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完成题目。(6分)
土地荒漠化是影响全球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生态问题□中国是受土地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许多农田村庄曾被“沙魔”吞噬。为此,我国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建设了一道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它是在自然环境________恶劣、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开展的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数十年漫漫征程,一代代心怀热忱的治沙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荒漠上种草、植树、造林,他们________,勤种不辍。他们用超乎想象的韧劲、________的精神,在万里风沙线上筑起了一道道护卫家园的绿色屏障,成就了一项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________事业□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shì chén chuò B.shì zhěn zhuì
C.shè chén zhuì D.shè zhěn chuò
(2)填入文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极端 拈轻怕重 精打细算 高明
B.极致 任劳任怨 精打细算 崇高
C.极端 任劳任怨 精益求精 崇高
D.极致 拈轻怕重 精益求精 高明
(3)填入文中方框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 , ! B.。 —— 、 ! C., —— , 。 D., : 、 !
2.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假期是一本受益匪浅的书,记录着智慧与成长。参加消防安全体验活动,认识消防器材、了解安全知识;走进非遗工坊,体验传承百年的非遗技艺,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学习文明礼仪,建设美丽家园。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享乐假期生活。
A.“假期是一本受益匪浅的书,记录着智慧与成长。”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参加”“认识”“了解”三个词都是动词。
C.“博大精深”“文明”“美丽”从感彩上分析,都是褒义词。
D.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孩子们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享乐假期生活”。
3.阅读下面文段,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________很多事急不得,更速成不得。________丝绸、瓷器、漆器、金银器等各类技艺精湛的手工艺品,饱含着匠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创造的虔敬、对工序的苛求。________盛于魏晋时期的“百炼钢”之术,其制作过程需工匠把精铁加热锻打一百多次,一锻一称,直到斤两不减,如此千锤百炼,最终锻出高纯度的器具。________
①慢工出细活,文火煲靓汤。
②一丝不苟的工序、精湛的技术、专注的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工匠精神”。
③无数巨匠一生默默无闻,远离名利场,只为了完成一件作品,办好一件事情。
④古人对事物的创造,往往匠心独运,不尚速成。
A.①③②④ B.①④③② C.②①④③ D.②④③①
4.根据提示默写。(5分)
(1)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其一)》]
(2)_____________,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梅岭三章》)
(3)现在大家纪念他, _____________。(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4)《诫子书》中常被人们用作“志存高远”座右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著阅读。(4分)
(1)把《西游记》中唐僧收徒弟的经过补充完整。(2分)
五行山收孙悟空→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流沙河收沙悟净
(2)《西游记》中孙悟空有很多称号。下面根据他得名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弼马温 ②美猴王 ③齐天大圣 ④孙悟空 ⑤孙行者 ⑥斗战胜佛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③①⑤⑥ C.①②④③⑤⑥ D.②④①③⑤⑥
6.班级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7分)
(1)怎样读书才更有效?联系下面三则材料,用一句话写出你的探究结果。(1分)
材料一: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材料二:毛泽东提倡读书要“三复四温”。他对自己喜欢的书,总是一遍又一遍地研读。《共产党宣言》他就读了一百多遍。《红楼梦》他至少读过10种版本。《史记》《资治通鉴》他通读过数遍,其中不少精彩的文章他都能背诵如流。
材料三:数学家苏步青主张读书要多读、精读。他读书时,第一遍一般先读个大概,第二遍、第三遍逐步加深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到读书的作用同学们各抒己见。请仿照例句补写一句话,使之与前面的两个句子形成一组排比句,表达你对读书作用的认识。(2分)
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书是明灯,能照亮前行之路;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二:书是钥匙 能开启智慧之门
(3)针对本次活动,宣传组同学们制作了一份创意海报,请你从画面和文字角度分析其妙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定林①所居(4分)
[宋]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艇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注释】①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
7.诗中的“溪”“山”分别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2分)
8.“溪鸟山花共我闲”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11分)
父①自正月十一日动身赴广东,沿途经五十余日,今始安抵羊城②。风涛险恶,不可言喻,惟静心平气,或默背五经,或返躬思过,故虽颠簸不堪,而精神尚好,因思世途险巇③,不亚风涛,入世者苟非先胸有成竹,立定脚根,必不免为所席卷以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择友之道应尔也。若于世事,则应息息谨慎,步步为营,若才不逮④而思侥幸,或力不及而谋躐等⑤,又或胸无主宰,盲人瞎马,则祸患之来,不旋踵⑥矣。此为父五十年阅历有得之谈,用以切嘱吾儿者也。
(选自《林则徐家书》,有删改)
【注释】①父:此处指林则徐自称。②羊城:广州的别称。③险巇(xī):险阻崎岖。④逮:及,达到。⑤躐(liè)等:逾越等级。⑥不旋踵:来不及转身,比喻时间极短。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不可言喻( ) (2)惟静心平气( )
(3)此择友之道应尔也(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而精神尚好 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B.此择友之道应尔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十二章》)
C.必不免为所席卷以去 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D.则应息息谨慎 淫慢则不能励精(《诫子书》)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此为父五十年阅历有得之谈,用以切嘱吾儿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这封家书中,林则徐对儿子的教导包括哪些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编外党员”不后悔(17分)
余 艳
①爸爸不是党员。其实,爸爸写过几次入党申请书,但都被他装回了口袋。
②第一次有入党要求,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一天,战火纷飞,恶战打了几天几夜,眼看着主攻就要打响,敌人的飞机集群飞来,把阵地炸成了马蜂窝,连长身负重伤。爸爸当时18岁,是通信兵,背着发报机,一定要把连长扛下去。连长说:“小家伙,我不识字,一直想写封申请书,入党。现在只怕没有机会了……”后来,连长被抬下去,到战地医院还没来得及抢救就牺牲了。
③爸爸含着泪替连长写了一份入党申请书,也给自己写了一份。连长被追评为共产党员,而爸爸还没来得及递交申请,又上了战场。这一次,他在昏迷中被送往后方医院,一颗子弹钻进他的腹部,从肠缝中穿过,再从后背穿出,前后两个弹孔血流不止……躺在病床上,年轻的爸爸总是在想:“冲锋在前的往往都是党员,英勇作战的都想成为党的孩子。可是,我住后方医院,我的战友在前线与敌人拼杀,他们才配入党。我,再等等……”
④这一等,就到了转业去核工业部的时候。他坚决要求下到地质前线,去深山里探矿。
⑤记得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10年后,爸爸领了枚金灿灿的奖章回来,这枚奖章是国家奖给有贡献的核事业功臣的。妈妈说:“这回,你爸该交申请了……”可爸爸还是没交,他说:“一批批年轻工程师来了,他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都向组织靠拢。好事儿啊,年轻人入党,路更长,更能为党干更多事。没文化的老同志,做‘编外’,照样为党工作。”
⑥说这话不久,一个炎热的周日,我和妈妈疯跑着到职工医院。爸爸上山探物,被设备砸伤了脚,滚下山坡……救护车把爸爸送回来。爸爸躺在病床上,脸跟床单一样白。我哭着抱起爸爸擦伤了一大块的手臂,第一次心痛地含泪吹着、吹着,还喃喃不止:“爸,还疼吗?还疼吗?……”
⑦后来,爸爸脚上有伤还经常上山下井,身体每况愈下,他这位高级技师只能从工区一线撤到大队部。记得有一天,地质科的领导黄伯伯到我们家说:“该交申请了,我做你的介绍人。”可爸爸的话让我震惊:“咱都快成废物了,前线下来的伤兵还去争功?不了,不配呀……”
⑧拿到那张化验单,我知道我一直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血癌,白血病!我背着爸爸流泪,但当着爸爸的面却笑着说:“不就是白细胞低点儿,补上来就是了。”闭口不提“白血病”三个字。
⑨一天,我躲出去接电话,内容被爸爸听到了。等我回来,他拉着我的手说:“闺女,你千万别找组织,像我一直是‘编外党员’,照样为党工作。一辈子的地质老兵,爸知足,也不后悔……”
⑩爸爸走了10年,我是第几十次走在深入生活的路上?没统计。爸爸,如今女儿也成了作家老兵,向您报告:我写完了扶贫攻坚,又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您一辈子在崇山峻岭为国找矿,女儿也走在为党、为民讴歌的路上,现在又将出发。立正——致敬老兵,致敬“编外党员”爸爸!
(选自《文艺报》2021年5月14日,有删改)
13.结合文章内容,将下面内容补充完整。(4分)
①_______________,父亲写了入党申请书,但未提交;
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的10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工区一线撤到大队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不让“我”找组织帮他入党。
14.结合加点词语,品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结合文章第③段和第⑦段对父亲的描写回答问题。(4分)
(1)“我,再等等……”父亲想再等等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了,不配呀……”父亲觉得自己不配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文章第⑥段画线句写出“我”当时怎样的心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人生立志须趁早(12分)
赵九如
①近来读书,历览前人事状,深刻体会到少时立志的重要性。有人说“成名要趁早”,其实,莫如说立志须趁早。
②“夫志,气之帅也”。对个人而言,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宰相之杰”张居正写下“愿以深心奉尘刹,不予自身求利益”,躬身改革、不计毁誉,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民族英雄林则徐树立救国为民的高远志向,在虎门销烟、抗击英军、安抚叛乱等历史事件中,始终做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注重立志,善养“浩然之气”,就能涵养从容内敛的气质,蓄积坚定自信的精气神。
③立志非常必要,趁早立志尤为重要。晚清名臣左宗棠青年时代就志向笃定,于23岁时自题对联以明志:“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他也十分注重家风家教,告诫自己的孩子“志患不立,尤患不坚”“小时志趣要远大,高谈阔论固自不妨”。纵观左宗棠的一生,从办理洋务、主持船政到收复新疆、抗击法军,他一以贯之地践行自己的志向;他的孩子长大后能够报效国家、不辱使命,也与其早立志、立长志的教导密不可分。尽早确立志向,明确人生奋斗的方向,可以助人避免随波逐流、亦步亦趋,不被诱惑所误导。
④当然,美好的愿景不会自动实现,早立志仅仅是成长的起点。人生路途漫漫,如何坚守信念、矢志不渝,是生命历程各个阶段都需要作答的命题。特别是在屡遭挫折或逆境时,更加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和勇气。历史上,司马迁狱中遭受苦难不曾移志,坚韧中写就巨著;苏武异邦牧羊数十载不折其志,最终梦圆归乡。事实证明,一个人的志向如何,直接影响着成就的取得,也只有为志向执着付出,才能不断抵近心中的理想抱负。志向引领行动、行动考验志向,两者相辅相成,演绎着立志与逐梦的交响。
⑤“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立志当胸怀宽广、眼界开阔,大胆追求远大的志向。而这背后,离不开理想信念的支撑。人生如寄,何以才能不枉此生?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但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人生就容易迷航。春秋战国时期,一些人感喟人生苦短,主张及时行乐者自成一派;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纵情山水、盛行清谈,逃避现实一时成风;当代西方社会也曾醉生梦死,“垮掉的一代”发人深省。
⑥今天,为了“能被知识的亮光照到”,四川凉山州“悬崖村”的孩子曾在峭壁上留下瘦削的身影;为了触碰大山之外的世界,重庆双坪村村民用双手凿出一条“悬崖天路”……那些看不见的理想信念与志向追求,正迸发着强大的能量。
⑦哲人有言,“没有崇高的生活理想的人,像大海里的一叶小舟一样,它时刻都会被狂风巨浪袭击而沉没海底。”青年朋友们,趁早扬起理想的风帆,然后握紧志向的罗盘,不为风雨所阻、不被颠簸所拦,人生这一叶轻舟才能自信驶过万重山。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8.下列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最适合的一项是( )(2分)
A.人生须立志。 B.人生应该立怎样的志。
C.人生立志须趁早。 D.一个人的志向如何,直接影响着成就的取得。
19.第②、③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下面不能证明第⑤段中“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2分)
A.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
B.宁做荒野上饥饿的鹰,也不做肥硕的井蛙。
C.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D.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
21.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该如何立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分)
22.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请以《在尝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一个晴朗的傍晚,放学了,爸爸在校门口等着接我回家,我扑进爸爸怀里,说:“我都一天没见到太阳了!”爸爸说:“阳光一直都在呀……”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字迹清晰美观,卷面整洁,500字左右。
答案版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完成题目。(6分)
土地荒漠化是影响全球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生态问题□中国是受土地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许多农田村庄曾被“沙魔”吞噬。为此,我国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建设了一道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它是在自然环境________恶劣、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开展的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数十年漫漫征程,一代代心怀热忱的治沙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荒漠上种草、植树、造林,他们________,勤种不辍。他们用超乎想象的韧劲、________的精神,在万里风沙线上筑起了一道道护卫家园的绿色屏障,成就了一项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________事业□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shì chén chuò B.shì zhěn zhuì
C.shè chén zhuì D.shè zhěn chuò
(2)填入文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C )(2分)
A.极端 拈轻怕重 精打细算 高明
B.极致 任劳任怨 精打细算 崇高
C.极端 任劳任怨 精益求精 崇高
D.极致 拈轻怕重 精益求精 高明
(3)填入文中方框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B )(2分)
A.。 : , ! B.。 —— 、 ! C., —— , 。 D., : 、 !
2.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假期是一本受益匪浅的书,记录着智慧与成长。参加消防安全体验活动,认识消防器材、了解安全知识;走进非遗工坊,体验传承百年的非遗技艺,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学习文明礼仪,建设美丽家园。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享乐假期生活。
A.“假期是一本受益匪浅的书,记录着智慧与成长。”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参加”“认识”“了解”三个词都是动词。
C.“博大精深”“文明”“美丽”从感彩上分析,都是褒义词。
D.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孩子们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享乐假期生活”。
【点拨】画线句子搭配不当,应将“享乐”改为“享受”。
3.阅读下面文段,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2分)
________很多事急不得,更速成不得。________丝绸、瓷器、漆器、金银器等各类技艺精湛的手工艺品,饱含着匠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创造的虔敬、对工序的苛求。________盛于魏晋时期的“百炼钢”之术,其制作过程需工匠把精铁加热锻打一百多次,一锻一称,直到斤两不减,如此千锤百炼,最终锻出高纯度的器具。________
①慢工出细活,文火煲靓汤。
②一丝不苟的工序、精湛的技术、专注的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工匠精神”。
③无数巨匠一生默默无闻,远离名利场,只为了完成一件作品,办好一件事情。
④古人对事物的创造,往往匠心独运,不尚速成。
A.①③②④ B.①④③② C.②①④③ D.②④③①
4.根据提示默写。(5分)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其一)》]
(2)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梅岭三章》)
(3)现在大家纪念他, 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4)《诫子书》中常被人们用作“志存高远”座右铭的句子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名著阅读。(4分)
(1)把《西游记》中唐僧收徒弟的经过补充完整。(2分)
五行山收孙悟空→①鹰愁涧收白龙马→②云栈洞(高老庄)收猪八戒→流沙河收沙悟净
(2)《西游记》中孙悟空有很多称号。下面根据他得名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①弼马温 ②美猴王 ③齐天大圣 ④孙悟空 ⑤孙行者 ⑥斗战胜佛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③①⑤⑥ C.①②④③⑤⑥ D.②④①③⑤⑥
6.班级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7分)
(1)怎样读书才更有效?联系下面三则材料,用一句话写出你的探究结果。(1分)
材料一: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材料二:毛泽东提倡读书要“三复四温”。他对自己喜欢的书,总是一遍又一遍地研读。《共产党宣言》他就读了一百多遍。《红楼梦》他至少读过10种版本。《史记》《资治通鉴》他通读过数遍,其中不少精彩的文章他都能背诵如流。
材料三:数学家苏步青主张读书要多读、精读。他读书时,第一遍一般先读个大概,第二遍、第三遍逐步加深理解。
示例:对一本书要反复读(熟读、精读)。
(2)谈到读书的作用同学们各抒己见。请仿照例句补写一句话,使之与前面的两个句子形成一组排比句,表达你对读书作用的认识。(2分)
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书是明灯,能照亮前行之路;书是阶梯,能助登理想之峰。
示例二:书是钥匙 能开启智慧之门
(3)针对本次活动,宣传组同学们制作了一份创意海报,请你从画面和文字角度分析其妙处。(4分)
画面:用风筝线串联书籍,生动有趣,吸引读者,启发思考。文字:对偶句式,工整押韵,富有音韵美;语言简洁,传达出读书的好处,读书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激发灵感,也能积累经验,沉淀思想,启迪心灵。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定林①所居(4分)
[宋]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艇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注释】①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
7.诗中的“溪”“山”分别具有曲折/蜿蜒、高峻/高的特点。(2分)
8.“溪鸟山花共我闲”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纵享山水的闲适自得之情。
(二)(11分)
父①自正月十一日动身赴广东,沿途经五十余日,今始安抵羊城②。风涛险恶,不可言喻,惟静心平气,或默背五经,或返躬思过,故虽颠簸不堪,而精神尚好,因思世途险巇③,不亚风涛,入世者苟非先胸有成竹,立定脚根,必不免为所席卷以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择友之道应尔也。若于世事,则应息息谨慎,步步为营,若才不逮④而思侥幸,或力不及而谋躐等⑤,又或胸无主宰,盲人瞎马,则祸患之来,不旋踵⑥矣。此为父五十年阅历有得之谈,用以切嘱吾儿者也。
(选自《林则徐家书》,有删改)
【注释】①父:此处指林则徐自称。②羊城:广州的别称。③险巇(xī):险阻崎岖。④逮:及,达到。⑤躐(liè)等:逾越等级。⑥不旋踵:来不及转身,比喻时间极短。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不可言喻(说明,告知) (2)惟静心平气(只)
(3)此择友之道应尔也(道理)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2分)
A.而精神尚好 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B.此择友之道应尔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十二章》)
C.必不免为所席卷以去 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D.则应息息谨慎 淫慢则不能励精(《诫子书》)
【点拨】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B项,结构助词,的/代词;C项,连词,相当于“而”/介词,凭借;D项,就。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此为父五十年阅历有得之谈,用以切嘱吾儿者也。
这些都是我五十年来亲身经历得到的经验,用来深切嘱咐我的儿子。
12.这封家书中,林则徐对儿子的教导包括哪些内容?(4分)
①林则徐教导儿子要有选择性地交朋友。②林则徐教导儿子处世要小心谨慎,要有主见。
【参考译文】我从正月十一日动身去广东,沿途经过五十多天,今天才平安到达广州。(一路上)风涛险恶,不能用言语来说明,我只有平心静气,或是背诵儒家经典,或是反省自己的过错,所以途中虽然颠簸震荡不能忍受,但是精神还好,因而想到人生的道路十分险峻,不亚于江海上的风波,所以初入社会的人如果不能胸有成竹,站稳脚跟,一定免不了被这些风波席卷而去。接近好人使人变好,接近坏人使人变坏,选择朋友的道理应该也是这样。对于世上的事情,就应当时刻小心谨慎,步步经营,假如才干达不到而想依靠侥幸,或者是力量不足却想超越自己的能力往上升,又或者自己心中毫无主见,就像盲人骑瞎马,那么祸患很快就会随之而来。这些都是我五十年来亲身经历得到的经验,用来深切嘱咐我的儿子。
(三)“编外党员”不后悔(17分)
余 艳
①爸爸不是党员。其实,爸爸写过几次入党申请书,但都被他装回了口袋。
②第一次有入党要求,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一天,战火纷飞,恶战打了几天几夜,眼看着主攻就要打响,敌人的飞机集群飞来,把阵地炸成了马蜂窝,连长身负重伤。爸爸当时18岁,是通信兵,背着发报机,一定要把连长扛下去。连长说:“小家伙,我不识字,一直想写封申请书,入党。现在只怕没有机会了……”后来,连长被抬下去,到战地医院还没来得及抢救就牺牲了。
③爸爸含着泪替连长写了一份入党申请书,也给自己写了一份。连长被追评为共产党员,而爸爸还没来得及递交申请,又上了战场。这一次,他在昏迷中被送往后方医院,一颗子弹钻进他的腹部,从肠缝中穿过,再从后背穿出,前后两个弹孔血流不止……躺在病床上,年轻的爸爸总是在想:“冲锋在前的往往都是党员,英勇作战的都想成为党的孩子。可是,我住后方医院,我的战友在前线与敌人拼杀,他们才配入党。我,再等等……”
④这一等,就到了转业去核工业部的时候。他坚决要求下到地质前线,去深山里探矿。
⑤记得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10年后,爸爸领了枚金灿灿的奖章回来,这枚奖章是国家奖给有贡献的核事业功臣的。妈妈说:“这回,你爸该交申请了……”可爸爸还是没交,他说:“一批批年轻工程师来了,他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都向组织靠拢。好事儿啊,年轻人入党,路更长,更能为党干更多事。没文化的老同志,做‘编外’,照样为党工作。”
⑥说这话不久,一个炎热的周日,我和妈妈疯跑着到职工医院。爸爸上山探物,被设备砸伤了脚,滚下山坡……救护车把爸爸送回来。爸爸躺在病床上,脸跟床单一样白。我哭着抱起爸爸擦伤了一大块的手臂,第一次心痛地含泪吹着、吹着,还喃喃不止:“爸,还疼吗?还疼吗?……”
⑦后来,爸爸脚上有伤还经常上山下井,身体每况愈下,他这位高级技师只能从工区一线撤到大队部。记得有一天,地质科的领导黄伯伯到我们家说:“该交申请了,我做你的介绍人。”可爸爸的话让我震惊:“咱都快成废物了,前线下来的伤兵还去争功?不了,不配呀……”
⑧拿到那张化验单,我知道我一直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血癌,白血病!我背着爸爸流泪,但当着爸爸的面却笑着说:“不就是白细胞低点儿,补上来就是了。”闭口不提“白血病”三个字。
⑨一天,我躲出去接电话,内容被爸爸听到了。等我回来,他拉着我的手说:“闺女,你千万别找组织,像我一直是‘编外党员’,照样为党工作。一辈子的地质老兵,爸知足,也不后悔……”
⑩爸爸走了10年,我是第几十次走在深入生活的路上?没统计。爸爸,如今女儿也成了作家老兵,向您报告:我写完了扶贫攻坚,又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您一辈子在崇山峻岭为国找矿,女儿也走在为党、为民讴歌的路上,现在又将出发。立正——致敬老兵,致敬“编外党员”爸爸!
(选自《文艺报》2021年5月14日,有删改)
13.结合文章内容,将下面内容补充完整。(4分)
①抗美援朝战场,父亲写了入党申请书,但未提交;
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的10年,把入党的机会让给了年轻的工程师;
③从工区一线撤到大队部,为了不跟前线的同事争,放弃了入党机会;
④患白血病后,不让“我”找组织帮他入党。
14.结合加点词语,品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示例:连用“钻进”“穿过”“穿出”三个动词,形象地表现子弹给父亲身体造成的严重伤害,侧面表现出父亲的英勇无畏,表达了“我”对父亲的崇敬和心疼。
15.结合文章第③段和第⑦段对父亲的描写回答问题。(4分)
(1)“我,再等等……”父亲想再等等的原因是什么?(2分)
父亲认为自己对党的贡献没有在前线作战的战友贡献大,所以要等自己为党和国家作出更大贡献的时候再入党。
(2)“不了,不配呀……”父亲觉得自己不配的原因是什么?(2分)
父亲认为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不能为党和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所以觉得自己不配入党。
16.文章第⑥段画线句写出“我”当时怎样的心理?(3分)
对爸爸擦伤手臂的心疼、担心、紧张。
17.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
示例:文中的父亲是一个谦逊质朴、甘于奉献、淡泊名利的人。
(四)人生立志须趁早(12分)
赵九如
①近来读书,历览前人事状,深刻体会到少时立志的重要性。有人说“成名要趁早”,其实,莫如说立志须趁早。
②“夫志,气之帅也”。对个人而言,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宰相之杰”张居正写下“愿以深心奉尘刹,不予自身求利益”,躬身改革、不计毁誉,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民族英雄林则徐树立救国为民的高远志向,在虎门销烟、抗击英军、安抚叛乱等历史事件中,始终做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注重立志,善养“浩然之气”,就能涵养从容内敛的气质,蓄积坚定自信的精气神。
③立志非常必要,趁早立志尤为重要。晚清名臣左宗棠青年时代就志向笃定,于23岁时自题对联以明志:“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他也十分注重家风家教,告诫自己的孩子“志患不立,尤患不坚”“小时志趣要远大,高谈阔论固自不妨”。纵观左宗棠的一生,从办理洋务、主持船政到收复新疆、抗击法军,他一以贯之地践行自己的志向;他的孩子长大后能够报效国家、不辱使命,也与其早立志、立长志的教导密不可分。尽早确立志向,明确人生奋斗的方向,可以助人避免随波逐流、亦步亦趋,不被诱惑所误导。
④当然,美好的愿景不会自动实现,早立志仅仅是成长的起点。人生路途漫漫,如何坚守信念、矢志不渝,是生命历程各个阶段都需要作答的命题。特别是在屡遭挫折或逆境时,更加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和勇气。历史上,司马迁狱中遭受苦难不曾移志,坚韧中写就巨著;苏武异邦牧羊数十载不折其志,最终梦圆归乡。事实证明,一个人的志向如何,直接影响着成就的取得,也只有为志向执着付出,才能不断抵近心中的理想抱负。志向引领行动、行动考验志向,两者相辅相成,演绎着立志与逐梦的交响。
⑤“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立志当胸怀宽广、眼界开阔,大胆追求远大的志向。而这背后,离不开理想信念的支撑。人生如寄,何以才能不枉此生?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但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人生就容易迷航。春秋战国时期,一些人感喟人生苦短,主张及时行乐者自成一派;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纵情山水、盛行清谈,逃避现实一时成风;当代西方社会也曾醉生梦死,“垮掉的一代”发人深省。
⑥今天,为了“能被知识的亮光照到”,四川凉山州“悬崖村”的孩子曾在峭壁上留下瘦削的身影;为了触碰大山之外的世界,重庆双坪村村民用双手凿出一条“悬崖天路”……那些看不见的理想信念与志向追求,正迸发着强大的能量。
⑦哲人有言,“没有崇高的生活理想的人,像大海里的一叶小舟一样,它时刻都会被狂风巨浪袭击而沉没海底。”青年朋友们,趁早扬起理想的风帆,然后握紧志向的罗盘,不为风雨所阻、不被颠簸所拦,人生这一叶轻舟才能自信驶过万重山。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8.下列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最适合的一项是( C )(2分)
A.人生须立志。 B.人生应该立怎样的志。
C.人生立志须趁早。 D.一个人的志向如何,直接影响着成就的取得。
19.第②、③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4分)
不能。因为第②段论证了对个人而言立志的重要性,第③段论证了立志趁早的重要性,这样的文段安排照应文中“立志非常必要,趁早立志尤为重要”一句,符合论点的逻辑顺序,使文章论证严密,结构严谨,如果调换顺序则没有这样的效果,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20.下面不能证明第⑤段中“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D )(2分)
A.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
B.宁做荒野上饥饿的鹰,也不做肥硕的井蛙。
C.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D.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
【点拨】第⑤段的引用句强调的是要立大志,D项强调的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不能支撑论点。
21.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该如何立志。(4分)
示例:①我们要趁早立志,明确方向,遇挫折而不迷茫。②要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努力,不能把立志当口号,只说不做。③要立大志,不能只是盯着眼前的一点利益,不能做及时行乐、醉生梦死的一代。(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三、作文(50分)
22.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请以《在尝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一个晴朗的傍晚,放学了,爸爸在校门口等着接我回家,我扑进爸爸怀里,说:“我都一天没见到太阳了!”爸爸说:“阳光一直都在呀……”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字迹清晰美观,卷面整洁,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