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从猜想到验证
一、教学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猜想需通过验证才能确定正误,建立“实证”的科学认知;理解不同事物的猜想验证可采用不同方法,形成“方法适配问题”的观念。
2.科学思维:学会基于现象进行合理猜想,培养推理、联想的思维能力;能根据验证结果调整初始想法,养成“证据支撑结论”的逻辑思维。
3.探究实践:掌握用直尺比对、实验操作、观察痕迹等简单的验证方法并实践;能在验证活动中规范操作、细致观察并记录结果。
4.态度责任:养成对待猜想严谨认真、不主观臆断的科学态度;培养主动参与验证活动、乐于分享验证过程与结果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猜想-验证”是科学探究的核心步骤;掌握用观察、工具、实验等方法验证猜想。
2.教学难点:针对复杂或不易直接观察的问题,设计有效合理的验证方法;理解不同验证方法的适用场景与局限性。
三、教学准备(第一课时)
1.“两条紫色线”的图片(纸质或电子)。
2.直尺若干(每组1把)。
3.碰碰球装置1套。
4.实验记录单(每组若干)。
第一课时:认识猜想与验证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教师展示“两条紫色线”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条紫色的线,大家觉得它们是什么形状呢?是直线还是曲线?”
2.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猜想),问:“大家的想法都很有趣,但这只是我们的猜测,怎么才能知道到底对不对呢?”
3.引出课题——《从猜想到验证》,说明科学探究中,光有猜想不够,还需要通过方法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二、探究活动1:验证“紫色线的形状”(15分钟)
1.提出猜想(5分钟):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对“两条紫色线是否为直线”的猜想,每组记录1-2个典型猜想(如“两条都是直线”“一条直线一条曲线”)。
2.设计验证方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工具或方法能验证线的形状”,鼓励学生说出想法(如用直尺比对、用铅笔沿线条描边等)。
3.动手验证(5分钟):发放直尺和图片,学生分工合作,用设计的方法验证猜想,记录验证结果(最终发现两条紫色线都是直线)。
三、探究活动2:碰碰球的猜想与验证(15分钟)
1.观察与猜想(5分钟):教师展示碰碰球装置,演示“拉开1个球松手”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再分别提出问题:“拉开1个球松手,会撞开几个球?拉开2个、3个呢?”,学生独立填写猜想结果。
2.实验验证(8分钟):邀请学生上台依次操作“拉开1个、2个、3个球”的实验,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验证发现:拉开n个球,会撞开n个球)。
3.总结发现(2分钟):引导学生对比猜想与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碰碰球的运动遵循“等量撞击”的规律,猜想需要通过实验才能验证是否正确。
四、课堂小结(5分钟)
1.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内容:先对问题提出猜想,再用观察、工具、实验等方法验证猜想。
2.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需要先猜想再验证呢?”(如“鸡蛋在盐水中会浮起来吗”),为下节课做铺垫。
五、板书设计
1.核心方法:猜想→验证
2.验证“紫色线形状”
猜想:两条都是直线/一条直线一条曲线等
验证工具:直尺
验证结果:两条均为直线
碰碰球实验
拉开球数(个) 猜想撞开球数(个) 验证撞开球数(个)
1 1 1
2 2 2
3 3 3
结论:猜想需通过观察、实验等验证
第二课时:多样的验证方法
教学准备:(第二课时)
1.显微镜1台、种子切片若干。
2.密封盒子(内装数量不等的小球,每组1个)。
3.制作简易碰碰球装置的材料:绳子、小球(每组若干)。
4.制作“魔豆瓶”的材料:小瓶、豆子(每组若干)。
5.多媒体课件(展示种子内部结构、验证方法示例等)。
一、复习导入(3分钟)
1.回顾上节课内容:“我们学习了科学探究的两步法是什么?”(猜想→验证)
2.提问:“如果遇到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比如种子内部、盒子里的东西),该怎么验证猜想呢?”引出本节课主题——多样的验证方法。
二、探究活动1:看不见的“内部世界”(12分钟)
1.提出问题(3分钟):展示种子和显微镜,提问:“想知道种子的内部结构,我们能直接看到吗?该用什么工具帮助我们验证猜想?”
2.工具验证(7分钟):教师演示用显微镜观察种子切片的过程,学生轮流观察,对比自己对“种子内部有什么”的猜想与实际观察结果(如胚根、胚芽等)。
3.总结方法(2分钟):得出结论:对于难以直接观察的事物,需要借助工具(如显微镜、放大镜)进行验证。
三、探究活动2:盒子里的小球(15分钟)
1.任务布置(3分钟):每组发放一个密封盒子(内装数量不等的小球),任务:“猜想盒子里有几个小球,并设计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
2.分组探究(10分钟):学生小组讨论验证方法(如摇晃听声音判断数量、掂重量对比已知小球重量、观察盒子形状估算等),动手操作并记录验证过程和结果。
3.成果分享(2分钟):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猜想、验证方法和结果,教师点评不同方法的合理性。
四、实践制作:我的“科学小装置”(7分钟)
1.引导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自主选择制作项目:
选项1:模仿碰碰球,用绳子、小球制作简易碰碰球装置。
选项2:制作“魔豆瓶”,在小瓶内装豆子,通过摇晃听声音猜想豆子数量并验证。
2.学生动手制作(时间不足可延伸至课后),体验“猜想-验证”的完整过程。
五、课堂总结与拓展(3分钟)
1.总结验证猜想的多种方法:观察法、工具辅助法、实验法、间接推断法(如听声音、掂重量)。
2.布置课后任务:“回家后,对家里的一件物品(如“苹果是甜的还是酸的”“蜡烛燃烧会产生什么”)提出猜想,并动手验证,下节课分享你的探究过程。”
六、板书设计
4.8 多样验证方法
(1)工具辅助法(如显微镜观察种子内部)
(2)间接推断法(听声音、掂重量猜盒子里小球数)
(3)实验法(碰碰球、魔豆瓶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