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项学习
像工程师那样
一、教学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观念:通过火星探测器着陆案例和鸡蛋降落器制作,初步认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科学观念,知道不同材料的特性(如缓冲、承重)会影响物体的功能。
2.科学思维:学习工程师“发现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能结合材料特性思考如何减小冲击力,培养初步的工程设计思维。
3.探究实践:通过动手制作鸡蛋紧急降落器,经历“设计—制作—测试—改进”的探究过程,提升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态度责任:感受工程师面对困难时的创新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态度,培养合作探究意识,增强对科学工程领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工程师“发现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能利用常见材料设计并制作鸡蛋降落器。
2.教学难点:根据“减小冲击力”的需求,合理选择材料并设计缓冲结构,初步理解缓冲原理在工程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火星探测器着陆视频(3-5分钟)、工程师设计方案示意图(PPT)、鸡蛋降落器优秀案例图片;
2.学生准备:每组1个生鸡蛋、纸杯、吸管、棉花、胶带、剪刀、细绳、泡沫块等常见材料(提前让学生分组收集);
3.其他:测试用的高处支架(如讲台旁的高桌)、清洁工具(纸巾、抹布)。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5分钟)
1.教师播放火星探测器着陆的短视频,提问:“同学们,火星探测器从遥远的太空落到火星表面,怎样才能不摔坏呢?工程师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难题的?”
2.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探测器的着陆方式(如降落伞、缓冲气囊),结合PPT展示工程师的设计方案,小结:工程师会先发现“安全着陆”的问题,再根据需求设计不同方案,最后选出最合适的办法——这就是工程师的工作思路。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也来‘像工程师那样’,挑战一个有趣的任务——制作鸡蛋紧急降落器,让鸡蛋从高处落下不破碎!”
(二)新知探究,学习工程师思维(10分钟)
1.分析问题:教师出示鸡蛋,提问:“我们的任务是让鸡蛋从高处落下不破碎,核心问题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减小鸡蛋受到的冲击力”)
2.设计思路引导:结合单元小结中的材料知识,提问:“我们收集的材料里,哪些能帮助减小冲击力?为什么?”(如棉花柔软能缓冲、吸管能分散力量、纸杯能保护鸡蛋)
3.工程师工作流程梳理:带领学生总结工程师解决问题的步骤:①发现问题(安全着陆/鸡蛋不破碎)→②设计方案(选材料、想结构)→③制作测试→④改进优化。
(三)动手实践,制作鸡蛋降落器(15分钟)
1.分组设计:每组讨论3分钟,确定本组的降落器设计方案(如“棉花包裹鸡蛋+吸管支架+纸杯外壳”),简单画在草稿纸上。
2.动手制作:学生分组利用准备好的材料制作降落器,教师巡视指导:①提醒安全使用剪刀;②帮助学生调整结构(如吸管支架的角度、棉花的包裹厚度);③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设计思路。
3.小组交流:制作完成后,每组选1名代表简单介绍自己的设计:“我们用了什么材料,为什么这样设计?”
(四)测试改进,总结提升(8分钟)
1.分组测试:每组依次将鸡蛋降落器从高处(如1.5米高的桌子)落下,观察鸡蛋是否破碎,记录测试结果。
2.分析改进:针对“鸡蛋破碎”的小组,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如缓冲材料太少、结构不稳定),并尝试快速改进;针对“鸡蛋完好”的小组,鼓励分享成功经验。
3.课堂总结:提问:“今天我们像工程师那样解决了什么问题?你学到了工程师的哪些好方法?”小结:工程师遇到问题不放弃,会反复设计、测试、改进,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创新和坚持的精神。
(五)课堂延伸(2分钟)
“课后大家可以继续改进自己的鸡蛋降落器,试试从更高的地方落下,看看能不能让鸡蛋依然完好。下节课我们再来分享更棒的设计!”
五、板书设计
像工程师那样
一、工程师的工作流程
1.发现问题(安全着陆/鸡蛋不破碎)
2.设计方案(选材料、想结构)
3.制作测试
4.改进优化
二、我们的设计
材料:棉花、吸管、纸杯、胶带……
核心:减小冲击力(缓冲、分散力量)
三、测试结果
成功(鸡蛋完好)→分享经验
改进(鸡蛋破碎)→分析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