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4课三顾茅庐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4课三顾茅庐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8 13:2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4课三顾茅庐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文学常识填空
《三国演义》,作者________,名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代)人,小说家。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线来展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鲜明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新发展。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鹤氅(chǎng)  躬耕  谬举(miù)  鼎足之式
B.衣冠(ɡuān) 拜谒 嘱咐(zhǔ) 民殷国富
C.汉胄(zhòu) 疏懒 金帛(bō) 犬马之劳
D.纶巾(lún) 倾颓 愧赧(nǎn) 经世奇才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且休通报(   )       
(2)窗外日迟迟(   )
(3)但恨亮年幼才疏(   )
(4)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   )
(5)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
(6)是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笔名满天下而真名湮没无闻者并不鲜见:介绍沈雁冰,
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谢婉莹,就不如介绍冰心来得如雷贯耳。
B.王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茅塞顿开。
C.学校开运动会的那天,同学们箪食壶浆,做好了赛前的一切准备。
D.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
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优秀的诗篇承受着丰富和美化人们精神生活的使命。(把“承受”改为“承担”)
B.“孙中山故居”已成为珠三角很重要的旅游观光之一。(把“旅游观光”改为“旅游观光地”)
C.三年的初中生涯已近尾声,我们班同学在心里由衷地感谢班干部多年来的默默付出。(把“在心里”去掉)
D.医学界相信,现代人众多的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病、老年痴呆症都是因自由基的氧化作用。所以,消除有害的自由基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把“所以”改为“因此”)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读了拜伦的诗,就想到西班牙去,想看看西班牙女郎的头发是黑的,还是金黄的
B.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礼。”飞应诺。
C.玄德忙施礼,问曰:“令兄在庄否”
D.她说:“有这么多热心的民警,有这么多好街坊,我呀!还得活一辈子啊!”
7.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成就了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在于具体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盼无愧地做森林中挺拔的一棵;见到美丽的花园,你只盼无愧地做园中普通的一朵;           ,           。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虽是一朵,却能装扮春天;      ,       。这样的人生也就无悔了。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文学家,山西太原人。
B.罗贯中的主要作品有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C.《三国演义》又称《三国志通俗演义》。
D.罗贯中是施耐庵的老师。
9.“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这段文字节选自《____________》,该作品的作者是__________,这段文字描写的人物是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题目。
(1)从连环画的内容来看,这是________________情节,这一情节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而起。
(2)结合连环画内容,为第四幅补上一段合适的文字。
(3)连环画所绘之事导致了以下京剧唱段中的著名事件,
请根据《三国演义》相关内容填空。
我正在________观山景
耳听得城外乱纷纷
旌旗招展空翻影
却原来是________发来的兵
我也曾差人去打听
打听得他领兵往西行
……
既到此就该把城进
为什么犹疑不定进退两难
为的是何情
我只有琴童人两个
我是既无有埋伏又无有兵
你不要胡思乱想心不定
来来来
请上城来听我________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童子献茶。茶罢,孔明曰:“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孔明曰:“德操、元直,世之高士。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二公谬举矣。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玄德曰:“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孔明笑曰:“愿闻将军之志。”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但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汉室宗亲,备安忍夺之?”孔明曰:“亮夜观天象,刘表不久人世;刘璋非立业之主:久后必归将军。”玄德闻言,顿首拜谢。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后人有诗赞曰:“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玄德拜请孔明曰:“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备当拱听明诲。”孔明曰:“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孔明见其意甚诚,乃曰:“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玄德大喜,遂命关、张入,拜献金帛礼物。孔明固辞不受。玄德曰:“此非聘大贤之礼,但表刘备寸心耳。”孔明方受。于是玄德等在庄中共宿一宵。
次日,诸葛均回,孔明嘱付曰:“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后人有诗叹曰:“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11. 本段文字主要用什么手法对诸葛亮进行了描写?写出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点?
12. 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13. “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中的“美玉”和“顽石”分别指谁?
14. 诸葛亮是从哪些方面分析天下形势的?
15. 在本段中刘备的形象依然非常鲜明,请概括他的性格特点。
16. 诸葛亮在向刘备分析天下大势及有关策略之后,为什么没有立即答应刘备要他出山的请求?这又说明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花是春天的象征,花的盛开意味着春天的到来。然而,日渐发展的城市,与纯真的大自然有了一层淡淡隔膜。都城内的诗人,未必能第一时间感知春天降临,反倒要经由卖花者的活动来获得春天降临的真实感。陈师道《和谢公定雨行逢卖花》云:“逢花驻马尚多情,天不违人旋作晴。不使近诗增纸价,得知春入凤凰城。”春天来到都城的讯息,是经由被卖的花朵传递到诗人那里的。
对于都城之内的诗人而言,卖花不只是单纯的商业活动,还是春日风物的真实载体。以卖花书写春日风物,成为城市尤其是都城诗人的常见手法。“京师巷陌新晴后,卖得风流更一般”(林逋《杏花》),“三月名园草色青,梦回犹听卖花声”(赵葵《柳花》),“海棠阴浅日黄昏……卖花声过忽开门”(吕夏卿《春阴》),等等,这样的诗句实在不胜枚举。
卖花给人带来的不只是视觉的享受,还有听觉上的独特美感。《东京梦华录》的“卖花者以马头竹篮铺排,歌叫之声,清奇可听”,就是真实写照。叫卖是宋代城市发展起来的特色。自北宋开封时就已如此,南宋亦仿照北宋。叫卖声甚至演化为专门的技艺。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条称:“叫声,自京师起撰,因市井诸色歌吟卖物之声,采合宫调而成也。”卖花声的存在,从听觉上也给予文人一种新鲜的刺激。这类卖花声通常来自流动性的商贩。正所谓“帝城只卖担头枝”,都城内流动性的卖花者极多。这类花贩所卖之花,多为朵花、把花,不会是大型盆栽和花窠。轻巧的货品,让卖花人可以轻松穿越街巷,以叫卖声招揽客人。声音具有穿透性,就算隔着高墙,也能由户外传播到室内。街巷的错落,又增加了卖花声的幽深感,卖花声的响起与远去,都牵动着居室内的听者。这让深处居室之内的文人获得了一种新的感受外界的方式,不必看到花担上五颜六色的花朵,只凭耳中传来的叫卖声,就能感知时令的变化和城市节奏的展开。
对于寓居都城的诗人而言,卖花传递的时令变换,往往会牵动思乡的心绪和客居的落寞。戴复古《都中冬日》的卖花书写,书写了都城客居的情境:“脱却鹬裘付酒家,忍寒图得醉京华。一冬天气如春暖,昨日街头卖杏花。”京华之地,居大不易。对于一生未仕、漫游江湖的戴复古而言,更是如此。典当衣裘,只图得一醉。幸而临安的冬季天气和暖,街头已有杏花叫卖。“昨日街头卖杏花”,不只是临安冬日的风景,同时也是对京华客子的抚慰。“忍寒图得醉京华”则有着江湖游士的辛酸无奈。
对任职都城的士大夫而言,美丽的鲜花不但装点着他们的生活,也调整着他们的心态。《六一诗话》称:“士大夫牵于事役,良辰美景,罕获宴游之乐。其诗至有‘卖花担上看桃李,拍酒楼头听管弦’之句。”都城明明拥有最特别的风景,士大夫却因公务繁忙无暇游赏,只能从卖花担上欣赏桃花李花的盛放。卖花带来了四季流转的美好,安慰着王事鞅掌的士大夫。杨万里《初夏清晓赴东宫讲堂,行经和宁门外卖花市》:“众红半霎聊经眼,不枉皇州第二年。”都城花市的商品紧紧呼应着四季花时,让诗人不必执念于回归故园、退居乡里。花市让杨万里感受到了都城特有的繁华,也纾解了他渴盼回乡的寂寞。
卖花书写中所折射的时序变换、所承载的客居心绪,是宋代作者对都城时间与空间的真切感知,是宋代作者对都城生活节奏的新鲜体验,更隐含着他们关于都城的新思考:该如何自处于都城之中?是在自我与都城的碰撞中伤感,还是努力融入都城生活的节奏?宋人的感受与思考,促使花卉买卖成为体察都城生活及世态人情的精妙视角,而卖花也日渐成为表达都城时序变换与诗人居处心态的成熟事象。
(摘编自周剑之《花担上的帝京:宋代卖花诗词的都城感知及文学意蕴》)
材料二:
南宋都城临安,气候温暖,城市里面购买鲜花的非常多。宋代种花业之所以昌盛,是因为不仅买花的人多,而且购买的量也大,婉约派大词人柳永在《剔银灯·何事春工用意》中形容道:“渐渐园林明媚,便好安排欢计。论篮买花,盈车载酒。”可以想象,在那明媚的春光下,一辆辆装满鲜花的马车从花园里出来,喧阗而又热闹。
商业发达和文化昌盛,使得扬州、成都、洛阳等宋代名城的花市也各有“色彩”。宋人家铉翁《上元夜》也写道:“沙河红烛暮争然,花市清箫夜彻天。”红烛争燃,箫声连夜,洛阳花市的繁华与热闹程度自可想象。成都则二月举办花市,尤以海棠花为最好;扬州的开明桥“春月有花市”,市上卖的芍药的价格有时会比洛阳牡丹还要贵。
为了方便鲜花买卖,南宋政府甚至还专门设置了用于鲜花交易的花市。北宋邵伯温在《邵氏闻见录》中回忆北宋时的洛阳风俗。文中对当时人们赏花、购花的情景作出细致的描写。在鲜花开放之际,吸引了各方人士来到花圃,面对群芳,举杯畅饮,纵情放歌。暮色降临,花农们用竹笼小篮盛着鲜花来到花市“唱卖”。可见,北宋花市,当以夜间最为热闹。尤其是在每年正月十五的元宵之夜,在火光交错间,鲜花争妍。这盛大美景成为宋代文人雅士笔下的一幅美景。诗人文彦博曾夜游花市,在《游花市示之珍慕容》中写道:“去年春夜游花市,今日重来事宛然。到肆千灯多闪铄,长廊万蕊斗鲜妍。”在灯光闪烁间,诗人夜游花市,故地重游,恍惚间,去年美景再现眼前。
(摘编自贾玺增《四季花与节令物:中国古人头上的一年风景》)
1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都城内的诗人,不能第一时间感知春天降临,因此要经由卖花者的活动来获得春天降临的真实感。
B.卖花带来了四季流转的美好,不仅装点了任职都城的士大夫的生活,同时也安慰了公事繁忙的他们。
C.宋代作者对都城的真切感受与思考,使花卉成为了表达都城时序变换与诗人居处心态的成熟事象。
D.宋代名城的花市各有特点,不仅有商业发达和文化昌盛的因素,更与政府的全方位支持密切相关。
1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代文人依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对都城的认识,赋予了卖花活动以多姿多彩的文学意蕴。
B.“帝城只卖担头枝”说明北宋都城只有流动性的花贩,因为轻巧的货品便于花贩走街串巷。
C.无论是流动性的商贩,还是南宋政府专门设置的花市,都为宋人买花和赏花提供了便利。
D.在宋代,买花赏花不是统治阶层或文人骚客的专利,而是普通人家也可兴之所至的事情。
19.引用论证在材料一、材料二中频繁使用,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
20.陆游《临安春雨初霁》是宋代卖花诗词代表性的作品,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这首诗中“卖花”的独特内涵。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行不到数程,前至一高陵。忽然喊声大举,杨奉、韩暹领兵拦路。徐晃当先,大叫:“曹操欲劫驾何往!”操出马视之,见徐晃威风凛凛,暗暗称奇;便令许褚出马与徐晃交锋。刀斧相交,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败。操即鸣金收军,召谋士议曰:“杨奉、韩暹诚不足道;徐晃乃真良将也。吾不忍以力并之,当以计招之。”行军从事满宠曰:“主公勿虑。某向与徐晃有一面之交,今晚扮作小卒,偷入其营,以言说之,管教他倾心来降。”操欣然遣之。
是夜满宠扮作小卒,混入彼军队中,偷至徐晃帐前,只见晃秉烛被甲而坐。宠突至其前,揖曰:“故人别来无恙乎!”徐晃惊起,熟视之曰:“子非山阳满伯宁耶!何以至此 ”宠曰:“某现为曹将军从事。今日于阵前得见故人,欲进一言,故特冒死而来。”晃乃延之坐,问其来意。宠曰:“公之勇略,世所罕有,奈何屈身于杨、韩之徒 曹将军当世英雄,其好贤礼士,天下所知也;今日阵前,见公之勇,十分敬爱,故不忍以健将决死战,特遣宠来奉邀。公何不弃暗投明,共成大业 ”晃沈吟良久,乃喟然叹曰:“吾固知奉、暹非立业之人,奈从之久矣,不忍相舍。”宠曰:“岂不闻‘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遇可事之主,而交臂失之,非丈夫也。”晃起谢曰:“愿从公言。”宠曰:“何不就杀奉、暹而去,以为进见之礼 ”晃曰:“以臣弑主,大不义也。吾决不为。”宠曰:“公真义士也!”晃遂引帐下数十骑,连夜同满宠来投曹操。早有人报知杨奉。奉大怒,自引千骑来追,大叫:“徐晃反贼休走!”正追赶间,忽然一声炮响,山上山下,火把齐明,伏军四出。曹操亲自引军当先,大喝:“我在此等候多时,休教走脱!”杨奉大惊,急待回军,早被曹兵围住。恰好韩暹引兵来救,两军混战,杨奉走脱。曹操趁彼军乱,乘势攻击,两家军士大半多降。杨奉、韩暹势孤,引败兵投袁术去了。
曹操收军回营,满宠引徐晃入见。操大喜,厚待之。
(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21.徐晃被满宠说服,终于“引帐下数十骑,连夜同满宠来投曹操”。其间徐晃有一系列的神情、动作变化,请你从文中找出这些表示神情、动作变化的词语。
22.满宠赞颂徐晃是“真义士”的原因是什么
23.请你就曹操招降并且厚待徐晃一事,做简要评价。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春——夏 乔叶
这天十点来钟时便听得秀梅家那边热闹起来,出门朝她家瞧望,方想起来她家是今日应“好儿”。大英、孟胡子、张大包等一干人都已在门边站着,峻山和秀梅两口子的腮帮子上红艳艳的,也不知被谁给擦的口红还是胭脂。秀梅喊我过去,我便也走过去,随着一干人流水般地进了门。礼桌旁边贴着个小条:收礼不待客。我问张大包,现在都兴这个了?倒是利落。张大包笑道,这个好呀。谁还差一顿饭。省了多少麻烦。
没饭可吃,也不过是贺个喜,瞧瞧家具陈设,再说上几句场面话。两边的大红贺联一看就是孟胡子的手笔:
迎八面春风入院
接四方贵客归家
便冲着这字可劲儿夸。
门头匾还用红绸子蒙着,不一刻,赵先儿吆喝着吉时已到,大英和孟胡子便被请过来给门头匾剪彩。赵先儿又说了几句吉利话,便领喊众人一起倒数三个数,两人各扯着红绸子的一端,使劲儿一拽,黑底金字的“山明水秀”牌匾便露出整个儿真容,众人一片喝彩。鞭炮随即炸裂裂地响起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可见是一挂接一挂,衔接紧密。
便在这声音里看房子。一楼熟,二楼我还是第一次上。主屋和两边厢房是客房,实木的桌柜床架都只刷了一层清漆,虽显简单却也清爽。临街是餐厅,装着大落地窗,安放着几套餐桌椅。秀梅说是孟哥设计的,让游客边吃边看景。孟胡子道,不是有两句诗嘛——地老师你准知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就是这个意思。客看着外面是景,外面看着客也是景。客在这上面吃着饭,就是一幅活广告。隔锅饭香嘛,里头吃饭的人越多,外头想进来吃的就越多。大英道,鸦飞旺枝,猪吃抢食,也是这个意思。孟胡子道,意思是这个意思,话不是这个话。以后客多,咱们张嘴前都得思思想想,不能像她这样太随心随意。大英道,一不小心叫老孟揪住了辫子,咋还成了反面教材。笑了一番,也便散了。
我和孟胡子前后脚出门,迎头碰到豆嫂也来随礼,端着一盆豆腐,于是又站住和豆嫂寒暄。豆嫂对孟胡子说她已经盘好了馅儿,要孟胡子中午去她家吃饺子。饺子我也许久没吃,心里一动,我便搭上话,问她给孟老师备的是啥好馅?她说没啥大鱼大肉,就是笨韭冒了头茬,包个韭菜鸡蛋馅饺子,尝个春鲜。哪里来的笨韭?就是在俺门口的菜地里嘛。搭了块塑料薄膜,就拱出得快了些。二月韭,八月藕,男不离韭,女不离藕。这韭说的就是笨韭,对身体可好着哩。那味儿跟山韭可有分别。说着便又把话茬朝向孟胡子,等孟胡子应下来方才顺便邀我,我自是答应。看着她的背影,我问孟胡子该拿着什么分寸的礼,孟胡子说我拎瓶酒,你看着办。我便拐进秀梅超市问秀梅,秀梅问过缘故,笑道,那你就拎壶花生油。这是天天要用的实在东西,村里人不爱虚的。你们俩有酒有油上门,这意思也好,长长久久,越过越有。我便照办。她边结账边说看你这顿素饺子吃的,活活一个肉价钱。
花生油果然很中豆嫂的意,她兴高采烈地接了过去,笑容都显得油光光的。她正在门口跟香梅说话,香梅端着一个不锈钢小盆,装着几块咸菜,笑盈盈地听着。豆嫂说的正是腌芥疙瘩。她说俺这芥疙瘩可不是光寻常地一层一层地撒盐就妥,最费工夫的是倒两回缸。头一回是下盐的隔天,第二回是又七天以后。第二回倒缸时不是腌出来可多咸水儿吗?这些咸水儿不能扔,加了花椒大料香叶啥的熬成老汁儿,末了再熬点儿糖稀倒进老汁儿里再腌回去,这样腌出来的芥疙瘩切成细丝儿,加点儿醋和小磨油拌一拌,孟胡子说要是放到城里,一碟能卖上十块哩。听我也夸,便又对我说,等饭罢了给你拾些。想不到你恁洋气的人,口味倒跟咱们是一厮的。待她讲完这一截,我便问香梅下载抖音了没有,她说下了。我说秀梅一直念叨着叫组队拍点儿啥呢。
饺子还没包完,我便上手帮忙,她不让,说展眼就妥。她擀皮儿真是一把好手,一手拿擀面杖,一手转皮儿,一张皮儿转一圈,擀出来的皮儿中间厚四周薄,包时这薄边儿往里一合,正合适。中间厚的皮儿正裹着饺子馅,是再也不易煮破了的。满满两锅盖饺子包好,豆哥和孟胡子进了门,孟胡子拎着一瓶“怀川醉”,说饺子就酒,越吃越有。豆嫂说这可是好酒,比茅台也差不多吧。豆哥也笃定地说差得一点儿也不多。
酒足饭饱,我和盂胡子便告辞。豆嫂也已将芥菜丝装了两个塑料袋,分送每人一个。虽是满满的,却是小袋子。或者说袋子虽小,却是满满的。
……
进入初夏的山,越来越有看头儿。到处都是喜鹄。黑白两色,修长的尾巴在丛林上空飞划,在枝丫上降落。燕子比喜鹊小一号,喜欢站在单薄的高线上,如在炫技。山色越发往深里酝酿着青绿,灌浆的麦子已经散出了细微且盛大的清香。树上的花迅速地缤纷起来,山楂花雪白,柿子花淡黄,我一直纳闷核桃什么时候开花,被雪梅特意指点了一下才知道它开绿花,粗看去花绿叶绿,可不就像是没开花。仔细去瞧还能分辨得出雌雄花,雌花花头比雄花多了一点点紫红。家户们爱种月季,圆圆的小花小朵,颜色却比平原的更称丽。
(节选自乔叶《宝水》,有删改)
2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事在一片热闹声中开始,引出秀梅家民宿吉日剪彩、邻里庆贺的活动,营造了喜庆祥和的氛围。
B.牌匾“山明水秀”,是民宿主人峻山与秀梅两口子名字的巧妙组合,暗示宝水村的自然环境特点。
C.从餐厅二楼临街布局的设计和解说可见,孟胡子是个兼有经营理念和审美趣味的乡村建设策划师。
D.小说中“我”问秀梅去豆嫂家该拿什么分寸的礼,表现出“我”对迎合乡村社会世俗人情的无奈。
25.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小说以情节引人入胜,本文用曲折起伏的故事情节,书写乡村的发展变化,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B.小说中豆嫂热情大方地给香梅介绍腌制芥疙瘩的详细过程,展示出新农村村民勤劳肯钻研、朴实不藏私的美好品质。
C.小说语言颇具特色,尤其是人物语言,平实浅近的家常话中蕴藏着乡村人特有的语言智慧,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D.与鲁迅《故乡》中农民是被启育者的角色定位不同,小说视角独特,讲述了新时代农村人的生存智慧对“我”的震动。
26.文末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7.宝水村作为新时代农村的缩影,村民身上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请从文中找三处细节来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罗贯中 本 湖海散人 元末明初 三国矛盾斗争 通俗、简练、明快
2.B 3.(1)不要 (2)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 (3)遗憾 (4)靠近 (5)谋取 (6)大概 4.C 5.D 6.B 7..示例 见到奔腾的江河 你只盼无愧地做浪花中微小的一滴 虽是一滴 却能滋润禾苗 8.D 9《三国演义 》 罗贯中 刘备 10.(1)孔明挥泪斩马谡 马谡失街亭 (2)从前孔明所以能打胜仗,就是由于执法严明的缘故,目前战事方起,
如果军纪废弛,那还能讨贼吗? (3)城楼 司马懿 抚琴
11.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 儒雅脱俗 胸怀天下 洞察时世 足智多谋 见识卓越
12. 照应前文司马徽、徐元直对诸葛亮的推荐;强调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不是像诸葛亮自谦的那样“年幼才疏”
13. 美玉指德操、元直,顽石指诸葛亮自己。
14. 曹操占有天时,不能与之争锋;孙权占有地利,可为援而不可图;刘备占有人和,大业
可成:成三足鼎立之势。
15. 谦恭有礼,胸怀大志,求贤若渴
16. 因为此时诸葛亮对刘备的诚意并没有完全放心,所以仍然以拒绝的态度试探。由此可见孔明极为谨慎,对自己将要辅佐的人必须完全信任,才能托付。
17.B 18.B
19.①本文广泛引用了宋代文人的诗歌、散文、笔记、诗论等来论证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②本文引用古代诗歌、散文作品时,贴合其语言特点进行赏析评点,使论证语言典雅有文采。
20.①卖花是春日风物的真实载体,能给诗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春雨”“杏花”让诗人获得春天降临的真实感。②卖花给诗人带来了听觉上的独特美感。“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深处居室之内的诗人获得了一种新的感受外界的方式,只凭耳中传来的雨声和叫卖声,就能感知时令的变化和城市节奏的展开。
③对于寓居都城的诗人而言,卖花传递的时令变换,往往会牵动客居的落寞。“客京华”点明了诗人寓居的现状,诗人用“春雨”“杏花”构成的明媚春光为背景,与自己落寞的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21. 惊起、熟视、延之坐、沈吟良久、喟然、起谢。
22.是因为徐晃决不做“以臣弑主”的事。
23.曹操胸怀远大志向,有识才之能,有好贤礼士之德。
24.D 25.A
26.①文末描写春末夏初大山深处的飞鸟、麦地和开满枝头的鲜花,描绘出宝水村美丽宜人的乡村田园风光,暗示村民生活的新变化,展示当代乡村在时代潮流中悄然新变的可喜图景。②生动细腻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作者对宝水村风物人情的喜爱和赞叹之情。
27、①“礼桌旁边贴着个小条:收礼不待客。”体现新农村新风尚,村民之间睦邻友好、礼尚往来,符合新时代反对铺张浪费、提倡勤俭节约的美好风尚。②通过贺联内容、“主屋和两边厢房是客房”可以看出秀梅家的“好儿”是民宿开张,民宿体现了新农村新的经营模式。③三晋高中指南我便问香梅下载抖音了没有,她说下了。”“拍抖音”作为新事物,体现了新农民与时俱进的沟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