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纯朴的乡村,
一道独特的风景,
一幅和谐的画卷。
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古
诗
词
三
首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学
古
解诗题
01
03
02
04
知作者
悟诗情
懂诗意
最是书香能致远,唯有读书方宁静
诗
方
法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宿 新 市 徐 公 店
清 平 乐 · 村 居
四时田园杂兴
(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jiá
wéi
zá
xìnɡ
lí
xīnɡ( )
兴
xìnɡ( )
高兴
兴奋
解诗题
壹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一年四季
田园生活
随兴而写的诗
《四时田园杂兴》是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创作的一组大型田园诗,共60首,这是第25首,描绘了农村在四季变换时的各种生活景象和劳作活动。
第25首随兴写的描写四季
田园生活的诗
知作者
二
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范成大是一个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其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著有《石湖诗集》《石湖词》等。
范成大
懂诗意
三
本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梅子
杏子
麦花
菜花
金黄
肥
雪白
稀
具备这些特点的时节是:
梅子的成熟季节主要是夏季,尤其是5—7月达到盛产期。杏子通常在初夏期间成熟。
“梅杏”什么时候成熟?
“麦花雪白”怎么理解?
麦子开花的时期通常在每年的四五月份,麦花的颜色通常是白绿色,花朵形状是细筒状的。麦花开放时,一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
“菜花稀”怎么理解?
油菜花在每年三四月间开放,花开时,漫山遍野都是金灿灿的油菜花,形成金黄色的花海。到了四五月间,油菜花败落了,菜花就变得稀稀疏疏的。这就是诗句中的“菜花稀”。
懂诗意
三
梅子
杏子
麦花
菜花
金黄
肥
雪白
稀
具备这些特点的时节是:
初夏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译文:
初夏时节,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杏子也变得鲜艳饱满,格外诱人。田里麦花已雪白,油菜花却谢了,显得稀稀落落。
诗人看到此情此景该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看到这美丽的田园风光,想到丰收,诗人心情愉悦。
懂诗意
三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他们此时又在干什么呢?
白天变长了
篱笆
经过
只有
蝴蝶的一种
译文:
白天变长了,路边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一切是那样安静,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以动衬静
诗人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篱落无人过”的原因是什么?
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摘杏子
采梅子
麦地除草
菜地施肥
懂诗意
三
诗人为什么不直接写农民们在田地里热火朝天地干农活,却要写“无人过”呢?
侧面描写
诗人只用三个字就让我们想象到农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到果园里摘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不辞辛劳地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的情景,婉转含蓄,化繁为简。
悟诗情
四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描写了初夏江南的田园风光,写出了田园生活的宁静闲适,表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生活和劳动人民的赞美。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shū
解诗题
壹
宿新市徐公店
住宿
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
地名,现在的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
住宿在新市一
家姓徐的人家开的
酒店。
知作者
二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其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也有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情感的作品。著有《诚斋集》。
杨万里
懂诗意
三
诗人住在徐公店时见到了怎样的两幅画面呢?
乡村春景图
儿童追蝶图
译文:
稀稀疏疏的篱笆旁,一条乡间小路伸向远方。客店旁的树还没有形成浓密的树荫,树枝上绽放出嫩绿的新叶。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篱笆
稀疏
一条小路
深远
树荫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
几个儿童嬉笑着跑来,追捕两三只翩飞的黄蝴蝶,却见蝴蝶飞入金灿灿的油菜花丛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奔跑
黄色的蝴蝶
没有地方
寻找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从表面上看可以换,黄蝶躲避儿童的追赶,用“飞”字显然不合情理,用“逃”反而更准确。然而实际上,“飞”字的精妙之处恰在这里,黄蝶飞入黄色的菜花显然不是在逃,而是在和儿童捉迷藏。儿童“戏蝶”反被“蝶戏”,妙趣横生!
能不能换成“逃”?
远景:小径
近景:树头
由远及近。先勾勒远景,“一径深”的“深”字,写出小路往远处延伸,拉长了视线;后写近景,稀疏的新绿在枝头,一远一近,给人以悠远宁静之感。
静态描写:
展示出农村自然、
朴素的风貌。
动态描写:
写出儿童捕蝶时的
欢乐场面。
动静结合:
一静一动,使整首诗画面一下子生动起来。看似平淡的“无处寻”,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让人仿佛看到了菜花正在盛放的情境以及儿童的活泼情态。
①引导想象画面中的颜色:
黄色蝴蝶飞入大片大片金黄的油菜花中,失去了踪影。
②引导想象画面中的声音:
仿佛听到乡村孩童的嬉笑声和纷乱的脚步声,还有好奇的惊呼。
③引导想象人物的神态和动作:孩童们寻找蝴蝶时四处张望、或跳或蹲的可爱样子。
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的油菜花丛,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呢?
悟诗情
四
篱落 疏疏
树头 新绿
春意盎然
宿新市徐公店
急走 追黄蝶
飞入 无处寻
静态
动态
情趣十足
悟诗情
四
《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诗人投宿客店时见到的乡村美景,描绘了幽静的田园风光和儿童在油菜花地边追逐蝴蝶的画面,体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ǎo
chú
bō
yuè
lè ( )
乐
yuè( )
音乐
快乐
bō ( )
剥
bāo( )
剥壳
剥夺
wú
wú ( )
亡
wánɡ( )
死亡
亡赖
解诗题
壹
清平乐 村居
词牌名
词题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它兴起于南朝,成形于晚唐,盛行于宋代;最早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所以每首词都必须按一定的歌谱填写,这歌谱叫词牌。
古代的词,都是可以唱的,有不同的格律,一个词牌就表示一种格律。每一种词牌名都有固定的曲调、句数和字数。
知作者
二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居士。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最高。前人多用以文为词来概括辛词的特征。他的词充满家国之忧,半壁河山沦陷之恨。而描绘朴实的农村风光是辛词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辛弃疾
懂诗意
三
诗的每句话对仗都很工整,字数一样,而词的每句话字数可以不一样,词又叫长短句。
上阕
下阕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懂诗意
三
诗人描绘了哪些画面呢?
乡村美景图
小儿卧剥图
中儿编织图
大儿锄豆图
翁媪对话图
乡村美景图:
低矮的茅屋旁,一条小溪缓缓流淌,溪边青草茂密,映衬得小溪更加清澈。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屋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翁媪对话图:
那是谁家的老翁老妇啊,在屋前用吴地方言聊着天,喝酒逗乐,真是其乐融融。
此地古代属吴地,当地方言称为“吴音”
相互逗趣、取乐
老翁和老妇
大儿锄豆溪东
大儿锄豆图:
大儿子勤劳,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里锄草。
锄掉豆田里的草
小溪东边
对照翻译与原文,你发现顺序有什么不一样?
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里锄草。
主语:动作的执行者或事物的主体
谓语:跟在主语后的一个表示动作、状态的词语。
状语: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方式等。
主语
状语
谓语
这是现代语句的正常顺序:主语+状语+谓语
大儿锄豆溪东
像这样把状语放到后边的句子:状语后置
主语
状语
谓语
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里锄草。
主语
状语
谓语
放到后边了
中儿正织鸡笼。
中儿编织图:
二儿子手巧,正在编织鸡笼。
编织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小儿卧剥图:
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正横卧在溪头草地上,剥着刚刚摘下的莲蓬。
无赖,“亡”:通假字,同“无”
“卧”是什么样的姿态 “卧剥莲蓬”的样子你能想象出来吗
卧:
小儿摇头晃脑,晃动着小脚,侧着身子,用手托着头。“卧”把小儿子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写得淋漓尽致,形象刻画出小儿子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3次。“小溪”是词中一家人生活的独特场景,正好将这一家五个人物的活动连接成一幅完整和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乡村生活的欣赏与赞美之情。
几次写到“小溪”?有何作用?
悟诗情
四
环境
清平乐 村居
人物
茅檐低小
溪上青草
翁媪—相媚好
大儿—锄豆
中儿—织鸡笼
小儿—卧剥莲蓬
无忧无虑
乡村之美
人情之美
悟诗情
四
《清平乐 村居》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图,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三首诗的共同点:
1.都是写乡村生活的。
2.都使用了白描手法。
白描
使用简练朴素的笔墨直接捕捉并清晰地描绘出人物、事物、景物的本质特征。白描手法能够创造出鲜明、立体的形象,给作者留下广阔想象空间。
杂
稀
蜻
蜓
蝶
疏
茅
檐
翁
宿
徐
赖
剥
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