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竹节人课件+教学设计(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竹节人课件+教学设计(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7 22:26:16

文档简介

目的不同,阅读方法不同
——《竹节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读此篇课文,捕捉有价值的信息交流明白。
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汇报某项阅读任务的成果,或讲故事,或者介绍玩具的制作,或体验传统玩具的乐趣,或讲故事。表达清晰自然,内容具体。
3.感受传统玩具给我们带来的无限乐趣。愿意通过手工制作玩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家分享乐趣。
【教学过程】
课前引入
出示几个人物形象,如果让你近距离接触他们,选择到其中一位家庭去串门,你会选择哪一家?说明原因。学生在说原因的时候明白:原来串门是有目的的。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课桌上的江湖》,你们想看吗?播放视频,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活动一:明确目的,知晓方法
出示单元目标
出示几个人物形象,他们是中国各行各业的时代楷模,如果让你近距离接触他们,选择到其中一位家庭去串门,你会选择哪一家?说明原因。体会原来串门是有目的的。
出示单元导读,领会杨绛老前辈的话。
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回顾以前曾经接触过的“阅读方法”,有浏览,品读,猜读、批注等等。
二、明确学习任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等会有所不同。如果给你以下任务,你会怎么读《竹节人》这篇文章?
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讲一个关于老师的故事。
三、交流阅读方法
(一)结合课后三个小朋友的交流梳理有哪些不同的阅读目的和对应方法。
对照课后习题提示的阅读方法。
1.为完成“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个任务,可以先快速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读。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
3.完成“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这个任务,我主要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一个任务是“写玩具制作指南”,偏重于实用,指向写说明文,需要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梳理来完成;第二个任务是“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偏重于体验,从字里行间去体会、感受;第三个任务是“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结合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发挥想象创造性复述故事。并进行板书。
(二)聚焦阅读目的需要关注的段落并发给三个组分别完成相应学习单。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每一个阅读目的关注的内容分别在哪些段落?
2.学生汇报教师课件上批注。
第一个阅读目的,关注3~7自然段。其中玩具制作在3、4自然段,如何玩这种玩具在5~7自然段。第二个阅读目的,关注3~19自然段。 第三个阅读目的,关注20~最后自然段。
3.学生分组分活动,给出填写学习单的提示。
如“写玩具指南,如何玩”可以用思维导图梳理内容,结合说明文的方法把过程说明白。(可以用老师给的思维导图)
体会乐趣可以用朗读的方法,也可以品味关键词语,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等方法。可以是词语概括,也可以是语句讲解。
“讲故事”需要梳理 “起因、经过、结果”,发挥想象,结合适当的手势,语气等绘声绘色讲故事。可以是不同角色讲述(“我”或者是同学)
活动二:对应目的,阅读交流
各组开始读相关段落梳理相关内容完成学习单的填写。
一、分享写玩具制作指南、如何玩
用视频展台展示一名最先完成的学生填写的学习单。请他讲述,制作材料准备,使用工具,再说制作过程,注意事项,如何玩。
再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补充说明,老师用竹节人实物进行演示。播放单人玩和双人玩的视频,感受玩竹节人打斗的玩法。
也可以这样汇报竹节人制作过程:
(1)把毛笔杆(细竹竿)锯成约一寸长的一截,作为竹节人的脑袋和身躯。
(2)在这一截上端留出脑袋,接下来的地方钻一对小眼,预备装手臂。
(3)锯出八截短的,作为竹节人的四肢。
(4)把这些截按人体的形状摆好,然后用一根结实的线绳依次穿起来。
也可以汇报玩法:(1)将线绳一松一紧,竹节人的身子摆动,手挥舞。
在竹节人的手上可以系上或安上东西当武器。
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可以玩对打的游戏。
二、体验传统玩具乐趣组的分享,汇报从中获得什么乐趣
汇报一:“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带来的美好体验。
方式根据学生的擅长进行。如,梳理成几个方面汇报,从制作的乐趣,装饰的乐趣,打斗的乐趣,偷玩的乐趣。老师被深深吸引的乐趣等中进行表达;如,从多个方面说一说如何玩的通快;如,用朗读的方式进行;如再,与伙伴进行互动的方式进行。无论哪一种汇报方式都要结合课文的内容来表达,说话有理有据)
三、讲老师的故事
选一名学生的学习单进行分享并请他根据梳理的内容进行讲述。师生一起评价,换个人变换人称再讲述。学生根据梳理出的起因,经过,结果讲故事。同时又结合着五年级创造性复述的方法进行讲解。
评价:第一,是否讲清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二,有没有发挥想象,让故事更加吸引人。
第三,结合语气,表情、动作,让故事更有感染力。
感悟升华
刚才我们每个人选择了不同的任务来进行学习,喜欢竹节人的请举手。
你们那么多人喜欢竹节人,我也喜欢制作竹节人和喜欢玩它带来的快乐感。竹节人培养了我们的创造力。时代在变迁,但我也希望对这一传统玩具感兴趣的你们能传承和发扬这样一门手工制作玩具。
总结学法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发现读文章时与阅读的目的相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阅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读书时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的阅读,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我们把这个方法延伸到学其它的文章中去.(共28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竹节人
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隐身”的串门儿。
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访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拍打扰主人。
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
浏览、品读、猜读、批注
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的方法等会有所不同。如果给你以下任务,你会怎么读《竹节人》这篇文章?
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3.讲一个关于老师的故事。
1.为完成“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个任务,可以先快速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读。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
为完成“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这个任务,我主要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浏览课文,说一说,要完成这三个任务,要分别阅读课文的哪个部分?
浏览课文,说一说,要完成这三个任务,
要分别阅读课文的哪个部分?
选话题、分活动、做汇报
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3.讲一个关于老师的故事。
制作指南
1.准备材料
2.制作过程
3.注意事项
4. 如何玩
梳理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制作指南
竹竿锯成寸把长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 再锯成八截短的,分别做四 肢,用一根纳鞋底线把它 把毛笔们 穿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 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 崩裂,前功尽弃。
玩的位置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忘了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 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而现在,这些裂缝正好用来玩竹节人。
豁(huō)
如何玩的过程
将那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弹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了。
玩这种玩具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就成了手握金箍(gū)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背上,神气!
装饰之乐
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dòu)尔敦(dūn)的虎头双钩,号称“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金钩大王
窦尔敦
清朝时期人物。从十五岁开始,就为地主干活种田为生。一次,他在集市上见数名流氓欺侮一老一少卖枣者,欲打抱不平,被一韩姓老者阻挡,此人是流落民间的一名起义军头领。他深谙窦的为人,便出手将流氓打倒,收窦为徒,授艺三载。后来,窦尔敦杀死了作恶多端的知县父子,为躲避官府缉拿,流浪四方,遇静慈和尚,学得软、硬气功,轻功和护手双钩等技艺,武功大大长进。不久,他回到家乡举起义旗,招兵买马反抗清朝统治。出家后,江湖人称“铁罗汉”。
用铅皮剪一把偃(yǎn)月刀,用铁丝系一缕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还有同学别出心裁,想技高一筹(chóu),给那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擦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kuī)甲。一有机会,便得意洋洋招呼大伙来观摩。谁知弄巧成拙(zhuō),中看不中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上的脑袋连盔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
打斗之乐
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戏珠!
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打斗之乐
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偷玩之乐
观战之乐
下课了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圈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能自己做。只要有一个人做了一件新鲜玩意儿,大家看了有趣,很快就能风靡(mǐ)全班,以至全校。
制作之乐
讲一个关于老师的故事
“我”课上玩竹节人。
老师发现后,没收了竹节人。同学们在老师办公室窗外寻找老师扔掉的竹节人。
我们意外发现老师也在全神贯注地玩竹节人。
起因:
经过:
结果:
谢谢