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纳米材料
一、教学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观念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如“荷叶效应”),知道纳米材料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建立“物质的结构会影响其特性”的初步科学认知。
2.科学思维
通过对比莲叶、荷叶与普通叶面的差异,培养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结合模拟实验现象,初步学会从“现象”推理“原理”的逻辑思维方法。
3.探究实践
能动手完成“观察叶面结构”“模拟莲叶效应”两个实验,掌握用放大镜观察、简单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学会记录实验现象并描述自己的发现。
4.态度责任
感受纳米材料对生活的影响,激发对新材料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培养认真观察、严谨实验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莲叶“自净效应”(荷叶效应)的现象及特点。
了解纳米材料的基本特性(防污、易清洁)和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2.教学难点
理解“叶面特殊结构→荷叶效应→纳米材料模拟应用”的逻辑关系。
结合实验现象,初步解释纳米材料为什么能实现防污、易清洁的效果。
三、教学准备
1.实物材料:新鲜莲叶、荷叶、普通树叶(如梧桐叶、杨树叶)若干。
2.实验工具:放大镜(每人1个)、滴管、清水、透明杯子(3个)、蜡烛、石蜡、小刷子。
3.多媒体资源:纳米材料应用的图片(如纳米防污外套、纳米自洁玻璃)、荷叶效应微观结构动画视频。
4.记录单:实验现象记录卡(提前打印,每人1张)。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5分钟)
1.教师出示两张对比图:一张沾满灰尘的普通树叶,一张干净的莲叶,提问:“同学们,为什么下雨后普通树叶总是脏脏的,而莲叶却依然干干净净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莲叶的‘清洁秘密’,还会认识一种神奇的材料——纳米材料!”
2.板书课题:纳米材料,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观察体验,发现现象(10分钟)
1.分组观察,记录特点
教师分发莲叶、荷叶、普通树叶和放大镜,指导学生分组实验:用眼睛看、用手摸,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三种叶子的表面,将发现记录在实验卡上(如“莲叶表面摸起来滑滑的”“普通树叶表面毛毛的”“水珠落在莲叶上会滚走”)。
各组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莲叶、荷叶表面不易沾水、不易沾灰,普通树叶容易沾水、沾灰,这种现象叫做“荷叶效应”。
2.微观探秘,初步释疑
播放荷叶表面微观结构动画,讲解:“用超高倍显微镜观察,会发现莲叶表面有很多细小的‘小凸起’,就像一个个小山峰,这些小凸起让水和灰尘很难粘在上面,所以莲叶才能保持干净。”
(三)模拟实验,理解原理(12分钟)
1.模拟“荷叶效应”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取两个透明杯子,一个杯子表面用小刷子涂一层薄薄的石蜡(模拟莲叶表面的特殊结构),另一个杯子不涂(模拟普通物体表面)。用滴管分别向两个杯子表面滴3滴清水,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学生分组重复实验,观察并记录:涂石蜡的杯子,水珠会滚走,杯子表面依然干净;没涂石蜡的杯子,水会沾在表面,留下水痕。
教师讲解:“石蜡模拟的就是纳米材料的结构,纳米材料的‘小颗粒’就像莲叶表面的小凸起,能让物体表面实现‘防污、易清洁’的效果,这就是纳米材料的神奇之处!”
2.联系生活,感知应用
展示纳米材料应用图片:纳米防污外套(下雨不怕脏)、纳米自洁玻璃(不用擦也干净)、纳米防菌口罩,让学生说说这些物品的优点,理解纳米材料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10分钟)
1.知识梳理: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内容,提问:“我们今天发现了莲叶的什么秘密?纳米材料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它在生活中能帮我们做什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强化科学观念。
2.拓展思考:“除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应用,纳米材料还能用于医疗、环保等很多领域,比如纳米机器人能帮助医生治病。课后大家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查一查,还有哪些神奇的纳米材料应用,下节课分享哦!”
(五)课堂小结(3分钟)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通过观察、实验,发现了荷叶效应的秘密,还认识了神奇的纳米材料。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
五、板书设计
5.20 纳米材料
一、神奇的“荷叶效应”
莲叶、荷叶:不易沾水、不易沾灰(表面有细小凸起)
普通树叶:易沾水、易沾灰(表面光滑/有绒毛)
二、纳米材料的本领
特性:防污、易清洁(模拟荷叶表面结构)
应用:纳米外套、自洁玻璃、防菌口罩
三、科学启示
科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