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5《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1. 语言运用: 通过品味、分析文中精妙的细节描写,感受其如何传递复杂深沉的情感,并学习在表达中运用细节。
2. 审美创造: 在品读细节的过程中,体会文章含蓄深沉、感人至深的美,并通过对“母爱”的创造性表达,实现情感的升华与输出。
教学目标
1. 梳理与品析: 学生能够准确找出文中关于母亲和“我”的细节描写(动作、神态、语言),并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这些细节背后蕴含的复杂情感,体会母爱的深沉与“我”的悔恨。(对应素养:语言运用、审美创造)
2. 表达与运用: 学生能够借鉴文中的细节描写方法,选择一个生活场景,用一段话写出母爱(或父爱)的一个细节,并尝试通过细节传递情感。(对应素养:语言运用、审美创造)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深入体会其表现力。
难点:将细节描写的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情感表达中。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感“怀念”
1. 活动: 播放一段关于秋天落叶的舒缓视频,配以音乐。教师深情讲述:“秋天,总是一个容易引人怀念的季节。在作家史铁生的记忆里,那个秋天充满了对母亲刻骨铭心的怀念。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散文,看看在那个特定的秋天里,是什么细节,让作者的怀念如此深沉。”
2. 【设计意图】 营造氛围,直指课题“怀念”,并点明本课学习的关键——“细节”,为后续教学张本。
(二)任务驱动,品读细节
核心任务:组建“细节侦探团”,探寻文字背后的情感密码。
活动流程:
1. 明确任务(检测目标1):
出示任务单:请以小组为单位,寻找文中关于“母亲” 和 “我” 最打动你的一到两处细节(可以是动作、神态或语言)。
思考并讨论:这个细节是什么?它让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
2. 自主勾画与批注: 学生默读课文,独立寻找并勾画细节,在旁边做简单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3. 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整合观点,推选代表准备发言。
4. 全班分享与精讲点拨:
小组代表分享,教师引导全班聚焦关键细节。
预设精讲点:
母亲的动作细节:“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躲”“偷偷地听”,写出了母亲的小心翼翼、心痛与无奈。
母亲的神态细节:“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央求般”,将母亲渴望儿子能活下去的强烈愿望刻画得淋漓尽致。
“我”的细节: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狠命”“捶打”,表现了“我”的暴怒无常与绝望。
语言的细节:母亲总是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简单的重复,是承诺,是信念,也是支撑。
教师点拨:正是这些看似平常的“小”细节,像一颗颗水滴,最终汇聚成了情感的汪洋大海。
5. 【设计意图与评价】 此环节紧扣目标1,通过个人思考、合作探究、全班分享的形式,让学生亲历“发现细节-品味情感”的过程。通过学生的发言质量和讨论深度,可以即时检测他们对“细节表现情感”的理解程度。
(三)总结方法,尝试运用
1. 总结“得一法”(搭建支架):
教师提问:“通过刚才的品读,我们发现‘细节’是传递情感的利器。那么,如何写好一个细节呢?”
师生共同总结出小贴士(板书):
细观察:抓住细微之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
真感受: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巧描绘:运用精准的动词、形容词等。
2. 迁移运用(落实目标2):
写作任务(检测目标2): 我们的生活中也充满了母爱/父爱的细节。请回忆一下,模仿《秋天的怀念》中的写法,选择一个场景(如:你生病时、你取得好成绩时、你离家上学时……),用一段话(50-100字)描写一个最打动你的细节。
示例引导:“那天早上,妈妈为我整理书包的背带,她反复摩挲着带子,看了又看,好像那不是一条背带,而是即将远行的我。”
学生静心写作5-8分钟。
3. 展示与互评:
邀请2-3名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
引导其他学生根据“细节描写小贴士”进行点评:“他/她抓住了哪个细节?这个细节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4. 【设计意图与评价】 此环节是“得一法”后的“得一用”,是课堂的升华。通过总结方法、提供示例,降低写作难度。学生的当堂练笔和互评,是检测目标2是否达成的最直接、最易操作的方式。能从学生的作品中看到他们对细节描写的理解和运用水平。
(四)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1.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做了一回‘细节侦探’,发现了《秋天的怀念》中深沉情感的密码。史铁生用细节铭记了母亲,我们也学会了用细节去感受爱、表达爱。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带着这双善于发现细节的眼睛,去记录生活,温暖人生。”
2. 推荐阅读:史铁生《我与地坛》。
(五)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品细节·悟深情 (学) 用细节·诉真情(得)
母亲:“躲”、“听”、“央求” → 小心翼翼、深沉爱 细观察+ 真感受 + 巧描绘
“我”: “捶打”、“狠命” → 暴怒、悔恨 学生优秀作品展示
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紧扣“教学评一致性”,目标明确,活动层层递进。“细节侦探”的任务驱动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当堂练笔能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一课一得”的理念使得教学焦点集中,学生能清晰地知道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在时间分配上,需严格控制品读环节,确保有充足时间进行写作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