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认识常用工具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4.10 认识常用工具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8.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10-20 11:1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打开工具箱
第十课 认识常用工具
一、教学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观念:知晓常见工具的名称与对应用途,建立“工具适配任务”的认知;理解工具能延伸人的能力,明确工具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科学思维:能根据任务需求,推理、选择适配的工具;能通过观察工具的结构,分析其适配对应用途的原因。
3.探究实践:能规范操作常见工具完成简单任务(如用螺丝刀拧螺丝);能在实践中观察、总结工具使用的小技巧与注意事项。
4.态度责任:树立使用工具的安全意识,养成规范用工具的习惯;养成工具用后收纳的习惯,形成爱护工具的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准确识别5种常用工具的名称,并对应掌握其核心用途(如螺丝刀拧螺丝、扳手拧螺母等);2.学会羊角锤和尖嘴钳的正确、安全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不同任务对应不同工具”的匹配逻辑,避免工具误用;2.规范操作羊角锤拔钉子(掌握用力技巧)和尖嘴钳剪折铁丝(保证操作精准)。
三、教学准备
1.工具材料:螺丝刀、羊角锤、扳手、老虎钳(尖嘴钳)、钢卷尺各10套(按小组分配);螺丝钉、铁钉、细铁丝、木块若干;安全手套(每人1副)。
2.教学资源:工具用途配对卡片(工具图+用途文字);“古人工具到现代工具”的图片或短视频(石斧、电锤、电动螺丝刀等)。
3.其他:安全操作提示牌(贴于操作台);小组任务单(记录工具用途和操作步骤)。
四、教学过程(40分钟)
(一)趣味导入:工具“猜谜”引兴趣(5分钟)
1.教师出示工具局部图(如羊角锤的“羊角”部分、螺丝刀的刀头),提问:“同学们,这些‘小帮手’藏着小秘密,谁能猜出它是谁,能帮我们做什么?”
2.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初步感知工具的外形和用途,顺势引出课题——《认识常用工具》。
(二)新知讲授:认识工具“名”与“用”(10分钟)
1.工具亮相:教师逐一展示5种工具(螺丝刀、羊角锤、扳手、老虎钳、钢卷尺),带领学生认读名称,观察外形特点(如羊角锤的“锤头”和“羊角”、钢卷尺的刻度)。
2.用途配对:发放“工具-用途”卡片,小组合作将工具与对应的用途(拧螺丝、拧螺母、钉钉子等)配对,教师巡视指导。
3.总结梳理:邀请小组展示配对结果,教师结合板书明确5种工具的核心用途,强调“什么任务用什么工具”(如“拧螺丝找螺丝刀,钉钉子找羊角锤”)。
(三)实践操作:安全使用工具“练本领”(15分钟)
1.安全提示:出示安全操作提示牌,强调“三不原则”——不用工具打闹、不朝向自己/他人用力、操作时戴手套。
2.教师示范:
演示羊角锤用法:握锤柄末端,钉钉子时“锤头对准钉帽,轻轻用力敲”;拔钉子时“用‘羊角’卡住钉帽,慢慢向上撬”。
演示尖嘴钳用法:握住钳柄,剪铁丝时“对准位置用力剪”,折铁丝时“捏住铁丝轻轻弯”。
3.小组实践:学生分组操作,完成两项任务:①用羊角锤在木块上钉钉子、拔钉子;②用尖嘴钳剪3根10厘米细铁丝,折成简单图形(如三角形),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规范操作。
(四)拓展延伸:工具演变“知古今”(7分钟)
1.播放“工具演变”短视频,展示从古代石斧、石镰到现代电锤、电动螺丝刀的变化,提问:“工具越来越先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
2.引导学生思考回答,理解“工具让工作更高效、更便捷”,引用古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加深对工具重要性的认识。
(五)课堂小结:回顾收获“记重点”(3分钟)
1.师生共同回顾:5种工具的名称、用途,羊角锤和尖嘴钳的使用方法。
2.表扬操作规范、认真合作的小组,鼓励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工具,做“工具小观察家”。
五、板书设计
4.10 认识常用工具
一、工具“名”与“用”
螺丝刀→拧螺丝
羊角锤→钉钉子、拔钉子
扳手→拧螺母
老虎钳→剪断铁丝
钢卷尺→测量长度
二、安全操作小技巧
1.羊角锤:握柄末端,对准用力
2.尖嘴钳:捏住钳柄,轻剪慢折
三、工具名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