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哦,香雪》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2《哦,香雪》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7 13:5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铁 凝
铁凝曾经说过,世上最纯洁、美丽的情感就是少女的梦想。尽管它幼稚、缥缈,甚至可笑,尽管它也许是人性中最为软弱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最可宝贵的一种情感,作为美的对象,它可以洗涤人性中那些功利的、自私的、丑陋的部分,至少可以作为这些东西的反衬和对照。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群少女的梦想——《哦,香雪》。
课堂导入
整体感知
1、请用自己的话,把小说的故事情节梳理一下。
火车在台儿沟停留一分钟,农村少女香雪用一篮子鸡蛋向火车上一位女大学生换来一只渴望已久的铅笔盒,并由此独行30里夜路。
概括小说情节:
01-04段:偏僻山沟通火车(序幕)
05-45段:山沟姑娘看火车(开端)
46-63段:香雪渴望有铅笔盒(发展)
64-72段:上车换得铅笔盒(高潮)
73-83段:连夜摸黑回山沟(结局)
文中事件发生的地点和时代背景
主要人物
台儿沟开通火车之后。
香雪、凤娇、“北京话”。
文中事件发生的地点和时代背景是什么?主要人物有谁?
初读感知
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文章以“火车”和“铅笔盒”两个物象作为线索,讲述乡村生活的改变、乡村姑娘的改变。
合作探究
探究一:台儿沟通火车前后,平静的台儿沟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大山”、“火车” 的特点思考它们象征了什么?
火车开进山村
以前:宁静、质朴纯洁、贫穷落后、封闭保守
后:热闹、对外界文明的向往
“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
“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探究二:面对这些变化,香雪的关注点与其他姑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又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共性——向往现代文明(新生活)
差异 —— 凤娇等姑娘的关注点是山外人物质层面的生活方式,香雪关注的还有山外人的精神文化,她超越了一般姑娘,追求的是自尊,文明……
注视着妇女头上别着的那一排金圈圈……还有手表,比指甲还小
“皮书包”、“铅笔盒”、“配乐诗朗诵”、上大学等
香雪:追求知识,积极上进,有着远大梦想
香雪为什么会有这种与其他女孩子不同的表现
直接原因:香雪是台儿沟唯一的初中生,她的同学有泡沫塑料铅笔盒,而她只有一只“小木盒”,她的同学常常取笑她。因此,香雪非常希望能拥有和她的同学一样的铅笔盒。所以,当她看到火车上的女学生有这样的铅笔盒时,她就更加注意了。
根本原因:文化知识和追求使她与别人的需求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她比别人更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原本胆小的她也因为精神上的追求,让她更有动力循着思想的翅膀勇敢的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
合作探究
探究二:结合文本概括香雪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分析:
文静清纯 纯真无邪
淳朴自尊
渴求进取、追求文明
渴望迈向现代文明的农村姑娘形象
勇敢 坚毅 执着
凤娇这个人物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文中哪些细节表现了凤娇的这一情感?
“凤娇骂着,眼睛却不游自主地朝第三节车厢的车门望去。”(第14段)
“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蓝地鸡蛋塞给他。又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如果他给她捎回一捆挂面、两条沙巾,凤娇就一定抽回一斤挂面还给他。”(第47段)
现代都市文明的象征
凤娇
凤娇:大胆、泼辣和对“北京话”纯真含蓄而执着的情感。
探究三: 一个铅笔盒,用了四十个鸡蛋,走了三十里山路,值得吗?
理解主旨:
讨论:
四十个鸡蛋+三十里夜路
换来 值得?
一个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
对于香雪来说铅笔盒不仅仅是一个实物,它象征着知识与文明。香雪对铅笔盒的执着同样也表现了她的追求和理想。她想获得与别人同样平等的权利,想获得尊严。所以无法用四十个鸡蛋来衡量值或不值。火车象征:开放、现代深山象征:封闭、传统铅笔盒象征:知识、文明探究三:一个铅笔盒,用了四十个鸡蛋,走了三十里山路,值得吗? 探究四:朗读课文第73-77段, 概括香雪的心路历程,并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香雪的心理活动
害怕
激动
憧憬
担忧
高兴
黑夜
得文具盒
台儿沟
爹和娘
宝盒
景物描写的作用: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月夜山景的图画,它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背景,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经历了:“害怕→不再害怕→犹豫→坚定”这一变化。虽然是在30里的山路上完成的,但香雪却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巨大心理障碍,这一障碍的跨越正是小说要着力表现的内容——自强。
深入探究
铁凝为什么要选择铅笔盒作为这个物象,为何不能选择一本书,一本字典或者一只钢笔呢?这些物象不是和知识、读书联系得更密切吗?
文中对这只铅笔盒的描绘是:
“香雪的同桌就把自己那只宽大的泡沫塑料铅笔盒摆弄得嗒嗒乱响,这是一只可以自动合上的铅笔盒,很久以后,香雪才知道它所以能自动合上,是因为铅笔盒里包藏着一块不大不小的吸铁石。”
深入探究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刚兴起,涌现出了很多新兴事物,自动铅笔盒就是其中的一类, “宽大的”“泡沫塑料铅笔盒”“自动合上”“不大不小的吸铁石”,其实都能够反映出这只铅笔盒的时代感很浓郁。在这里,铅笔盒不仅有浓郁的商品价值,还与知识又有一定的关联,可以反映出香雪对知识的渴望,和外部现代文明的追求。
小说中出现十多次的“铅笔盒”这一细节,有怎样的作用 请简要分析。
①具有时代特色:自动铅笔盒是当时时代的产物,代表了新兴事物,与知识也有一定的关联。
②突出人物形象。香雪执意要得到铅笔盒,表现她的追求上进、倔强、自尊的个性特征。
③文章的线索。文章以“火车”和“铅笔盒”两个物象作为线索,讲述乡村生活的改变、乡村姑娘的改变。
④深化主题。铅笔盒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香雪对它的追求,表现出她对知识文化的渴求,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有关铅笔盒的细节描写深化了主题。
小说的主人公是香雪,题目如果叫“香雪”也未尝不可,可是为什么还要加一个“哦”呢?这个“哦”字到底该怎样读?
“哦”字,一般情况下都作叹词,常见的读音有两种:
一是读“ò”

①表示领会、醒悟;
②表示惊喜、赞叹;
③表示提醒;
④表示承诺、应答;
一是读“ó”
①表示将信将疑;
②表示疑问、惊奇。
【提示:音调不一样,表达的感情不一样】
题目解读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香雪,题目如果叫“香雪”也未尝不可,可是为什么还要加一个“哦”呢?这个“哦”字到底该怎样读?

香雪的安全归来而发出的惊喜——哦,香雪,你终于回来了。
对香雪登车举动的感叹——哦,香雪,为了一只自动铅笔盒,竟然冒如此风险。
对香雪的追求精神的由衷的赞美——哦,勇敢的香雪,为了一只心仪的铅笔盒,你什么也不怕。
是作者的期待和愿望——哦,香雪,祝愿你和风娇们尽快走出贫穷和落后,走进富裕和文明。
题目解读
问题探究
小说的标题清新别致:
①点出小说的主人公“香雪”;
②“哦”又以抒情性、咏叹式的笔调,表达了对香雪的肯定和赞美,进而为我们描绘了一群美丽乡村少女的美好形象;
③具有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思考,增强阅读兴趣的作用。
试分析小说标题的效果。
景物美——纯净自然,充满诗情画意(烘托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切入点)人物美——主人公香雪:纯真善良,自尊自爱,执着追求新生活(结合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以及其他人物的衬托,他人评价等侧面描写方法)主题美——揭示了现代文明对农村的冲击,表现了山区农村青年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同时展现了山里姑娘的美丽心灵。课堂小结 这篇小说以一个北方偏僻的小山村台儿沟为叙事和抒情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少女的一段不寻常经历的叙述,以及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想改变山村的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与纯美的心灵。
主旨小结
鉴赏本文的艺术手法
①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事物以生命。例如:“仿佛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像是在抱怨台儿沟的寒冷”。
②巧用比喻和想象。例如:“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圣神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
③运用对比,来突出性格。文中通过多处对比来塑造人物的性格,突出文章的主旨。如:香雪和凤娇等人的对比,山村姑娘和香雪的同学们的对比,火车进村前后的变化对比,香雪前后心理变化的对比等,突出了香雪对知识的渴望等形象特征。
④运用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心理。小说后半部分,通过大量的写景来写香雪的心理变化,以景写情。
⑤运用细节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如“凤娇不接茬儿,松开了香雪的手。”“香雪又悄悄把手送到凤娇手心里,她示意凤娇握住她的手,仿佛请求凤娇的宽恕,仿佛是她使凤娇受了委屈。”写出了香雪的善良、淳朴。
诗化小说
诗化小说,一种追求诗美效果的小说。是小说和诗融合、渗透后出现的一种边缘体裁。诗化小说具有诗的审美目标,它或表现为整体构思上寓于诗情,或表现为局部的描写充满诗意。
它是作家经过精心提炼而创造的某个独特形象、细节、特定氛围、场景的描写,充满浓郁的抒情气息,凝聚丰蕴的哲理意味。这类小说不注重叙事功能,不以情节冲突来塑造人物性格,而是重视创造意境。凭借诗的隐喻、象征和主情性,让时间、心理变得交融浑然,情节淡化而富有哲理性的诗意美。
诗化小说的特点
①注重抒情,淡化叙事,情节延缓,结构松散,作者不追求紧张、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②环境意境化,注重景物形象的描写,营造意境,着重展示的是一种纯净的审美世界。
③人物虚化,甚至没有主要人物,人物大多是普通人,扁平而单纯,不是个性鲜明的英雄,并且被作者安排化入小说的情境氛围里。
④小说的语言极凝练、简省,且富有诗意。讲究语言的音乐美,视觉的画面美,注重象征、隐喻等手法的运用,运用短句、叠词,呈现音韵美。
⑤注重细节描写,每一个细节都有意义,小说中的一言一行一物一件,都是有目的有价值的
⑥主题上,往往隐去或淡化生活苦难,展现人情美、人性美,表达对美好人性的向往。
人物的
纯净美
情节的
平实美
环境的
清幽美
语言的
诗意美
特点
诗化小说
战争年代,革命烈士把青春献给了硝烟烈火;改革初期,开创者把青春献给了民族的崛起;不同时代,青春有不同的样子;不同时代,青春有共同的样子,那就是奋斗的样子。希望同学们不负青春、不负时代,踔厉奋发,笃行逐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