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基础测试卷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5 江苏苏州期中]“中国积弱,至今极矣!……用特集志士以兴中,协贤豪而共济。切仰诸同志,盍自勉旃!”上述文字发布于1894年,可能出自 ( )
A.光复会章程 B.义和团揭帖
C.兴中会章程 D.华兴会纲领
2.[2025广东东莞期中]1896年,孙中山在英国撰文宣扬他的政治主张,使国际社会对中国革命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最能够体现他当时的政治主张的是 ( )
A.“创立合众政府” B.变法图强
C.反对袁世凯复辟 D.扶清灭洋
3.[2025 天津泰达实验学校期末]他在《革命军》一书中盛赞革命,旗帜鲜明地宣传反清革命。他是 ( )
4.[2025福建厦门期末]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这说明 ( )
A.同盟会成立后才出现革命风暴
B.同盟会成立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C.同盟会是在孙中山领导下成立的
D.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5.[2025河南商丘期末]1928年,经时任河南省国民政府主席冯玉祥批准,在现在商丘市西部,出现了一个以“民权”为名的县,该名一直使用至今。“民权”出自的机关刊物是 ( )
A.《民报》 B.《时务报》
C.《知新报》 D.《国闻报》
6.[2025山东济宁期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其中“民权主义”的革命目标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平均地权” D.“创立民国”
7.[2025 内蒙古呼和浩特期中]下列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1906年,同盟会在江西、湖南交界处发动萍浏醴起义 1907年,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 1911年,黄兴率领一百余名革命党人发动黄花岗起义
A.革命派成立革命团体 B.革命派宣传革命思想
C.革命派建立革命政权 D.革命党发动武装起义
8.[2025 贵州贵阳期末]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读右图可知,地图所示的历史事件是 ( )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二次革命
D.护国战争
9.[2025 湖北黄石期中]1912 年 1 月 6 日,《时报》发表了一幅名为《元宵庆贺灯》的漫画,其中一个灯笼上写着“总统万岁、共和万岁”。这是为了庆祝 ( )
A.武昌起义爆发
B.同盟会成立
C.中华民国建立
D.袁世凯复辟帝制
10.[2025广东江门期末]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的诞生。对该事件,有学者认为“这是极重要的分水岭”。这里的“分水岭”应指 ( )
A.由学习制度走向学习器物
B.由学习思想走向学习制度
C.由思想自由走向思想保守
D.由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共和
11.[2025 四川成都期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自由和权利。这体现了 ( )
A.主权在民.平等自由 B.限制皇权
C.三权分立,权力制衡 D.司法独立
12.[2025 江苏徐州期末]《清帝退位诏书》中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 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清帝退位的原因是 ( )
A.以退为进,等待时机 B.表面接受,实为揽权
C.无可奈何,静观其变 D.顺应民心,接受共和
13.[2025吉林长春期末]1913年,宋教仁由上海前往北京策划组建第一届责任内阁,结果被刺杀于上海火车站。该案发生后,革命党人发动了 ( )
A.护国战争 B.二次革命
C.马尾海战 D.黄海海战
14.[2025安徽合肥期末]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 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 )
A.完成了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
B.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
D.扩大了民众的民主法治权利
15.[2025重庆巴蜀中学期末]1925年,孙中山先生病逝。蔡元培先生挥笔书写了如下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意为‘我们’)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这里的“未竟之功”是 ( )
A.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B.推翻封建王朝的反动统治
C.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帝制
D.创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16.[2025江西南昌期中]有学者指出“到1914年底,袁世凯将民主制度的象征性成果悉数破坏,至此,所谓‘中华民国’只剩下了一块空招牌”。以下史实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袁世凯( )
A.通电声明拥护共和 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逼宣统帝下诏退位 D、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7.[2025山东潍坊期中]1915年,上海国民大会致电袁世凯,指出:“日人无理要求增师威胁、一敌得志均势破裂,列强复起何以为谋 ”电报发表的背景是 ( )
A.宋教仁车站遇刺 B.《临时约法》遭废除
C.“二十一条”的提出 D.护国战争的爆发
18.[2025云南昆明期末]同学们围绕“考察近代历史遗迹”制定了以下计划表。他们参观的历史文化名城是( )
相关史事 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
参观地点 护国桥、护国路、护国纪念碑
A.广州 B.武汉 C.昆明 D.上海
19.[2025河北石家庄期末]民国初年,直系军阀控制两江地区,皖系军阀掌握闽浙等地,奉系军阀盘踞东北……相继爆发直皖战争、第一次直奉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这表明这一时期( )
A.农民起义不断 B.军阀割据混战
C.民主革命兴起 D.民族危机加剧
20.[2024广西南宁期末]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频繁的战争经常使工厂歇业、商店关门、农田抛荒。由此可知,军阀割据混战 ( )
A.造成人口锐减 B.打击工农运动
C.破坏社会经济 D.改变土地制度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21题18分,第22题22分,共40分)
21.[2025 河南南阳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为彻底推翻清政府的统治,1912年1月11日,孙中山宣布督师北伐。长江流域一时战云密布。
(1)材料一中孙中山的身份是什么 (3分)
材料二 为维护在长江流域的经济利益,各国驻华公使向南京临时政府施加压力,他们拒绝承认南京临时政府的合法地位,声称必须由袁世凯“统一”南北,还出动军舰在长江上示威,劫掠中国海关税收,以加剧南京临时政府的财政困难。
材料三 南京临时政府内部矛盾重重,致使孙中山的北伐无法进行。以北洋新军为主体的清军在对武昌的进攻中所表现出来的军事能力,大大震惊了革命党人和立宪派人物。他们对如何抗击袁世凯缺乏必要的信心,许多人表示出与袁氏谈判的浓厚兴趣;另一些人则希望利用袁世凯手中的军队胁迫清帝退位,从而达到兵不血刃地彻底推翻清朝统治的目的,黄兴、宋教仁亦持此主张。孙中山只好让步,答应只要袁世凯迫使清帝退位,赞成共和,他“即可正式宣布解职”。
材料四 在得到孙中山的承诺后,袁世凯胁迫清帝于 1912年2月12日宣布退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2)据材料二、三、四,概括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成功的原因。(9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产生的影响。(6分)
22.探究性[2025 北京十二中期中]探究辛亥革命。(22分)
【革命经过】
(1)以上图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某一片段。请仿照示例,选择除示例以外的任意一幅图片进行介绍。(8分)
【示例】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1911 年4月,黄兴领导革命党人在广州发动起义,因众寡悬殊,很多革命党人牺牲。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革命意义】
材料一 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 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律师兴,讼师灭。
————摘编自《时报》(1912年3 月5日)
(2)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6分)
【评价伟人】
(3)新考法上图三位同学对孙中山的评价都正确吗 如有不正确,请指出并结合所学说明理由。(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C B A D D B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B B A D C C B C
21.(1)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3分)
(2)列强的支持;南京临时政府的妥协;袁世凯拥有重兵;南京临时政府存在内部矛盾;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回答三点即可,9分)
(3)辛亥革命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使中国陷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和军阀割据的混乱时期。(6分)
22.(1)【示例】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905 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孙中山为总理,创办机关刊物《民报》。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发展。(8分)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移风易俗,推进社会进步。(6分)
(3)甲、丙同学的观点正确,乙同学的观点错误。(3分)理由: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领导一系列革命斗争,以维护革命成果,反对北洋政府的独裁统治,他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约法》是袁世凯颁布的维护专制统治的法案,与孙中山无关。(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