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提优验收卷
考查内容: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②新考法[2025 四川达州期末]一历史学习小组要布置“虎门销烟”图片展,他们找到了下图并配上四条注释,但有一条注释是错误的,请指出来 ( )
A.领导者:林则徐
B.地点:虎门海滩
C.方式:放火烧毁
D.意义:显示反侵略意志
2.[2025 山西太原期中]观察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棉纱 13.39 5.56
斜纹布 14.92 5.56
A.通商口岸的开放 B.小农经济的瓦解
C.纺织工业的发展 D.协定关税的影响
3.[2025广东广州期末]《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又被迫与美国签订《望厦条约》、与法国签订《黄埔条约》,比利时、瑞典、挪威等国也要求与中国“援例”订约,葡萄牙趁机夺取对澳门的管辖权,俄国加紧推行武装鲸吞黑龙江流域的计划。这表明鸦片战争 ( )
A.破坏了中国的小农经济
B.刺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形成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局面
4.[2025辽宁大连期末]《给葛罗男爵先生的训令》(1857年5 月9日)中说道:“因而我们所想修订的正是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为我们的商业打开通向天朝帝国(清朝统治下的中国)的道路。”从材料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是
A.列强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寻找借口
B.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C.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影响
D.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5.[2025安徽合肥期中]1860 年11月,中俄签订《北京条约》,将《瑷珲条约》规定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由中俄“共管”的土地,划归俄国,从而强行夺去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材料所述史实 ( )
A.严重破坏中国领土的完整 B.使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
C.掀起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D.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6.[2025河南新乡期中]图示展现了太平天国在永安初步建立起的等级分明的政权组织。这反映了太平天国 ( )
A.革命纲领不合实际
B.制度建设取得突破
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组织内部团结一致
7.[2025 山东青岛期中]史学家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曾国藩对于洪秀全采取大包围的战略。同时英、美、法三国也给了曾、李、左不少的帮助。同治三年(1864年)湘军在曾国荃领导之下打进天京,天京陷落。材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 )
A.领导集团的腐败和内讧 B.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C.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D.革命纲领不切合中国实际
8.[2025 湖北宜昌期中]下图是小明同学在学习了晚清统治集团于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自救运动后,绘制的一幅漫画。漫画说明这场自强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
A.学习西方技术
B.镇压国内动荡
C.抵御外来侵略
D.维护封建统治
9.[2025江西宜春期中]1878年,清政府发布圣谕,要求左宗棠多多留意西征军中的将才,这些将才可用于处理新疆地区的善后事务。清政府此举意在 ( )
A.巩固西北边疆 B.抗击英法联军
C.开拓西南疆域 D.加强君主专制
10.2家国情怀[2025 湖南长沙期中]左宝贵:“我之所以穿朝服,就是想让士卒们知道我还在,这样他们就会同敌人血战到底。”邓世昌:“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从上面台词中我们可以感受的精神品质是 ( )
A.忧国忧民、敢于斗争 B.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C.无惧困难、顽强拼搏 D.不怕牺牲、抵御外辱
11.[2025天津北辰区期末]“新约既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联络二百余年所收为藩篱者,竟拱手而让之他人;而且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业。”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提到的“新约” ( )
A.结束了清王朝的闭关政策
B.使中国开始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D.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2.[2025 重庆南川区期末]史载,梁启超创办的《时务报》开始每期只能卖4000份左右,一年后可卖一万余份。同期,中国创办的类似报刊达60余种,这些报刊不但出现在沿海一带,且在汉口、重庆等内地城市也出现了。这可印证 ( )
A.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纸
B.新式媒体促进了变法思想的传播
C.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
D.维新变法运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3.[2025 山东德州月考]戊戌政变后,因支持维新变法而被革职充军新疆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张荫桓,在路过直隶省城保定时,“两市观者万数,咸呼曰:‘看大奸臣!’或有甚其词者、曰:‘……何如杀却,岂不省事 ’舆论纷纭,异口同声”。此现象说明 ( )
A.变法危害了广大百姓利益
B.总理衙门出卖了国家利益
C.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D.平民百姓痛恨维新变法者
14.[2025 河北邢台期末]下表文献史料和照片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是 ( )
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随意杀人、无故放火等事,为数极属不少,亦为增加居民痛苦之原因。 ----摘编自[德]《瓦德西参乱笔记》
A.八国联军的侵略暴行 B.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
C.侵略者开始资本输出 D.外国侵略者首次攻陷北京
15.[2025广东云浮期末]右图为清政府年财政收入与《辛丑条约》赔款总额对比图。据此可知 ( )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C.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D.加剧中国社会经济凋敝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16题16分,第 17 题17 分,第18题22分、共55分)
16.[2025 福建宁德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1840年7 月5 日下午2点30分,英军打响了进攻浙江定海的第一炮,驻守定海的清朝官兵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猛烈的炮火,只用了九分钟就摧毁了清军所有战船和岸炮设施,当晚定海失守。……英国在与欧洲列强两三百年的海上争霸战和殖民地扩张的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海战、海岛争夺战等近代战争经验。
————摘编自纪录片《中国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清朝西北边疆因帝国主义干涉,局势越加混乱,民族分裂势力引发的边疆危机开始显现并扩散。面对西北边疆的糜烂局面,1875年清政府以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左宗棠积极整军备战,仅用半年时间就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北疆全部领土。之后,清政府又要求俄国与左宗棠直接商谈,双方于1881年签订条约,收回了大量国家权益。1884年,清政府正式在新疆建立行省。
————摘编自张立程、李红卫《论晚清西北边疆危机与清廷对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军在定海战役中战败的主要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清政府面对西北边疆危机所采取的对策及历史意义。(8分)
(3)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从清政府应对东南海防和西北塞防危机中获得的启示。(4分)
17.[2025 江苏苏州期中]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加以理解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1)请为上述“场景”共同拟定一个标题,并选择其中一图简要说明。(5分)
材料二
賊做官,官做賊,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 ——太平天国时期的民谣 神出洞,仙下山,扶助大清来练拳。不用兵,只用团,要杀鬼子不费难。烧铁道,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哭连连。 ———义和团运动时期的揭帖
(2)对比分析两则民谣,说出两场运动的目的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场运动的相同之处。(8分)
材料三 1896年,清王朝派13名留学生赴日留学,揭开了留日的序幕。1898年,戊戌新政中又有11人东渡扶桑。1901年,清廷决定给学成回国的留学生奖以进士或者举人出身,致使东渡学生在1903年猛增到 1 300 余人。1905年科举制废除,留日学生直线上升到8000余人,堪称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留学运动。
————摘编自蒋纯焦《近代中国留美和留日教育之比较》(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留日潮”出现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各说一点,4分)
18. [2025 湖北武汉月考]八年级某班围绕“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开展大单元作业设计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列学习任务。(22分)
任务一 【传统的中英贸易】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礼物(部分) 牛顿发明的天体望远镜; 地球仪; 节省人力的新式机器: 铜炮、榴弹炮等新式武器; 英国的军舰模型…… 1793年乾隆皇帝给英国使团的回礼 (部分) 珐琅、珍宝、玉器、漆器; 花缎等丝织品; 画册、鼻烟壶、扇、签: 普洱茶……
(1)根据任务一,分别指出中英两国互赠的礼物的特点。通过对比这些“礼物”,可以看出中国存在什么问题 (6分)
任务二 【思想认识的转型】
1860年前 1860年后
红毛,西夷,番夷 洋人,洋妇,外国人
荚夷,法夷,米夷 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
夷学,夷技,夷务 西学,西法,洋务
华夷、夷夏 中外,中西
————整理自方维规《概念的历史分量》
(2)根据任务二,概括1860年前后中国对外称词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6分)
任务三 【社会转型的分析】
材料一 费正清认为、西方是中国近代转型的推动者。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冲击”几乎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走向与中国的思想主题……
————摘编自费正清等著《中国对西方的反应》
材料二 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他们将一个古老帝国改造成一个近代民族国家。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的奋斗》
(3)任务三的两则材料中,关于中国向近代转型,费正清与徐中约有不同观点。请选择更符合你的观点,并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语句通顺、行文流畅。1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B B A C B D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C A D
16.(1)英国军事实力强大;英国积累了丰富的海战和海岛争夺战等近代战争经验。(4分)
(2)对策:军事平定,签订条约,建立行省。(任意回答两点,4分)意义: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加强了中央对新疆的管辖,巩固了西北边防。(4分)
(3)海防和塞防同等重要,要加强海防和塞防,维护国家安全。(4分)
17.(1)标题: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程。(1分)说明:【示例】1842年,中英双方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它使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分)
(2)不同:太平天国运动是为了推翻清王朝,义和团运动是为了扶清。(4分)相同点:领导阶级都是农民阶级;斗争方式都是武装斗争;都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了列强的侵华进程;都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农民运动;都失败了;失败主观原因都是农民阶级的时代局限性(根本原因);失败的客观原因都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等。(回答两点即可,4分)
(3)政治上,《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加深;推行维新变法,向西方学习;八国联军侵华,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4分)
18.(1)英国:工业产品和科技产品。(2分)中国:手工业产品和农产品。(2分)问题:中国经济、科技发展相对落后。(2分)
(2)变化:由“番”“夷”等到“西洋”“外国”等。(2分)原因:经过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对西方认识逐步深入;中外交流的增加。(4 分)
(3)【示例一】观点:中国走向近代是西方推动的。(3分)论述: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小农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此说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是西方推动的。(7分)
【示例二】观点:近代中国历史是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史。(3分)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使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清政府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发起了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次运动是清政府内一些先进人士主动开展的,对我国近代化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说近代中国历史是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史。(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