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通用版高考生物学一轮复习
课时突破练47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必备知识基础练
一、单项选择题
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使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即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主要为反馈调节,而反馈调节又分为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外来物种入侵会提高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生态系统具有的自我调节能力是其负反馈调节的基础
C.某些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均较低
D.正反馈调节使系统偏离原有状态,对生命系统极为不利
2.下列关于生态学中的稳定与平衡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性别比例为1∶1时,种群数量就达到K值
B.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的群落具有相对不变的物种组成和结构
C.相对稳定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达到平衡的特征
D.资源的消费与更新保持平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3.(2024河北衡水模拟)对于移动性沙丘的治理,目前常采用“前挡后拉法”,即在迎风坡前方下部种植灌木和半灌木植物(如沙柳、沙蒿),拉住沙丘,使其不向前移动。在背风坡(落沙坡)前方,种植高秆植物(如旱柳、小叶杨),以挡住沙丘前移,再利用风力削平沙丘顶部,使沙丘高度降低,最后在拉平的地段栽种其他种类的乔木、灌木。随着治理时间的延长,沙丘上的植被种类逐渐增多,沙丘全面固定下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沙丘上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该群落演替没有经历过草本植物阶段
C.随植被种类增多,该群落对光能的利用增强
D.随植被种类增多,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增强
4.大兴安岭森林和呼伦贝尔草原生物种类的组成稳定,生态系统的外貌、结构保持相对稳定,都是处于生态平衡的系统。下列关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兴安岭森林的恢复力稳定性大于呼伦贝尔草原
B.大兴安岭森林生产者的有机物积累量与消费者的摄食量基本相等
C.呼伦贝尔草原通过负反馈调节使草和食草动物的数量维持相对稳定
D.砍伐树木或放牧不利于提高大兴安岭森林和呼伦贝尔草原的自我调节能力
关键能力提升练
二、不定项选择题
5.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西黄松老龄(未砍伐50~250年)和幼龄(砍伐后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试,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碳量 生产者 活生物 量/(g· m-2) 死有机 质/(g· m-2) 土壤有 机质/ (g· m-2) 净初级 生产量/ (g· m-2) 异养呼 吸/[g· (m-2· 年-1)]
老龄 12 730 2 560 5 330 470 440
幼龄 1 460 3 240 4 310 360 390
注:净初级生产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碳的速率,异养呼吸是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A.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这种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西黄松幼龄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小于老龄群落,因此幼龄西黄松生长速度更慢
C.老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有910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D.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6.(2024湖南长沙一模)三北防护林是我国最大的生态系统恢复工程,主要通过种草和种树来防风固沙,含蓄水,恢复我国内陆地区的生态环境,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三北防护林建设初期应选择1种耐旱的草本、灌木或乔木进行大面积快速覆盖
B.沙地上草本的生长能改善土壤条件,为灌木生长提供条件,灌木的生长又能进一步改善土壤条件,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正反馈调节
C.三北防护林恢复到草原群落后,可以适度放牧,消费者的引入既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又能促进物质循环流动
D.三北地区的生物群落现阶段以草原群落为主,能否演替成森林受降水等环境因素限制
7.(2025山东济南1月期末)曝气扰动是一种利用空气泵向水体中持续通入一定强度的空气以搅动水体的干扰模式。为研究持续的曝气扰动下,不同的环境条件对水生生物群落优势种发展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了两种富藻水体,初始微囊藻浓度不同但其均为优势种,其余条件基本一致,在四个进行相同强度曝气扰动的玻璃温室内开展实验,定期统计微囊藻的浓度,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光照和曝气扰动比微囊藻初始浓度对微囊藻数量变化的影响更大
B.处理Ⅰ、Ⅱ组发生了优势种的替代,处理Ⅲ、Ⅳ组最终未发生演替
C.处理Ⅳ说明强光下高浓度的微囊藻种群具有较高的恢复力稳定性
D.曝气扰动会影响群落的垂直结构,破坏微囊藻的漂浮性,改变群落光能利用率
三、非选择题
8.(2024湖南衡阳三模)人工湿地是将污水、污泥有控制地投放到人工建造的湿地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人工湿地与传统污水处理厂相比,具有投资少、运行成本低等明显优势。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中的植物种类繁多,其中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具有 结构。
(2)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污水过量排放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引起水体中的溶解氧下降,造成鱼类等死亡,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稳态,这种调节机制称为 。
(3)污水的处理一般有过滤、沉淀、厌氧发酵、氧化池氧化、脱氮磷等流程。除磷酸盐、硝酸盐之外,对水质的检测指标还可以包括 等。(答出2点即可)
(4)为探究芦苇对该河道不同种类污水的净化作用,某生物研究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从4个不同的地点采集生活污水(1号)、工业污水(2号)、混合污水(3号)、未受污染的池塘水(4号)。
①分别测定4种水样的BOD(即水中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所需要的氧气量)和总氮含量。
②取等量的上述4种水样,分别加入4个相同的透明玻璃容器中,再将生长状况相同、相等重量的4份芦苇分别放入4个容器中,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水培15天,定期观察、记录。结果表明芦苇在各种水样中生长良好。
③取经过芦苇处理的4种水样,再次测定其BOD(单位:mg/L)和总氮含量(单位:mg/L),数据整理后如图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4种水样中,有机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是 ,综合两图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5)进一步研究发现,水浮莲、水花生、金鱼藻等湿地植物对污水的净化效果与芦苇相似。但在实际操作中,对水浮莲、水花生这类外来入侵物种的应用必须谨慎,以防止它们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危害,原因是这些物种 。
参考答案
1.C 2.A 3.D 4.C 5.D 6.BCD 7.ABC
8.答案 (1)垂直
(2)(正)反馈调节
(3)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微生物含量
(4)生活污水(1号) 芦苇对污水具有净化作用
(5)适应性强,繁殖率高,如当地缺乏天敌或强有力的竞争者,则容易泛滥成灾(或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泛滥成灾)
解析 (1)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挺水植物、浮游植物和沉水植物的分布,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2)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会引起水体中的溶氧量下降,进一步造成鱼类数量减少,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态,这加剧了原来的效果,属于正反馈调节。(3)对水质的观测指标除上述方法外,还可包括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微生物含量等方面。(4)分析BOD的变化,4种水样中,有机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是生活污水(1号)。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处理后污水的BOD含量都降到与未被污染的河水的BOD含量几乎相同,所以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芦苇对污水具有净化作用。(5)在实际操作中,对水浮莲、水花生这类外来物种的应用必须谨慎,以防止它们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危害,原因是这些物种适应性强,繁殖率高,如当地缺乏天敌或强有力的竞争者,则容易泛滥成灾(或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泛滥成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