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调查历史学科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调查历史学科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18 16:4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查
历史学科试卷
命题人:历史高三备课姐
审核人:历史高三备跟组
一、选择夏(典15夏,每随3分,共45分。每观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如图是中原文化区及其两个核心区域分布示意图。这一演变脉络揭示出0
F新石时双
有树代单持
A多元一体的文明发展趋势
B.分封制度取代部落联盟
C.中原文化区空间范国的扩展
D.各区域文明的相对独
2。考古发现,二里头的宫城遗址中,二号宫庙与一号宫殿呈东西分布,二者各有一条南北向的
轴线:偃师商城的宫城遗址也有“左庙右宫”及“双轴线”。这可以说明我国早期国家()
A.血缘关系与权力中心相互维系B.祭祀制度日趋完备
C.内服王畿与外服方国相互对立D.都城布局已成定式
3.《诗经》中“孝”有祭祀先祖、善事父母两种含义。自春秋以来,孝的“善事父母”之义逐渐
取代“祭祀先祖”之义成为孝的主流含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宗法血缘观念逐渐淡化
B.懦家思想的影响力提升
C.农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D.人文主义思想开始形成
4.汉代通过“举孝廉”制度,将官吏选拔与遵守、践行孝道结合起来,既体现出官僚选拔制度的
鲜明特点,又是汉代伦理观念向选官制度渗透的成功经验,在社会上形成了“在家为孝子,出仕
做廉吏”的奥论风尚。据此可知,察举制O
A.有利于激发官员的社会责任感B.整顿了基层治理的秩序
C.体现了“家国同构”政治理念D.极大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5.汉武帝时期,商人出身的桑弘羊主持财政改革,推行均输平准法。在各郡国设均输官,负责
将当地特产运往他地出售:在长安设平准官,根据市场物价涨落,贵时抛售、贱时收购。这一政
策的实施()
A.旨在解决王国问题以加强中央集权B.推动了民营手工业的快速发展
C.使政府掌握了国家商业贸易主动权D.导致重农抑商政策的逐渐瓦解
6.北跳时期“胡服汉制”逐步定型。即胡人服饰保留骑射功能的同时,吸收汉人服饰丝绸材质与
十二章纹装饰的特点:而汉人则普遍采用胡服裤褶作为常服,仅保留宽袖深衣作为礼服。这反映
了北魏时期()
1
A.胡人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B.封建化的程度较深
C.民族交融中的双向互动
D.门阀士族势力膨胀
i明清时期,广东番禺一带盗里州獗,老跟与猫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1780年,巡抚李公瑚
得知蕃禺艾塘乡盗匪聚廉,在镇压后认为艾塘乡的鼠山风水不好,于是命人将山并挖掉用铁描镇
之。以上村料说明了()
A.官员治理不善导致官匪勾结
B.封建迷信思想危害地方治理
C.贫民冲破海禁政策沦为盗匪
D.康乾盛世之下社会危机浮现
8.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
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帝国税串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
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这一材料本质上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A认为税率不高可以接受
B.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C.推行灵活务实外交原则
D.近代国家的主权意识模糊
91860年,太平军破江南大营,1861年11月,清政府命曾国藩管辖苏、赣、皖、浙四省军务,
自巡抚、提、镇以下各员统归调遣。1862年,清廷任命左宗棠为浙江巡抚,沈葆桢为江西巡抚,
李继宜由湖北巡抚调为安微巡抚;这一时期清政府还任命刘长佑为广西巡抚,毛鸿宾为湖南巡抚,
刘蓉、李桓、蒋益澧、韩超为布政使。这折射出晚清时期()
A.地方割据局面形成
B.督抚权力持续削弱
C.清朝统治根基稳固
D.政治权力结构变动
10.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首开“官督商办”之例。开平煤矿采用“官商合办”模式,民间资本可
入股分红。上海机器织布局章程载明“不许另立纺纱公司”,实际上民间“仿效私设者不可胜计”。
此类现象折射出()
A.农本商末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B.传统经济结构的瓦解
C.商业经营方式的制度性裂变
D.民间资本实力的雄厚
1.下表是孙中山和李鸿章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反思。对此解读合理的是0
人物
时间
反思言行
1894年9月,黄海海战中国失利。孙中山闻讯长叹说:“知和平
孙中山
1894年
方法无可复施。”不久,他前往檀香山创办兴中会。
李鸿章
1895年
1895年3月,李鸿章上奏光堵帝,称“深盼皇上振励于上,内外
臣工齐心协力,及早变法求才,自强克敌,天下幸甚”。
A.
时代环境制约历史评价
B.史料类型左右历史解释
C.多元视角深化史学研究
D.阶级立场影响历史认知
121899年,德国在青岛设立“山东矿务公司”,雇佣中国劳工开采坊子、淄川煤矿,铺设胶济
铁路支线;同一时期,俄国通过《中俄密约》获得中东铁路修筑权,成立“东省铁路公司”管理
沿线矿产。这些现象反映了()
A列强加速对华原料产地与市场的争夺
B.国际垄断资本对华经济渗透的深化
C.列强以铁路投资为核心划分势力范围
D.清政府“以夷制夷”外交策略失效
13.1911年12月,有时人评价当时国内局势:“纵使以大力压制目前之革命,然将来结果必与斯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