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汽化、液化的现象与吸放热情况
2.理解蒸发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3.理解水沸腾的条件、特点及实验
1.汽化、液化的现象与吸放热
2.水沸腾的特点实验
3.理解“白气”的实质及其形成的过程
汽化
1.汽化的概念: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吸收热量。
2.常见的汽化现象.
衣服水分蒸发 头发水分蒸发 河床水分蒸发 水沸腾
3.汽化主要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指在任何温度下,发生在液体表面上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其中,任何温度是指物体处于液体状态时。
(1)蒸发过程吸收热量,周围温度降低,有降温致冷的作用.
炎热夏天往地上洒水降温 游泳上岸后觉得冷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表面积、液体的温度、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
将一滴酒精摊平后蒸发加快将一滴酒精加热后蒸发加快对一滴酒精扇风后蒸发加快
探究水沸腾的特点实验
探究水沸腾的特点
器材 硬纸板、温度计、秒表 装置安装
器材安装 安装顺序:自下而上
步骤 间隔相同时间测量1次数据,并在沸腾后再测量2-3次
现象 沸腾前声音大,沸腾时声音小 沸腾前气泡由下向上逐渐变小、沸腾时气泡由下向上逐渐变大
图像
结论 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持续吸热 水沸腾的特点: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改进 减小实验时间:1、增大烧杯中的初温;2、适当减少水的质量; 加盖:1、减少散热2、固定温度计3、水的沸点略有提高(上方压强变大)
注意事项 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增大
判断正误:
A.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属于汽化现象 ( )
B.防疫人员喷洒消毒液,不一会儿,喷洒过的潮湿地面变干,这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 )
C.“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 )
D.在饮料中加冰块比加冰水的冰镇效果更好,是因为冰块汽化吸热 ( )
E.打火机壳意外破裂,可燃液体迅速消失得无影无踪,环境温度会降低 ( )
F.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但水沸腾一定是在100℃下进行 ( )
G.吹风扇时会加快身上汗液的蒸发,蒸发时要吸热,所以会感到凉爽 ( )
H.蒸发和沸腾不能同时进行 ( )
I.蒸发和沸腾不一定从外部吸热 ( )
J.蒸发只能在液体的表面进行,而沸腾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 )回答下列问题:
(1)环卫车喷射水雾,一段时间后水雾消失了,这种物态变化是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喷洒水雾不但能使喷洒区域内空气中的PM10颗粒物浓度降低,还能使该区域有一定程度的降温,降温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焦炭出炉时,须向红热的焦炭喷水,利用了水_________(填物态变化)时_________热:现代战争与其说是军事上的的比武,不如说是科技上的较量,光的传播速度比一般攻击型3.)武器快得多,使得激光束能够快速打击目标:另外,由于激光的能量强且集中,激光東击中目标后,会使得目标物迅速发生熔化并进一步_________(填物态变化)成蒸气,汽化时产生的强烈冲击波会“撕碎”目标物体,造成毁灭性打击。
地处非洲沙漠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冰箱保鲜食物。有人发明了一种简易的“沙漠冰箱”如图所示.它是由一个内罐和外罐组成的,两罐之间填上潮湿的沙子,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在两罐之间的沙子上酒些水,从而对内罐中的食物起到了一定的保鲜作用。
经常在两罐之间的沙子上酒水,目的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来使食物降温
(2)将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实验课上,小梅同学在玻璃杯中倒入37℃左右的温水,将体温计和寒暑表插入杯中,待示数稳定后用电风扇向水面吹风,此时,体温计的示数将_________。当水温下降到室温,电风扇停止工作后,将寒暑表从水中取出,其示数将____________(均选填“增大”、“减小”“不变”、“先增大后减小”或“先减小后增大”).
两支相同的温度计甲和乙,小王同学将电扇对准甲温度计玻璃泡吹风,小昌同学将乙温度计玻璃泡浸入酒精中一段时间,然后将温度计取出,将电扇对准乙温度计玻璃泡吹风。关于他们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和乙温度计示数一直在下降
B.甲和乙温度计示数先下降,后上升
C.甲温度计示数不变,乙温度计示数一直下降
D.甲温度计示数不变,乙温度计示数先下降,后上升
小明探究影响蒸发吸热情况的实验,如图所示,小明在实验过程中某时刻的温度计示数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温度计示数最低_________(选填“a”“b”或“c”)
(2)酒精蒸发时会向温度计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比较b和c温度计的示数,可以得出:蒸发快慢与_________有关。
(4)若小明将c温度计换成体温计,下列图象反映体温计的示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_________
(5)小明用水代替酒精多次实验,发现在相同温度但天气不同的情况下,三根温度计示数有时差别不大,有时差别却很大,他猜想水的蒸发快慢可能与空气湿度有关,若示数差别不大,则空气湿度可能_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
(6)若小明用电吹风仅对着温度计c的玻璃泡吹热风,发现其示数先下降后上升并超过了房间气温,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个实验小组的同学分别从图中A、B两套实验装置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
甲组同学从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5min为止,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甲组同学选择的是________(A/B)套装置.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当地的大气压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实验小组想提高水的沸点,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___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2)乙、丙两组同学都选择了另外一套实验装置,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C所示,得到a、b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是:水的_______不同
(3)实验显示: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移去酒精灯,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可以采取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5)实验后,甲组的同学对大家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如果不对水加热,能让水重新沸腾吗 老师马上将一杯停止沸腾的水放进能抽气的密闭玻璃罩中,如图D所示,接通抽气机电源,随着玻璃罩中空气的抽出,热水居然沸腾起来,通过分析,同学们知道了发生此现象的原因,抽气机抽气时,玻璃罩内的气压________水的沸点是:________,因此在不加热的情况下,水能重新沸腾。
如图甲所示,是小江进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的实验装置.
(1)在组装图甲实验器材的过程中,应先固定图甲中的_________(选填“A”或“B”);图中使烧杯受热均匀的是_________(选填”纸板”或“石棉网”)
(2)图乙是该小组同学画出的实验中不同时刻的气泡情况,则_______杯是水沸腾时的气泡变化情况;此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______
(3)请在方框中设计一个记录本实验数据的表格.
(4)当水烧开时,小江发现烧杯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她又往烧杯里加了一杯水,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图丙中能反映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甲试管装酒精(酒精沸点为 78℃℃),乙试管装水,同时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对大烧杯加热至使里面的水沸腾一段时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甲试管内的酒精和乙试管内的水都不沸腾
甲试管内的酒精和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
甲试管内的酒精先沸腾,乙试管内的水后沸腾
D.甲试管内的酒精会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沸腾
某药业有限公司在制药时,为了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可以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超过80℃条件下提取,所以他们应采用的措施是( )
A.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C.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B.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
D.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
如图,烧瓶里装了半瓶水,加热至沸腾.接着,用软木塞把瓶口塞紧,并把烧瓶翻过来,这时水已经停止沸腾.然后把碎冰渣撒在朝天的烧瓶底上,这时瓶内的水就又重新沸腾起来了。瓶内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填物态变化),瓶内气体________(选填“增多”或“减少”),瓶内气体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水沸点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
走进学校气象站,可以看到如图甲所示的百叶箱,箱内主要的测量仪器有:干湿泡温度计(干泡温度计和湿泡温度计)和两支温度计(测量并记录一天中最高气温的温度计和最低气温的温度计)。
(1)干湿泡温度计它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组成,如图乙其中一个温度计用湿布包起来,浸入蒸馏水中,称为湿泡温度计。如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为23℃,一般情况下,湿泡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23℃,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干湿泡温度计的示数差越大,空气湿度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
(2)测量最高和最低气温的温度计有一只坏了,小明放了一只体温计进去,放学后小明观察并记录了体温计的示数,你认为记录的示数是今天的________(选填“最高”或“最低”)气温。
探究蒸发快慢影响因素的实验中,在四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上等量的水,如图中、、、所示。
(1)选择________两图进行实验探究,可以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是否有关通过、两图的对比,可以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表面的空气流速是否有关。实验中如果利用电吹风来改变空气流速,________(选填“应该”或“不应该”)使用热风
(2)有一种能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空气湿度)的装置,叫作干湿泡湿度计,如图所示,它是由甲、乙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并列组成的,其中乙的玻璃泡上包着湿棉纱布,甲是干燥的.我们发现________(填“甲”或“乙”)温度计的示数要低一些,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一定的温度下,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差别越小,就表示空气的湿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
液化
1.液化的概念: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液化放出热量。
2.液化的现象:
清晨的雾 清晨的露珠 玻璃起雾 瓶身冒水
各种“白气”
“白气”现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冷物体冒“白气”;另一类是热物体冒“白气”.尽管它们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但水蒸气的来源却不同。
例如:冰棒冒“白气”是冰棒周围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来源于冰棒之外)遇冷液化而成;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是从壶中产生的水蒸气(来源于壶内)遇到壶嘴外附近的冷空气液化而成的。提示:共同的特点都是水蒸气要遇冷即“白气”由温度高的水蒸气液化形成。
3.液化的两种方式:
1)降低温度:所有气体在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2)压缩体积: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的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
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板会液化成水珠 石油气通过加压的方式形成液化石油气储存在罐中
液化的应用
哈气暖手 蒸包子 舞台起雾
判断正误:
A.医护人员佩戴护目镜一段时间后,护目镜内会出现水雾,这是液化现象 ( )
B.夏天,新鲜蔬菜放两天就“蔫”了,这是汽化现象 ( )
C.冰棍放入茶杯,杯子外壁会“出汗”属于熔化现象 ( )
D.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属于汽化现象 ( )
E.烧开水时,离壶嘴较远的地方“白气”较浓,“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 ( )
F,夏天,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常常看到冷冻室中冒出一股白雾,这是汽化现象 ( )
G.冬天温泉上方笼罩着白雾,这是高温的泉水先汽化后液化形成的 ( )
H.“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 )
I.“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 )
J.夏天从冰箱取出饮料,一会儿瓶子表面出现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 )
K.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100℃的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热 ( )
L.打火机中的燃料是通过加压的方法使其变为液体的 ( )
如图所示,常温下的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杯口分别盖有玻璃片a、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片表面出现小水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中水珠是冰块熔化得到的 B.b中水珠是热水汽化得到的
C.小水珠在a的下表面、b的上表面 D,小水珠在a的上表面、b的下表面
某同学将热水、冰水和室温水(水温与室温相同)分别装入如图所示的玻璃杯中,一段时间后,发现其中两只玻璃杯的杯壁上有小水珠出现。选项中关于小水珠的大致位置说法正确的是( )
装有室温水的水杯,小水珠出现在外壁液面上方
B.装有冰水的水杯,小水珠出现在外壁液面上方
C.装有冰水的水杯,小水珠出现在内壁液面上方
装有热水的水杯,小水珠出现在内壁液面上方
物理课堂上正在讨论汽车前挡风玻璃起雾变模糊的问题,同学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前挡风玻璃起雾现象是水蒸气吸热汽化形成的
B.不管冬季还是夏季,适当升高挡风玻璃的温度,都可以除雾
C.夏天,因为使用冷空调,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玻璃液化,使其模糊
D.冬天,因为使用热空调,只要打开车窗外的雨刮器即可除雾
小明同学在探究“液化”知识过程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水蒸气从烧瓶口喷出,在瓶口稍(选填“远”或“近”)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气”,这是因为(选填“瓶中”或“瓶外”)的水蒸气发生了现象,雾状的“白气”实际是(选填“水蒸气”或“小水珠”).,铁板的温度将(2)这时,如果在瓶口处放置一块铁板,会发现正对瓶口的铁板表面有(升高/降低/不变).
(3)要在铁板上产生更多的水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4)如图2所示的甲乙两个房间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_________房间的气温高一些,
回答下列问题:
(1)厨师用蒸汽蒸包子,利用了水蒸气_______(填物态变化)时_______热;
(2)运动员受伤时,医生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沸点只有13.1℃的药液氣乙烷。它在常温下可采用_______的方法使其成液态储存在铝罐中。喷射到皮肤上的药液很快会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而_______(填物态变化),使皮肤快速冷却,在一段时间内失去疼痛感。
(3)冬天手冷时,用嘴向手上“哈气”,手感到暖和,是利用了嘴中出来的水蒸气_______(物态变化)时_______热.
常用灭火器中装有二氧化碳液体,是二氧化碳气体采用_______的方法装入其中的,当打开阀门,又会发生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此时需要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所以手不要握住瓶身,以防冻伤。
如图是铺在青藏铁路冻土区路基两侧的“热棒”示意图。为了防止路基冻土熔化,使用它能对路基进行主动_______(选填“升温”或“降温”)。热棒的工作原理是: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氨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变成气态氨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散热,气态氨发生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又沉入了棒底。
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变暖,使全球冰川,使海面上升,使低地被淹,影响城市供水。生活在海边的小明同学设计了一种简便的海水淡化的方法:在地上挖一个水池,往池内灌入海水,按照如图所示完成设备的安装,在阳光照射下池内的海水经过_______和_______后,在塑料袋上形成小水滴,小水滴滑到最低处滴入桶中得到淡水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
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莱顿弗罗斯特现象
将水滴入温度比沸点略高的热锅中,很快就汽化了。当把锅加热到温度很高时,水滴入锅中后会不停滚动,到处乱跑,这个过程能持续几十秒甚至几分钟,这种现象就是莱顿弗罗斯特现象,也叫莱顿弗罗斯特效应(莱氏效应)。
1732年荷兰物理学家赫尔曼首先发现了莱顿弗罗斯特现象,因德国科学家莱顿弗罗斯特的深入研究而得名。1756年,莱顿弗罗斯特深入研究后发现:当水或其它液体接触炙热物体表面时,接触处的液体急剧汽化,形成一层蒸汽膜,蒸汽托住液滴,使液滴与物体表面分离,蒸汽的溢出会导致液滴的滚动。当物体温度达到莱顿弗罗斯特点(Leidenfrostpoint)时,液体便会产生莱顿弗罗斯特现象,粗略测量水在平底锅中的莱顿弗罗斯特点约为193℃,莱顿弗罗斯特现象也适用于固体。
莱氏效应主要应用于航天科学生活中,厨师热锅时,会向锅里滴几滴水来判断锅是否够热。在传统的过火堆仪式中,表演者先沾湿双脚,光脚快速走过火堆,而不易被烫伤2014年,旨在关注渐冻人症(ALS)的“冰桶挑战”活动风靡全球,但俄罗斯科学家安东·科诺瓦洛夫似乎觉得还不够劲,他把一桶零下196℃的液氮倒在头上,人却安然无恙。(以上危险活动,非专业人士切不可尝试!)
(1)发生莱氏效应时,水的沸点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者“降低”);
(2)挑战者将液氮浇在身上,人却安然无恙,是利用_______(选填“液氮”或“汗液”)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气垫层保护了自身;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液体才能发生莱氏效应
B.锅的温度越高,滴入锅中的水汽化就越快
C.只要锅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就能发生莱氏效应
D.发生莱氏效应时水的汽化速度减缓
(4)下列现象不能用莱顿弗罗斯特现象解释的是( )
A.表演者徒手快速劈开高温铁水
B.冰块放入铁锅中与锅接触的部分很快化开了,而上半部分没有变化
C.湿润的手指快速掐灭蜡烛的火焰,而手指没有烫伤
D.烧红的铁锅打入鸡蛋,晃动铁锅使鸡蛋来回滑动,不用油也能实现不粘锅的效果
下列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正确的是_______
A.春天冰雪逐渐融化成水﹣﹣汽化﹣﹣吸热
B.夏天自来水管外壁上出现的水﹣﹣液化﹣﹣放热
C.秋天出现笼罩大地的浓雾﹣﹣汽化﹣﹣放热
D.冬天窗户玻璃上形成的冰花﹣﹣凝固﹣﹣吸热
E.春天红莲湖水面上的冰层消融﹣﹣熔化﹣﹣放热
F.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汽化﹣﹣吸热
G.秋天荷塘中荷叶上露珠的形成﹣﹣液化﹣﹣放热
H.寒冷的冬夜,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凝固﹣﹣放热
I.“螣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液化﹣﹣放热
J.“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熔化﹣﹣吸热
K.“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汽化﹣﹣放热
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车内放置的“固体清新剂”变小,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将沸点为12.3℃的氯乙烷喷到运动员扭伤的部位,利用了氯乙烷汽化吸热
D.加油站有“请熄火加油”的提示,因为汽油常温下易升华成汽油蒸气,汽油蒸气遇明火易爆炸
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下面的思维导图:
(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
(多选)我们喜欢在冬天喝热饮,夏天喝冷饮,细心的小明观察发现喝饮料时玻璃杯壁上会出现一些小水珠,以下情境你认为合理的是( )
有四支同样的温度计甲、乙、丙、丁放在同一个房间中。甲和乙不采取任何措施,丙和丁玻璃泡上包有蘸有酒精的棉球,但乙和丁放在正在工作的电风扇前(电风扇对甲和丙没有影响),则它们温度的排列关系是( )
A.甲>乙>丙>丁 C.甲=乙>丙=丁 B.甲=乙>丙>丁 D,都相等
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如图所示.已知汤和水的沸点相同,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里水沸腾后碗中的汤( )
A.和水同时沸腾了
B.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C.在水沸腾后一会也沸腾了
D.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如图为一款火箭动力自行车,最快行驶速度可达333km,将常温状态下的过氧化氢气体通过的__________方法液化成液态,再与催化剂一起放于燃料罐中,反应后向火箭尾部喷出650℃的高温水蒸气,自行车即可获得向前的巨大推力,从而高速前进,图中火箭尾部产生大量的“白气”,是因为尾气中的______发生了________的物态变化。过一会儿,“白气”消失了.这是发生了__________的物态变化。
如图所示,是某学校的同学在科学实践课中组装的一套模拟海水蒸馏的装置.
(1)用酒精灯给锥形瓶中的海水加热,使海水沸腾,过一会儿,在试管中将会出现_________,这是采用了_________方法使水蒸气液化的.
(2)在实验过程中,烧杯里水的温度会升高,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下列问题:
炎热的夏天,当身体出汗时,汗水________,________热量,使人感到凉快.
(2)医生对高烧病人进行的物理降温方法是在病人身上擦酒精,这是利用酒精________来降低体温,冬天,护路工作常向路面撒盐,这是利用了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冰的熔点的方法来除冰。
(3)奥运火炬由上下两个外壳、燃烧器和燃料罐几个部分组成,组装火炬时将燃烧器和燃料罐连接,燃烧器上的导热棒上端靠近火焰,下端贴在燃料罐的侧壁上.火炬所用的燃料丙烷在常温下为气态,我们采用________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装入罐中,使用时,液态丙烷会在导热棒处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体以供燃烧,这里导热棒的作用是防止手________(冻伤/烫伤).
小明家装了空调,夏天小明有时发现窗户玻璃上有雾珠,这些雾珠应该出现在窗户的________(填“内侧”或“外侧”).冬天小明发现窗户玻璃上也有雾珠,这些雾珠应该出现在窗户的________(填“内侧”或“外侧”),这些雾珠的形成都是由于水蒸气________的结果。
小明利用如图甲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特点,
(1)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可以怎样做 温度计刚插入热水时,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到水沸腾,如此持续3min后停止读数:
①在第7min小明忘记录数据,此时的水温度应为________;
②小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乙中________图(选填“C“或“D“);
③请利用表格中的数据,在图12中用描点法画出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十一讲物态变化(一)
学习目标
1.了解汽化、液化的现象与吸放热情况
2.理解蒸发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3.理解水沸腾的条件、特点及实验
重点难点
1.汽化、液化的现象与吸放热
2.水沸腾的特点实验
3.理解“白气”的实质及其形成的过程
内容一汽化
汽化
1.汽化的概念: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吸收热量。
2.常见的汽化现象.
衣服水分蒸发
头发水分蒸发
河床水分蒸发
水沸腾
3,汽化主要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指在任何温度下,发生在液体表面上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其中,任何温度是指物体处于液体状态
时。
(1)蒸发过程吸收热量,周围温度降低,有降温致冷的作用
典例精练
例国判断正误:
A.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属于汽化现象
B.防疫人员喷洒消毒液,不一会儿,喷洒过的潮湿地面变干,这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D.在饮料中加冰块比加冰水的冰镇效果更好,是因为冰块汽化吸热
E.打火机壳意外破裂,可燃液体迅速消失得无影无踪,环境温度会降低
()
F.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但水沸腾一定是在100℃下进行
()
G.吹风扇时会加快身上汗液的蒸发,蒸发时要吸热,所以会感到凉爽
()
H.蒸发和沸腾不能同时进行
()
I.蒸发和沸腾不一定从外部吸热
()
J.蒸发只能在液体的表面进行,而沸腾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
例2回答下列问题:
(1)环卫车喷射水雾,一段时间后水雾消失了,这种物态变化是X(填物态变化),喷酒水雾不但
能使喷洒区域内空气中的PM10颗粒物浓度降低,还能使该区域有一定程度的降温,降温的主要原因是
X热
(②)焦炭出护时,须向红热的焦炭喷水,利用了题以(筑物态变化)时
热:现代战争与其
说是军事上的的比武,不如说是科技上的较量,光的传播速度比一般攻击型駐武器快得多,使得激光
束能够快速打击目标:另外,由于激光的能量强且集中,激光東击中目标后,会使得目标物迅速发生熔化
并进一步X)(填物态变化)成蒸气,汽化时产生的强烈冲击波会“撕醉”目标物体,造成毁灭性
打击。
例3地处非洲沙漠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冰箱保鲜食物。有人发明了一种简易的“沙漠冰箱”
如图所示.它是由一个内罐和外罐组成的,两罐之间填上潮湿的沙子,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
罐罐口盖上湿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在两罐之间的沙子上酒些水,从而对内罐中
的食物起到了一定的保鲜作用。
小经常在两跨之间的沙子上酒水,目的是利用2水道发收肉
来使食物降温
(2)将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目的是
加快水S逐§
列疆物理实验课上,小梅同学在玻璃杯中倒入37℃左右的温水,将体温计和寒暑表插入杯中,待示数
稳定后用电风扇向水面吹风,此时,体温计的示数将不及
。当水温下降到室温,电风扇停止工作
后,将寒暑表从水中取出其示数将人
(均选填“增大”、“减小”“不变”、“先增大后
减小”或“先减小逅增大义
例两支相同的温度计甲和乙,小王同学将电扇对准甲温度计玻璃泡吹风,小昌同学将乙温度计玻璃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