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华东师大版6.23《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课件(4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八年级上华东师大版6.23《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课件(40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6 22:1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郑燮(xiè)潍县署中 寄舍弟墨 第一书郑燮(zhèng xiè), 字克柔,号板桥。清代画家, 书法家,文学家。曾任潍县 知县,后因得罪豪绅罢官, 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 书、画世称“三绝”。他书画上常用的印章印文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乾隆东封书画史”,“七品官耳”等,可说是其生平的纪实。 一肩明月,两袖清风 郑板桥辞官回家,惟携黄狗一条,兰花一盆。一夜,天冷,月黑,风大,雨密,板桥辗转不眠,适有小偷光顾。他想:如高声呼喊,万一小偷动手,自己无力对付,佯装熟睡,任他拿取,又不甘心。略一思考,翻身朝里,低声吟道: “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此时,小偷已近床边,闻声暗惊。继又闻:“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小偷心想:不偷也罢。转身出门,又听里面说:“出门休惊黄尾犬。”小偷想,既有恶犬,何不逾墙而出。正欲上墙,又闻:“越墙莫损兰花盆。”小偷一看,墙头果有兰花一盆,乃细心避开,足方着地,屋里又传出:“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黑赶豪门。” 非隶非楷的“六分半书”郑板桥夫人的“人各有体”
  清代郑板桥临摹诸家法帖甚勤,有一晚上,做梦也在临帖,东指西横,梦中误将指头横在夫人背上大肆临摹。夫人惊醒,郑板桥在睡梦中听得夫人娇声曰:“人各有体!”  
郑燮幡然醒悟,尽毁所有法帖,自己另创一体。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擅画竹、兰、石、松、菊。郑板桥的宽厚   郑板桥做官时,他的弟弟盖房子与邻居争地,彼此互不退让,以致各向前修围墙,阻断道路。弟弟修书给郑板桥,希望帮忙打赢官司。郑板桥回信时做了一首诗:“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邻居知悉非常感动,遂各自退让三尺,而成了六尺巷。
《板桥家书》:十分有名,其在治家、做人、处事等方面均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清】郑燮wéishè题解:
潍县的官署中寄于堂弟郑墨的第一封家书 译文:读书把看了一遍就能背诵
作为值得肯定的能力,
(其实)是最不中用的。 读书 以 过目成诵 为 能,
最是不 济 事。 济:对事情有益把作为,当作济事:能成事,中用看了一遍就能背诵如看场中美色,一眼 即 过,
与 我何 与 也? 眼中 了了,心下匆匆, 方寸 无多,
往来 应接不暇 ,明白指人的内心不暇:没有空闲,指应付不过来应接不暇:(原指美景繁多,来不及观赏)
后指人事纷繁,应付不过来。就和相关xiájí译文:眼里看得明白,心里匆匆而过,
(其实)留在内心中的并不多,
这样看来看去(眼睛)根本应付不过来, 就像看歌舞场中的美女,
看上一眼就过去了,和我有什么相关呢?这是一封家书,也是一篇驳论文。这是一封家书,也是一篇驳论文。这是一封家书,也是一篇驳论文。千古过目成诵,孰 有 如 孔子者乎?(后用成语“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勤奋。)谁(相传孔子晚年很爱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断了好几次。)皮革指多次断比得上shú读《易》至 韦 编 三 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wéi到译文:自古以来过目成诵的人, 有谁比得上孔子呢?孔子研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 直到使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 都断了好几次, 不知道他翻阅过几千几百遍了, 虽 生知安行 之圣,
不 废 困勉下学 之功也。 微言精义,
愈 探 愈出,愈 研 愈入,
愈往而不知其所 穷 。精微的语言,深刻的道理穷尽即使即“生而知之”(不用学习而懂得道理)刻苦勤奋地学习人情事理的基本常识越探索钻研和“安而行之”(发于本愿从容不迫地实行),这是古代以为圣人方能具有的资质。停止,放弃译文:即使是(像孔子那样)
生下来不用学习就懂得道理,
能发于本愿从容不迫地实行大道的圣人,
也不会停止刻苦勤奋地学习
人情事理的基本常识。从而对《周易》精微的语言,深刻的道理,
越探索越明白,越钻研越深入,
越是深入进去就越是不知它的尽头。
惟 虞 世南、张睢 阳、张方平,
平生书不再读,迄 无佳文。东坡读书不用两遍,
然 其在翰 林读《阿房宫赋》至 四鼓,
老吏史 苦 之,坡 洒然 不倦。此指翰林院四更以……为苦(认为……辛苦)畅快的样子怎么因为就就结束只有始终,一直到然而岂 以 一过 即 记,遂 了 其事乎!hànyúsuīqì译文:苏东坡平日读书不需要读第二遍, 然而他在翰林院时 读《阿房宫赋》直到四更天, 掌管翰林院的老吏觉得他(读得)辛苦, 苏东坡却十分畅快,毫无倦意。只有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 一生读书从不读第二遍, 但(他们)始终也没有写出好文章。 怎么能因为看过一遍就能记诵 就草草结束学习这件事呢!问:第二段中作者列举了事实论据?
正面事例:
1、孔子读《易》至韦编三绝;
2、苏轼读《阿房宫赋》至四更。
反面事例:
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一生读书从不读第二遍,因此最终也没有写出好文章。
以上事实论据形成正反对比,意在告诉人们,
读书应反复阅读,深入钻研。这是一封家书,也是一篇驳论文。反覆 诵 观,
可 欣 可 泣,在此 数 段 耳。 即 如《史记》百三十篇中,
以项羽本纪为最,且过 辄 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 陋 。就弊端哭泣值得就像反复诵读观赏欣喜几罢了zhélòu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 鹿之战、
鸿门之宴、垓 下之会为最。jùgāi译文:况且过目就能成诵
又有什么都记诵的弊端。就像《史记》一百三十篇中, (我)认为《项羽本纪》写得最好。反复诵读观赏,值得欣喜值得悲泣的, 只在这几个片断罢了。 而《项羽本纪》中, 又认为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战 (几个片断)写得最好。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 悉 贮 其中,
其 龌龊 亦 耐 不得!更有小说家言,各种 传奇 恶曲,
及打油诗词,亦 复寓目不忘,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
岂 非 没分晓 的 钝 汉!不懂道理此指明清两代盛行的戏曲也都储藏不干净,此有品位低俗之意难道愚钝也忍受zhùwò chuò译文:如果一部《史记》,
篇篇都读,字字都记,
岂不成了不懂道理的愚钝之人吗!还有小说家的作品,
各种低俗的传奇恶俗的戏曲,
以及打油诗词,也都过目不忘,这样的人就像一个破烂的厨房柜子,
发臭的油和腐坏的酱全都储藏在里面,
他的品位低俗也是让人难以忍受的!典 故钜(巨)鹿之战
——破釜沉舟
鸿 门 宴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垓下之会(围)
——四面楚歌这是一封家书,也是一篇驳论文。这是一封家书,也是一篇驳论文。这是一封家书,也是一篇驳论文。第一段:明确提出反对“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的观点。总结段意:指出过于强调过目成诵,会有印象不深刻的弊端。以孔子、苏轼的正面事例,虞世南等人的反面事例,论证了读书应当深入研究。第二段:指出过于强调过目成诵,会有无所不诵、泥沙俱下的弊端。以《史记》的正面事例,“小说家言”等反面事例,论证了读书应择其精华。第三段:先是指出
“无所不诵”是“过目成诵”的另一弊端,
然后以读《史记》 为例,
从正面论证“反覆诵观”精彩内容的必要性。又以“小说家言”、“传奇恶曲”和
“打油诗词”为例,以“破烂厨柜”为喻,
从反面论证读书应有所选择,取其精华。(例证法、喻证法、对比论证法)总结全文:主旨:
这封家信批驳了“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的观点,提出读书应当择其精华,深入研读。
课文理解:这是一篇驳论文。什么是“驳论”?通过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论点
来确立自己的论点,这就是驳论。议论说理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立论与驳论。正面阐述自己的论点,以证明其正确性,
就是立论;先证明对方错误,从而确立自己的正确观点,
就是驳论。驳论与立论:驳论的作用在于“破”,
即辨别是非,驳斥错误的观点,
同时树立正确的观点。习题:1.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用东坡的例子证明读书要真正有所得,必须反复研读。
B.作者认为虞世南等人没有佳作传世,和他们“书不再读”的陋习有关。 
C.作者认为,《史记》中除了《项羽本纪》,余者并不值得一读。
D.作者用“破烂厨柜”等作比喻,意在阐明读书应有所取舍,择精华记诵的观点。
习题:2、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目成诵,往往看得并不清楚,记在心里的就更少。
B.孔子和东坡都具有过目成诵的能力。
C.虞世南等三人生平读书从不读第二遍。
D.深入研读才能令我们不断领悟书中精妙之处。习题:3.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孔子和苏轼的事例典型而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B.虞世南等三人“迄无佳文”是因为缺少如苏轼那样的天才。
C.即使杰出如《史记》,也不需要每篇都读都记诵。
D.那些低俗戏曲、打油诗词,完全没有记诵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