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7 22:1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文学常识填空。
 《红楼梦》原名《    》《    》,该书以             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    、    、    、    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当时整个封建社会的内容。作者     ,名霑,字梦阮,   代小说家。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麈尾(  )  砒霜(  )  调停(  )  银箸(  )
促狭(  ) 筵席(  ) 发怔(  ) 蓼溆(  )(  )
3.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蔑片  撑船  促狭  怪道
B.素日 丫鬟 戗金 潇相
C.嘱咐 锤背 嬷嬷 铁锨
D.黛玉 巾帕 淘气 蓼溆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红楼梦》是曹雪芹在生活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历时十多年而写成的,是作者的精血诚聚。
B.对于《红楼梦》的评论,他洋洋洒洒写了几万字的鸿篇巨制,令人敬佩。
C.远亲不如近邻,很多老人与邻里结成对子,形成了“互助养老” 的新模式。
D.在辩论会上,选手们对答如流,精彩的表现令观众由衷地赞叹。
5.自习课上,小芳和小红围绕下面语段病句的修改发生了争执,
小芳认为第②句是病句,小红认为第③句是病句,找你做“裁判”。
①《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②它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③全书规模宏大,不仅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并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
(1)假如你想劝说她们,你会怎样说?(说话要注意场合和对象)
(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的修改意见。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画的蜜蜂,翅膀好像有嗡嗡的声音,画知了,翅膀像薄纱一样……
B.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
C.戏曲要走向未来,剧本创作是基础。“繁荣的关键是创作,”曹禺早就说过:“剧本的生命在于演出”。
D.为促进少年儿童发展,国家图书馆将举办《我的图书我做主——2011年图书风云榜》图书推荐评选活动。
7.下列句子的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龚自珍观察落花飘零,想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②这些例子都说明了思考支配语言,语言表现观察。
③施耐庵在《水浒传》中三次写虎,为什么写得那么精彩呢
④林黛玉观察落花飘零想到自己凄凉的身世,写出了《葬花吟》。
⑤据说,施耐庵为了写出虎的细微特征,不仅翻山越岭,访问猎户,还亲自跑到深山老林里,观察老虎。
A.①②③④⑤ B.⑤①③④②
C.③④⑤①② D.③⑤①④②
8.对课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节选的文字中众人的几次大笑不仅能反映各个人物的性格,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B.凤姐和鸳鸯是故意让刘姥姥出丑,她们的做法是出于对农家人的看不起。
C.刘姥姥身份低微,进入大观园后,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欢乐,她是个乐观、风趣的人。
D.刘姥姥话语中多用方言,引人发笑,这正是她朴实淳厚的表现,她丝毫不做作,有一种本真美。
9.清代点评家涂瀛在评价刘姥姥时曾说:“刘姥姥深观世务,历练人情,……思之至深。出其余技作游戏法;……忽而痴人说梦话,忽而老吏断狱,嬉笑怒骂,……无不动中窍要,会如人意。……视凤姐辈真儿戏也。”
你同意他的评价吗?请结合文章加以探究。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凤姐儿听说,便回身和李纨、探春、鸳鸯、琥珀带着端饭的人等,抄着近路到了秋爽斋,就在晓翠堂上调开桌案。鸳鸯笑道:“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个凑趣儿的,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个女清客了。”李纨是个厚道人,倒不理会;凤姐儿却听着是说刘姥姥,便笑道:“咱们今儿就拿他取个笑儿。”二人便如此这般商议。李纨笑劝道:“你们一点好事儿不做!又不是个小孩儿,还这么淘气。仔细老太太说!”鸳鸯笑道:“很不与大奶奶相干,有我呢。”
正说着,只见贾母等来了,各自随便坐下,先有丫鬟挨人递了茶,大家吃毕,凤姐手里拿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按席摆下。贾母因说:“把那一张小楠木桌子抬过来,让刘亲家挨着我这边坐。”众人听说,忙抬过来。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忙拉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要错了,我们就笑话呢。”
调停已毕,然后归坐。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不吃了,只坐在一边吃茶。贾母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王夫人带着迎春姐妹三人一桌,刘姥姥挨着贾母一桌。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麈尾、巾帕之物,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今日偏接过麈尾来拂着。丫鬟们知他要捉弄刘姥姥,便躲开让他。鸳鸯一面侍立,一面递眼色。刘姥姥道:“姑娘放心。”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的动他 ”说的众人都笑起来。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10.文中画线句子所表述的内容也是凤姐等人取笑刘姥姥的组成部分,它与下文哪句话相照应
11.为什么要写众人发笑以前先“发怔”
12.笑声中可看出人物的个性,请任意选取两个人物加以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数字文明疾速发展的今天,信息过载已成为社会运行的常态特征。人们每日沉浸于由社交媒体、新闻客户端和智能算法编织的信息海洋中,如何有效筛选、批判性吸收并创造性转化信息,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核心素养。信息素养不仅包含基础的信息获取与技术应用能力,更涵盖信息评价、整合重构与知识创新的高阶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媒体与信息素养评估框架》中明确指出,信息素养是参与数字社会的关键通行证。
然而,当前普遍存在的"浅阅读"现象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认知模式。这种以快速浏览、碎片化吸收为特征的阅读方式,虽然提升了信息获取的效率,却在无形中削弱了深度思考与逻辑推理能力。神经科学研究表明,长期浅层信息处理会导致大脑前额叶活跃度降低,影响批判性思维的形成。更值得警惕的是,算法推荐机制基于用户偏好构建的"信息茧房",进一步固化了认知边界,使个体暴露在认知偏见与信息误导的更大风险中。
教育研究者呼吁,应当通过系统性教育改革,引导公众完成从被动"信息消费者"到主动"知识建构者"的身份转变。这需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嵌入信息素养课程,在社会层面培育理性对话的公共空间,帮助公民在信息洪流中保持清醒的判断力与价值定力。
(摘编自彭兰《网络传播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材料二:
《2023中国全民信息素养调查报告》于近期发布,该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份的10万余名网民,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大数据分析等方法,全面呈现了我国网民的信息行为特征。
数据显示,信息获取渠道方面,72.8%的受访者主要依赖社交媒体和算法推荐获取日常信息,仅有28.3%的用户会主动查阅政府官网、学术数据库等权威信源。在信息处理方式上,59.7%的用户承认"主要阅读标题和摘要"是其处理长文的首选方式,只有18.5%的用户会完整阅读并进行信息核实。年龄分析显示,18-25岁群体的浅阅读倾向最为显著,其中83.2%的受访者表示"难以持续专注阅读超过2000字的文本"。
这种阅读习惯在提升信息获取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显著风险。在涉及公共卫生、金融投资等专业领域时,63.4%的用户曾因浅层阅读而误解信息要点,41.2%的用户有过被虚假信息误导的经历。报告特别指出,信息素养的地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居民的信息辨别能力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这种"数字鸿沟"可能加剧社会发展不平衡。
专家建议,应当建立覆盖全民的信息素养培育体系,将信息鉴别能力纳入公民基本能力建设范畴。
(摘编自《2023中国全民信息素养调查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出版)
材料三:
追溯历史,"浅阅读"现象并非数字时代独有的产物。媒介理论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深刻指出,电视媒体的普及早已开启了一个图像主导的时代,公众越来越倾向于接受直观、片段化的信息表达,而深度阅读与逻辑思辨能力则在娱乐化浪潮中逐渐退化。不同的是,数字技术的赋权与异化双重效应使得这一趋势被无限放大:一方面,互联网极大地拓展了信息获取的民主化通道;另一方面,算法推荐系统通过精准的用户画像,将个体禁锢在自我强化的"信息茧房"之内。
比较研究显示,东亚国家普遍面临更为突出的浅阅读挑战。日本学者佐藤健一在《数字时代的阅读消亡》中警告,过度依赖移动设备正在培育"滑屏一代",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显著缩短,深度学习能力持续退化。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个体认知发展,更可能削弱国家的文化创新根基。
破解这一困境需要多方协同治理。技术层面,平台企业应当优化内容分发机制,引入信息质量评估指标,打破"流量至上"的单一导向;个体层面,公民需要增强信息自律,通过主动拓展信息源、培养深度阅读习惯来突破认知边界;社会层面,则需要重建以图书馆、社区书店为载体的"慢阅读"空间,为深度思考提供物理场所与精神家园。
(摘编自胡泳《数字时代的信息素养与公民理性》,《新闻与传播研究》2024年第3期)
1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信息素养是参与数字社会的关键能力,其内涵包括信息获取、评价、整合与创新等多个层次。
B. 材料二显示,我国超过七成网民依赖算法推荐获取信息,且年龄越小浅阅读倾向越明显。
C. 长期浅层信息处理会改变大脑活跃区域,影响批判性思维形成,这得到了神经科学研究的证实。
D. 材料三认为,数字技术同时具有赋权与异化的双重效应,这与电视媒体时代的情况完全相同。
14.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信息消费者"转变为"知识建构者",需要个体在教育引导下发挥更积极的主体作用。
B. 材料二的数据表明,浅阅读虽提升效率,但在专业领域易导致误解,甚至被虚假信息误导。
C. 尼尔·波兹曼认为电视媒体导致深度阅读退化,这与数字时代浅阅读的成因和影响完全一致。
D. 破解浅阅读困境需要技术平台、个体自律与社会环境多方协同,而非单靠某一方的努力。
15. 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从理论层面阐述信息素养内涵,引用国际组织观点,使用科学研究数据,论证严谨。
B. 材料二运用大量调查数据,通过年龄对比、地域分析等方法,呈现问题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C. 材料三引入历史视角和比较研究,深入分析浅阅读现象的源流,并提出多层次解决路径。
D. 三则材料均围绕"信息素养"展开,但各自独立,彼此之间缺乏内在关联与逻辑照应。
16. 某中学计划开展"提升信息素养,拥抱数字文明"主题活动。请结合材料,就如何引导学生改善信息处理能力提出三条具体建议。

17. 有观点认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浅阅读是适应快节奏生活的必然选择,不应过度批判"。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三)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各题
李逵戴上毡笠儿,提了朴刀,跨了腰刀,别了朱贵、朱富,便出门投百丈村来。约行了十数里,天色渐渐微明,去那露草之中,赶出一只白兔儿来,望前路去了。李逵赶了一直,笑道:“那畜生倒引了我一程路!”
正走之间,只见前面有五十来株大树丛杂,时值新秋,叶儿正红。李逵来到树林边厢,只见转过一条大汉,喝道:“是会的留下买路钱,免得夺了包裹!”
李逵看那人时,戴一顶红绢抓儿头巾,穿一领粗布衲袄,手里拿着两把板斧,把黑墨搽在脸上。李逵见了,大喝一声:“你这厮是甚么鸟人,敢在这里剪径!”
那汉道:“若问我名字,吓碎你的心胆!老爷叫做黑旋风!你留下买路钱并包裹,便饶了你性命,容你过去!”
李逵大笑道:“没有娘鸟兴!你这厮是甚么人,哪里来的,也学老爷名目,在这里胡行!”
李逵挺起手中朴刀奔那汉。那汉那里抵挡得住,待要走。早被李逵腿股上一朴刀,搠翻在地,一脚踏住胸脯,喝道:“认得老爷么 ”
那汉在地下叫道:“爷爷!饶你孩儿性命!”
李逵道:“我正是江湖上的好汉黑旋风李逵便是!你这厮辱没老爷名字!”
那汉道:“孩儿虽然姓李,不是真的黑旋风;为是爷爷江湖上有名目,鬼也害怕,因此孩儿盗学爷爷名目胡乱在此剪径,但有孤单客人经过,听得说了‘黑旋风’三个字,使撇了行李逃奔去了。以此得这些利息。实不敢害人。小人自己的贱名叫李鬼,只在这前村住。”
李逵道:“叵耐道无礼,在这里夺人的包裹行李,坏我的名目,学我使两把板斧!且教他吃我一斧!”
劈手夺过一把斧来便砍。李鬼慌忙叫道:“爷爷!杀我一个,便是杀我两个!”
李逵听得,住了手,问道:“怎的杀你一个便是杀你两个 ”
李鬼道:“孩儿本不敢剪径,家中因有个九十岁的老母,无人养赡,因此孩儿单题爷爷大名唬吓人,夺些单身的包裹,养赡老母:其实并不曾敢害了一个人。如今爷爷杀了孩儿,家中老母必是饿杀!”
李逵虽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君,听得说了这话,自肚里寻思道:“我特地归家来取娘,倒杀了一个养娘的人,天地也不容我——罢!罢!我饶了你这厮性命!”
放将起来,李鬼手提着斧,纳头便拜。李逵道:“只我便是真黑旋风;你从今已后休要坏了俺的名目!”
李鬼道:“孩儿今番得了性命。自回家改业,再不敢倚着爷爷名目在这里剪径。”
李逵道:“你有孝顺之心,我与你十两银子做本钱,便去改业。”
李逵便取出一锭银子,把与李鬼,拜谢去了。李逵自笑道:“这厮撞在我手里!既然他是个孝顺的人,必去改业。我若杀了他,也不合天理。我也自去休。”
18. 李鬼家里有九十岁的老母吗 请概述后面的情节:“李鬼的下场”。
19.结合选文赏析小说的语言特点。
20.结合选文和原著,分析李逵性格特点。
(四)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①雨村听了也叹道:“这也是他们的孽障遭遇,亦非偶然,不然这冯渊如何偏只看上了这英莲?这英莲受了拐子这几年折磨,才得了个路头,若果聚合了,倒是件美事;偏又生出这段事来!——且不要议论他人,只目今这官司如何剖断才好?”门子笑道:“老爷当年何其明决,今日何反成个没主意的人了!小的听见老爷补升此任,系贾府王府之力;此薛蟠即贾府之亲:老爷何不顺水行舟,做个人情,将此案了结,日后也好去见贾王二公。”雨村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正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枉法,是实不忍为的。”门子听了冷笑道:“老爷说的自是正理,但如今世上是行不去的!岂不闻古人说的‘大丈夫相时而动’,又说‘趋吉避凶者为君子’,依老爷这话,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还要三思为妥。”
②雨村低了头,半日说道:“依你怎么着?”门子道:“小人已想了个很好的主意在此:老爷明日坐堂,只管虚张声势,动文书,发签拿人,——凶犯自然是拿不来的,原告固是不依,只用将薛家族人及奴仆人等拿几个来拷问,小的在暗中调停,令他们报个‘暴病身亡’,合族中及地方上共递一张保呈,老爷只说善能扶鸾请仙,堂上设了乩坛,令军民人等只管来看,老爷便说:‘乩仙批了,死者冯渊与薛蟠原系夙孽,今狭路相遇,原因了结。今薛蟠已得了无名之病,被冯渊的魂魄追索而死。其祸皆由拐子而起,除将拐子按法处治外,余不累及……’等语。小人暗中嘱咐拐子,令其实招;众人见乩仙批语与拐子相符,自然不疑了。薛家有的是钱,老爷断一千也可,五百也可,与冯家作烧埋之费;那冯家也无甚要紧的人,不过为的是钱,有了银子,也就无话了。——老爷细想,此计如何?”雨村笑道:“不妥,不妥。等我再斟酌斟酌,压服得口声才好。”二人计议已定。
③至次日坐堂,勾取一干有名人犯,雨村详加审问,果见冯家人口稀少,不过赖此欲得些烧埋之银;薛家仗势倚情,偏不相让,故致颠倒未决。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冯家得了许多烧埋银子,也就无甚话说了。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之言寄去。此事皆由葫芦庙内沙弥新门子所为,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意;后来到底寻了他一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才罢。
21.第①段中贾雨村说的第一段话主要包含哪两层意思?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为什么?
22.第①段中“门子听了冷笑道”,这里的“冷笑”表达了门子怎样的态度?从门子“冷笑”后的话中可见人物怎样的性格?
23.根据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贾雨村说这番话时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24.概括第①段文字的段意。(不超过20个字)
25.第②段中写道:“雨村低了头,半日说道:‘依你怎么着?’”在这里雨村向门子讨主意,雨村果真没有主意吗?他为什么向门子讨主意?
26.第③段中,雨村为什么对“一干有名人犯”详加审问?
27.各用不超过8个字分别概括出第③段中贾雨村办的三件事,并分别说出这三件事突出地表现了贾雨村什么性格特征?
第③段文字是整个故事情节的哪个部分?它是从哪个方面来表现人物的?
答案
1.石头记 金玉缘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 贾 王 史 薛 曹雪芹 清 2.zhǔ pī tiáo zhù xiá yán zhèng liǎo xù 3.D 4.B 5.(1)别争了,其实你俩都没错,这两句都是病句,我们一起来修改吧! (2)第②句“描写”缺宾语中心语,应在“由盛而衰”后加上“的过程”。第③句“不仅”和“并且”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并且”改为“而且”。
6.B 7.D 8.B 9.同意。刘姥姥是憨厚又不失睿智的农村妇女的形象。①她任由鸳鸯、凤姐取笑、捉弄却毫不在意,并且十分配合,可见她宽容、忠厚的一面。②刘姥姥生活经验丰富,深通人情世故,到贾府来,她需要得到全府人的欢心;当她被取笑,她也能逢场作戏,装疯卖傻,以迎合贾府人的心意。③所以,表面上看是凤姐等取笑刘姥姥,可实际上,是刘姥姥在牵着她们的鼻子走,刘姥姥才是真正的主角。
10.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11.“发怔”这一细节写得尤为传神,也特别真实,这个看似无声的间歇时间,实际上是为后面写众人大笑做铺垫。
12.示例 ①史湘云性格率直,最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最先笑得喷出了茶;②林黛玉身体娇弱,所以一笑便“岔了气”;③宝玉是贾母的心肝宝贝,一向在贾母面前恃宠撒娇,自然会“滚到贾母怀里”。
13.D 14.C 15.D
16、①开设信息素养必修课程,系统教授信息检索、甄别与评价方法,培养批判性思维;
②组织"深度阅读挑战"活动,设置阅读时长与深度思考要求,重建专注阅读习惯;
③建立校园信息素养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创作高质量数字内容,完成从消费者到创造者的转变。
17、①理解浅阅读在信息筛选效率方面的价值,确实适应了快节奏生活的需求;
②但过度依赖浅阅读会导致认知能力退化、信息茧房固化,影响个体发展与社会理性;
③理想状态是建立"深浅结合"的阅读生态,既保持信息获取效率,又维护深度思考能力。
18.李鬼没有老母,只有一个妻子。过后,李逵寻食于李鬼家。李鬼妻子欲向官府报告李逵下落而领赏,被李逵听见。李逵杀了李鬼,而李鬼妻子则逃脱了。
19.选文中动作描写精彩细腻,口语化的语言简洁明快,如“挺起”“腿股上一朴刀”“搠翻在地”“一脚踏住胸脯”等动词简洁生动。
20.李逵性格很有孝心,嫉恶如仇。比如在选文中李逵可怜李鬼家中有九十岁老母,就送十两银子给他。当听说李鬼夫妇的阴谋时,就杀掉了事。李逵还是一个奋战到底、万死不辞的义士。比如两次被放下井中解救柴进。李逵有时还莽撞急躁、不讲究策略。比如在三打祝家庄时,见到活人便都砍了。
21.一层意思是说英莲的遭遇是“孽障遭遇”,不是“偶然”事件,是应得的报应;另一层意思是雨村问门子如何剖断“目今这官司”。表现人物忘恩负义的性格。英莲的父母是贾雨村的恩人,而面对英莲的不幸遭遇,贾雨村竟用封建迷信的鬼话,说英莲的遭遇是“孽障遭遇”,对遭遇悲惨、重入火坑的英莲,贾雨村全然不顾,由此可见贾雨村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22、这里的“冷笑”是门子对贾雨村在自己面前“卖关子”表示不满,既是嘲笑,又含有警告的意味。表现门子精通吏道,诡计多端。23.门子的话正中下怀,但要故作姿态。24.贾雨村与门子就薛蟠人命案秘密谋划。25.贾雨村早有主意。他向门子讨主意是因为:他既想枉法,又要不露破绽,要诱导门子拿出主意。26.为了虚张声势,掩人耳目。27.枉法断案,修书表功,充发门子。老奸巨猾,善于谄媚奉迎,手辣心狠。28.故事的结局。人物的行动和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