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护水资源》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课是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中的一节内容,这部分内容是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的,希望学生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不要忘记化学,应该由衷的感谢化学。但是这部分内容很容易上成一堂科普课,怎样让学生在充满化学氛围的环境中学习水资源,是我一直在思索的问题。
本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主要是依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个性发展;帮助学生在已经获得知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理论依据是“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的教学思想,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提出的问题时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更要将知识转化为问题融入情境中,引领学生在一个又一个问题情境中领悟知识,达到对知识掌握和迁移的目的。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①应用了化学分类的思想
新课标提倡用分类的思想学习化学知识,本节课从头到尾贯穿让学生在分类的基础上有序的思考问题的思想。在学生查阅、汇报的世界水污染事件、中国十大水污染事件的基础上,学生对事件从污染物的角度进行分类,并在分类的基础上通过看书自主归纳其造成污染的机理。在明确水污染类型和机理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进行污水的处理,要处理污水,学生需先明确污水从来源的分类:城市污水、工业污水。重点讨论的是工业污水的处理,以学案的形式给出《我国工业废水中几种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针对工业污水中的成分不同学生讨论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混凝法、沉淀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并落实涉及的课本的化学方程式。
②辩证的角度看待化学,让更多的人客观的看待化学,热爱化学
化学在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由于地球上物质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和资源过度开发,特别是新物质种类和数量的急剧增加使得地球上物质分布不均衡的程度日益严重,当以上过程远远超过自然界自我调节能力的时候便出现了众多的环境问题。本节课在讨论水的污染问题的基础上也在告诉同学们,“有人认为是化学造成了这些污染”是不科学的,这些污染仍然要靠化学方法来进行解决。
2、学生情况分析
提到水资源污染学生只想到肮脏、恶臭的水,只是停留在浅显的表面,至于什么原因造成水污染、水污染的机理、污水的来源、如何治理污水,学生并不十分了解。本节课在上述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自己去查阅资料、去看书、去讨论分析解决。在课前学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对水污染的事件、危害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有能力归纳水污染的污染类型。对于水污染的机理,采用的是学生自己看书并归纳的方法,在课堂上学生归纳的非常精辟、到位。但是学生在对工业污水的处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在给出《我国工业废水中几种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后采用自主、合作,讨论的方式解决,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引导,并以资料卡片的形式给与帮助,在帮助学生分析后又给出高铁酸盐的例子让学生分析,强化理解、应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几种常见水体污染的来源、危害。
2、知道水质评价与污水处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几种常见水体污染的来源、危害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调查水污染的实际情况,培养调查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感受国内、国外典型的水污染事件造成的危害,认识爱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通过爱护水资源重要性的研究,树立勤俭节约人生观,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水体污染的危害,了解几种主要的污水处理方法,培养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难点:混凝法、中和法、沉淀法、氧化还原法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
学生在课前查阅了关于世界水污染事件、中国水污染事件的大量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汇总。
六、教学方法与教学流程图
本节内容采用分类的教学方法,在学生查阅、汇报的世界水污染事件、中国十大水污染事件的基础上,学生对事件从污染物的角度进行分类,并在分类的基础上通过看书自主归纳其造成污染的机理。在明确水污染类型和机理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进行污水的处理,要处理污水,学生需先明确污水从来源的分类:城市污水、工业污水。重点讨论的是工业污水的处理,以学案的形式给出《我国工业废水中几种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针对工业污水中的成分不同学生讨论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混凝法、沉淀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并落实涉及的课本的化学方程式。
在教学的过程中旨在渗透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化学可以造福人类,若使用不当会对人类造成危害,但是若是已经造成的危害还需要通过化学的途径来解决。本节课自始至终化学气味浓厚,贴近生活。
情境线索 问题线索 学生活动 核心内容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引入
展示图片,全世界75%左右的疾病与水体污染有关,引出今天的主题:水的污染和水的净化
观看图片、倾听
了解本节课
的核心内容
环节一:
水的污染的分类
环节二:
水污染的危害
环节三:
如何治理水污染?
总结
环节四
反思
与体会
在学生倾听国内、国外的水污染事件后,指导学生从污染物的角度对水的污染进行分类
我们一起来分析各种污染物造成水体污染的机理及危害。
植物营养物质污染
最终最终以硝酸盐的形式成为水生植物的养料,而使藻类和其它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重金属污染
水中的重金属污染物通过食物链被富集,浓度逐级加大 ,而人正处于食物链的终端。通过食物和饮水这些重金属摄入体内,引起人体急性或慢性中毒。
生物体内必需的生命元素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若体内的元素严重含量超标或出现不应该有的元素均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简介有机物污染和核污染。
过渡:我们了解了水污染的类型和机理,迫切的工作是治理水污染,何如治理水污染?
先从来源的角度对水污染进行分类。
污水从来源分为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
一、生活污水的处理
二、工业污水的处理
工业污水一般是工厂自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再进行排放,需政府加强监测和管理。对已经造成的水污染,对于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同样适用于工业污水。
展示:我国工业废水中几种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提问:若以上各种污染物均不符合排放标准,应如何处理?
展示网页:厦门大学开发出高铁酸盐净水剂,你怎样看这则新闻?
思考:
1、为什么高铁酸盐具有强氧化性?
2、为什么高铁酸盐是一种絮凝剂?
3、为什么高铁酸盐是绿色水处理剂?
这节课先从污染物的角度将污水进行分类,在了解其机理后根据污水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污水治理方法。
学习本节内容主要采用的是分类的方法,对水污染分类、对污水分类、针对不同的污染物治理方法分类
人生存的基本保障是:食物、水、空气。请从我做起,爱护水资源。请同学们谈谈如何“从我做起爱护水资源”
学生代表讲述国内、国外的重大水污染事件,思考从污染物的角度进行分类
学生看书归纳、讲解、倾听
学生讲解、倾听
学生阅读“生物体内必需的元素”,倾听危害
学生看课本P88污水处理流程图,总结生活污水处理的大致流程和方法
学生讨论、分析各种污染物的处理方法
落实化学方程式
学生理解、讨论、分析
学生理解、交流
知识和思想的升华
学生发言,谈感想
感受水污染造成的危害,从化学角度对水的污染进行分类
了解水污染的机理及危害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拓展学生知识
了解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
了解几种主要的污水处理方法
拓展学生知识,污水处理方法原理的再应用
知识和方法上的提升
培养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八、板书
植物营养物污染 混凝法:Al3++3H2O Al(OH)3(胶体)+3H+
重金属污染 污染物 治理方法 沉淀法:Hg2++S2-==HgS↓
有机物污染 中和法:
核污染 氧化还原法:化合价
生活污水 工业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