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运用(30分)
1.下列各组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淋漓 收敛(liǎn) 云宵(xiào) 人迹罕至(hǎn)
B.鉴赏 徜徉(yáng) 笃志(wǔ) 无休无止(xiū)
C.博学 吞噬(shì) 浩渺(miǎo) 茫然无措(cuò)
D.轻婕 盔甲(kui) 蝉蜕(tuì) 人声鼎沸(dīng)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很高兴;但竞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机关:这里是秘密的意思。)
B.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宿儒: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C.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搜索枯肠:尽力搜索。)
D.当沁凉的水流通过我的一只手时,她先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出“水”这个词,先是慢慢地写,然后就加快了速度。(沁凉:透出凉意。)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鲁迅的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B.这里给人“家徒四壁”的感觉:朴素的吸音墙壁,一张榻榻米,仅此而已。这样的布置,简单得几乎到了“苦寒”的地步。
C.邀请名家开讲,打造《读书沙龙》;组织歌手演出,打造《民谣季》;举办儿童画展,打造《艺术空间》……暑假期间这家书店开展的系列活动成为县城的一道文化风景。
D.近年来,禁止手机进校园的呼声不绝于耳。中小学生是完全杜绝使用手机?还是有选择地使用手机?这已成为人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人不知而不愠(燥热),不亦君子乎?
B.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法度)。
C.与朋友交而不信(诚信)乎?传不习乎?
D.择其善者(好的方面,优点)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默写。(5分)
(1)子曰:“ ,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二章》)
(2)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3)《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描写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的诗句是: , 。
(4)《论语·子罕》中孔子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的句子是: , 。
(5)《江南逢李龟年》中,在江南的暮春时节,诗人杜甫又遇到了自己的故友李龟年,于是他写下了“ , ”两句来抒发自己心中无限的感慨。
6.阅读名著《朝花夕拾》,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人物 外貌 篇名 事件 性格特点
(1) / / 她为“我”买来了“三哼经”,做到了别人没做到的事 纯朴善良,又有些愚昧无知
寿镜吾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2)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 (3)
藤野先生 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藤野先生》 写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鲁迅决心“(4) ”的动因 认真负责,没有民族偏见
7.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开展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题目。(9分)
(1)请你仿照“朋”字的解说,对“友”字做字源解说。(2分)
“朋”字的甲骨文 “朋”:像两串玉系在同一根绳子上,形成更大的一挂玉串,表达了“朋”字平等的内涵。
“友”字的甲骨文 “友”:
(2)阅读下面“中学生交友现状调查统计表”,写出你从中获取的两条信息。(2分)
交友标准 交友作用
学习成绩 性格相投 其他 倾诉内心 帮助学习 其他
42% 49% 9% 63% 33% 4%
(3)班级拟定于本周三下午3点在班级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论题的演讲比赛。班主任派你去邀请团委王老师担任本次演讲比赛的评委,见到王老师后,你会怎么说?(2分)
(4)步入新校园,同学们都在建立新的朋友圈,你认为应该怎样和朋友友好相处?请给出你的建议。(3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7分)
暮春即事
[宋]叶采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8.请你想象“双双瓦雀行书案”描绘的画面,并将其描写出来。(4分)
9.诗人为什么“不知春去几多时”?请简要回答。(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5分)
[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选自《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选自《论语·为政》)
[乙]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①,
鞣②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④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选自《荀子·劝学》,有删改)
[注]①中(zhòng)绳: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②(róu):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③槁暴(pù):晒干。槁,枯。暴,晒。④砺:磨刀石。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吾日三省吾身 (2)传不习乎 .
(3)学不可以已 (4)虽有槁暴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1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选自儒家经典著作。
B.乙文运用类比的手法,意在说明君子只要每天学习,就能不犯过错。
C.甲、乙两文都提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D.乙文的“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13.请结合甲、乙两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学习与自我反省”的理解。(5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18分)
花园
汪曾祺
①我的脸上若有从童年带来的红色,它的来源是那座花园。在任何情形之下,那座小花园是我们家最亮的地方。
②我的记忆有菖蒲的味道。然而我们的园里可没有菖蒲呵。它是哪儿来的,是哪些草?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我此刻把它们没有理由地纠在一起。
③“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每个小孩子都这么唱过吧。有时什么也不做,我躺着,用手指绕住它的根,用一种不露锋芒的力量拉,听顽强的根须一处一处断。这种声音只有拔草的人自己才能听得见。当然我嘴里是含着一根草了。草根的甜味和它的似有若无的水红色是一种自然的巧合。
④莫碰臭芝麻,沾惹一身,唁,难闻死人。沾上身子,不要用手指去拈,要用刷子刷。这种籽儿有带钩儿的毛,讨嫌死了。至今我不能忘记它:因为我急于要捉住那个“都溜”(一种蝉,叫得最好听),我举着我的网,蹑手蹑脚,抄近路过去,循它的声音找着时,拍,得了。
⑤可是回去,我一身都是那种臭玩意儿。想想我捉过多少“都溜”!
⑥那棵大垂柳上常常有天牛,有时一个,两个的时候更多。它们总像有一桩事情要做,六只脚不停地运动,有时停下来,那动着的便是两根有节的触须了。我们以为天牛触须有一节它就有一岁。捉天牛要用手,不是如何困难的工作,即使它在树枝上转来转去,你等一个合适地点动手,常把脖子弄累了,但是失望的时候很少。[A]这小小生物完全如一个有教养、惜身份的绅士,行动从容不迫,虽有翅膀可从不想到飞;即使飞,也不远。一捉住,它便吱吱扭扭地叫,表示不同意,然而行为依然是温文尔雅的。黑地白斑的天牛最多,也有极瑰丽颜色的,有一种还似乎带点玫瑰香味。天牛的玩法是用线扣在脖子上看它走。令人想起……不说也好。
⑦蟋蟀已经变成大人玩意儿了。但是大人的兴趣在斗,而我们对于捉蟋蟀的兴趣恐怕要更大些。我看过一本秋虫谱,上面除了苏东坡、米南宫,还有许多济颠和尚说的话,都神乎其神的不大好懂。捉到一个蟋蟀,我不能看出它颈子上的细毛是瓦青还是朱砂,它的牙是米牙还是菜牙,但我仍然是那么欢喜。听,哪里 这儿是的,这儿了![B]用草掏,手扒,水灌,嚯,蹦出来了。顾不得螺螺藤拉了手,扑,追着扑。有时正在外面玩得很好,忽然想起我的蟋蟀还没喂呐,于是赶紧回家。我每吃一个梨,一段藕,吃石榴吃菱,都要分给它一点儿。正吃着晚饭,我的蟋蟀叫了。我会举着筷子听半天,听完了对父亲笑笑,得意极了。一捉蟋蟀,那就整个园子都得翻个身。我最怕翻出那种软软的鼻涕虫。可是堂弟有的是办法,撒一点儿盐,立刻它就化成一摊水了。
⑧好些年看不到土蜂了。这种蠢头蠢脑的家伙儿,我觉得它也在花朵上把屁股撅来撅去的,有点儿不配,因此常常愚弄它。土蜂是在泥地上掘洞当作窠的。看它从洞里把个有绒毛的小脑袋钻出来(那神气像个东张西望的近视眼),嗡,飞出去了,我便用一点点湿泥把那个洞封好,在原来的旁边给它重掘一个,等着,一会儿,它拖着肚子回来了,找呀找,找到我掘的那个洞,钻进去,看看,不对,于是在四近大找一气。我会看着它那副急样笑个半天。或者,干脆看它进了洞,用一根树枝塞起来,看它从别处开了洞再出来。好不容易,可重见天日了,它老先生于是坐在新大门旁边休息,吹吹风。神情中似乎是生了一点气,因为到这时已一声不响了。
(有删改)
14.打开记忆之门,你能找到哪些令作者难忘的记忆片段?请根据内容加以概述。(4分)
15.根据理解,为下面这句话设计朗读的轻重音、语速,请陈述你的设计和理由。(3分)
我举着我的网,蹑手蹑脚,抄近路过去,循它的声音找着时,拍,得了。
16.从文中画横线的A、B两处句子中任选一处进行赏析。(3分)
方法提示:可推敲词语,如动词、形容词等;可推敲句子,如句式、句子长短等;也可推敲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17.文学社同学想将《花园》与课内文章进行联读,寻找两文的共同之处,你认为哪一篇更合适?请说明理由。(4分)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泰戈尔《金色花》
18.这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文章,简洁而有韵味,花园作为一个实体,陪伴了“我”整整一个童年,“那座小花园是我们家最亮的地方”。结合选文,联系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对“最亮”的理解。(4分)
链接材料一:生活,是很好玩的。(汪曾祺)
链接材料二:我是想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汪曾祺)
三、作文(3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什么时光最值得珍爱?是这可贵的中学时代。从你步入中学校门的那一刻起,你的生活开始悄然发生变化。面对新的老师、新的课堂、新的同学,你可能会很快适应,也可能会难以适应。
请以《我 的初中序曲》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横线上可填“美好”“新鲜”“尴尬”“期待”等词;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具体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C 2.C 3. B 4.A
5.(1)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2)夜发清溪向三峡 (3)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4)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5)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6.(1)阿长(或:长妈妈)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学识渊博,喜好诵读 (4)弃医从文
7.(1)[示例]两人两手相交,表示友好,后又引申为互相合作,给予帮助或支持。
(2)①当今中学生,大多数人以性格相投和学习成绩作为交友标准;②交友的主要作用是倾诉内心,少数人是帮助学习和其他目的。
(3)[示例]王老师,您好!我们班拟定于本周三下午3点在班级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论题的演讲比赛,想邀请您担任评委,请问您有时间吗?
(4)[示例]真诚地与朋友交往;热情地帮助朋友;尊重朋友的意见、隐私等。
8.[示例]屋檐上的一双鸟雀正悠闲漫步,不知什么时候,麻雀的影子竟落在了书案上,仿佛在书案上旁若无人地行走。
9.暮春时节,诗人见鸟雀慢行,杨花飘落,砚中积物,才恍然觉悟春光似已逝去多时。这正是因为诗人沉浸在书的世界中,专注地读书,所以“不知春去几多时”
10.(1)自我检查、反省 (2)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3)停止 (4)即使
11.我曾经整天思考,(却)比不上片刻学习所得到的知识(多)。
12.B
13.①甲文提到要每日多次进行自我反省,反省让学习更有意义。②乙文表明君子要广泛学习,更要学会用学到的东西检查自己的言行,这样才能智慧明理,少犯过错。③我们在学习生活中,更要学会自我反省。反省老师所授知识是否都掌握了,反省和朋友交往是否守信了。学习是为了明辨事理,自我反省能促进学习。
14.(1)含巴根草的根 (2)沾惹臭芝麻 (3)提“都溜”和玩天牛 (4)兴趣盎然 捉蟋蟀
15.[示例]轻读“蹑手蹑脚”,表现出“我”捉“都溜”时的小心翼翼;重读“拍”,表现出“我”捉“都溜”时的用力。“我举着我的网,蹑手蹑脚”放慢语速,表现出“我”靠近“都溜”时动作的小心;“拍,得了”语速可以加快,表现出“我”捉“都溜”时的果断迅速。
16.[示例一]选A句。A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天牛比作有教养、惜身份的绅士,又用了“从容不迫”“温文尔雅”等形容人的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天牛行动缓慢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天牛的喜爱,富有童真童趣。
[示例二]选B句。B句运用“掏”“扒”“灌”“拉”“扑”“追”等一系列动词,节奏欢快,表现了“我”捉蟋蟀时的欢乐,表达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富有童真童趣。
17.[示例]我认为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更合适。两篇文章都写了童年的趣味“花园”:鲁迅在百草园玩捉迷藏,按住斑,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本文写“我”在花园捉蟋蟀、天牛,两者都写了童年趣事,以儿童视角感受自然美,自然之趣。
18.作者用“最亮”形容花园,体现了作者写作时用词的准确凝练与朴实自然;作者用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花园中动植物的喜爱之情,体现出作者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丽可爱、有趣之处;对花园冠以“最亮”,也体现了作者对恬淡宁静生活的追求和超然的人生境界。
19.[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由题干可知,首先,必须写初中生活,写具体事件,注意应写积极向上的事件;其次,要选取典型事件来写,最好选取初中生活中最熟悉的人和事,用心感受,用心体会,才能写出真情实意。本文适合写成记叙文,同时加以少量抒情、议论;最后,可以尝试创新形式,比如,加一个与主题相关的题记,或使用几个小标题,串联起校园生活二三事。这样可以使文章层次更加清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