盖大怒,就去西溪村独自将青石宝塔夺了过来在东溪村放下,因此人称“托塔天王”。后因与刘唐、吴用、公孙胜、阮氏三雄合谋智取生辰纲事发后遭官府追杀,不得已投奔梁山泊落草。因梁山泊寨主王伦忌才,不能相容,吴用智激林冲火并王伦后,大家推晁盖为寨主。宋江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而遇险时,晁盖与其他梁山好汉一同劫了江州法场,将宋江、戴宗救出。后在讨伐曾头市战役中,被毒箭射中面颊而亡。
③白日鼠——白胜
白胜,绰号“白日鼠”。原来是个闲汉,和晁盖等好汉一起智取生辰纲。案发后白胜被何涛、何清兄弟抓捕,熬不过苦刑,供出了晁盖等人。后来白胜在晁盖、吴用派出的梁山人马配合下逃出后,上了梁山。在梁山上,白胜虽然地位不显著,却参与了很多行动。大聚义时排名第一百零六位,为地耗星,担任走报机密步军头领。受招安后,在征讨方腊的路途中病死。
④入云龙——公孙胜
公孙胜,绰号“入云龙”,道号“一清”,蓟州人氏。他与晁盖、吴用等七人结义,一同劫取生辰纲,后上梁山入伙。后离开梁山,回乡探母,直到大破高唐州时方被戴宗请回。梁山大聚义时,排第四位,上应天闲星,担任掌管机密军师。征方腊前返回蓟州,潜心修道。
⑤赤发鬼——刘唐
刘唐,绰号“赤发鬼”,东洛州人氏。他与晁盖、吴用等七人结义,一同劫取生辰纲,后上梁山入伙,是晁盖的心腹班底。梁山大聚义时,排第二十一位,上应天异星,担任步军头领。征方腊时战死于杭州,追封忠武郎。
⑥立地太岁——阮小二
阮小二,绰号“立地太岁”,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二十七位,梁山水军八员头领第二位,水性一绝。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三兄弟,是梁山泊旁边石碣村人,个个武艺出众,义气当先,敢为兄弟赴汤蹈火。高俅等几次攻打梁山泊,阮小二兄弟率水军大出风头,建立奇功伟业。征方腊时在乌龙岭水路兵败自刎。死后追封忠武郎。
⑦短命二郎——阮小五
阮小五,在阮氏三兄弟中排行第二,绰号“短命二郎”,梁山好汉中排名第二十九位,梁山水军八员头领第五位。高俅率大军围断梁山,阮小五水中奋勇杀敌。他与童威一起驻守梁山东北水寨。后随宋江征讨方腊时做细作,被娄丞相所杀。是梁山战死的最后一条好汉。
⑧活阎罗——阮小七
阮小七,绰号“活阎罗”,是梁山好汉中第三十一条好汉,梁山水军八员头领第六位。阮小七在阮氏三兄弟中年纪最小,跟随两个哥哥行走江湖。受招安后,阮小七被封为盖天军都统制,因穿着龙袍戏耍被剥夺官职,贬成平民。阮小七就和老母亲回梁山泊打渔去了,60岁寿终。
⑨青面兽——杨志
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十七位,是杨老令公杨家将的后代。本来是殿帅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纲获罪,在东京花光了身上的钱,只好去卖祖传宝刀(汴京城杨志卖刀),与泼皮牛二发生争吵,不得已杀了牛二,被发配到大名府充军。后在北京斗武被梁中书赏识,为梁中书护送生辰纲去东京。生辰纲被劫后,杨志无奈和鲁智深打上二龙山(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做了山寨之主。后归梁山泊。征讨方腊时在途中病故。
活动二:自主探究 整体感知
自主探究一
1.探究任务
浏览课文,用自己的话概述主要故事情节。
2.过程安排
(1)快速浏览全文,划分结构层次。
(2)按照小说情节结构的几个部分,参照“谁+何时+何地+何事+何结果”格式,初步概括情节内容。
3.成果展示
故事发生:杨志改时送生辰纲(1-7段)(开头至“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
故事发展:七雄贩枣蒙杨志(8-9)(“杨志却待要回言”至“自去一边树下歇凉”)。
故事进一步发展:白胜设计诱官军(10-11)(“没半碗饭时”至“也这般罗唣”)。
故事高潮:杨志无奈买白酒(12)(“那对过众军汉见了”至“自下冈子去了”)。
故事结局:杨志误失生辰纲(13)(“那七个贩枣子的”至“挣不得,说不得”)。
尾声:吴用智取生辰纲(14)(最后一段)。
自主探究二
1.探究任务
再读课文,说一说,小说中蕴含着哪些矛盾?
2.过程安排
(1)浏览全文,在矛盾的相应情节处进行圈画批注。
(2)形成成果在班级内进行分享。
3.成果展示
主要矛盾:杨志押送与晁盖、吴用等人夺取。
次要矛盾:杨志与军健、虞侯、老督管之间的矛盾。
因担心生辰纲被夺取,杨志与军健等人的矛盾才不断激化;不断激化的内部矛盾反过来又促成了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的成功。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互相勾联,互相影响,进而不断推动情节向前发展。
延伸思考: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杨志押送生辰纲——明线。
吴用智取生辰纲——暗线。
第二课时
活动三:合作探究 理解“智取”
智多星吴用虽然只有一人,但确是梁山泊当之无愧的智囊。而他的才智,在这一次劫取生辰纲的事件中边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次事件究竟“智”在何处呢?
合作探究一
1.探究任务
吴用一行人“智”在何处?
2.过程安排
(1)浏览课文相关内容,找出吴用一行人这次行动的巧妙之处。
提示:可以从“天时”“地利”“人和”等角度来思考。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形成小组成果。(注意找到相关原文作为佐证,或根据原文概括理由。)
(3)小组指派一名同学进行记录,一名同学作为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3.成果展示
(1)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日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时那热不可当”。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阴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待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2)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松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对手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
(3)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候、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经激化。之前军汉们向老都管诉苦,老都管心内自恼他。在松林中休息杨志又来打,但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老都管也来干涉,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
(4)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一众人喝的却是药酒。白胜装作是挑酒上冈子卖酒的,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和三阮这七个人假扮作贩枣子的客商在黄泥冈上休息,看到卖酒的白胜就要买酒来吃,引诱杨志一行人;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人死心塌地相信酒中没有蒙汗药,打消杨志的疑虑;吴用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赶来饶酒吃,用瓢去兜酒的时候,就把药搅在酒里了。一“兜"一“瓢”之间,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合作探究二
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他身上是否有“智”?
1.探究任务
辩论赛:杨志“智”还是“不智”?
2.过程安排
(1)全班分为2组,正方的观点是“杨志有智”,反方的观点是“杨志无智”,正反方由各小组代表抽签决定。
(2)根据本小组抽取的观点在课文中寻找相关内容,作为辩论材料。
(3)小组合作,对材料进行提取概括。
(4)双方各选出四名辩手,进行辩论。
(5)辩论过程:
①开篇陈词
正方发言(立论)(2分) 反方发言(立论)(2分)
(注:每方队员在用时剩余30秒时,老师提醒辩手,时间用完时,老师举红牌宣布终止发言。)
②自由辩论
正反方辩手自动轮流发言。每方限时2分钟,双方总计4分钟。同方辩手的发言次序不限。如果一方时间已经用完,另一方可以继续发言,也可示意放弃发言。自由辩论提倡积极交锋,不能对重要问题回避交锋两次以上,对于对方已经明确回答的问题,不能纠缠不放。
(注:自由辩论阶段,每方使用时间剩余30秒时,老师提醒;时间用完时,老师举红牌宣布终止发言。)
③总结陈词
反方四辩总结陈词:(2分钟)
正方四辩总结陈词。(2分钟)
(注:应有针对性的对辩论会整体态势进行总结。每方队员在用时剩余30秒时,教师提醒,时间用完时,教师举红牌宣布终止发言。)
3.成果展示
预设一:杨志为了押运成功,也是殚精竭虑、绞尽脑汁,文中许多地方可看出他的智谋:
(1)他不多带些兵,伪装成客商就是为了掩人耳目,智藏行踪。
(2)离京五七日后杨志智调时间:五更→日中,辰牌→申时,说明他小心谨慎,智变行辰。怕在晨光中或暮色中遭偷袭,而正午天气炎热,恐怕歹人也不愿出来活动。
(3)杨志智选道路:一行人放着宽平的官道不走,而净找偏僻崎岖的小径,说明他智选路径。这样艰难的路径,连强盗也不愿走。
(4)杨志一路高度警惕: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唯恐白胜酒中有蒙汗药……
可以看出杨志是用心良苦同时也有一定的计谋,为保生辰纲的安全是煞费苦心的。
预设二:杨志在处理团队关系上体现出了其“不智”的一面。
(1)杨志对军健的态度非打即骂,引起军健们的怨怅,虞候也怨怅,老都管亦恼他。
(2)杨志与身边人缺失沟通交流,没有以同理心尊重理解对方,相互体谅。他蛮横粗暴,不顾天气酷热、山路难行和担子沉重,强迫厢禁军赶路,不许歇息,不许喝酒,一意孤行,动辄打骂。
(3)杨志不讲策略,不善于团结。梁中书派老都管、虞侯跟随,一路老都管掣肘为难,杨志与他们也不能很好沟通,不仅没有借力,反而成为对立面。
团队内的人无法理解他的良苦用心,才会导致在松林中大家纷纷不再听令,使得吴用等人占据了“地利”的先机。
(4)杨志最终不得不妥协,最终上当受骗,也体现了他不坚持行事原则、盲目从众的特点。
4.活动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不管是吴用一行还是杨志本人,都不乏智慧。但最终还是吴用“智取生辰纲”。杨志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
参考示例:
1.晁盖、吴用巧用天时地利,善于利用对手内部矛盾,计策高妙,无懈可击。
2.杨志急功近利、粗暴蛮横,导致内部矛盾激化:军健骂、打(怨怅),虞侯嗔(怨怅),老都管烦(恼他)。
3.梁中书派老都管、虞侯跟随,一路老都管掣肘为难,使杨志最终妥协,进而上当受骗。
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吴用的“智”下,有诸多的外在因素。小说中以“智”对“智”,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引人入胜,增强了艺术效果。
第三课时
活动四:研读课文 分析形象
合作探究一
1.探究任务
作者是如何塑造杨志这一人物形象的?
2.过程安排
(1)小组内分享课前准备成果,根据交流分享的内容,对自己准备的答案进行完善。
(2)形成小组结论,指定代表在进行班级内分享。
3.成果展示
杨志是一个精明能干、粗暴蛮横的人。从他的行为和语言可以看出。
五七日后,人家渐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
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鞭打,逼赶要行。
杨志也嗔道:“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你们不替酒家打这关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换。这路上不是要处。”
杨志道:“你这般说话,却似放屁。前目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
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甚么!”拿了藤条要打。
合作探究二
1.探究任务
文章的题目叫做“智取生辰纲”,但却将大量笔墨花费在杨志一行人身上,只在最后一段简单交代吴用等人的计策。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你能感受到吴用等人之“智”吗?
2.过程安排
(1)圈画文中吴用等人相关动作,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2)小组内交流,梳理人物形象特点。
(3)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安排情节?
3.成果展示
预设1:
我且问你: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这七个。却才那个挑酒的汉子,便是白日鼠白胜。却怎地用药?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教人死心塌地。次后,吴用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赶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这个唤作“智取生辰纲”。
“揭”“兜”“取”““搅”“劈手夺”“倾”等一系列动词一气呵成,展现了晁盖、吴用等人的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应战。
(学生跟随情境课文,反复朗读最后一段。)
预设2:
通过详略的巧妙处理,主次分明、一波三折。吴用等人如何智取并没有直接写,只是在文章结尾简语介绍。这样一方面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引人入胜;另一方面,突出了明线,让主要人物的形象得以充分呈现。
4.活动小结
(1)课文题为《智取生辰纲》,但如何智取、晁盖等人做了哪些准备,作者都没有点明,而是着力描写杨志与众军汉如何闹别扭,如何鞭打众军汉,老都管如何掣肘,虞侯如何进谗言,以及军汉们如何埋怨,读者的目光完全被作者引向杨志一行的矛盾上。杨志千方百计提防别人暗算,虽然有内部不和,由于他的小心谨慎,似乎万无一失了,但吴用的妙计却一直在按计划实施着;等杨志一行被蒙汗药麻翻在地,眼睁睁看着生辰纲被推走,读者也如坠云雾,弄不明白到底在哪一步酒里被下了蒙汗药。最后作者才补叙出其中的种种情状。这样一边明写杨志如何防范和保护,一边抢夺的计划却在读者的眼皮底下偷偷实施着,最后全盘端出,造成一种意外的效果,使读者不得不佩服吴用“果然赛过诸葛亮”。如果这个故事换一种写法,把晁盖等人的用计和行动明写出来,把他们的行动和面貌直接展示在观众面前,那故事就平淡无奇了。可见,同一个故事,从不同的叙事角度来讲,效果会大不一样。
(2)小说无论是对杨志精明、谨慎、蛮横的性格特征的刻画,还是对晁盖等人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应战的群体描写,都是把他们放在故事情节中,通过他们的语言和行动来展现的。这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个特色,这与重视心理描写的现代小说有很大不同。在中国古典小说史上,从最初重故事叙述,轻视人物描写,到后来人物和故事并重,是一个重大进步,《水浒》是这方面的代表。
合作探究三
1.探究任务
吴用等人的智谋确实令人佩服不已,但谋取他人钱财,这种行为作者为何称其为“智”呢?结合相关资料,说说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说法。
2.过程安排
(1)结合资料和对作品相关知识的了解,小组内进行讨论,形成观点。
(2)带着观点跳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是否有相关情节可以支持自己的观点。
(3)整理小组探究成果,在班级内进行汇报。
3.资料链接
《水浒传》的写作背景:北宋末年,官僚腐败社会黑暗,阶级矛盾激化,北方地区爆发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最后起义失败,但梁山英雄故事流传甚广。宋人的《宣和遗事》描绘许多梁山好汉的故事。相传,是施耐庵根据从社会现实以及民间有关水浒的故事加以整理加工,最后创作出《水浒传》。
4.成果展示
预设一:
“智取生辰纲”的发生时间大约在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北宋徽宗时,政治黑暗,官僚腐败,社会矛盾急剧恶化,发生了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斗争。施耐庵的写作背景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冲突剧烈的时候,其写作反映了“官逼民反”的历史真实现象,因而作品对于打劫蔡太师和梁中书的不义之财的行为是赞赏、肯定的。
而文中社会环境的描写也印证了这尖锐的社会矛盾:如白胜歌中所唱“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预设二:
虽然吴用等人劫的是不义之财,但是仍旧不能改变其违法犯罪的行为。一个滥杀无辜、法统全无的社会是可能长久的。梁山最后失败了,和这点不无关系,在如今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中,我们除了要传承梁山英雄的正义之心,也要培养起一些法制观念,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家园。
课堂小结
学完本课后,我们为吴用等人的机智与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所折服,感受到了古典文学的魅力,也从这一故事中感受到梁山好汉的“侠义”。《水浒传》中还有很多这样精彩的故事,课后不妨读一读。
布置作业
1.当堂演练
杨志的失败对你有什么启发?
(1)在一个团队中要处理好团队的内部关系。
(2)要学会和身边人进行和谐的沟通交流,以同理心尊重理解对方,相互体谅。
(3)面对失败要有平和的心态,不可急功近利。
杨志把生辰纲看成是自己东山再起的赌注,为确保其安全不惜采用任何方法,这种急功近利导致他欠理智,失人和。
2.课后作业
课后阅读杨志卖刀以及被梁中书赏识的相关情节,写一写,你觉得这些情节中的杨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尝试着写一个《杨志小传》。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