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围绕中心意思写》习作指导和 范文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围绕中心意思写》习作指导和 范文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7 09:5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围绕中心意思写》习作指导+范文
习作要素
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习作导航
一、仔细审题,整体构思,明习作
1.抓关键词明类别:本次习作是“选择一个你感受最深的汉字写一篇习作,可以从下面的字里选,也可以选其他的字。可以写生活中发生过的事情,也可以写想象故事。”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本次习作属于叙事类习作,范围是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汉字。
2.整体构思明框架:习作要求中,我们首先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汉字来写,你选择这个汉字要表达怎样的意思,确定好自己的主题。选择的材料要围绕所选的汉字的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
3.认真审题明要求:你所选择的汉字,就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全文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还要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注意段落开头空两格,合理分段。
二、任务驱动,以评促写,创习作
任务一:选择汉字,确定好主题。
本次习作要求选择一个你感受最深的汉字写一篇习作,可以从习作要求中提供的“甜、乐、泪、暖、悔、望、迷、妙、变、忙、寻”里面选择,也可以选其他的字。无论你选择哪个字,首先要理解你选择的字的含义是什么,例如你选择“甜”,可以表示甜的味道,也可以理解为生活甜美、幸福;选择“暖”,可以表示身体上感受的温暖,也可以理解为内心很受感动;“迷”可以理解为迷迷糊糊,也可以表示对某种事物非常着迷……根据自己选择的字,确立习作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确定好主题。
评价标准 得星
选择汉字,确定主题。 ☆
任务二: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
选择好汉字,确立好主题以后,要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写。
围绕中心意思,可以选择不同的方面来写。例如《夏天里的成长》一文,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个中心,从动植物的生长,山河大地、铁轨柏油路等事物的“长”,以及孩子的成长三个不同方面去选材。
围绕中心意思,可以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例如《盼》一文,作者围绕“盼穿新雨衣”这个中心,从盼穿新雨衣、下雨盼出去、出不去盼雨停等选择了不同事例来进行描写。当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选取素材,例如“乐”,我们可以写学习上取得好成绩很快乐,和朋友一起玩很快乐,帮助别人很快乐等角度进行素材的选择。当然事例的选择要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事例,为习作增光添彩,中心突出。
评价标准 得星
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 ☆
任务三:把重点部分写详细、具体。
围绕中心意思写,还要对材料进行取舍,能突出表达中心的材料描写要细致,其他部分可以简略些。这样,我们的自作才能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中心也会更明确。例如《夏天里的成长》详写动植物生长,略写山河大地、铁轨柏油路等事物的“长”,以及孩子的成长。又如《盼》作者写“下雨后,自己想方设法穿雨衣外出写”环节,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等细节,将内容描写得十分详细,突出了“盼”这个中心,整篇文章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如心理描写——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
评价标准 得星
把重点部分写详细、具体。 ☆
任务四:为习作起一个合适的题目。
当然,不要忘记了给习作起一个合适的题目,可以用选择的字为题目,也可以以所选择的字为核心,重新给习作起一个题目。如“暖”这个字,我们可以用它直接做题目,也可以以它为核心,重新起一个题目,如《那些温暖的日子》。
三、聚焦细节,以改提质,优习作
通过心理、动作等描写突出我的盼。
雨,越下越大,我的心也越来越凉。我开始胡思乱想起来。
改:风裹着雨丝往走廊里钻,我攥着衣角的手越捏越紧,指尖都泛了白——爷爷明明说好了放学就来接我,现在校门口的家长都走得差不多了,怎么还没看见他的身影?不会是忘了吧?可早上出门时,他还特意摸了摸我的头,重复了三遍“放学在老地方等你”,还塞给我一颗奶糖,说接我去吃巷口的热馄饨。那他会不会是路上出事了?想到这里,我的心猛地一沉,脚步不由自主地往校门口挪了挪,眯着眼往雨幕里望。
佳作赏析
【佳作引路一】

窗玻璃上的水珠滑落,在夕阳中滑出优美的弧度。忽然,一片银杏叶被风送到了玻璃上,它已经发黄,叶边甚至有些枯萎,但我看见它的那一刹那,就回到了那个秋天。
小雨不爱笑,但笑起来是真的好看,两只眼睛像月牙一样,一对酒窝盛满了世间的美丽与幸福,看一眼就叫人挪不开眼。
小雨那双白皙修长的手喜欢在哈过气的窗玻璃画画,画一只小白兔,一朵云,画得惟妙惟肖。我是她唯一的观众,她似乎也不在意有没有人看见。有一次,轮到我值日时,我在黑板的一个角落发现了一行小字:“今天的云像棉花糖”。我望着那一行小字出了神,这字迹,一看就是小雨的。
我与她之间话不多,但却总能知道对方在什么时候要什么。我有时会整理好她被风拨乱的刘海,她会趁机往我嘴里塞一块薄荷糖,我们之中有无须言说的默契。
小雨有时会在便签上画一些简笔画,有一次,她画了两只小兔子,一只旁边写着“小雨”,另一只旁边写着我的名字。
她转学的那天下午,和今天一样,有一片银杏叶飘到了窗上,它像被时间遗忘的信笺,再一次被信使拾起,寄了回来。
小雨在放学时给了我一张像棉花般的云的画像。那天下着太阳雨,我本想同之前一样,和她一起撑伞回家,但她头也不回地跑了,白衬衫沾了雨,像只淋湿的白鸽。
几滴雨水从窗户口打来,我关了窗,却发现银杏叶不见了,我再一次,望着远方出了神。我知道,那片银杏叶载着我对小雨的思念,飘向了有她的远方,而我对她的“望”,也将在时光里绵长延续。
【点睛酷评】
本文紧扣“望”这一中心,以银杏叶为线索串联全文。从望见落叶触发回忆,到文中“望着小字出神”,再到结尾“望着远方出神”,多处细节均围绕“望”展开。回忆里与小雨的点滴互动,最终都落脚于对她的思念与凝望,情感真挚,结构完整,很好地践行了“围绕中心写”这一习作要求,感染力强。
【佳作引路二】

“暖”字是“日”与“爰”的组合,日光裹挟着爱意,便成了生活里那些叫人心头温热的瞬间。
早上天刚亮,厨房里就飘来米香。妈妈站在灶台前熬粥,白汽裹着她的衣角,她时不时掀开锅盖看看,怕粥熬糊了。等我坐到桌边,一碗冒着热气的小米粥已经摆好,她还往里面卧了溏心蛋,“快吃,粥暖,蛋也香”。我舀起一勺,粥的暖意顺着勺子传到指尖,滑进嘴里时,我的心暖暖的。
上午上数学课,我翻遍笔袋都没找到尺子,急得鼻尖冒冷汗——等会儿画图肯定要挨批评。同桌见我慌慌张张的,悄悄从她的笔袋里抽出一把塑料尺子,轻轻推到我手边。“我这把借你,你用吧。”她声音小小的,怕打扰到别人。我捏着尺子,上面还留着她手心的温度,凉凉的塑料尺都变得暖乎乎的。画图的时候,线条沿着尺子滑动,那点暖意顺着胳膊爬到了心里,让我一下子不慌了。
傍晚放学,风刮得呼呼响,我缩着脖子往校门口走,远远就看见妈妈的身影。她裹着厚棉袄,手里拎着我的小外套,看见我就赶紧迎上来,“冷不冷?快快把外套穿上。”她帮我把外套拉链拉到顶,风好像都被挡在了外面。我慢慢往家走,她的声音混着风声,比身上的棉袄还暖。
晚上写作业,我趴在桌子上犯困,奶奶端着一杯热牛奶走过来,轻轻放在我手边。我喝了一口,甜甜的奶香里带着暖意,我一下子就不困了。奶奶没多说什么,就帮我把桌子上的书摆整齐,然后轻轻带上门,让我安安静静写作业。
原来暖从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是早上的一碗热粥,是同桌递来的一把尺子,是妈妈送来的一件外套,是奶奶送来的一杯热牛奶。这些小小的暖,藏在一天又一天的日子里,像小太阳一样,让我觉得每天都特别开心、特别踏实。
【点睛酷评】
本文紧扣“暖”这一中心,选材精准又贴近生活。从清晨的热粥、课堂上的尺子,到夜晚的牛奶、放学时的外套,每一个事例都紧扣“心头温热”的核心感受。细节描写生动,如粥的暖意、尺子上的温度等,让“暖”变得具体可感。全文围绕中心展开,结构清晰,情感真挚,很好地体现了第五单元习作“围绕中心写”的要求。
拓展练习
同学们,生活中让你感受最深的字是什么,围绕中心意思,把你的故事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