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项学习
像工程师那样
一、教学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观念:能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知晓其特性差异;理解工程设计需结合需求、成本等要素。
2.科学思维:能通过分析材料特点、工程案例,推理合适的选择与设计方案;能对比不同工程思路,归纳优化设计的方法。
3.探究实践:能动手观察、分辨生活物品的材料类型;能参与简单的工程设计讨论、尝试构思改进方案。
4.态度责任:养成关注生活中材料、工程相关知识的意识;树立节约资源、合理利用材料的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认识常用工具(剪刀、尺子、胶水等)的名称和用途,了解铁链、橡胶绳的不同特性;2.学会根据具体任务(盖瓦檐、刻石雕、缓绳降)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难点:1.理解“材料特性与任务需求相匹配”的工程逻辑,建立初步的工程思维;2.能在实践中正确使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几何钉板、玩具小象(手工半成品)、穿绳板、铁链、橡胶绳、剪刀、尺子、胶水、锤子、PPT课件(含工具图片、任务场景图)。
2.学具准备:每组一套工具(剪刀、尺子、胶水)、铁链和橡胶绳各一根、简易手工材料(卡纸、绳子)。
3.场景准备:提前布置“工程师任务角”,张贴盖瓦檐、刻石雕、缓绳降的场景示意图。
四、教学过程(40分钟)
1.情境导入:工程师的“工具百宝箱”(5分钟)
教师播放工程师工作的短视频(如盖房子、做手工),提问:“工程师在工作时会用到哪些工具?这些工具能帮他们做什么?”
展示教具中的几何钉板、穿绳板等,引导学生观察,引出课题《像工程师那样》,激发学生“当小工程师”的兴趣。
2.新知探究:认识工具与材料(10分钟)
工具认一认:结合PPT和实物,依次介绍剪刀、尺子、胶水、锤子的名称和用途,让学生动手摸一摸、试一试(如用尺子量卡纸长度,用剪刀剪纸条),总结工具的功能。
- 材料辨一辨:拿出铁链和橡胶绳,让学生观察外观、用手拉扯,对比两者的特性(铁链:硬、无弹性、坚固;橡胶绳:软、有弹性、易拉伸),并记录在课本对应位置。
3.实践应用:小工程师的“任务挑战”(15分钟)
任务1:工具小能手(5分钟)
分组发放玩具小象半成品、穿绳板,让学生根据任务(组装小象、穿绳)选择合适的工具(剪刀剪材料、胶水粘部件、尺子量绳长),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任务2:材料巧选择(10分钟)
展示“盖瓦檐、刻石雕、缓绳降”场景图,提出问题:“这些任务需要选铁链还是橡胶绳?为什么?”
引导学生结合材料特性分析:盖瓦檐、刻石雕需要坚固的材料(铁链),缓绳降需要缓冲的材料(橡胶绳),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教师总结“特性匹配需求”的逻辑。
4.总结提升:我是合格小工程师(8分钟)
师生共同回顾:“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工具?铁链和橡胶绳有什么不同?选择材料时要注意什么?”
请2-3名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过程和收获,教师点评,强调“像工程师那样,先观察、再选择、后实践”的方法。
布置拓展任务:回家观察家人使用的工具(如厨房剪刀、螺丝刀),说说它们的用途。
5.课堂小结(2分钟)
简洁总结本节课重点,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运用“工程师思维”解决小问题,结束课程。
五、板书设计
像工程师那样
一、常用工具
剪刀:裁剪材料
尺子:测量长度
胶水:粘合部件
锤子:敲打固定
材料特性
材料 特性
铁链 硬、无弹性、坚固
橡胶绳 软、有弹性、易拉伸
三、任务匹配
盖瓦檐→铁链(坚固承重)
刻石雕→铁链(稳定固定)
缓绳降→橡胶绳(弹性缓冲)
四、工程师思维
观察→选择(工具/材料)→实践→总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