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第10课 战国百家争鸣情境引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随堂训练情境导入 战国时期,七雄兵马攻城略地,相互厮杀。与此同时,各派学者唇枪舌剑,彼此交锋。文韬武略,交相辉映,凸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让我们走进这个时代的思想学术天地,领会各派学说的精髓吧。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的原因1、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提出不同见解。2、各国诸侯需要新的政治理论来维护统治,
相互招揽人才。4、“私学”的出现,给各派学说的传播提供了阵地。3、士人四处游历,讲学,促使个人派别的形成。合作探究制作历史名人名片 孔子
生活时期:春秋晚期
历史地位:儒家创始人(“至圣”)
主要思想、成就:“仁”和“礼”,是我国古代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思想主要记述在
《论语》里。主要思想家的成就 庄 子
生活时期:
历史地位:
主要思想、成就: 韩 非
生活时期:
历史地位:
主要思想、成就: 荀 子
生活时期:
历史地位:
主要思想、成就:制作历史名人名片 墨 子
生活时期:
历史地位:
主要思想、成就: 孟 子
生活时期:
历史地位:
主要思想、成就:主要思想家的成就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创始人“兼爱”“非攻”孟子战国儒家代表人(“亚圣”)“仁政”、“民贵君轻”。
《孟子》书影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行仁政而王天下。
春秋无义战。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饲)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孟子》庄子战国道家代表人“无为而治”、“天人合一” 荀子
生活时期:
历史地位:
主要思想:荀子战国儒家代表人“制天命而用之”、“隆礼重法”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全面加强君权讨论诸子百家的学说中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孔子:“仁”的学说、一些“礼”的学说,关于教育的主张
老子: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孟子:“仁政”、“民为贵”
墨子: “兼爱” 、“非攻”、“尚贤”
韩非子:法制思想百家争鸣的影响?(1)使思想文化获得了大发展。
(2)为当时的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3)丰富了中华民族和人类世界的精神宝库。
(4)一些理念至今仍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的态度古 为 今 用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摘自胡锦涛 《十七大报告》07年10月15日课堂小结1. “知足常乐”源于古代“无为而治”思想,提出这一思想的学派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2.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主张用“刑罚”加强统治的学派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兵家
下列人物中,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
①孔子 ②孟子 ③荀子 ④韩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 下列哪一家的学说最符合下层劳动人民的要求( )
A. 老子的道家学说 B. 孔子的儒家学说
C. 墨子的墨家学说 D. 韩非的法家学说CB随堂训练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