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秋季物理-讲义-第10讲 温标与温度计(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秋季物理-讲义-第10讲 温标与温度计(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10-17 21:50:49

文档简介

1.了解温度与温标及常见的温度
2.掌握温度计的原理、使用和读数
3.掌握熔化与凝固的概念,并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
4.理解晶体熔化与凝固的条件与特点
1.温度计的不规范使用
2.生活中的熔化、凝固现象
内容一 温度与温度计
温度
1.温度的概念:物理学中通常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微
观上来讲温度反映的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2. 温标:
(1)摄氏温标: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0℃和100℃
之间分成一百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37℃”读作“三十七摄氏度”; “-15℃”读作“零下十五摄
氏度”或“负十五摄氏度”。
(2)热力学温标与摄氏温标的换算关系:T=t+273K
式中T代表热力学温标,单位为开尔文(K);t为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在数值上就等于摄氏温标的
值加上273,换算过程中务必要注意单位。所以绝对零度-273℃=OK。
注意:
a.绝对零度(即OK)是宇宙中温度的下限,它是不可达到的;
116
制成。

例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规定沸水的温度为100℃ ()
3. - 20℃读作零下20度C, 也 可 以 读 作 负 2 0 度 C ( )
4.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
5.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结构不同,体温计有缩口,实验室温度计没有()
6. 体温计测量的范围是35~42℃ ()
7.使用温度计前先认清它的分度值,测量时可以迅速读出温度值()
8.如果待测温度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则温度计可能被胀破()
9.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可离开身体度数,一般温度计也能离开被测物体()
例2 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健康成年的体温约为39℃ B.让人感觉舒适的室内温度约为25℃
C.洗澡时,淋浴时适宜的水温大约是60℃ D.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80℃
例3 现在,英美等国家多用华氏温度计。华氏温度计是荷兰人华伦凯特在1709年用酒精制作的温度计。
他把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212℉,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32℉,用℉代表华氏温度,请
利用这些知识得出体温计37.2℃的读数也可以记作 F。
时它的示数是4℃,82℃时它的示数是80℃。仔细观察,它的刻度是均匀的。请以t表示任意温度时这
支温度计的示数,以T表示这时的实际温度,导出用t表示T的公式
例5 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过程中,下面列出了有关的实验步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B.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C.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D.过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稳定;E.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读数;F.对温度计进行读数;
G.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
以上步骤中,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应把它剔除;剔除不正确的步骤后,按照正确的步
骤排列顺序是
第一个为37.9℃,第二个为38.6℃,由此可以确定()
A.两个病人都在发烧 B.第一个病人发烧,第二个病人不发烧
C.第一个病人不发烧,第二个病人发烧 D.第一个病人可能发烧,第二个病人一定发烧
例7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自制了一个简易温度计,A为一塑料瓶,B为吸管,通过软木塞与A相连,管下
120
端插入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测出对应水杜问/
表: 例13
温度/℃ 17 19 21 23 25 27
<
h/ cm 3 0 . 0 2 4 . 9 1 9 . 7 1 4 . 6 9.4 4.2
(1 )此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
(2 )这个温度计的塑料瓶部分(图中的A)相当于常用温度计的
( 3 ) 用 此 温 度 计 (能/不能)测29℃及其以上的温度。
(4)若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液柱向上移动,说明温度 (选填“升高”或“降低”)
(5 )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使读数更精确,他觉得可以:①吸管再 一些;②塑料瓶再
一些。
(6)利用此温度计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例8如图所示是小俊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
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 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液柱在 A 处的温度 B处的温度(< / = / > ) ;
(3)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请你提出一条提
高测量准确程度的建议 (填字母)。
A.从弯管方面考虑,让弯管变短 B.从弯管方面考虑,让弯管变长
C.从瓶子角度思考,让烧瓶变小 D,从瓶子角度思考,让烧瓶变大
例9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测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示数为96℃,在测一杯
热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与热水的真实温度50℃恰好相等。若用此温度计去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则
示 数 是 ( )
A. 0℃ B. 2℃ C. 4℃ D. 6℃
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105℃,则用该温度计测出某物体的温度为28℃,则物体的实际温度为 ℃;
当测出的示数为 ℃时,与实际温度相同。
例11一支刻度均匀但还没有完成刻度的温度计,只有0℃和100℃两条刻度线,旁边放一把毫米刻度尺,
温度计的0℃对着6mm刻度处,100℃的刻度线对着206mm刻度处,当温度计的水银柱达到100mm 处时温
度为 ℃。
例12北方的冬天天气比较寒冷,房间内一般都要安装暖气片供暖。在房间暖气片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
下,房间内的平衡温度将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研究表明,房间内暖气片和房内的温差与房间内外
的温差之比保持不变。当外界温度为-23℃时,房间内的温度长时间保持13℃不变;当外界温度为-18℃
寸,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16℃不变,则房间内暖气片的温度应为 ℃。当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
5℃不变时,外界温度为 ℃。
121
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
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为保证实验的科学性,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
他因素,即保持烧瓶 相 同 、 环 境 因 素 相 同 、 水 的 相同。
(2)按照计划操作,小明与小芳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时 间 ( mi n ) 0 10 20 30 40 *** 150 180
泡 沫 塑 料 组 水 温 ( ℃ ) 90 74 65 60 57 21 20
棉 絮 组 水 温 ( ℃ ) 90 70 55 33 --( 20 20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从计时开始到40min后,泡沫塑料包的水温度降低了 C,而棉絮包的水温度
降低了 ,由此你能看出,在这两种材料中,保温效果比较好的是
(3)小明与小芳是采用了“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水温降低多少”的方法来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你还可以采用“ ”的方法来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4)已知水温下降的特点:温度较高时,水温下降得较快。根据这一特点,时间为30min时,棉絮组
的水温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A. 36℃ B. 39℃ C . 4 2 ℃ D. 45℃
例14 一般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物体受热时在长度方向上的膨胀叫线膨胀。表是某探究小组
的同学探究影响物体线膨胀因素的实验记录(铜、铝线的横截面积相同)。
实验序号 材料 原长/m 温度升高/℃ 伸长量/mm
1 铜 1 10 0.19
2 铜 2 10 0.38
3 铜 1 30 0.57
4 铝 1 30 0.69
5 铝 2 10 0.46
请根据实验记录完成下列各题:
(1)比较实验序号1与2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当材料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固体线膨胀的长度与
有关。
( 2 ) 比 较 实 验 序 号 可得初步结论:当原长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固体的线膨胀与材料有关。
(3)通过以上实验,你能初步判断,在相同条件下,铝的线膨胀程度比铜 (选填: “显著”或
“不显著”)。如图所示,是一个由铜铝组成的双金属片,在30℃时是平直的,则在80℃时,双金属
片将弯向 (选填“铝”或“铜”)。
122
非晶体内部排列结构 松香 沥青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凝固过程中也没有固定的凝固温度;所以非晶体没有熔点和
凝固点.
2.晶体熔化特点
知识点 晶体 非晶体
条件 达到熔点/凝固点,持续吸热/放热 吸热/放热
特点 固液共存,不断吸热/放热,温度不变 温度一直升高/下降
图像
例15 判断正误:
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 ( )
B.热水在-20℃以下可以“泼水成冰”,属于熔化现象 ( )
C.用铜块浇铸雕塑的过程中,铜块先熔化再凝固 ( )
D.豆腐经冷冻再解冻,会出现许多小孔,是豆腐里的水先熔化再凝固 ( )
E.“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 )
F.剥去纸,过一会儿,冰棍开始“流汗”,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 )
G.将几个冰块放入常温矿泉水中,一会儿发现冰块“粘”到一起了,该过程吸热 ( )
H.将盛有“铁水”的坩锅放在空气中,“铁水”在冷却过程中要吸热 ( )
I.飞机穿过高空云层时使过冷水滴形成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 )
J.白糖化为糖浆后,将山楂蘸上糖浆后冷却就制成了冰糖葫芦,此过程先放热后吸热 ( )
例16 网上有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
功能。使用时,将水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100℃的开水降温至 55℃左右的温水,也可以将冷水升
温至 55℃左右的温水,这款水杯被广泛称为“55°杯”, “55°杯”的工作原理是(
A.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B.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C.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D.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125
例17下表是小明同学在做“探究海波和蜂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时所记录的实验数据,实验装
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蜂蜡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1)实验时,将装有海波和蜂蜡的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适当”
的含义是① ②
(2)利用图示装置给试管内的海波和蜂蜡加热,安装实验器材时,小明同学应按照 (选填“自
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其中,利用水浴法给试管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这样
做的好处是不但能使试管 ,而且物体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选填“快”或“慢”),
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从表中数据分析得出, 是晶体,其熔点为
(4)为减小误差,实验过程中试管中的固体颗粒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
答:
(5)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特点是
(6)在探究过程中,小丽发现蜂蜡凝固过程中温度计示数变化不太显著,请指出造成此现象的一种可能
原因:
(7)右图中,能正确描述蜂蜡凝固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是( )
例18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为了能够给药品达到更好的降温效果,不知道用
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于是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0℃~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 的温度计,
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
答:
(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1所示,则小红所测盐水从第分钟开始凝固,
在第6分钟时处于 状态,凝固过程用了 分钟,凝固点是
126
(3)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
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
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0 - 2 - 4 - 6 - 8 - 11 - 15 - 18 - 17 - 1.8 - 0.4 0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4)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冰/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5)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水浓度为15%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2所示,
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例19如图所示,为锡熔化或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1)锡的熔点是 ℃.
(2)AB段图象表示的是 态,BC段表示的是 (填物态变化)过程,这段过程中 保持不变,
但必须从外界 CD段表示的是 态,DE段表示的是
态,EF段表示的是 (填物态
变化)过程,这段过程中 保持不变,但锡必须向外 。
(3)锡熔化过程经过 分钟,在3-6分钟的时间内锡所处的状态为 锡在3-6分钟内与9-11
分钟内的不同点在于
例20如图分别对应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或凝固图象,其中 图是凝固图象;图乙线段 LM 对应的
过程中物质 (选填“吸热”、 “不吸放热”或“放热”)。只降低这两种液态物质的温度,
先凝固.在80℃时甲物质
A.一定处于固态 C.一定处于固液共存态
B.一定处于液态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例21在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可知:
(1)这三种物质中, 和 可能是同种物质;
的质量一定比 的质量大.(2)
127
和车辆的出行安全。为了弄清其中缘由,小张做了关于冰熔化的实验。
(1)如图乙,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实验
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示数是 。
(2)加热一段时间后,小张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在丁图中绘制了A图像,可知冰是 ( 选 填 “ 晶
体”或“非晶体”)。
(3)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张又取了适量淡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再次加热,得到丁图中B图像。
(4)再次取适量浓度更大一些的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加热,得到丁图中C图象。由以上实验可
知,加入盐后冰的熔点将会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5)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和图线可知:
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盐,可以 (选填“增大”或“降低”)冰的熔点;
含盐浓度越高的冰,开始熔化前升温越 (选填“快”或“慢”);
他想起一件事,他们在学习熔化时,也用冰块做了这样的实验,但那次做实验时,测得冰熔化时的温
度低于0℃,请你分析造成冰的熔化温度低于0℃的原因是什么
(写出一点即可);
(6)下图所示的图线中可大致反映晶体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是
B. C.
某地冬季的温度是-15℃,湖面结了冰,这时冰的上表面的温度是冰的下表面温度是(
A.-15℃ C.0℃ B.低于0℃, 高于-15℃ D.无法判断
为了节能环保,低碳生活,国务院规定我国机关、商场等单位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
A.30℃ B.26℃ C.22℃ D.18℃
一支已用过的体温计,水银柱液面示数为 37.9℃,消毒后,用此体温计直接测两个病人的体温,
第一个为 37.9℃,第二个为38.6℃,由此可以确定()
A.两个病人都在发烧 B.第一个病人发烧,第二个病人不发烧
C.第一个病人不发烧,第二个病人发烧 D.第一个病人可能发烧,第二个病人一定发烧
一定质量的某物质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该物质(
A.凝固过程用的时间是40min B.凝固点是-20℃
C.凝固过程中始终放热,温度不变 D.属于非晶体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一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10℃;用它测沸水的温度
时,读数是90℃,若用它测得某容器中的温水为70℃,则温水的实际温度应为()
A.56℃ B.60℃ C.75℃ D.80℃
练习使用温度计:
(1)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 的规律制成的。
(2)如图甲所示的温度计,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如图乙所示温度计
的示数是
1291.了解温度与温标及常见的温度
2.掌握温度计的原理、使用和读数
3.掌握熔化与凝固的概念,并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
4.理解晶体熔化与凝固的条件与特点
1.温度计的不规范使用
2.生活中的熔化、凝固现象
温度
1.温度的概念:物理学中通常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微观上来讲温度反映的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2.温标:
(1)摄氏温标: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0℃和100℃之间分成一百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37℃”读作“三十七摄氏度”;“-15℃”读作“零下十五摄氏度”或“负十五摄氏度”。
(2)热力学温标与摄氏温标的换算关系:T=t+273K
式中T代表热力学温标,单位为开尔文(K);t为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在数值上就等于摄氏温标的数值加上273,换算过程中务必要注意单位。所以绝对零度-273℃=0K。
注意:
a.绝对零度(即0K)是宇宙中温度的下限,它是不可达到的;
b.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度量使用热力学温标。
c.摄氏温标与热力学温标的变化量是一样的,即摄氏温标变化1℃,热力学温标同样也是变化1K。
(3)华氏温标(tF)
华氏温标是由荷兰人华伦海特所提出的,它的规定是:
a.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义为32华氏度;
b.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义为212华氏度;
c.在32华氏度和212华氏度之间等分180份,每一等份称为1华氏度,华氏度符号为“℉”。
华氏温标在欧美较为常用,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都是用摄氏度。人的正常体温大概是98.6℉.
三种温标的对应关系
温度计
1.原理:常见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测温物质:酒精、煤油、水银等。
3.常用温度计分类:
(1)实验室用温度计:分度值为1℃;测量范围为-20℃~110℃.
(2)寒暑表:分度值为1℃;测量范围为-30℃~50℃.
体温计:分度值为0.1℃;测量范围为35℃~42℃;有缩口结构.
4.使用:一看(量程、分度值);二测(与被测物充分接触);三读数(示数稳定平视读数)。
5.体温计的使用:由于体温计有一个特殊的缩口结构,导致体温计在使用前必须“甩一下”,以使得体温计示数在35℃以下。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注意:
(1)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2)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适合的温度计
2.使用时注意:
(1)被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2)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3)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也不能露在空气中
(4)常用温度计除体温计外,其他温度计不能拿离被测物体读数
(5)读数时视线要与玻璃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注意:对于没有“0”刻度线的温度计视图的读数,容易出现“零上”还是“零下”的错误。要根据温度计刻度数从下往上看(水平放置的温度计视图,有液柱的一端为温度计的下方)是变大还是变小来推断温度计“0”的位置,再进行“零上”“零下”的判断,最后再进行读数。
温度计的灵敏度
1.影响温度计灵敏度的因素:
(1)温度计内液体的体积(玻璃泡的体积):液体体积越大,温度升高时,膨胀的体积也越大,温度计中液面高度变化越明显,灵敏度越高。
(2)温度计内玻璃管内径的粗细:当液体体积一定时,温度升高时,膨胀体积不变的情况下,玻璃管越细,温度计中液面高度变化越明显,灵敏度越高。
自制温度计
自制温度计实验
1.实验目标: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实验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
3.实验器材:两个烧杯、带有孔橡皮塞的小瓶、细玻璃管、红墨水、冰水混合物、冷水、热水、酒精灯、刻度尺、笔
4.实验步骤:
(1)在小瓶中装满水并滴加适量的红墨水,同时将插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塞住瓶口,简易温度计制成。(2)分别将制成的温度计放入装有冷水和热水中,观察玻璃管内红色水柱的变化情况,可知温度计的原理。
(3)将自制温度计放入装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并记录水柱的位置,标记为“0℃”。
(4)将自制温度计放入装有沸水的烧杯中,并记录水柱的位置,标记为“100℃”。
(5)用刻度尺将这段距离平均分为100等分,每一分度就是最小刻度值为1℃,
(6)利用此温度计再次测量冷水和热水的温度。
5.注意事项与误差分析:
(1)实验制成温度计只能粗略地反映温度的真实情况
(2)小瓶的容积、玻璃管的内径粗细、长度要选取适当,确保自制温度计的灵敏度。
(3)小瓶内液体要充满,保证实验效果明显。
6. 不准温度计特殊使用
在实验室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会出现这么一种情况,拿某个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温度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不是0℃,测量沸水的温度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也不是100℃。这是怎么回事呢?显然,这个温度计坏了,那么这样的温度计还能否测出物体的真实温度呢?
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讲解如何使用这种不准的温度计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真实温度。
如图所示,用此温度计测量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4℃,测量的沸水的温度为116℃,现测量某液体的温度为44℃,那么此液体的实际温度为多少?
常规法:这支温度计的刻度和粗细是均匀的,只不过读数不准,根据温度计的原理及构造可以得知,当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4℃,也就是说-4℃就代表实际的0℃;当插入100℃的沸水中时,其示数为116℃。也就是说116℃代表实际的100℃,0℃到100℃每格代表一度。即-4℃到116℃把它分成100格,每格的温度是=1.2℃,所以44℃的实际温度为=40℃
比例法:
设不准确的44℃对应的准确温度为t,
由图得得t=40℃。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规定沸水的温度为100℃()
3.﹣20℃读作零下20度C,也可以读作负20度C()
4.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结构不同,体温计有缩口,实验室温度计没有()
6.体温计测量的范围是35~42℃()
7.使用温度计前先认清它的分度值,测量时可以迅速读出温度值()
8.如果待测温度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则温度计可能被胀破()
9.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可离开身体度数,一般温度计也能离开被测物体()
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健康成年的体温约为39℃ B.让人感觉舒适的室内温度约为25℃
C.洗澡时,淋浴时适宜的水温大约是60℃ D.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80℃
现在,英美等国家多用华氏温度计。华氏温度计是荷兰人华伦凯特在1709年用酒精制作的温度计。他把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212℉,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32℉,用℉代表华氏温度,请利用这些知识得出体温计37.2℃的读数也可以记作_______℉。
小红做实验时发现一支温度计不准确,把它和标准温度计一同插入水中,发现当实际温度为2℃时它的示数是4℃,82℃时它的示数是80℃。仔细观察,它的刻度是均匀的。请以t表示任意温度时这支温度计的示数,以T表示这时的实际温度,导出用t表示T的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过程中,下面列出了有关的实验步骤: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B.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C.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D.过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稳定;E.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读数;F.对温度计进行读数;
G.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
以上步骤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应把它剔除;剔除不正确的步骤后,按照正确的步
骤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一支已用过的体温计,水银柱液面示数为37.9℃,消毒后,用此体温计直接测两个病人的体温,
第一个为37.9℃,第二个为38.6℃,由此可以确定()
A.两个病人都在发烧 B.第一个病人发烧,第二个病人不发烧
C.第一个病人不发烧,第二个病人发烧 D.第一个病人可能发烧,第二个病人一定发烧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自制了一个简易温度计,A为一塑料瓶,B为吸管,通过软木塞与A相连,管下端插入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测出对应水柱高度h,记录数据如表:
(1)此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温度计的塑料瓶部分(图中的A)相当于常用温度计的________。
(3)用此温度计________(能/不能)测29℃及其以上的温度。
(4)若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液柱向上移动,说明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
(5)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使读数更精确,他觉得可以:①吸管再_______一些;②塑料瓶再_______一些。
利用此温度计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是小俊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______________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液柱在A处的温度_______B处的温度();
(3)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请你提出一条提高测量准确程度的建议_______(填字母)。
A.从弯管方面考虑,让弯管变短 B.从弯管方面考虑,让弯管变长
C.从瓶子角度思考,让烧瓶变小 D,从瓶子角度思考,让烧瓶变大
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测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示数为96℃,在测一杯热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与热水的真实温度50℃恰好相等。若用此温度计去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则示数是()
A.0℃ B.2℃ C.4℃ D.6℃
一支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的温度计,放入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放入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105℃,则用该温度计测出某物体的温度为28℃,则物体的实际温度为______℃;当测出的示数为______℃时,与实际温度相同。
一支刻度均匀但还没有完成刻度的温度计,只有0℃和100℃两条刻度线,旁边放一把毫米刻度尺,温度计的0℃对着6mm刻度处,100℃的刻度线对着206mm刻度处,当温度计的水银柱达到100mm处时温度为______℃。
北方的冬天天气比较寒冷,房间内一般都要安装暖气片供暖。在房间暖气片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房间内的平衡温度将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研究表明,房间内暖气片和房内的温差与房间内外的温差之比保持不变。当外界温度为﹣23℃时,房间内的温度长时间保持13℃不变;当外界温度为﹣18℃时,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16℃不变,则房间内暖气片的温度应为______℃。当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25℃不变时,外界温度为______℃。
小明与小芳为了探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的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这样的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为保证实验的科学性,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他因素,即保持烧瓶______相同、环境因素相同、水的______相同。
(2)按照计划操作,小明与小芳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从计时开始到40min后,泡沫塑料包的水温度降低了______℃,而棉絮包的水温度降低了______℃,由此你能看出,在这两种材料中,保温效果比较好的是____________。
(3)小明与小芳是采用了“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水温降低多少”的方法来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你还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4)已知水温下降的特点:温度较高时,水温下降得较快。根据这一特点,时间为30min时,棉絮组的水温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______
A.36℃ B.39℃ C.42℃ D.45℃
一般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物体受热时在长度方向上的膨胀叫线膨胀。表是某探究小组的同学探究影响物体线膨胀因素的实验记录(铜、铝线的横截面积相同)。
请根据实验记录完成下列各题:
(1)比较实验序号1与2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当材料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固体线膨胀的长度与____________有关。
(2)比较实验序号______,可得初步结论:当原长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固体的线膨胀与材料有关。
(3)通过以上实验,你能初步判断,在相同条件下,铝的线膨胀程度比铜______(选填:“显著”或“不显著”)。如图所示,是一个由铜铝组成的双金属片,在30℃时是平直的,则在80℃时,双金属片将弯向______(选填“铝”或“铜”)。
物质状态
通常所见的物质有三态:气态、液态、固态.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熔化与凝固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熔化吸收热量;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固放出热量
注意:“溶化”是指固态物质溶解在另一种液态物质的过程,如盐、糖在水中溶化;
“融化”特指冰或雪化成水,如冰雪消融。
3.熔化现象
春天,冰雪熔化成水 雪糕熔化 高温下铁熔化成铁水 蜡烛熔化
凝固现象
冬天,水凝固成了冰挂 蜡烛凝固 铁水铸成铁块 胶水凝固
熔化吸热的应用
食品保鲜 给饮料加冰
6.凝固放热的应用
菜窖里放水 给果实喷水防冻
探究晶体的熔化特点实验
探究晶体熔化的特点
器材 温度计、秒表 装置安装
器材安装 安装顺序:自下而上
加热方式 水浴法 目的:试管内固体均匀受热、温度缓慢上升,便于记录数据
步骤 间隔相同时间测量1次数据,并在沸腾后再测量2-3次
现象 熔化前温度升高,物体处于固态; 熔化时温度不变,物体处于固液共存态: 熔化后温度升高,物体处于液态。
结论 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晶体熔化特点:温度不变、持续吸热
注意事项 减少实验时间方法:1、增大烧杯中水的初温;2、适当减少固体质量
晶体和非晶体
1.固体由于内部的微粒的排列顺序不同,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物体内部的微粒排列规则有周期性.常见的有:海波、石英、金属、冰、萘、水晶等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温度叫做熔点;在凝固过程中尽管不断放热,温度却保持不变,有固定的凝固温度,这温度叫做凝固点;同种晶体的熔点
和凝固点相同
(2)非晶体:物体内部的微粒排列不规则无周期性.常见的有:沥青、松香、蜡、玻璃等
非晶体内部排列结构 松香 沥青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凝固过程中也没有固定的凝固温度;所以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
晶体熔化特点
知识点 晶体 非晶体
条件 达到熔点/凝固点,持续吸热/放热 吸热/放热
特点 固液共存,不断吸热/放热,温度不变 温度一直升高/下降
图像
判断正误:
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 ( )
B.热水在-20℃以下可以“泼水成冰”,属于熔化现象 ( )
C.用铜块浇铸雕塑的过程中,铜块先熔化再凝固 ( )
D.豆腐经冷冻再解冻,会出现许多小孔,是豆腐里的水先熔化再凝固 ( )
E.“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 )
F.剥去纸,过一会儿,冰棍开始“流汗”,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 )
G.将几个冰块放入常温矿泉水中,一会儿发现冰块“粘”到一起了,该过程吸热 ( )
H.将盛有“铁水”的坩锅放在空气中,“铁水”在冷却过程中要吸热 ( )
I.飞机穿过高空云层时使过冷水滴形成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 )
J.白糖化为糖浆后,将山楂蘸上糖浆后冷却就制成了冰糖葫芦,此过程先放热后吸热 ( )
网上有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功能。使用时,将水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100℃的开水降温至 55℃左右的温水,也可以将冷水升温至 55℃左右的温水,这款水杯被广泛称为“55°杯”,“55°杯”的工作原理是( )
A.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B.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C.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D.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下表是小明同学在做“探究海波和蜂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时所记录的实验数据,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将装有海波和蜂蜡的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适当”的含义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图示装置给试管内的海波和蜂蜡加热,安装实验器材时,小明同学应按照__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其中,利用水浴法给试管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但能使试管_____________,而且物体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从表中数据分析得出,________是晶体,其熔点为________.
(4)为减小误差,实验过程中试管中的固体颗粒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探究过程中,小丽发现蜂蜡凝固过程中温度计示数变化不太显著,请指出造成此现象的一种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右图中,能正确描述蜂蜡凝固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是( )
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为了能够给药品达到更好的降温效果,不知道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于是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0℃~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1所示,则小红所测盐水从第分钟开始凝固,在第6分钟时处于_______状态,凝固过程用了_______分钟,凝固点是_______.
(3)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______
(4)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____(冰/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5)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水浓度为15%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2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________(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如图所示,为锡熔化或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1)锡的熔点是______℃.
(2)AB段图象表示的是______态,BC段表示的是______(填物态变化)过程,这段过程中______保持不变,但必须从外界______.CD段表示的是______态,DE段表示的是______态,EF段表示的是______(填物态变化)过程,这段过程中______保持不变,但锡必须向外______。
(3)锡熔化过程经过______分钟,在3-6分钟的时间内锡所处的状态为______。锡在3-6分钟内与9-11分钟内的不同点在于______。
如图分别对应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或凝固图象,其中______图是凝固图象;图乙线段 LM 对应的过程中物质______(选填“吸热”、“不吸放热”或“放热”)。只降低这两种液态物质的温度,______先凝固.在 80℃时甲物质______
A.一定处于固态 C.一定处于固液共存态
B.一定处于液态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在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可知:
(1)这三种物质中,________和________可能是同种物质;
(2)________的质量一定比________的质量大.
如图甲所示,大雪过后路面结冰,环卫工人会在公路上撒盐,使路面的冰及时熔化,确保了行人和车辆的出行安全。为了弄清其中缘由,小张做了关于冰熔化的实验。
如图乙,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示数是 。
加热一段时间后,小张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在丁图中绘制了图像,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张又取了适量淡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再次加热,得到丁图中图像。
再次取适量浓度更大一些的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加热,得到丁图中图象。由以上实验可知,加入盐后冰的熔点将会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和图线可知:
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盐,可以 选填“增大”或“降低”冰的熔点;
含盐浓度越高的冰,开始熔化前升温越_ (选填“快”或“慢”);
他想起一件事,他们在学习熔化时,也用冰块做了这样的实验,但那次做实验时,测得冰熔化时的温度低于0℃,请你分析造成冰的熔化温度低于0℃的原因是什么?
写出一点即可;
下图所示的图线中可大致反映晶体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是 。
A. . .
某地冬季的温度是-15℃,湖面结了冰,这时冰的上表面的温度是冰的下表面温度是( )
A.-15℃ C.0℃ B.低于0℃,高于-15℃ D.无法判断
为了节能环保,低碳生活,国务院规定我国机关、商场等单位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
A.30℃ B.26℃ C.22℃ D.18℃
一支已用过的体温计,水银柱液面示数为 37.9℃,消毒后,用此体温计直接测两个病人的体温,第一个为 37.9℃,第二个为38.6℃,由此可以确定()
两个病人都在发烧 B.第一个病人发烧,第二个病人不发烧
C.第一个病人不发烧,第二个病人发烧 D.第一个病人可能发烧,第二个病人一定发烧
一定质量的某物质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该物质( )
A.凝固过程用的时间是40min
B.凝固点是-20℃
C.凝固过程中始终放热,温度不变
D.属于非晶体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一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10℃;用它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是90℃,若用它测得某容器中的温水为70℃,则温水的实际温度应为()
A.56℃ B.60℃ C.75℃ D.80℃
练习使用温度计:
(1)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
(2)如图甲所示的温度计,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选填“A”“B”或“℃”),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
如图甲,水银温度计是根据测温液体 ________ 的性质制成的。由于疏忽,一病人直接用该温度计(已被使用过)测量自己的体温,测量后体温计的示数与之前37.8℃相同,则该病人的体温 ________ 选填“一定”、“一定不”或“可能”与体温计示数相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科技小组自制了一个简易温度计如图乙所示,此温度计的测温物体是 (选填“瓶内气体”或“管内的水”);若气温降低,则水柱的高度h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一只小狗用舌头舔地上的井盖,被粘住了,动弹不得,该过程是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要_________(填“放”或“吸”)热.
(2)如图2所示,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一条道路上的沥青被烤化,被烤化后的沥青裹挟在过往车辆的车轮上造成50多辆汽车受损,沥青被烤化是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要______(填“放”或“吸”)热.
(3)如图3所示,小梦发现肥皂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该过程是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要_________(填“放”或“吸”)热.
(4)小明利用水结成的冰来给发烧中的爸爸进行物理降温,其主要利用冰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5)深秋,为避免树上的桔子在夜间气温骤降时被冻伤,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桔子树喷水,当夜间气温骤降时,水_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时_________(选填“放出”“吸收”)热量,使温度不会降得太低,所以没有冻坏桔子,
小海看到用向路面撒盐的方式可以除冰,他猜想可能是盐对冰雪的熔点产生了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盛有盐水的容器置于冰箱内,待盐水凝固后取出,研究它的熔化过程,并将熔化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绘成了如图甲所示的图象.
(1)由图甲可知该固体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晶体,其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___min,第7min时,物体处于__________状态。
(2)实验中,盐水结冰后的熔点为_______℃,实验结果证明向冰雪中撒盐可以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冰雪的熔点.
(3)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凝固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水混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混合物中水的质量会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