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课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课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0 09:24:21

文档简介

2/2
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教学设计
【文本分析】
本次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聚焦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它引导学生分享观察新发现,将印象最深的事物写下来,还强调写完后自主修改与小组交流。同时,给出观察心得,如要细致、多感官参与、从不同方面观察,助力学生掌握观察方法,提升观察与写作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记录美。
教学设计时要联系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和平时的观察记录,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观察方法,如要注意事物的变化,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摸,用鼻子闻等,具体、细致地描绘出自己的发现。
教材还编排了《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两篇习作例文,观察的对象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小狗和杨梅。单元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要求学生写自己观察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并向同学展示自己的观察所得。
《我家的小狗》一文,要引导学生注意旁批和课后题,不仅要关注小狗的不同表现,还要关注作者在细致观察时想到了什么,从而领悟到正是因为作者留心观察了小狗的种种表现,并由此想到了许多事情,才将小狗的“淘气又可爱”写得活灵活现。
《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课文的旁批提示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这样观察的好处,课后题以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梳理作者对杨梅外形、颜色、味道的观察所得。教学设计时,主要是通过这两篇习作例文,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观察所得和观察的细致。
【教学目标】
1.能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2.能继续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3.能展示观察所得,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观察感受。
【教学重点】
1.学会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能够有重点地对事物或场景进行观察。
2.能够用流畅、具体的语言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第一课时
点明主题 走进习作例文
师:各位小小观察员们,带着你们的发现,本节课走进习作《我眼中的缤纷世界》!同学们,在《搭船的鸟》中,作者因为留心观察而认识了漂亮可爱、捕鱼本领高强的翠鸟;在《金色的草地》中,作者因为留心观察而发现草地的奇妙变化。这两篇文章启示我们,在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都有其独特的美。只要留心周围的事物,做一个有心人,你就会有新的发现。这个单元有一个很重要的学习任务——(出示教材第59页单元“提示”)“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怎么写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过渡:好的文章总是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更来源于对生活中事物的认真观察和细心品悟。“习作例文”部分就提供了两篇美文供大家参考,一篇是写动物的有趣文章《我家的小狗》,另一篇是经典美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我们在写作之前,先来认真读一读这两篇文章,看看从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先读一读《我家的小狗》这篇。
(一)学习《我家的小狗》。
1.自由朗读《我家的小狗》,整体感知。
(1)你觉得“王子”是一只怎样的小狗?(淘气、可爱、勇敢。)
(2)为展现出小狗的这种特点,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的?(三个方面的内容:“王子”的可爱样子、跟“我”学习的情形以及同火车赛跑的事。)
2.细读例文,交流感悟。
(1)思考“王子”的“淘气、可爱、勇敢”表现在哪些地方?圈画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边读边做批注。
(2)小组合作交流:把自己圈画的句子跟同学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3)学生汇报,师生讨论交流。
?“王子”很可爱:
①是我们村里长得最花、毛色最漂亮的一只狗。(外形)
②它跑得特别快,我总也追不上它。不过“王子”很乖,它总是在前面等着我。(性格)
③“连一个字母也没学会”“挺爱上课的”“教它念‘狗’字的时候,它叫得最欢”“还会数数”(特长)
④“我教它念‘狗’字的时候,它叫得最欢。它准是在想,这是在说它自己呀!”(作者观察得非常仔细,小狗学其他字没有兴趣,只是学习“狗”字时才最认真、最有兴致。而且,作者不仅观察得仔细,还认真揣摩“王子”的想法,使“王子”聪明、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
?“王子”很淘气、勇敢:
①“它喜欢哼哼叫和汪汪叫。……它喜欢同火车赛跑。每次都是它输,可它从不在乎。”(作者抓住它的叫声、动作、神态的变化,来表现出它的淘气、可爱。这是作者观察的小狗的行为。)
②“冲着远去的火车汪汪叫上几声……还是骂了火车一顿。”(不仅有观察,还有观察时的想法,这样一来,小狗显得更有趣、更可爱了。作者之所以能看懂“王子”的一举一动,还是源于他对“王子”的细致观察、耐心陪伴以及浓浓的喜爱。)
3.比较《搭船的鸟》和《我家的小狗》,思考:两篇文章有哪些相同之处?
明确:观察的对象都是动物;都观察到了小动物的外形、动作,而且都是抓住这两方面的特点来写的;都写了自己观察时的想法;都表现出了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4.教师小结,总结写法。
小结:作者之所以能把小鸟、小狗写得这么可爱、有趣,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亲切感人,是因为作者对它们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怎么观察、描写的呢?(出示课件)
(1)观察了小动物的外形、性格、特长等。(抓住事物的特点。)
(2)观察了翠鸟捕鱼、吃鱼时的动作变化,观察了小狗喜欢与火车赛跑这一行为的发展变化。(细致地观察,把重点写清楚、写具体)
(3)不仅用眼看,还用心去揣摩。
(二)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
过渡:《我家的小狗》中作者观察的是小动物,《我爱故乡的杨梅》中作者观察的就是植物,是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出示标题)从题目中看,你们觉得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个词是什么?(“爱”。)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杨梅的?又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爱的呢?我们就到文章中去找一找。
1.自由朗读《我爱故乡的杨梅》,整体感知。
(1)围绕着“爱”,作者描写了杨梅的哪些方面?(外形、颜色、味道。)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杨梅的生长变化过程。)
2.细读例文,交流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完成文后的表格。可与同桌交流答案。
(2)指名学生交流填写内容,教师相机出示答案并拓展延伸。
?外形: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预设:明确观察时要抓住水果外形的特点。可以适当拓展,让学生说一说其他水果的外形,注意对特征的把握。描述时还可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颜色:淡红、深红、黑色、新鲜红嫩、鲜红。
预设:先引导学生梳理从外到内(外皮、果肉、汁水)的层次,再指导写作的顺序:从杨梅果的外表写起,先用上“先是……随后……最后……”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语描写表皮颜色的变化,然后从外到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皮、果肉及汁水的颜色。可以适当拓展,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观察,用上“先……随后……最后……”说一句话。
?味道: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
预设:为把杨梅味道好吃的特点写具体,作者用自己小时候贪吃杨梅,牙齿被酸倒的事例加以证明。我们在写作文时也要注意运用事例来表达情感。
(3)思考:作者在观察杨梅的外形、颜色、味道时,调动了哪些感官进行观察?
明确:用眼睛看,用手摸,用嘴巴尝。
3.比较《金色的草地》和《我爱故乡的杨梅》,思考:两篇文章有哪些相同之处?
明确:观察的对象都是植物;都观察到了事物的变化;都调动了感官进行观察;都写了具体的事例;都表现出了对事物的喜爱之情。
4.教师小结,总结写法。
小结:如果我们观察的也是某种植物,从这两篇文章中,我们可以借鉴哪些观察的方法呢?(出示课件)
(1)可以从外形、颜色、味道等不同方面进行观察,重点是抓住各方面的特征。
(2)观察要细致,要学会调动多种感官进行细致观察,不仅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可以用手摸,用鼻子闻,有时还可以尝一尝。
(3)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的变化。
(4)写观察的发现时,还可以加入自己观察时的想法或具体事例,把观察对象写得更加清楚、明白。
第二课时
一、仔细审题,明确要求
1.出示习作主题“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教师过渡。
过渡:同学们,世界永远是五彩缤纷的,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和品悟。我们从“初试身手”的仿写活动中已经明确了哪些是我们观察的对象,知道了自己的习作要写些什么。刚刚又从课文与两篇习作例文中获得了一些便于掌握的观察方法。接下来,我们就要正式开始写作了。这一次的习作任务,就是把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下来。
2.出示习作题目内容,指名学生读一读,引导学生明确要求。
(1)写作对象: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可以是“初试身手”中所写的观察对象,也可以选择其他合适的事物或场景。
(2)写作范围: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只需写一种或一处。
二、梳理思维导图
1.点拨要点:①进一步细致观察;②把观察到的事物的特点说清楚;③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④运用多种方式(看、听、摸、闻、尝)观察;⑤注意事物的变化等。
2.方法拓展:什么是场景?场景到哪儿找?我们在学校里,在上学的路上,在市场、商店或公园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有意义或有意思的场景。认真回想这些场景,当时的环境、气氛,参加的人有什么表现,神态怎样,哪些让人印象最深刻,这就是场景。写作时,首先应确定这个场面要围绕一个什么意思来写,也就是要表现一个什么中心,围绕中心写出的场面才会生动具体,让人看后才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对比修改学生初稿《可爱的小狗》,先进行评价,然后对比修改,这样更清晰直观。
三、自主练写,互评互改
1.学生独立撰写习作初稿,教师巡视了解习作练写情况,对个别学生及时予以点拨指导。
2.对比出示同一学生“初试身手”的试写成果和单元习作的成果,具体指导习作改进的方向。
评议重点:(1)作者对事物(或场景)的特点有没有进行具体描写。(2)语句及内容有没有条理。
板书参考【来源小红书】
2/22/2
第五单元 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夕阳下的梧桐树 现在,正是黄昏,我百无聊赖地用三根手指转动着一支铅笔,目光慵懒地在窗外游离,猛然定格在那棵挺拔的梧桐树上。那棵梧桐树很老很老,自从我们在这里住下来的时候,它就已经很粗壮了。 梧桐树的主干是深棕色的,横七竖八地生出许多枝条,上面郁郁葱葱地长着一簇又一簇的叶子。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为梧桐树的枝干镶了一道美丽的金边,搭配着那诱人的果绿色,美得让人不知该如何赞叹。① 有时候,太阳悄悄地躲进梧桐树那茂盛的枝叶里,树的脸便如纱般地红了,似乎很害羞。②而今天,夕阳却很慷慨地送给人们一片云霞、一丝柔和的光亮。一阵微风吹过,身披金色舞衣的棱叶轻轻地摇曳,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在为夕阳鼓掌呢! 天空的黑色逐渐淌了过来,围住了太阳。梧桐树的金衣也已褪去,又变回它原本的模样——深棕色的树干、纤细的枝条和翠绿的叶子,苍翠、挺拔,显得那么沧桑。它没有了夕阳的呵护,却依然美丽。转眼间,又一阵微风吹来,梧桐树再一次“沙沙”地响了起来,就像在对已远去的夕阳说:“再见!再见!” 窗外的梧桐树,正期待着下一次夕阳的来临!③ ①通过对梧桐树样子的描写,表现出它的美。 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黄昏的景色写得极为生动。 ③抒情式结尾,含蓄且充满美感。
小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画出了夕阳下的梧桐树的美丽。如诗如画的文字,以及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充满了意境美。
夜晚花 我家的院子里有一片五颜六色的夜晚花,非常美丽。① 夜晚花的根是翠绿色的,它深深地扎在泥土里。粗壮的根上长出比我大拇指还粗的主干,主干一节一节的,从节上长出三四根花枝,这些花枝使劲儿地向外伸展。夜晚花的叶子是长鸡心形的,青翠欲滴,轻轻一掐(qiā),就会掐出水来。碧绿碧绿的叶丛中长出了一小簇一小簇的花,②它们和别的花不一样,有很长的花管,像吸管一样。夜晚花五颜六色的,有红的、金黄的、乳白的、橘黄的和雪白的。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上去像粒谷子。有的已经盛开了,花管顶端的五片花瓣连在一起,像小喇叭似的,摸上去,像丝绸一样滑滑的。③还有的已经凋谢了,结了花籽。夜晚花在晚上盛开,我想它也是因此而得名的吧! 我爱我家的夜晚花!④ ①开门见山,交代要描写的事物是夜晚花。 ②按照“根、主干、花枝、叶子。花”的顺序描写夜晚花,条理清楚。 ③描写细致、生动,把看到的和触摸到的都写了出来。 ④结尾表达了小作 者对夜晚花的喜爱之情。
小作者观察细致,抓住根、主干、花枝、叶子、花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从视觉和触觉的角度出发,对夜晚花进行了生动、详细地描写。首尾呼应,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夜晚花的喜爱之情。
果园真美 夏姑娘匆匆地走了。秋姑娘迈着轻快的脚步来了,为果园换上了新衣裳。 果园里一片丰收的景象!高粱涨红了脸,像一位害羞的姑娘;稻子弯下了腰,仿佛在给秋姑娘行礼呢;柿子成熟了,有的红彤彤的,有的黄澄澄的,又大又圆,散发着香甜的气味;葡萄先生在秋姑娘的打扮下,穿上了紫色的礼服,真像一位绅士。① 果园里的色彩真丰富!红红的苹果被风一吹,便在空中晃动起来,像一个个喜庆的红灯笼。黄黄的橘子成熟了,摇晃着脑袋,等着被人们摘下来。金黄色的梨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精神了。这些色彩使果园更加美丽了。②看!有一个小朋友正在果园里摘果子。篮子里有几个又圆又大、红彤彤的果子。他站在小板凳上,抓着一根树枝,精挑细选。他看到有好的成熟的果子,就小心翼翼地摘下来,放进小竹篮里。虽然他已经满头大汗,但他仍然乐此不疲。 秋天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丰收的果园是画卷里最美的云彩。秋天的果园充满了诗情画意。③ ①小作者描写高粱、稻子、柿子、葡萄时,抓住了它们的颜色、看到的和自己的联想结合起来,突显了果园的丰收之美。 ②这段话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了苹果、橘子、梨子的色彩之美,融入了喜爱之情。 ③结尾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秋天的果园的赞叹。
小作者描绘了秋天果园美丽的景象。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围绕“果园里一片丰收的景象”“果园里的色彩真丰富”“看!有一个小朋友正在果园里摘果子”这几句话来写,层次清晰,内容具体,结尾总结了全文。
吉安古榕 俗有“榕不过声”之说,①但这棵榕树竟在吉安成活了,成了吉安一处有名的风景。我常常去看望这棵老树,他就像一位慈爱的老爷爷看着我长大。 这棵树是明朝万历年间福建商人种在吉安滨江边的,有三百多年历史了。远看榕树,像一把永远不会合拢的绿绒大伞;再近些看,好像一个伸开双手的人在说:“欢迎光临!”橙树离我们越来越近,像极了千手观音,那么舒展,又那么柔和。② 我在榕树下观察它的枝叶,发现它2/3的枝都是往江边倾斜的,而且江边的枝还往下倒。据说一年涨水,榕树的枝叶都垂到水里了,而另一边却往上升,比萨斜塔还斜呢!③它的枝有上有下、有长有短,高的到了老坝上,低得几乎贴到了地面,长的十多米,短得只有几米。枝干的颜色有黄的、有橙的、有棕的,还有绿的,让人眼花缭乱。 榕树枝上有一片片的小绿叶子,一簇里就有约200片叶子!一大堆叶子形成一个“筛子”,把阳光一粒一粒地筛了下来。枝头还有一颗颗小绿果实,像一颗颗小绿豆。④ 它的根比枝还粗糙,像80岁高龄的老奶奶的皮肤。根不但粗糙,还很长,有人说,江里没水时,在河中央都能看到榕树的根,传说最长的根都长到了河的对岸呢! 啊!吉安古榕,你虽然没有垂下的气根,没有一窝窝鸟儿,但你仍是吉安的有名风景!⑤ ①用俗语引出要描写的事物,既点题,又设置了悬念。 ②比喻的手法,将静态的树写活了。 ③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榕树的特点。 ④运用细节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叶片的样子。 ⑤结尾处升华主题。
开头用一句俗语引出吉安古榕,并点明“我”和古榕的亲密关系。(略写)中间先写了榕树的历史和外形;再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描述吉安古榕的枝、叶和根的特点。(详写)结尾将古榕与吉安联系起来,升华主题。(略写)
蚂蚁“说话”的奥秘 今天下午,我发现有两只蚂蚁正在饼干上爬来爬去,忙忙碌碌。其中一只蚂蚁爬下饼干,往洞穴爬去。一会儿工夫,一大群蚂蚁浩浩荡荡地冲向饼干,当时,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问号:怎么一会儿工夫来了这么多蚂蚁?一定是刚才那只蚂蚁去洞穴叫来的。可蚂蚁是怎么“说话”的呢?① 我仔细地“侦察”起来。一开始,我没有看出有什么异样。过了一会儿,我发现蚂蚁用触角你碰碰我,我碰碰他,这么多“人”集体活动,竟然配合得很默契,相当有秩序,忙而不乱,就像有“人”在指挥着一场大规模的无声运动。我的目光自然集中在蚂蚁的触角上面,琢磨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②观察思考了好一阵子,我终于明白,蚂蚁是不会说话的,但它们会用触角彼此相碰来传递各种信息。这实际上是一种语言,一种无声的语言,然而无声胜有声,令人大开眼界。③ 朋友们,你们现在该知道蚂蚁“说话”的奥秘了吧! ①提出问题,引出下文。 ②观察仔细,描写具体。 ③通过观察思考,揭开奥秘。
开头作者娓娓道来,写自己在观察蚂蚁时发现了问题,设置悬念,引出下文。(略写)中间先详细写“我”为了解开谜题,如何仔细观察,用“一开始”“过了一会儿”等词写出了“我”的耐心和发现变化的过程;再写出经过“我”的思考,得出了答案。(详写)结尾用互动式结尾点题,活泼有趣。(略写)
小蝌蚪 中午吃罢饭,我便仔细观察我活捉的小蝌蚪。它们黑不溜秋的,非常好看。(“惹人喜爱”才是人们爱蝌蚪的原因。) 小蝌蚪一个个长得圆圆的、黑黑的,头大尾小,整天拖着一厘米左右的小尾巴游来游去。让人觉得它们永远是那么天真、活泼,那么机灵、逗人。 小蝌蚪一会儿躲进水草里,一会儿又游了出来,有时候,我去池塘边换水,小蝌蚪就静静地待在里面。等我换完了水,把它们放进瓶里,它们就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在那里相互追逐、嬉闹。(小蝌蚪会那么安静吗?把当时的情景写详细点。 ) 我发现,小蝌蚪也有领导。在这些小不点儿中,总有一只大点儿的蝌蚪的前边引路,后面的小兵们一齐跟着游着。(“一窝蜂似的”更能体现出小蝌蚪的生活习性。) 小蝌蚪是个骗子精。有一次,一只小蝌蚪浮在水面上不动。我用手摇了摇瓶子,可它还不动,我以为它死了,便把它扔到池塘里。谁知它一到池塘里就飞快地逃跑了,(“一溜烟”更能形象地表现出它逃跑速度之快。)再也找不着了。 小蝌蚪真惹人爱,我真的离不开它们。不过等它们长大,我还是要把它们放到稻田里,让它们去捕食害虫。 小蝌蚪 中午吃罢饭,我便仔细观察我活捉的小蝌蚪。它们黑不溜秋的,非常惹人喜爱。(开头直接点题。) 小蝌蚪一个个长得圆圆的、黑黑的,头大尾小,整天拖着一厘米左右的小尾巴游来游去。让人觉得它们永远是那么天真、活泼,那么机灵、逗人。(用准确的语言写出了小蝌蚪的外形。) 小蝌蚪一会儿躲进水草里,一会儿又游了出来,好像在得意地夸耀自己:“看我多会藏猫儿,你找不着我吧!”有时候,我去池塘边换水,总喜欢对它们说:“小宝贝们,我给你们换水来了,别动呀。”它们都像听懂了似的,在我手上一动不动。(通过联想,生动地表现出小蝌蚪的可爱。)等我换完了水,把它们放进瓶里,它们就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在那里相互追逐、嬉闹。 我发现,小蝌蚪也有领导。在这些小不点儿中,总有一只大点儿的蝌蚪的前边引路,后面的小兵们一窝蜂似的跟着游。(这样的比喻很形象。) 小蝌蚪是个骗子精。有一次,一只小蝌蚪浮在水面上不动。我用手摇了摇瓶子,可它还不动,我以为它死了,便把它扔到池塘里。谁知它一到池塘里就一溜烟地逃跑了,再也找不着了。 小蝌蚪真惹人爱,我真的离不开它们。不过等它们长大,我还是要把它们放到稻田里,让它们去捕食害虫。(结尾抒发了对小蝌蚪的喜爱之情。)
本文开门见山,交代时间和对象。接着用细致的描写展现出蝌蚪的外形(静态);再写蝌蚪游动和“我”给它们换水时的样子(动态),动静结合把蝌蚪写得活灵活现;接着写“我”发现蝌蚪不但有首领,还会骗人,写出了自己观察时看到的变化。结尾首尾呼应,再次表达自己对蝌蚪的喜爱。
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是百花盛开的春天,是烈日炎炎的夏天,是硕果累累的秋天,还是粉妆玉砌的冬天?请以《我最喜欢的季节》为题写一篇作文,400字左右。
作文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思路:
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共32张PPT)
各位小小观察员们,带着你们的发现,本节课走进习作《我眼中的缤纷世界》!


















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因为留心观察,作者认识了一个可爱的新朋友——会“搭船”的翠鸟。
窗前的草地对作者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但作者稍加留意,就发现了奇妙的变化。
留心周围的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
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1.自由朗读例文,你觉得“王子”是一只怎样的小狗?
2.作者写了哪些内容来展现“王子”的这些特点?
1.自由朗读例文,你觉得“王子”是一只怎样的
小狗?
2.作者写了哪些内容来展现“王子”的这些特点?
“王子”的样子,“王子”学习的情形,“王子”同火车赛跑。
淘气、可爱、勇敢。
(1)思考“王子”的“淘气、可爱、勇敢”表现在哪些地方?圈画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边读边做批注。
(2)小组合作交流:把自己圈画的句子跟同学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3)学生汇报,师生讨论交流。
长得最花、毛色最漂亮
“王子”很可爱
外形
很乖,它总是在前面等着我
性情
连一个字母也没学会,挺爱上课,还会数数
爱好
念“狗”字的时候,它叫得最欢。它准是在想……
交流感悟
怎么观察、描写小动物呢?
1.观察小动物的外形、性格、特长等。(抓住事物的特点)
2.观察小动物某一行为的发展变化。(细致观察,把重点写清楚、写具体)
3.不仅要观察,还用心去揣摩。(观察时的想法)
1.围绕“爱”,作者描写了杨梅的哪些方面?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1.围绕“爱”,作者描写了杨
梅的哪些方面?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外形、颜色、味道。
杨梅的生长变化过程。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样子
有刺
变软
变平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颜色
淡红
深红
黑色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我小时候,有一次吃杨梅吃得太多,发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我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吃饱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被它酸倒了。
写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作者写了自己的想法
味道
味道
思考:作者观察杨梅时,调动了哪些感官进行观察?
用眼睛看
用手摸
用嘴巴尝
认真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杨梅 特点
外形
颜色
味道
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渐渐长熟时刺也渐渐软了,平了。
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
没有熟透的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
习题解答
怎么观察、描写植物?
1.可以从外形、颜色、味道等不同方面进行观察。(抓住重要特征)
2.学会调动多种感官进行细致观察。(看、听、摸、闻、尝……)
3.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的变化。(写清楚变化)
4.加入自己观察时的想法或具体事例。(突出特点,加深印象)


















写作对象
写作范围
一种事物
一处场景
印象最深的
一处或一种
可爱的小狗
  我家有一只可爱的小狗。它有一个黑鼻子,一双黑色的眼睛,还有一条毛茸茸的尾巴。每天我一放学回家,它就冲着我摇起毛茸茸的尾巴。
  小狗行动非常灵活。一天,我在啃骨头,它看见了,坐在那儿看着我手中的骨头,馋坏了。我看见了,就给它扔了一块,它三两下就吃完了。然后,我又扔了一块给它,
这次扔得比较高,它一下子就接到了,三口两口就吃完了。小狗很得意。
 有一次,爸爸的朋友来了,小狗看见了,大声地“汪汪”叫了起来。爸爸的朋友开口说了一句话,小狗叫得更厉害了。爸爸和妈妈听见声音从屋里出来,小狗马上不叫了,变得非常乖。
  我真喜欢我家这只小狗。你喜欢它吗?
可爱的小狗
我家有一只可爱的小狗。它有一个黑鼻子,摸上去湿湿的、滑滑的,经常嗅来嗅去,好像在找什么,一双圆溜溜的眼睛比葡萄还圆。它还有一条毛茸茸的尾巴。我一放学回家,它就会跑到我跟前,毛茸茸的尾巴冲我摇来摇去。
我家有一只可爱的小狗。它有一个黑鼻子,一双黑色的眼睛,还有一条毛茸茸的尾巴。每天我一放学回家,它就冲着我摇起毛茸茸的尾巴。
可爱的小狗
小狗行动非常灵活。一天,我在啃骨头,它看见了,坐到我面前盯着我手中的骨头,馋得口水都流出来了。我看见它这个样子就给它扔了一块,它马上敏捷地跳起来,一口接住了骨头,然后三两下就吃完了。哇,好神速!我打算扔第二块骨头给它。为了为难它,这次我站起来把手中的骨头举得高高的,在空中抡了两圈才扔给它,原以为这回它可接不着了,谁知,它看着骨头下落的方向,一下子跳得老高,又准又稳地接到了骨头,又是三口两口就吃完了。我不由得对它竖起大拇指:“行,你真厉害,这样也能接着。”小狗冲着我抖动身体,嘴里还发出得意的哼哼声。
小狗行动非常灵活。一天,我在啃骨头,它看见了,坐在那儿看着我手中的骨头,馋坏了。我看见了,就给它扔了一块,它三两下就吃完了。然后,我又扔了一块给它,这次扔得比较高,它一下子就接到了,三口两口就吃完了。小狗很得意。
小狗的警惕性很强。有一次,爸爸的朋友走到家里来,小狗看见了,马上“汪汪汪”地大叫起来。爸爸的朋友开口喊了一声,小狗就叫得更厉害了,而且一边叫一边冲着来人龇牙,好像在说:“这是我家,你不能进来。”这时候,爸爸听见声音走了出来,喝住了小狗,小狗乖乖地趴到了地上。
有一次,爸爸的朋友来了,小狗看见了,大声地“汪汪”叫了起来。爸爸的朋友开口说了一句话,小狗叫得更厉害了。爸爸和妈妈听见声音从屋里出来,小狗马上不叫了,变得非常乖。
每当我上学放学时,我都会经过院子里的小路。路旁栽满了各种各样的树,有枫树、梧桐树、银杏树、樟树、桂花树。
此刻是深秋时节,道路两旁的树变得五彩斑斓。有些树叶是火红火红的,红的似火;有些树叶金黄金黄的,黄的耀眼;有的树叶翠绿翠绿的,翠绿欲滴;还有的是黄绿相间,十分美丽,我真想摘一片夹在我的书本里做书签呢!
小路上的秋色
佳作欣赏
秋风吹过时,那些还是翠绿欲滴的树叶在树枝上瑟瑟发抖,仿佛在说:好好冷啊,谁谁,谁能给我一件衣衣服啊而那些早已枯黄的树叶,则随风一片一片飘落,就像一只只蝴蝶在风中蹁跹起舞,也像一叶叶扁舟在风的海洋中飘荡。
一阵花香迎面扑来,原先是金桂飘香,这香味沁人心脾,令人陶醉。放眼望去,在那郁郁葱葱的桂花树叶子下,布满了许许多多小小的米色花朵,一簇簇、一团团,就像夜空中的满天繁星。
佳作欣赏
秋天的小路色彩缤纷;秋天的小路香气扑鼻;秋天的小路多么让人心旷神怡!
我爱院子里的小路,更爱这小路上的秋色。
佳作欣赏
“《我眼中的缤纷世界》最佳讲解员”评价单 姓名:
观察时我很细致,还进行了连续观察。 是( ) 不是( )
描写时,我写出了自己的想法。 是( ) 不是( )
我写出了观察事物的变化。
观察时,我调动了多感官进行观察。
我修改时正确使用了修改符号。
写作时,我的书写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