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随堂练习 (含解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随堂练习 (含解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2.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18 23:3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C.该物质是由和组成的 D.该物质一定不含氧元素
2.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石蜡熔化前后,其质量不变
B.高锰酸钾加热后固体质量减少
C.木材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小于木材的质量
D.在空气中加热铜丝,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铜丝的质量大
3.质量守恒定律也有人曾称之为“物质不灭定律”。对于在化学反应中“物质不灭”的理解正确的组合是
①构成物质的分子种类不变
②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不变
③构成物质的原子种类不变
④物质的种类和质量不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①原子数目②原子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分子种类⑤元素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⑦物质的种类
A.①②⑤⑥ B.①②③⑤ C.①②⑤⑦ D.③④⑥⑦
5.中国太阳能光伏设备中的太阳能电池片主要成分是晶体硅,制取晶体硅的反应之一是:2C+SiO2Si+2X↑,则X的化学式为
A.CO B.CO2 C.SiC D.H2O
6.现有A、B、C三种物质各10g在一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D的质量为20g,若再增加 10gB物质,则A物质完全反应掉,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
A.2:1 B.1:1 C.2:3 D.1:2
7.下列有关电解水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物质的类别发生了改变 B.反应前后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8.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2.5g硫粉在2.5g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5g二氧化硫
B.将2.5g氢氧化钠固体放入2.5g水中完全溶解后得5g溶液
C.5g镁条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所得固体质量大于5g
D.1g碳酸钠粉末加入到盛有4g稀盐酸的烧杯中,最终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小于5g
9.根据化学方程式S+O2SO2,无法获得的信息是
A.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 B.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比
C.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程度 D.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10.由化学方程式可知,x、y、z的值分别是
A.1、2、3 B.2、8、1 C.4、8、2 D.4、4、1
11.如图通过加热铜粉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铜粉加热后由红色变为黑色
B.气球先膨胀变大,冷却后缩小
C.不可以用玻璃棒来代替玻璃导管
D.反应前锥形瓶内铜粉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
12.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2.3 g某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 g CO2和2.7 g H2O。对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推断:①一定含C、H元素;②一定不含O元素;③可能含O元素;④一定含O元素;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2:5;⑥分子中C、H、O的元素质量比为12:3:8。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①③⑤ D.①④⑤
二、非选择题
13.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
(1) ;
(2) ;
(3) ;
(4) ;
(5) ;
(6) 。
14.开发和利用清洁高效而又用之不竭的新能源,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2006年1月起,我国部分地区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乙醇可利用农作物发酵制得,农作物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C6H12O6),然后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乙醇(C2H5OH)和二氧化碳,写出葡萄糖分解为乙醇的化学方程 。
15.用 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chemical equation)。
16.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
(2)
(3)
17.还原性:
(1)碳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大试管中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变为 ,小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 。
(2)与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碳的还原性可用于 工业。
18.我国高铁建设走在世界前列,修建高铁需要大量铁矿石来炼铁,进而炼钢。要炼出含铁96%的生铁1000t,至少需要含氧化铁20%的赤铁矿多少吨?
【解】1000t生铁中含有铁的质量为:
设理论上需要Fe2O3的质量为x
写出化学方程式
列出比例式
x=137.1t
赤铁矿石的质量为 t。(结果保留整数)
答:赤铁矿石的质量为(略)。
19.为了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甲同学和乙同学分别设计了下面两个实验,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A所示,反应前,托盘天平的指针指向刻度盘的中间;两种物质反应后,托盘天平的指针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偏转。
(2)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B所示,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
(3)两位同学通过交流反思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 装置中进行。
(4)从微观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选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分子种类 ③原子数目 ④分子质量 ⑤分子数目 ⑥原子质量。
2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更大,主要来源之一是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
(1)下列措施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 。
A.鼓励少开私家车,坐公交车出行 B.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C.鼓励用煤火力发电 D.露天焚烧垃圾、秸秆等
(2)下表是福州某日的空气质量日报,三个空气质量监测项目中,会导致酸雨形成的是 。
空气质量监测项目 空气质量指数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
可吸入颗粒物 65 Ⅱ 良
二氧化硫 16
二氧化氮 20
(3)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是78%
B.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属于空气污染物
C.空气与人呼出的气体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都增大
D.稀有气体可以作为焊接保护气,说明在一般情况下,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4)安装尾气催化净化装置可以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其反应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1.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每个人都要关心水、爱护水、节约用水。
(1)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达到下述四项指标:a.不得呈现异色 b.不得有异味 c.应澄清透明 d.不得含有细菌和病毒。其中“c指标”可以通过 操作达到。
(2)生活中可以采用 区分硬水和软水,可以通过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他们为了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含量,将足量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加入到12.5g水垢中,产生CO2气体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12.5g水垢与盐酸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是 g。
②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
《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B A A D D B C C
题号 11 12
答案 D B
1.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物有两种,其中氧气只含有氧元素,产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共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氧元素可能来自氧气,也可能来自某物质,不能确定;但氧气中无碳、氢元素,即某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故准确结论是:该物质中一定含C、H,可能含有O。
【详解】A、该物质不一定是混合物,例如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错误;
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正确;
C、该物质燃烧生成 CO2 和 H2O ,不是含有二氧化碳和水,错误;
D、该物质可能含氧元素,错误。
故选B。
2.A
【详解】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A、石蜡熔化过程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是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氧气逸出导致固体质量减少,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不符合题意;
C、木材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木材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气体逸散到空气中,消耗的氧气质量小于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灰烬的质量小于木材的质量,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不符合题意;
D、铜丝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属于化学变化,生成物氧化铜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铜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铜丝的质量大,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B
【详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都不变。在此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种类也发生了改变;分子数目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也可能前后相等。故在化学反应中“物质不灭”是由于②③。
故选:B。
4.A
【详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故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的数目②原子的种类⑤元素的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③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⑤分子种类和⑦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故选A。
5.A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和种类保持不变,反应前共有2个碳原子,1个硅原子和2个氧原子,反应后已有1个硅原子,则2X中含有2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CO。
故选A。
6.D
【详解】现有A、B、C三种物质各10g在一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D的质量为20g,若再增加10gB物质,则A物质完全反应掉,即20gB和10gA恰好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10g:20g=1:2;
故选:D。
7.D
【详解】A、在电解水实验中,有新物质氢气和氧气产生,反应前后物质的类别发生了改变,故A正确;
B、在电解水实验中,有新物质氢气和氧气产生,反应前后物质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B正确;
C、在电解水实验中,有新物质氢气和氧气产生,水是水分子构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C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故D错误。
故选D。
8.B
【详解】A.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质量关系,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A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B符合题意;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发生化学反应,且生成物比镁条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C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粉末与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所以反应后剩余物减少,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C
【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等号左边的是反应物,右边的是生成物,故该反应中反应物为硫和氧气,生成物为二氧化硫,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化学计量数和化学式量乘积的比就等于物质的质量比,该反应中硫、氧气与二氧化硫的质量比为32:32:64=1:1:2,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无法确定该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等号上(或下)方的是反应条件,该反应的条件为点燃,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C
【详解】设CxHyOz为X,由可知,左边10个氧原子,右边12个氧原子、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根据两边的原子种类和个数应该相等,所以左边还差了4个C、8个H、2个O,则x=4,y=8,z=2;
故选:C。
11.D
【详解】A.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可观察到铜粉加热后由红色变为黑色,故A正确;
B.加热时,锥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气球变大,反应结束后,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且氧气被消耗,压强减小,气球变小,故B正确;
C.不能用玻璃棒来代替玻璃导管,是因为玻璃管与气球相连,能够平衡装置内外压强,防止瓶塞喷出,故C正确;
D.反应前锥形瓶内铜粉和氧气的总质量不一定等于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因为铜和氧气不一定恰好完全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12.B
【分析】本题根据有 CO2和 H2O生成,说明有机物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氧元素要计算CO2和H2O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若质量和小于2.3g,则有氧元素,相等则不含氧元素;然后可进一步计算元素质量比和原子个数比。
【详解】由题意,反应后 CO2和 H2O生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相同,有机物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则①正确;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相同,CO2中C元素的质量:=1.2g,H2O中H元素的质量:=0.3g;1.2g+0.3g=1.5g<2.3g,说明有氧元素,则②③不正确,④正确;
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g:0.3g:(2.3﹣1.5)g=12:3:8,则⑥正确;
C、H的原子个数比为:=1:3,则⑤不正确;
故选:B。
13.(1)设未知量
(2)写方程式
(3)找相关量
(4)列比例式
(5)求未知量
(6)答
【详解】(1)设未知量
(2)写方程式
(3)找相关量
(4)列比例式
(5)求未知量
(6)答
14.
【详解】根据题意,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15.化学式
【详解】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chemical equation),故填:化学式。
16.(1) 4 1 3 4
(2) 2 3 2 4
(3) 2 6 2 3
【详解】(1)利用观察即可确定铁前的系数为3,而CO到CO2每个分子多一个氧原子,则CO和CO2的系数均为4,此化学方程式的系数依次为4、1、3、4,反应方程式为4CO+Fe3O43Fe+4CO2;
(2)本题可利用碳、氢原子守恒确定生成的CO2和水的系数为1和2,再根据氧原子守恒,可确定O2的系数为,再将系数调整为整数,则化学方程式的系数依次为2、3、2、4,反应方程式为2CH3OH+3O22CO2+4H2O;
(3)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AlCl3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Al、HCl、H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1、3、,则Al、HCl、AlCl3、H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6、2、3,反应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3H2↑。
点睛:化学方程式配平,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对于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可以联系着质量守恒定律及其成立的原因来理解和配平化学方程式;②在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可以联系着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的含义和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其成立的原因,细心地左右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若出现分数,要化为整数);切不可改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的数字.还有,只有配平化学方程式时,才能将短线改写为等号(即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
17.(1) 红色 浑浊
(2)
(3)冶金
【详解】(1)碳还原氧化铜实验中,碳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大试管中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小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3)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18. 686
【详解】由反应方程式可知,比例式为:;含氧化铁20%的赤铁矿的质量为。
19.(1)向右
(2)不变
(3)密闭
(4)①③⑥
【详解】(1)两种物质反应后,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装置,托盘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
(2)实验如图B所示,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指针不发生偏转,因此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3)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4)①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一定不变;
②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③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一定不变;
④反应前后分子一定改变,因此分子质量一定改变;
⑤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⑥反应前后原子质量一定不变。
故填:①③⑥。
20.(1)AB
(2)SO2、NO2
(3)AB
(4)
【详解】(1)A、鼓励少开私家车,坐公交车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PM2.5污染,符合题意;
B、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可减少PM2.5污染,符合题意;
C、鼓励用煤火力发电会增大烟尘排放,加剧PM2.5污染,不符合题意;
D、露天焚烧垃圾、秸秆等会增大烟尘排放,加剧PM2.5污染,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
(2)三个空气质量监测项目中,会导致酸雨形成的是SO2、NO2;故答案为:SO2、NO2。
(3)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是78%,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说法错误;
C、人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都增大,说法正确;
D、稀有气体可以作为焊接保护气,说明在一般情况下,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B ;
(4)其反应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睛】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之一。
21.(1)过滤
(2) 肥皂水 煮沸
(3) 3.3 解:设反应掉的碳酸钙质量为x。
×100%=60%
答: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60%。
【详解】(1)过滤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所以“c指标”可以通过过滤操作达到。
(2)用肥皂水可以检验硬水和软水,日常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3)据图可以看出成的二氧化碳最多是3.3g。
按照根据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步骤进行即可求出碳酸钙的质量。
根据碳酸钙质量即可算出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详见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