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通用版高考生物学一轮复习
课时突破练48 人与环境、生态工程
必备知识基础练
一、单项选择题
考点1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体现了日常生活中减少生态足迹的理念,下列选项都能减少生态足迹的是( )
①光盘行动 ②自驾旅游 ③高效农业 ④桑基鱼塘 ⑤一次性餐具使用 ⑥秸秆焚烧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⑤⑥
2.(2024山东青岛模拟)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与1961年相比,全球生态足迹总量明显增长,而生态承载力总量只提高了30%。研究者统计了1961年至2014年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和生态承载力总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961年到1967年生态盈余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B.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就会出现生态赤字
C.汽车尾气会增大生态足迹,建议人们绿色出行
D.与食用肉类相比,蔬菜水果更能增大生态足迹
3.垃圾分类是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基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有害垃圾填埋处理可消除环境污染
B.厨余垃圾加工后可作为鱼类养殖的饵料
C.生活垃圾发酵能产生清洁可再生能源
D.禽畜粪便作为花卉肥料有利于物质的良性循环
4.(2024吉林)关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清洁能源的使用能够降低碳足迹
B.在近海中网箱养鱼不会影响海洋生态系统
C.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往往与人类活动有关
D.水泥生产不是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唯一原因
考点2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5.(2025八省联考云南卷)林下种植是一种常见的农林结合生产模式。在草本、灌木稀疏的人工桤木林下种植香料草本植物(草果),产生较大经济效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草果与桤木适应相同环境,故生态位相同
B.林下种植草果充分利用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草果种植增加了该森林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草果种植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6.采用样线法(以一定的速度沿样线前进,同时记录样线两侧一定距离内鸟类的种类及数量)对某地城市公园中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城市公 园类型 植物园 森林 公园 湿地 公园 山体 公园
物种数量 41 52 63 38
A.植物园为鸟类提供易地保护的生存空间,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鸟类物种多样性
B.森林公园群落结构复杂,能够满足多种鸟类对栖息地的要求,鸟类种类较多
C.湿地公园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及相对隐蔽的栖息场所,鸟类种类最多
D.山体公园由于生境碎片化及人类活动频繁的干扰,鸟类物种数量最少
7.(2024浙江)白头叶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通过多年努力,其数量明显增加。下列措施对于恢复白头叶猴数量最有效的是( )
A.分析种间关系,迁出白头叶猴竞争者
B.通过监控技术,加强白头叶猴数量监测
C.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白头叶猴栖息地
D.对当地民众加强宣传教育,树立保护意识
8.(2025八省联考内蒙古卷)大兴安岭林区某鹿科动物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对维持当地生物多样性有重要作用。下列保护措施不当的是( )
A.建立保护区,对其种群实施易地保护
B.开展当地生态修复,提高环境承载力
C.对受伤个体开展救助并及时放归野外
D.建立生态廊道,防止其种群遗传衰退
考点3 生态工程
9.(2025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科学家在黄河流域盐碱地区开创了“上粮下藕、藕鱼套养、鸭鹅混养”的立体种养模式。在盐碱地开挖鱼塘,挖出的泥土在鱼塘边堆成台田种植作物,鱼塘中养殖咸水鱼并种藕,台田经雨水浇灌后盐碱含量降低,田间杂草可以喂鱼和鸭、鹅,动物的排泄物能为莲藕和作物提供肥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需要来自系统外的物质和能量投入才能维持其正常功能
B.“上粮下藕”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养殖咸水鱼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与整体原理
C.该模式不但提高了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还增加了土壤碳储量
D.该模式具有能改善生态环境的优点,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10.(2025山东济南1月期末)为了对被一年生草本少花蒺藜草入侵的草原进行生态修复,科研人员采用了以下方法:在少花蒺藜草抽穗期至种子成熟前进行人工低位刈割,在下一年其幼苗出土前人工补播本土多年生牧草并给予适当的水肥管理。该措施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生态修复方案遵循了循环和整体的生态学原理
B.该地生态修复后,物种多样性会增加,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提高
C.多年生草本比一年生草本更容易定居在该环境中
D.人工低位刈割可以模拟食草动物的捕食,降低入侵物种的出生率和光能利用率
关键能力提升练
二、不定项选择题
11.(2025山东聊城一模)在某水稻种植区,稻田中的杂草可以作为鱼、虾、蟹的饲料,而鱼、虾、蟹的粪便可作为水稻的肥料,水稻田无须除草和喷施农药。这种种养结合的立体农业模式既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又减少了环境污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成分是水稻、杂草、鱼、虾、蟹等生物
B.该农业模式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减少了环境污染,遵循了整体原理
C.该稻田生态系统可以实现自生,无需考虑放养的鱼、虾、蟹等生物的种类及数量
D.鱼、虾、蟹的粪便作为水稻的肥料,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三、非选择题
12.(2024河北)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对大熊猫实施保护,但在其栖息地一定范围内依旧存在人类活动的干扰。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大熊猫主要分布于六个山系,各山系的种群间存在地理隔离。
回答下列问题。
(1)割竹挖笋和放牧使大熊猫食物资源减少,人和家畜属于影响大熊猫种群数量的 因素。采矿和旅游开发等使大熊猫栖息地的部分森林转化为裸岩或草地,生态系统中消费者获得的总能量 。森林面积减少,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等功能下降,这些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调查结果表明,大熊猫种群数量与 和 呈正相关。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及自然保护区建设使大熊猫栖息地面积扩大,且 资源增多,提高了栖息地对大熊猫的环境容纳量。而旅游开发和路网扩张等使大熊猫栖息地丧失和 导致大熊猫被分为33个局域种群,种群增长受限。
(3)调查结果表明,岷山山系大熊猫栖息地面积和竹林面积最大,秦岭山系的秦岭箭竹等大熊猫主食竹资源最丰富,这些环境特征有利于提高种群的繁殖能力。据此分析,环境资源如何通过改变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大熊猫种群密度: 。
(4)综合分析,除了就地保护,另提出两条保护大熊猫的措施: 。
参考答案
1.A 2.C 3.A 4.B 5.A 6.A 7.C 8.A 9.D 10.D
11.ACD
12.答案 (1)密度制约(或生物) 减少 间接
(2)栖息地面积 竹林面积 食物 碎片化
(3)当环境资源充足时,大熊猫种群的出生率升高,死亡率降低,种群密度增大;当环境资源有限时,种内竞争加剧,大熊猫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种群密度减小
(4)建立大熊猫繁育中心,建立基因库,利用生物技术对大熊猫的基因进行保护,完善保护大熊猫的相关法律法规(任选两条即可)
解析 (1)由题意可知,割竹挖笋和放牧使大熊猫食物资源减少,会进一步影响大熊猫的种群数量,人和家畜对大熊猫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大熊猫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因此属于密度制约因素,同时,人和家畜属于影响大熊猫种群数量的生物因素。采矿和旅游开发等使大熊猫栖息地的部分森林转化为裸岩和草地,导致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即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减少,消费者的摄入量减少,从而使生态系统中消费者获得的总能量减少。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例如,森林具有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等功能。(2)由题图可知,大熊猫种群数量与栖息地面积和竹林面积呈正相关。环境容纳量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天然林保护等措施扩大了大熊猫栖息地面积,使食物资源增多,提高了栖息地对大熊猫的环境容纳量。旅游开发和路网扩张等人类活动使得大熊猫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从而导致其种群增长受限。(3)当环境资源充足时,大熊猫种群的出生率升高,死亡率降低,种群密度增大;当环境资源有限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导致大熊猫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种群密度减小。(4)除了就地保护,还可以对大熊猫进行易地保护,比如建立大熊猫繁育中心,建立基因库,利用生物技术对大熊猫的基因进行保护等。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立法,如完善保护大熊猫的相关法律法规等保护大熊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