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水浒传》专项训练题
一、填空题
1.《水浒传》的作者一般被认为是 (朝代)的 ,全书围绕“ ”的主线展开,共 回。
2.“拳打镇关西”的英雄是 ,他后来的法号是 。
3. 梁山泊的总寨主,先后经历了王伦、 和 三代。
4. 宋江在江州题反诗,最后被 和 等人劫法场救出。
5. 被称为“三代将门之后”的好汉是 ,他使用的兵器是 。
6. “智取生辰纲”的策划者是 ,他使用的计策关键在于 (物品)。
7. 梁山好汉中被誉为“赛诸葛”的是 ,精通机关阵法的是 。
8. 宋江领导的梁山起义口号是“ ”。
9. 梁山好汉李逵最终被 赐下毒酒而死,体现了梁山招安后的悲剧结局。
10.“误入白虎堂”中可以看出林冲 的性格特征。
二、选择题
1. 下列哪位好汉的绰号与他的职业或技能无关?( )
A. 神行太保 B. 浪里白条 C. 智多星 D. 小李广
2. “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这段文字描写的是哪位英雄的事迹?( )
A. 武松 B. 李逵 C. 解珍 D. 鲁智深
3. 下列事件与人物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风雪山神庙 —— 林冲 B. 大闹飞云浦 —— 武松
C. 沂岭杀四虎 —— 李逵 D. 倒拔垂杨柳 —— 杨志
4. 宋江之所以被称作“及时雨”,主要是因为他的什么特点?( )
A. 武功高强,行侠仗义 B. 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C. 仗义疏财,爱结交朋友 D. 对朝廷忠心,讲义气
5. 梁山好汉接受招安后,主要被朝廷派去征讨了哪几方势力?( )
①辽国 ②田虎 ③王庆 ④方腊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6. 下列人物中,不属于“梁山五虎将”的是( )
A.关胜 B.林冲 C.武松 D.秦明
7. 下列情节中,与武松无关的是( )
A.景阳冈打虎 B.血溅鸳鸯楼 C.醉打蒋门神 D.火烧草料场
8. 关于“林冲夜奔”这一情节,下列哪一项描述是最准确的?( )
A. 林冲在野猪林被两位公差解救后,当即杀死公差,雪夜直奔梁山。
B.林冲在山神庙听到陆谦等人的阴谋后,怒杀仇人,随后在柴东家的推荐下投奔梁山。
C.林冲因不满王伦的刁难,一怒之下离开梁山,在雪夜中另寻出路。
D.林冲在沧州牢城营被陷害后,在风雪中仓皇出逃,走投无路之下被迫上了梁山。
9. 梁山第一任首领“白衣秀士”王伦最终的结局是?( )
A. 在梁山与官军的战斗中被史文恭射杀。
B.因不愿收留晁盖等人,被吴用设计用毒酒害死。
C.在晁盖等人上山时,因心胸狭隘不愿收留,被林冲火并。
D.自觉才德不足,主动将寨主之位让与晁盖,下山云游去了。
10. 下列关于《水浒传》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小说通过梁山好汉的聚义与离散,反映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B.李逵性格鲁莽直率,对宋江忠心耿耿,最终喝毒酒随宋江而死。
C.“燕青救主”中的“主”指的是宋江。
D.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体现了他力大无穷的特点。
三、简答题
1.请简要分析武松“景阳冈打虎”这一情节,在塑造其人物形象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
2. 请简要分析“林冲风雪山神庙”情节中,林冲的性格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3.“智取生辰纲”体现了吴用等人怎样的特点?“智”在何处?
4.宋江作为梁山首领,既有“及时雨”的仁义形象,也有“招安”的争议选择,请结合情节简要评价宋江这一人物。
5.金圣叹称赞武松为“天人”,但有人认为武松身上也有是“凡人”的地方。你支持哪种观点 请举例加以证明。
6.《水浒传》中的一些物象与人物的命运息息相关,请从下面的人物和物象中任选一组,结合相关情节,分析该物象和人物的关系。
鲁达和酒 杨志和刀
我选( ),
四、片段阅读题
(一)阅读下面《水浒传》片段,回答问题。
且说A到寨,中军帐上坐下,早有伏兵解索超到麾下。A见了大喜,喝退军健,亲解其缚,请入帐中置酒相待,用好言抚慰道:“你看我众兄弟们,一大半都是朝廷军官。盖为朝廷不明,纵容滥官当道,污吏专权,酷害良民,都情愿协助A,替天行道。若是将军不弃,同以忠义为主。”
1.A指的是 ,这段话展现了他 的人物形象。
(二)阅读下面《水浒传》片段,回答问题
【甲】A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B听得,收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响,动掸不得。A道:“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候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么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
【乙】A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
2.选文中A是 ,B (填人名)
3.甲文中的“两个公人”和乙文中的“三个人”都是受人指使要来谋害A性命的人,请分析A对这两拨人的不同态度及原因,并说说A的性格变化。
(三)阅读下面《水浒传》片段,回答问题
正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只见A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B便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攧做粉碎。……C便道:“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 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4.请从上面三个人物的语言描写中,判断是哪几位好汉。
A. B. C.
5.选文中A为什么说招安会“冷了弟兄们的心” 请结合好汉们上梁山的经历来谈。
(四)阅读下面《水浒传》片段,回答问题
只见黑旋风李逵从梁上跳将下来,就萧让手里夺过诏书,扯的粉碎,便来揪住陈太尉,拽拳便打。此时宋江、卢俊义大横身抱住,那里肯放他下手。恰才解拆得开,李虞候喝道:“这厮是甚么人 敢如此大胆!”李逵正没寻人打处,劈头揪住李虞候便打,喝道:“写来的诏书是谁说的话 ”张干办道:“这是皇帝圣旨。”李逵道:“你那皇帝正不知我这里众好汉,来招安老爷们,倒要做大!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你莫要来恼犯着黑爹爹,好歹把你那写诏的官员尽都杀了!”
6.联系原著,概括选段故事的起因。
7.李逵这个人物的性格具有两面性,请结合原著加以分析。
示例:李逵既有善良的一面,又有残暴的一面。譬如,当李逵听到李鬼要筹钱为母亲治病时,他很同情李鬼,给李鬼银子。后来得知李鬼骗了他,便暴怒,直接杀了李鬼。
(五)阅读下面《水浒传》片段,回答问题
宋江听罢,吃了一惊,肚里寻思道:“A是我心腹弟兄。他如今犯了迷天大罪,我不救他时,捕获将去,性命便休了。”心内自慌。宋江且答应道:“A这厮奸顽役户,本县内上下人没一个不怪他。今番做出来了,好教他受!”何涛道:“相烦押司便行此事。”宋江道:“不妨,这事容易,瓮中捉鳖,手到拿来。只是一件:这实封公文须是观察自己当厅投下,本官看了,便好施行发落,差人去捉,小吏如何敢私下擅开!这件公事非是小可,勿当轻泄于人。”何涛道:“押司高见极明,相烦引进。”
8.文中A是谁 他犯了什么“迷天大罪”
9.请结合画线句子说说宋江是一个怎样的人。
(六)阅读下面《水浒传》片段,回答问题
【甲】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
【乙】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打的蒋门神在地下叫饶。
10.鲁达拳打镇关西与武松醉打蒋门神,虽然都是“路见不平”,但二人的直接起因和目的有所不同。请结合原著,简要分析这种差异。
11.两个片段在描写“打”的过程时,艺术手法各有侧重。请任选一个角度(如:动作描写、修辞手法、细节刻画等)进行对比赏析。
12.通过这两个“打”的片段,我们可以看出鲁达和武松在性格上有何显著的不同?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元末明初;施耐庵;官逼民反;120
2. 鲁智深(鲁达);智深
3. 晁盖;宋江
4. 李逵;晁盖
5. 杨志;朴刀或浑铁点钢枪
6. 吴用;蒙汗药
7. 吴用;朱武
8. 替天行道
9. 宋江
10. 妥协隐忍、委曲求全
二、选择题
1. C 2. A 3. D 4. C 5. D
6. C 7. D 8. B 9. C 10. C
三、简答题
1.这一情节从三方面塑造武松形象:一是突出其武艺高强、胆气过人,面对猛虎不逃反战,徒手打死猛虎,打破常人对虎的恐惧;二是体现其性格中的倔强与自信,明知山有虎仍坚持上山,不听店家劝阻,展现不轻易服软的特质;三是强化其“好汉”底色,打虎后为民除害,让阳谷县百姓摆脱虎患,呼应其行侠仗义的形象。
2.此前林冲面对高俅父子的陷害,始终选择隐忍退让;而在山神庙,听到陆谦等人“火烧草料场”的阴谋,知晓自己已无退路后,他彻底爆发,杀死仇人、放弃隐忍,从“委曲求全的教头”转变为“觉醒反抗的好汉”,标志着他与封建官府彻底决裂。
3.体现吴用等人有勇有谋、分工明确、洞悉人心的特点,并非盲目劫取,而是精心策划。
“智”的体现:①选时机,利用黄泥冈酷暑天气,让押送队伍疲惫口渴;②用计谋,假扮商人卖酒,以“饶酒”为诱饵,自然投放蒙汗药;③知人心,抓住杨志队伍内部矛盾,确保计谋成功。
4. 宋江仗义疏财,如接济阎婆惜母女、救助落难好汉,凭借这份仁义聚集众多梁山兄弟,成为首领的核心支撑。同时他始终怀有“忠君”思想,不顾部分好汉反对,坚持招安,虽让梁山获得“官方身份”,但最终导致好汉们在征讨方腊中大量牺牲,成为悲剧的重要原因。总体而言,宋江是“仁义”与“封建忠君思想”交织的复杂人物,其选择既源于个人信念,也决定了梁山的最终命运。
5. 示例一:支持“天人”说。武松有“天人”般的本领与侠义,如景阳冈打虎显非凡武力,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皆为替天行道,且不贪财好色,行事磊落,符合“天人”的完美侠义形象。
示例二:支持“凡人”说。武松也有凡人的缺点与情感,如血溅鸳鸯楼时,除了杀仇人,还杀死无辜丫鬟,显露出暴怒下的残忍;被张都监陷害后,一度陷入绝望,可见其也有脆弱的一面,并非毫无瑕疵的“天人”。
6. 示例一:选“鲁达和酒”。酒是鲁达性格的“催化剂”,他饮酒后更显侠义本色——拳打镇关西前,饮酒后听闻金氏父女遭遇,怒而出手;大闹桃花村时,饮酒后识破周通抢亲,痛打周通救刘太公。但酒也让他行事冲动,如大闹五台山时,因饮酒违反寺规,打坏僧人、佛像,显露出粗率的一面,酒的存在让鲁达的形象更鲜活立体。
示例二:选“杨志和刀”。刀是杨志命运的“转折点”,他的祖传宝刀本是身份与武艺的象征,但为筹钱,不得不卖刀;遇牛二刁难,杨志忍无可忍,用宝刀杀死牛二,从此从“制使”沦为“罪犯”,被迫流亡,最终上梁山。刀既是他的荣耀,也间接导致他命运的跌落,贯穿其从“官”到“盗”的人生转变。
四、阅读题
1.宋江 求贤若渴、心胸宽广
2.A.林冲 B.鲁智深
3.甲文中林冲对“两个公人”是忍耐宽容,拦住鲁智深不让他杀死这两人;乙文中林冲对“三个人”则是痛恨至极,奋起反抗,大开杀戒。原因是起初他对高俅等人心存幻想,后來他彻底认清高俅等人的狠毒面目,被逼无奈,决心奋起反抗。
4. A.武松 B.李逵 C.鲁智深
5.梁山好汉们上梁山,大都与官府的庸败、颠倒黑白、迫害忠良有关,他们聚义梁山多为能亲安良,对抗朝廷,而招安是对朝廷的投靠,所以武松说这会“冷了弟兄们的心”。
6.高俅派两个心腹跟随陈太尉前往梁山招安,两人颐指气使,出言无状;而诏书中要宋江将梁山财产归公,巢穴拆毁,率众人赴京才能免罪,因而激怒李逵等人。
7.示例:李逵既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又有浓厚的追随意识和阶级意识。譬如,他是众好汉中反对招安态度最坚决的人。但是他反对招安是对宋江死心塌地地紧紧追随,是以拥戴宋江当皇帝为前提的。
8.晁盖,“迷天大罪”是指他和吴用等人劫取了生辰纲。
9.“A 是我心腹兄弟”可见宋江重情重义,“A这厮奸顽役户,本县内上下人没一个不怪他”宋江表面上附和官差,痛骂晁盖,实则是为了套取信息、拖延时间,其言行与内心真实想法完全相反,可见其临危不乱、沉着机智。
10. ①鲁达的打斗是纯粹的仗义执言。他为的是与己无关、深受欺凌的金翠莲父女,目的在于惩戒恶霸,替弱者讨回公道,是一种真正的大义。②武松的打斗则带有明显的“报恩”与“任务”性质。他是受施恩厚待,为其夺回“快活林”酒店,目的明确是“打倒蒋门神”,是一种狭隘的江湖义气。
11.角度一:动作描写。①写鲁达,突出其力量与愤怒,动作大开大合,简洁粗暴(“踢倒”、“踏住”、“提拳便打”),追求一击制敌的效果。②写武松,突出其技巧与潇洒,动作富有层次和套路(“虚影一影”、“玉环步,鸳鸯脚”),展现的是其高超的武艺和自信,带有表演性质。
角度二:修辞手法。①写鲁达,主要运用了通感比喻。将被打的感官体验比作“油酱铺”、“彩帛铺”、“水陆道场”,从味觉、视觉、听觉多角度渲染打击效果,生动夸张,极具艺术感染力。②写武松,则采用白描与说明。如“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更像是一段武学招式的解说,冷静客观地展现了其武功的门道与精妙。
12.①鲁达:粗犷暴烈,嫉恶如仇。他从询问金氏父女到肉案前挑衅郑屠,再到三拳打死人,整个过程充满怒火,行事冲动,不计后果,体现了其“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的侠义本色。
②武松:机敏精细,恩怨分明。他“醉打”实为“假醉”,战术清晰,步骤明确,懂得先用计策激怒对方。他打蒋门神是为兄弟义气,且懂得分寸,只令对方求饶而非取其性命,显得更有心机和控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