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新闻两则 课件(3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新闻两则 课件(36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6 21:3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1.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 泽 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
毛泽东同志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第一课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资料助读1.作者链接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他一生的著述丰富,选入中学课本的有《纪念白求恩》《沁园春·雪》《长征》等。2.背景介绍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 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 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 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22日夜,毛泽东又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3.文体知识(1)新闻的特点: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3.文体知识(2)新闻六要素(也就是记叙六要素)3.文体知识(3)新闻的结构主标、引标、副标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4)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朗读课文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荻港( ) 溃退( )
歼灭( ) 要塞( )díkuìjiānsài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横 渡:
?
均 是:
突 破:
溃 退:
歼 灭:
锐不可当:从与水流的流向垂直的方向渡过江河。渡,通过(江河等)。都是。均,全、都。作战时集中兵力向一点进攻,打开缺口。败退。溃,溃败。消灭(敌人)。锋利无比,不可抵挡。3.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慷慨激昂、豪情万丈合作探究1、整体把握课文。
2、语言精析。
3、疑难解答。(1)这篇消息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本文的标题只有主标,没有引标、副标。这个标题明确、简练、突出,传递了全文最主要的信息。“百万大军”“横渡”的用语,表现了磅礴的气势,充满了胜利的豪情。1、整体把握课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导语(2)找出本文的导语,并具体说说它在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3)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写明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
说明材料真实可信,消息及时。(4)这则新闻的主体部分分几层?第一层(从“二十日夜起”到“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
第二层(从“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长我军士气,灭敌人威风。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写东路军渡江情况。2、语言精析 (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越过)安庆、芜湖线,渡至(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共)渡过三十万?人。……?至发电时止(现在),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剩下的)二十三日可渡完。
(加点词语能否用括号中的词语替换?) (2).……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分析加点词语搭配的准确性)3.疑难解答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代即可转入下文。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代,如“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 它所遇抵抗“较为顽强”,胜利来之不易,故作详细报道。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简 略稍 详最 详 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在统一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1.主题聚焦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总结归纳总结归纳 2.写作借鉴
①详略得当。
报道各战线时并没有平均用笔,详写东路军,略写中路军。
②叙议结合。
在报道中路军进展情况后,插入一段简要的议论,指出我军之所以取得胜利的原因。这种议论既交代了整个国民党反动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又深化了报道的主题。课?文?结?构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第1、2两句)渡江概况(从四个方面概括)渡江区域
战役全局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主体:(剩余部分)中路军:中路军首战告捷
西路军:西路军所向无敌
东路军:东路军战绩辉煌
(重 点)拓展延伸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时电①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②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③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④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⑤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读下面一则消息,回答问题。
(1)找出该消息的电头、导语、主体。

(2)对应课文内容,你能说出这是写哪一路军的战斗情况吗?
(3)文中哪些词语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哪些词语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4)这则消息中,作者对我人民解放军的看法是什么?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中路军。第二课时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1.自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绥靖区( ) 鄂( )
阻遏( ) 阌乡( )
豫南( ) 潢川( )
消耗( ) 逃窜( )
襄阳( ) 聿( )suíjìnɡèwényùhuánɡhàocuànxiānɡyùè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绥靖:
企图:
阻遏:
逃窜:
惨败:图谋;打算。阻止。逃跑流窜。惨重失败。安抚,平定。3.背景介绍 这则新闻发于1948年11月5日,正是辽沈战役已胜利结束,淮海战役的前夜?。整体感知(找出这则新闻的六要素)比较阅读1.两文的相同点:
①文体相同:都属于新闻(借此可以介绍有关新闻的文体知识)。
②作者相同:两则新闻的作者都是毛泽东。
③目的相同: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进一步的胜利。?
④主旨相同: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⑤大背景相同:都处于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阶段。比较《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异同。2.两文的不同点:①具体时间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于 1949年4月22日 ,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写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前夜。
②具体写法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明南阳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暗淡前途。?
③构思特点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分步叙写,多而不杂;《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勾连历史与现在,纵横挥写,引而有度。
④语言风格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大气磅礴,如“百万”“均是”“占领”“控制”“切断”等;《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广博儒雅,语言含蓄,如“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拓展延伸如何给新闻拟标题?
给新闻拟标题,主要应看导语,适当参考主体部分,而结语可以用来验证。推敲语言重视表达。
1.尽可能用主谓式(陈述对象+行为)或动宾式(动作+对象)。
2.相关信息取核心勿重复。
3.力求简明平实,力戒绕弯子兜圈子,更不要拟成含蓄性或语意双关的散文题目。
4.严格控制字数,新闻标题一般在十个字左右,最好不超过二十个字。实战演练 给下面一段新闻拟写一句话标题。
中新网西昌4月30日电(张利文 孙自法) 北京时间4月30日凌晨4时5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中国第十二、第十三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顺利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导航卫星,也是中国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两颗地球中高轨道卫星。
本次“一箭双星”发射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及“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60次航天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