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期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训练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秋期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训练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17 23:3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秋期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训练卷
一、单选题
1.中华民族在古代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而在近代则遭受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中国近代史开始于(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2.在福州一纪念馆的檐柱上,挂着一幅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楹联歌颂的是(  )
A.林则徐 B.道光帝 C.关天培 D.邓世昌
3.在武昌起义中起主力军作用的是(  )
A.工人阶级 B.湖北新军
C.兴中会会员 D.中国同盟会会员
4.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宣传的主要思想是(  )
A.变法救国 B.民主科学 C.三民主义 D.扶清灭洋
5.戊戌变法失败的客观原因主要是(  )
A.顽固派的强大 B.光绪帝被囚禁
C.袁世凯的告密 D.帝国主义的破坏
6.图中所示历史事件的重大历史意义是(  )
A.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B.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D.使腐朽的清王朝逐步走向灭亡
7.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日本乘机出兵朝鲜。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朝鲜。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由此可见,日本(  )
A.企图速亡朝鲜 B.蓄意挑起战争
C.意图瓜分中国 D.实行海禁政策
8.隆隆的炮声震醒了天朝大国的迷梦。你知道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下列哪一事件吗(  )
A.鸦片战争 B.《南京条约》的签订
C.五口通商 D.战争赔款
9.中国近代史上割占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英国 B.俄国 C.美国 D.法国
10.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三个阶段。其中“被迫融入世界”阶段始于(  )
A.开放五口通商 B.开展虎门销烟
C.创办新式学堂 D.组建新式海军
11.根据右下图可以判断,“沪局”(  )
A.引进了西方先进器物 B.维护了清政府的统治
C.达到了“求富”的目的 D.是最大的军事工业
12.洋务派当时所办的工业中规模最大的军事企业是(  )
A.安庆军械所
B.福州船政局
C.轮船招商局
D.江南制造总局
13.《中华民国史》写道:“1905年,在日本东京,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大团体”是指(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14.中国近代史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 条约》
C.《天津条约 》 D.《马关条约》
15.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往事”指什么战争的失败(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到“鸦片战争触发了一些爆炸性事态……在经济上,核定关税剥夺了中国的保护性关税,中国丧失部分关税主权;在社会上持续的非法交易,加剧了鸦片问题,外国贸易在五个口岸的持续增长,……”材料论述了鸦片战争的(  )
A.背景 B.目的 C.结果 D.影响
17.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从下图的史料当中能认识到哪一段历史信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八国联军侵华
18.建立民主共和国是中国近代化的主要成果之一,这一成果来自于(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9.下图是法国作家布立赛写的一部历史著作,“大劫难”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20.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基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这场“殊死的决斗”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二、改错题
21.《南京条约》的其中一条内容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建、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22.改错题
1.林则徐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著名的作品是《海国图志》。   
2.詹天佑是我国著名的铁路工程师,他设计了和那个修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   
3.康有为以西学理论鼓吹变法,震动了中国的思想界,被誉为“中国启蒙思想家”。   
4.在胡适的率先倡导下,创立了《新青年》杂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5.清华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的唯一成果。   
23.题中有一处错误,请找出错误并改正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洗劫并焚毁了圆明园的是八国联军。     改为   
24. 中国近代史上,美国发动了第一次对华侵略战争,从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错误:    改正:   
25.《马关条约》的签订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此后,在维新派的努力下,光绪皇帝为促进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也公开支持维新变法,并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展开变革.但是变法运动引起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的恐慌,他们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捕杀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六名维新派领袖,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运动最后遭到失败。
有三个错误,请找出来。
错误:    理由:   
错误:    理由:   
错误:    理由:   
三、辨析题
26.《中华民国约法》是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2 分)
判断:   
理由:   
27.请辨别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并加以改正。
(1)1839年6月3日至25日,在林则徐的主持下,收缴的鸦片在定海海滩被当众销毁,这一事件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民用工业,代表性的有安庆内军械、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3)为加强西北塞防,1875年,清政府任命力主收复新疆的李鸿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4)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率领200余名将士英勇作战,最终壮烈殉国。
(5)英国于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四、材料分析题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39年,一位在广东的外国人说:”鸦片是在最彻底的手段下被销毁了……全部事务的处理。在人类历史上必将永远是一个最为卓越的事件。”
材料二:1840年的这场战争,无疑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中华民族开始了漫长的寻找。寻找失去的尊严,寻找在世界的位置,寻找复兴的道路。
(1)材料一中“最卓越的事件”指什么?该事件的领导者是谁?
(2)材料二中“这场战争"指的是什么?对中国社会性质的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一和材料二反应的事件之间有什么联系?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军占领旅顺后,疯狂屠杀当地居民,死难者近两万人。
材料二:“日军为掩盖自己的罪行,将被害者的尸体集中火化,把骨灰装进棺材里埋葬,并用木牌写上‘清国阵亡将士之墓’,借以欺骗世界舆论。
请回答:
(1)材料一揭示了日军什么样的特征?
(2)材料二揭示了日军什么样的特征?你认为他们为什么要掩盖自己的罪行?
(3)通过回答上面的问题,你对侵略者有了什么样的认识?
五、综合题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处于封闭状态的中国,通过瓷器及茶叶贸易,每年都有大量的贸易顺差,而西方廉价的纺织品、工艺品却无法进入中国市场……因此鸦片战争无法避免地发生了。
——摘编自李事明《鸦片战争对沿海居民生活的影响》
材料二 1842年的条约真是所谓的“城下之盟”,英国方面向来所不满足的皆一一满足,其主要内容: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之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定。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等
材料三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说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1842年的条约损害了中国的哪些主权,该条约的哪项内容直接体现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3)据材料三,说明“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的含义。你从“这场战争”中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31.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遭受侵略的历史,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略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材料一 “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在1858年与英法的天津谈判中,咸丰帝和其朝臣最不能容忍的是“公使驻京”这一内容。咸丰帝甚至打算以全免进口关税换取公使不驻北京。而当时西方国家互派大使常驻对方首都,已经是外交惯例。为此,清朝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抗争,致使战争不断升级,最终付出惨痛代价。
——摘编自任世江《初中历史课程“点——线”解析(一)》
材料三 历史常把战争的痛苦与灾难尽量往战败者身上堆,同时又把痛定思痛、改弦更张的机遇留给战败者。……战局(甲午战争)初开,赫德就说:“这场纠纷对中国来说,也许会产生某些好的后果。如果这次能够吃一亏,学一回乖,因而造成认真的改革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伏荣玺《甲午战败对中国传统文化及民族心态的影响》
材料四 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娥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各国军队在北京划区驻扎,要求所驻区域的所有中国人家必须悬挂占领国国旗。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屈辱,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
——摘编自《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主要是由清朝所实行的哪一政策造成的?“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具体指什么战争?这场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什么变化?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外交存在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强以此为借口使战争升级的表现。
(3)依据所学知识回答,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什么?材料三中“割台湾、偿二百兆”指的是哪一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四中20世纪的第一年中国所遭受的“国耻”指的是什么?这一屈辱事件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中国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这段历史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2.【答案】A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3.【答案】B
【知识点】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4.【答案】C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5.【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6.【答案】D
【知识点】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7.【答案】B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8.【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9.【答案】B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10.【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11.【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12.【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13.【答案】C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4.【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15.【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16.【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17.【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
18.【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9.【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20.【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21.【答案】错误:福建 改正:福州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22.【答案】错误:林则徐 改为:魏源;错误:唐胥铁路 改为:京张铁路;错误:康有为 改为:严复;错误:胡适 改为:陈独秀;错误:清华 改为:北大
【知识点】戊戌变法
23.【答案】八国联军;英法联军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
24.【答案】美国;英国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25.【答案】《马关条约》的签订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1895年的“公车上书”维新运动成为一场全国性的政治运动,维新运动从此拉开序幕。;戊戌政变中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六人被捕杀。;戊戌政变中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国外,被杀害的是谭嗣同等六人。;光绪帝为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而支持变法。;光绪是清朝皇帝,是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他支持变法是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
【知识点】戊戌变法
26.【答案】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知识点】中华民国
27.【答案】(1)正确。
(2)错误;改正:民用工业改为军事工业。
(3)错误;改错:将“李鸿章”改为“左宗棠”。
(4)正确。
(5)错误;改正:把英国改为美国。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洋务运动;林则徐禁烟运动
28.【答案】(1)虎门销烟。林则徐。
(2)鸦片战争。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29.【答案】(1)侵略者凶残、野蛮的特性。
(2)虚伪。为了掩盖真相,欺骗舆论。
(3)再凶残的侵略者也是外强中干,因为毕竟他们代表了邪恶,站在了全人类的对立面。我们要认清一切强盗的本质,并充满战胜他们的信心。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30.【答案】(1)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贸易顺差(或英国处于贸易逆差);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
(2)主权: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内容: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3)含义:这场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认识: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要勿忘国耻,奋发图强;等等。(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一点且意思相近即可)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31.【答案】(1)政策:闭关锁国;战争:鸦片战争。
性质变化:从封建社会到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问题:缺少现代外交意识/外交观念落后;
表现: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②签订《北京条约》等(任意写出一点)
(3)威海卫战役;《马关条约》;
影响:①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②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③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任答两点)
(4)八国联军侵华;
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5)根本原因: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腐败
(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立志振兴中华;西方殖民者凶残、野蛮;清政府腐败无能,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