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第三单元 1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课件+教案 -统编九上

文档属性

名称 【高效课堂】第三单元 1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课件+教案 -统编九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7 09:22:57

文档简介

课题 九年级上册三单元 《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主备教师
课 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扬州与白居易初逢时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歌通过回顾自己的贬谪经历,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怀念、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坚定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1.了解诗词以及七言律诗在形式上的特点。 2.诵读诗歌,体会诗人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熟读成诵。(重点) 3.分析作品的意蕴和艺术特点,感受诗歌中蕴含的哲理。(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醉赠二十八使君》
(唐)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写了这首《醉赠二十八使君》送给刘禹锡。此诗称赞了刘禹锡的才华,对刘禹锡贬官二十三年的坎坷遭遇,表示了极度不平和无限感慨,抒发了两人同病相怜之情,也批判了不珍视甚至戕害人才的统治阶层。
刘禹锡为了回赠白居易的这首诗,创作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活动一:知人论世 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刘禹锡于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任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后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杜佑的信任与器重。杜佑入朝为相,刘禹锡亦迁监察御史。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唐顺宗即位后,刘禹锡参与“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谪。公元805年,34岁,连续遭贬十年;公元815年,44岁,再度遭贬十二年;公元826年,55岁,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会昌二年(842年),迁太子宾客,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
2.文学常识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它萌芽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定型于初盛唐间,成熟于中晚唐时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3.诗文朗读
(1)听读情境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怀旧空吟(yín) 沉舟侧畔(pàn) 暂(zàn)凭杯酒 长(zhǎng)精神
(2)老师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3)老师范读,学生听读感受诗歌的魅力。
活动二:自主探究 整体感知
探究任务
古乐府诗歌没有严格的押韵要求,而近体诗则在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其中律诗则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本首律诗的韵律和节奏有何特点呢?
1.过程安排
(1)自由朗读诗歌,边读边感受律诗的特点。
(2)结合先前所学,分析诗歌的押韵,圈画押韵字,划分诗歌的节奏。
(3)再次诵读,读出节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成果展示
预设: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七言律诗,中间两联对偶,形式整饬雅致,音韵华美。七言律诗一般是“四三”节奏。律诗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律诗还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即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这首诗押“en”韵。
标题:酬——答谢,以诗相答的意思;乐天——白居易;
这首诗是刘禹锡答谢在扬州第一次见面的酒席上白居易的赠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第二课时
活动三:合作探究 深入思考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则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答谢他。
探究任务一
1.请结合白居易的诗作及注释,自选角度,赏析诗歌。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注释
(1)刘二十八使君:即刘禹锡。
(2)引:本意为用力拉开弓。这里形容诗人用力拿过朋友的酒杯,不容拒绝。说明诗人的热情、真诚和豪爽。
(3)箸(zhù):筷子。
(4)举:抬。
(5)蹉跎(cuō tuó):不顺利,虚度光阴。
(6)合被:应该被。合,应该。是与命中注定相符合的应该。
(7)才名:才气与名望。
(8)二十三年:刘禹锡于公元80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旧历九月被贬连州刺史,赴任途中再贬朗州司马。十年后,奉诏入京,又复贬任连州刺史,转夔、和二州刺史。直至公元827年(唐文宗大和元年),方得回京,预计回到京城时,已达二十三年之久。
译文:
首联:你为我热情拿过酒杯添满酒同饮共醉,我们一起拿筷子击打盘儿吟唱诗歌。
颔联:虽然你诗才一流堪称国手也只是如此,但命中注定你不能出人头地也没有办法。
颈联:抬眼看到的人都荣耀体面而你却长守寂寞,满朝官员都有了自己满意的位置而你却虚渡光阴。
尾联:也知道你应该被才高名显所累,但这二十三年的损失也太多了。
2.过程安排
(1)自由朗读白诗、刘诗以及课下注释。
(2)联系诗人的生平经历及创作背景,读懂诗歌内容,想象诗歌画面,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等角度赏析诗作。
(3)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
(4)各小组完善答案,并做好记录,选择代表作答。
3.成果展示
预设1:首联接过白居易诗的话头,写自己谪居在巴楚荒地,说明被贬环境恶劣。白居易提到“二十三年折太多”,诗人既是写酬答之诗,便从此处作起,贬谪已经二十三年了,说明被贬谪时间之长。如此一来一往,有唱有和,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凄凉地”三个字,举重如轻,一语带过了多少艰辛!“弃置身”中一个“弃”字,点明了被放逐、被抛弃。这一联字里行间把诗人压抑已久的心酸愤懑之情表现出来了。
预设2:颔联运用典故,委婉地表达诗人要言语之意。“闻笛赋”是指晋代向秀去洛阳应试,途经被司马昭阴谋杀害的亡友嵇康、吕安的旧居,正是斜阳冉冉,传来了邻人凄清的笛声,故他以凄怆的心情,写了一篇《思旧赋》来悼念他的朋友。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来抒发对王叔文等亡友的怀念;“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的路上偶遇两童子下棋,就在一旁观看,童子下完棋后,斧头已经腐烂,王质下山后发现已过百年,同辈人皆已故去,这里诗人以王质自比,说自己在外二十多年,再回旧地,恍如隔世。此两句表明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暗示了世态的变迁,抒发回归之后物是人非,生疏惆怅的心情。
预设3:颈联回应白居易的“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此句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白居易在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酬答。这一句描绘了如此画面: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一艘被水流倾覆的船儿沉默不语,然而,沉船一侧,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起航,千帆竞发,力争上游。大江两岸,枯死的树木毫无生机,然而,枯木前方,成千上百的树木竞相争春,生机盎然。
预设4:尾联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诗人没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了,表明诗人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体现了诗人顽强不屈、坚忍不拔的气概。“长精神”三个字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
4.教师点拨
优秀的诗人往往将其表达的思想情感寄托于描绘的画面之中,如此,“情”便有了依托。本诗并不是写景咏物为目的的诗歌,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表面是写景,实则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明确:此处“沉舟”“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千帆”“万木”则比喻在他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两相对比,虽略有惆怅,却相当达观。诗人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感到不平,对世事变迁和宦海沉浮,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诗歌格调从沉郁中振起,抛开个人的悲苦,表达了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一联运用比喻,蕴涵哲理,被后人赋予了这样的哲理——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5.活动小结
这首七言律诗前四句承接白居易诗作,后四句翻出新意,表达了不同于白诗消极悲观的格调。它跳出个人遭遇和恩怨的樊篱,展现了诗人用乐观的精神看待社会人生。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气,奔放中有哲思。真是乐天赠诗悲愁肠,梦得酬诗志昂扬。
探究任务二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被贬官在外多年,回京路上思怀往事,展望将来,心绪难平中又不乏刚健昂扬之气。这种复杂的情绪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的 有着怎样的感情基调?
2.过程安排
(1)自主思考:诗人复杂的情绪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的?
(2)圈画意象,把握意象的特点,结合内容和背景,体会感情。
(3)小组讨论,统一看法,选派一位代表规范作答。
3.成果展示
凄凉的巴山楚水、“闻笛赋”和“烂柯人”,“沉舟”和“病树”这些意象表现了作者难以平静的心绪,感情基调是伤感、低沉、愤慨、哀叹;而“千帆过”“万木春”等意象又表现出诗人刚健品扬的精神,感情基调是雄健、昂扬、豪放、豪迈。愤慨而不浅露,惆怅而不颓废。
课堂小结
诗人引用典故,巧用对比,将人生哲理寓于景物之中。面对白居易的同情和劝慰,诗人刘禹锡的情感变化是沉郁中见豪放,语调变化是从低沉到高昂,表现了诗人的豪迈刚健。刘禹锡在这首诗中所表现的身经危难,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给我们以莫大的启迪和鼓舞。是啊,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遇到挫折后,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叹息抱怨,而是勇敢豁达地继续生活下去。因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拓展延伸
刘禹锡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有着一个斗士的灵魂。你从以下的名句中体会到了哪些内容呢?
(1)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虽已年老,但同样可以有所作为。正如诗人说自己是“病树”,但枯木犹有逢春时,病树亦能长新枝。)
(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人们悲秋,而刘禹锡却能积极乐观看待。正如白居易看待刘禹锡的遭遇是同情与不平,而刘禹锡自己却能超脱豁达。)
(3)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人生是一个不断被磨洗的过程,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刘禹锡就是这样一个愈挫愈勇的人。)
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理解性背诵诗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课后作业
大自然中,哪些景物给了你精神上的激励与人生启迪?请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小练笔。
板书设计(共34张PPT)
新课导入
《醉赠二十八使君》
(唐)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新课导入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写了这首《醉赠二十八使君》送给刘禹锡。
此诗称赞了刘禹锡的才华,对刘禹锡贬官二十三年的坎坷遭遇,表示了极度不平和无限感慨,抒发了两人同病相怜之情,也批判了不珍视甚至戕害人才的统治阶层。
刘禹锡为了回赠白居易的这首诗,创作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分析作品的意蕴和艺术特点,感受诗歌中蕴含的哲理。(难点)
诵读诗歌,体会诗人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熟读成诵。(重点)
了解诗词以及七言律诗在形式上的特点。
核心素养



知人论世,夯实基础
活动一:
作者简介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
人物简介
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政治上主张革新。
人物身份
文坛地位
诗文:《陋室铭》《竹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文学成就
刘禹锡(772年——842年)
作者简介
公元793年,22岁进士及第,一路升至监察御史。
唐顺宗即位后,刘禹锡参与“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谪。
公元805年,34岁,连续遭贬十年。
公元815年,44岁,再度遭贬十二年。
公元826年,55岁,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
公元842年,71岁,迁太子宾客,卒于洛阳,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
生平经历
刘禹锡(772年——842年)
律 诗
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它萌芽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定型于初盛唐间,成熟于中晚唐时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文学常识
欣赏情境课文诵读:注意字词读音
怀旧空吟
生字正音
(yín)
暂凭杯酒
(zàn)
沉舟侧畔
(pàn)
长精神
(zhǎng)
自主探究 整体感知
活动二:
探究任务
古乐府诗歌没有严格的押韵要求,而近体诗则在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其中律诗则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本首律诗的韵律和节奏有何特点呢?
探究方法
自由朗读诗歌,边读边感受律诗的特点。
结合先前所学,分析诗歌的押韵,圈画押韵字,划分诗歌的节奏。
再次诵读,读出节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这是一首赠答诗。
题目的意思是说刘禹锡作诗应答白居易在扬州同自己初见时即席所作的“赠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乐天”,白居易的字。
“初逢”,两位神交已久的诗友初次相见;
“席上见赠”,指在酒席上白居易赠诗给“我”。
诗题解说
成果展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颔 联
颈 联
首 联
首 联
押“en”韵
七言律诗一般是“四三”节奏。全首通押一韵,即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合作探究 深入赏析
活动三:
探究任务一
请结合白居易的诗作及课文注释,自选角度,赏析诗歌。
探究方法
自由朗读白诗、刘诗以及课下注释。
联系诗人的生平经历及创作背景,读懂诗歌内容,想象诗歌画面,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等角度赏析诗作。
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
各小组完善答案,并做好记录,选择代表作答。
内容解析
《醉赠二十八使君》
(唐)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本意为用力拉开弓。这里形容诗人用力拿过朋友的酒杯,不容拒绝。说明诗人的热情、真诚和豪爽。

应该被。合,应该。是与命中注定相符合的应该。
才气与名望
刘禹锡被贬生涯达二十三年之久。
不顺利,虚度光阴
筷子
刘禹锡
内容解析
《醉赠二十八使君》
(唐)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首 联: 你为我热情拿过酒杯添满酒同饮共醉,我们一起拿筷子击打盘儿吟唱诗歌。
颔 联: 虽然你诗才一流堪称国手也只是如此,但命中注定你不能出人头地也没有办法。
颈 联:抬眼看到的人都荣耀体面而你却长守寂寞,满朝官员都有了自己满意的位置而你却虚渡光阴。
尾 联:也知道你应该被才高名显所累,但这二十三年的损失也太多了。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词句翻译
译文:我被贬谪离开京城,在巴山楚水这样凄凉的地方生活了二十三年。
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被放逐被抛弃
诗人曾被贬夔州、朗州等地,夔州古属巴郡,朗州属楚地,故称“巴山楚水”。
被贬环境恶劣
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时,共二十二个年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洛阳,所以说“二十三年”。
被贬时间长
心酸愤懑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词句翻译
译文:我怀念老朋友的时候,只能徒然地吟诵《思旧赋》;回到故乡,恍如隔世,正像传说中的烂柯人。
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杀害,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了《思旧赋》。
指晋人王质。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载,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斧子柄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发现已经过了上百年,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去世了。柯,斧柄。
用 典
对王叔文等亡友的怀念
恍如隔世物是人非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词句翻译
译文: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枯树的前头万木逢春。
沉舟、病树
千帆、万木
诗人自己
新贵们
比喻、对比
乐观进取
积极向上
名句解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此句将诗歌格调从沉郁中振起,抛开个人的悲苦,表达了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运用比喻,蕴涵哲理,被后人赋予了这样的哲理: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表面是写景,实则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词句翻译
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展现意志不衰,坚韧不拔志
增长,振作。
点明酬赠之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与友人共勉。
译文:今天听了你吟诵这首诗(指白居易的赠诗),暂且凭着杯中的美酒振奋精神。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活动小结
初逢席上见赠
酬乐天扬州
坚定乐观
辛酸愤懑
首联—叙事
回顾贬谪生活
颔联—用典
慨叹世事变迁
颈联—写景
预示发展前景
尾联—抒情
与友乐观共勉
活动小结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沉郁中见豪气,奔放中有哲思
翻出新意
承接白居易诗作
探究任务二
诗人复杂的情绪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的 有着怎样的感情基调?
探究方法
自主思考:诗人复杂的情绪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的?
圈画意象,把握意象的特点,结合内容和背景,体会感情。
小组讨论,统一看法,选派一位代表规范作答。
探究任务二
巴山楚水、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
伤感、低沉、愤慨、哀叹
雄健、昂扬、豪放、豪迈
千帆过、万木春
课堂小结
诗人引用典故,巧用对比,将人生哲理寓于景物之中。面对白居易的同情和劝慰,诗人刘禹锡的情感变化是沉郁中见豪放,语调变化是从低沉到高昂,表现了诗人的豪迈刚健。刘禹锡在这首诗中所表现的身经危难,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给我们以莫大的启迪和鼓舞。是啊,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遇到挫折后,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叹息抱怨,而是勇敢豁达地继续生活下去。因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你从以下的名句中体会到了有关刘禹锡的哪些内容呢?
明 确:
虽已年老,但同样可以有所作为。
正如诗人说自己是“病树”,但枯木犹有逢春时,病树亦能长新枝。
(1)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拓展延伸
你从以下的名句中体会到了有关刘禹锡的哪些内容呢?
明 确:
人们悲秋,而刘禹锡却能积极乐观看待。
正如白居易看待刘禹锡的遭遇是同情与不平,而刘禹锡自己却能超脱豁达。
(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拓展延伸
你从以下的名句中体会到了有关刘禹锡的哪些内容呢?
明 确:
人生是一个不断被磨洗的过程,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刘禹锡就是这样一个愈挫愈勇的人。
(3)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拓展延伸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
课堂作业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课堂作业
大自然中,哪些景物给了你精神上的激励与人生启迪?请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小练笔。
板书设计
初逢席上见赠
酬乐天扬州
坚定乐观
辛酸愤懑
首联—叙事
回顾贬谪生活
颔联—用典
慨叹世事变迁
颈联—写景
预示发展前景
尾联—抒情
与友乐观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